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微粒抑制THP-1人巨噬细胞的极化
1
作者 魏华 崔颖 +3 位作者 杨世明 李娜 郭振凯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目的将储存大于35 d的少白悬浮红细胞中纯化的红细胞微粒(RMP),与诱导极化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探究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通过离心结合超滤管方法分离RMP,经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及粒径仪检测验证纯化得到的RMP;用PKH2... 目的将储存大于35 d的少白悬浮红细胞中纯化的红细胞微粒(RMP),与诱导极化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探究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通过离心结合超滤管方法分离RMP,经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及粒径仪检测验证纯化得到的RMP;用PKH26标记RMP后,采用激光共聚焦观察RMP进入巨噬细胞的情况;采用脂多糖(LPS)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THP-1巨噬细胞极化并给予RMP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P-1细胞M1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10、CD163、CD20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获得纯化的RMP,RMP可被巨噬细胞摄入,LPS诱导THP-1巨噬细胞M1极化,IL-4则诱导THP-1巨噬细胞M2极化,RMP处理后iNOS、TNF-α、IL-6、CD206、CD163、IL-10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RMP抑制THP-1巨噬细胞的M1及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巨噬细胞 极化
下载PDF
外周血红细胞微粒及内皮细胞微粒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2
作者 李伟峰 刘惠钦 +3 位作者 范月辉 李献军 梁洁 郭春保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539-1543,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及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27例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71例)和易损斑块组(156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及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27例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71例)和易损斑块组(1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外周血RMPs、EMPs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外周血RMPs、EMPs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率及颈动脉超声造影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RMPs、EMPs水平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效能。结果易损斑块组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外周血RMPs和EMPs水平均大于或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男性是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外周血RMPs、EMPs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率及颈动脉超声造影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RMPs和EMPs水平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7和0.836;两者联合评估的AUC为0.903,均高于单一指标的AUC。结论与存在稳定斑块的患者相比,存在易损斑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外周血RMPs及EMPs水平更高,其与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外周血RMPs及EMPs水平在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内皮细胞微粒 外周血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红细胞微粒评价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左室心肌功能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伟燕 张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705-2708,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及红细胞微粒(ErMPs)评价Ⅳ型心肾综合征(CRS)患者左室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1例Ⅳ型CRS患者(CRS组)、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30例健康成人(对照... 目的探讨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及红细胞微粒(ErMPs)评价Ⅳ型心肾综合征(CRS)患者左室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1例Ⅳ型CRS患者(CRS组)、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利用3D-STE测量三组中心肌应变及旋转角度,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ErMPs,比较三组的组间差异性。结果CHF组的NT-pro-BNP水平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ErMPs在CHF组和CRS组均升高,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CRS组室间隔增厚、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小,且较其余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CRS组与CHF组中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面积应变、旋转及扭转角度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3D-STE及ErMPs能反映Ⅳ型CRS患者左室心肌运动受损情况,为早期正确评估Ⅳ型CRS患者左心功能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红细胞微粒 Ⅳ型心肾综合征 慢性肾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肌功能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水平与AMI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庆荣 李结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分析红细胞微粒(RMPs)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急诊PCI术的AMI患者127例。检测RMPs水平,依据RMPs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RMPs组及低RMPs组,收集患者临床指标、冠状动脉病... 分析红细胞微粒(RMPs)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急诊PCI术的AMI患者127例。检测RMPs水平,依据RMPs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RMPs组及低RMPs组,收集患者临床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分析RMPs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D-二聚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在高RMPs组显著增加,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同时RMPs与LDL-C(r=0.413,P<0.05)及Gensini积分(r=0.359,P<0.01)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r=-0.612,P<0.05),更重要的是RMPs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红细胞微粒 GENSINI积分 冠脉血管病变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联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袁玉娟 穆叶赛.尼加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5-297,共3页
近年来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生了重要变化,缺血性心脏病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而缺血性心脏病中致死性最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在医学证明微粒(Microparticles微粒)与多种生物活动有关,比如血栓形成... 近年来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生了重要变化,缺血性心脏病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而缺血性心脏病中致死性最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在医学证明微粒(Microparticles微粒)与多种生物活动有关,比如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功能和免疫功能,微粒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和激活凝血系统的作用,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提示,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时,斑块内的微小血管破裂,红细胞微粒由此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红细胞微粒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非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立栋 吕强 +2 位作者 刘静 朱茜茜 王飞飞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397-398,40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非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与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122例ACS患者为对象,以同期1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RMPs、EMPs水平,分析其与其与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非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与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122例ACS患者为对象,以同期1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RMPs、EMPs水平,分析其与其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MPs、EMPs、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A组、STEMI组、NSTEMI组RMPs、EMPs、Lp(a)、hs-CRP、HDL-C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STEMI、NSTEMI组RMPs、EMPs、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NSTEMI组Lp(a)水平低于UA、STEMI组(P<0.05),hs-CPR水平高于UA组及STEMI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LDL-C、Lp(a)与RMps、EMPs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RMPs、EMPs与ACS的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微粒 内皮细胞微粒
下载PDF
分析红细胞微粒对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智孔亮 卢丽敏 +2 位作者 田磊 王天罡 林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36-1038,1042,共4页
目的探索红细胞微粒(red blood cell microparticles,RMPs)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招募2015年12月-2018年3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的ACI患者共168例,根据患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 目的探索红细胞微粒(red blood cell microparticles,RMPs)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招募2015年12月-2018年3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的ACI患者共168例,根据患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入组后抽取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同时出院后随访患者近期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27)及预后不良组(n=4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s与ACI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MPs预测ACI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发现,预后不良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RMPs、D-二聚体及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同时多因素Logistic发现,RMPs、D-二聚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有相关性,其优势比(OR)(95%CI)分别为29.93(3.14~285.40)、3.55(1.36~9.27)及6.44(1.09~38.14);RMPs预测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3(0.75~0.92),其最佳预测界值为51.36%,该界值下敏感性(95%CI)为0.85(0.78~0.91),特异性(95%CI)为0.53(0.49~0.62)。结论RMPs是预测ACI近期预后不良的指标,同时RMPs也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红细胞微粒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国学 谭强 +1 位作者 郑江华 陈开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13-117,132,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斑块内微血栓形成、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红细胞微粒特指由红细胞产生的含膜小泡,具有促...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斑块内微血栓形成、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红细胞微粒特指由红细胞产生的含膜小泡,具有促进凝血、参与炎症反应、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循环的红细胞微粒可能包含潜在的有价值的生物信息,可用于开发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可以作为治疗使用的载体。因此,认识红细胞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或可为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红细胞微粒 血栓形成 炎症反应 内皮细胞 免疫反应
下载PDF
红细胞血液制品中红细胞微粒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宁洁 卜艳红 王勇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建立1种准确、稳定的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微粒(RMPs)的分离检测方法。方法首先以低速离心(3 000 g、20 min)分离得到红细胞悬液上清,再通过提高离心力(10 000 g、10 min)去除红细胞碎片等杂质,获得富含RMPs的红细胞上清,设置超滤离... 目的建立1种准确、稳定的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微粒(RMPs)的分离检测方法。方法首先以低速离心(3 000 g、20 min)分离得到红细胞悬液上清,再通过提高离心力(10 000 g、10 min)去除红细胞碎片等杂质,获得富含RMPs的红细胞上清,设置超滤离心管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分别从上清中分离获得RMPs。对RMPs表面特异抗原CD235a和Annexin V做荧光双染标记,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将CD235a-PE+/Annexin V-FITC+信号判定为RMPs,分析2组RMPs的纯度和数量差异。选择RMPs得率较高组实验方法,进一步检测储存5、9及30 d的RMPs数量。结果在首次3 000 g离心20 min,第2次10 000 g离心10 min的离心条件下,可从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品中分离获得富含RMPs的上清,相比于未使用超滤离心管组(1.91±0.51)%,超滤离心管使用组RMPs的获得率(48.91±4.37)%(P<0.01);储存5、30 d的RMPs相对数量分别为(44.67±6.13)%、(75.92±5.51)%(P<0.05)。结论 "二次离心"方法和超滤离心管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RMPs的获得率;红细胞在储存条件下可产生大量RMPs,RMPs数量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超滤离心管 流式细胞 输血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的促凝血性质与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跃跃 卞茂红 谢如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微粒(RMPs)的促凝血性质以及此性质与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RMPs经过分离纯化和计数,然后检测加入去除微粒前后的红细胞上清液及不同浓度RMPs的去微粒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 目的研究红细胞微粒(RMPs)的促凝血性质以及此性质与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RMPs经过分离纯化和计数,然后检测加入去除微粒前后的红细胞上清液及不同浓度RMPs的去微粒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生成实验。动物实验中用ELISA法测小鼠肺泡灌洗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c)、纤溶酶原(PLG)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含量。取注射3×10~7个RMPs数目的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右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RMPs的数量逐渐增加。随着加入RMPs浓度的增高,其去微粒血浆的APTT值略有下降,而PT值没有明显变化。加入红细胞上清及一定浓度范围的RMPs,可以不同程度上缩短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而凝血酶生成潜力和峰值都有相当大程度的升高,并具有浓度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注射RMPs的小鼠肺泡灌洗液的TATc明显增加且肺泡组织炎症反应加剧、促凝机制增强。结论随着储存时间延长,RMPs数目显著增加,RMPs可以促进凝血酶的生成从而促进系统性凝血,这可能与引发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凝血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生成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及其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陶强 郭建荣 金孝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104-107,共4页
红细胞微粒(RMPs)是一种由红细胞释放的直径0.1~1μm的磷脂囊泡,具有球形、管形以及大碎片状三种形态,主要由游离Hb、脂质以及参与各种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组成,氧化应激、内毒素、细胞因子、补体、高剪切力及温度、pH值变化均可导致RMP... 红细胞微粒(RMPs)是一种由红细胞释放的直径0.1~1μm的磷脂囊泡,具有球形、管形以及大碎片状三种形态,主要由游离Hb、脂质以及参与各种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组成,氧化应激、内毒素、细胞因子、补体、高剪切力及温度、pH值变化均可导致RMPs形成。RMPs的释放被认为是红细胞摆脱特定的有害物质侵袭并维持稳态的一种方式。RMPs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红细胞老化清除、红细胞贮存损伤、凝血及免疫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深入研究RMPs有助于明确体内红细胞衰亡过程、体外贮存损伤过程以及血液制品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减少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贮存损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微粒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尼菲拉.甫拉提 袁玉娟 穆叶赛.尼加提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3期20-23,6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入笔者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108例(其中单支病...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入笔者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108例(其中单支病变组25例,双支病变组27例,3支病变组27例,多支病变组29例)和非冠心病组32例,每个患者入院后第二天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析血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并经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各组红细胞微粒CD235a表达水平,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红细胞微粒(44.37%±15.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8±1.16mg/L)、脂蛋白a(215.23±183.10mg/L)、超敏C反应蛋白(19.58±26.94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各亚组间比较红细胞微粒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多支血管病变组红细胞微粒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高(P<0.05)。ACS组Gensini积分与红细胞微粒水平呈正相关(β=2.157,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β=-15.579,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微粒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微粒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微粒水平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变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海霞 张薇 马骁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红细胞微粒是红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的直径为0.1~1μm的小囊泡,它的形成贯穿于红细胞的整个老化过程。红细胞微粒参与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血栓形成以及炎症反应等过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 红细胞微粒是红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的直径为0.1~1μm的小囊泡,它的形成贯穿于红细胞的整个老化过程。红细胞微粒参与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血栓形成以及炎症反应等过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红细胞微粒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有可能成为冠心病新的诊疗靶点。现主要将红细胞微粒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冠心病 一氧化氮 血栓形成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及其生物学性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跃跃 卞茂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551-556,共6页
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等释放的一种直径小于1μm的浆膜囊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红细胞微粒是没有任何生物学作用的细胞碎片。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尽管其功能尚未完全阐述... 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等释放的一种直径小于1μm的浆膜囊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红细胞微粒是没有任何生物学作用的细胞碎片。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尽管其功能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但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MPs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性质如清除物质、信息传递、炎症及凝血等。并且发现在许多如镰状细胞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疾病中,红细胞微粒的数量显著增加。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红细胞微粒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红细胞微粒及其生物学性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储存损伤 凝血 TRALI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喆婷 徐新 张社兵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s,MPs)的认识不断提高。虽然MPs的产生过程未被阐明,但普遍认为MPs是血液中细胞活化和凋亡过程中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产生的一种直径为0.1-1.0μm的小囊泡。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s,MPs)的认识不断提高。虽然MPs的产生过程未被阐明,但普遍认为MPs是血液中细胞活化和凋亡过程中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产生的一种直径为0.1-1.0μm的小囊泡。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与凝血因子、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 诊断
下载PDF
血液辐照对悬浮红细胞中红细胞微粒释放及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武丽芳 陆华 许桂平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液辐照对悬浮红细胞(SRBC)中红细胞微粒(RMP)释放及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22年未辐照SRBC和辐照SRBC血辫各105例,检测RMP和电解质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收集该院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创伤患者297例... 目的探讨血液辐照对悬浮红细胞(SRBC)中红细胞微粒(RMP)释放及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22年未辐照SRBC和辐照SRBC血辫各105例,检测RMP和电解质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收集该院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创伤患者297例,其中未输血患者148例(未输血组),有红细胞(RBC)输血的患者149例(RBC输血组),其中行未辐照SRBC输血的患者76例(未辐照组)、含有辐照SRBC输血的患者73例(辐照组),分析各组之间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未辐照SRBC血辫相比,辐照SRBC血辫中RMP、K+分别从第3天[(5280±402)个/μL vs.(1839±384)个/μL、(14.1±1.4)mmol/L vs.(5.8±0.3)mmol/L]增加到第42天[(57393±3966)个/μL vs.(32310±2077)个/μL、(31.3±1.1)mmol/L vs.(19.8±1.9)mmol/L]。RBC输血组比未输血组的DVT发生率更高(30.2%vs.11.5%,P<0.001)。辐照组比未辐照组DVT发生率更高(38.4%vs.22.4%,P<0.05),辐照SRBC输血与DVT发生率增加相关(OR=2.16,95%CI:1.06~4.42,P=0.03),DVT发生率随输注辐照SRBC含量增加而升高。结论SRBC辐照后RMP升高更快,辐照SRBC输血增加创伤患者DVT风险,其发生率与辐照SRBC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辐照 悬浮红细胞 红细胞微粒 深静脉血栓 储存损伤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及红细胞微粒水平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尼菲拉·甫拉提 菲尔凯提·玉山江 +1 位作者 袁玉娟 穆叶赛·尼加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与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2017年入住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46例,分为ACS组109例与非冠心病...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与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2017年入住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46例,分为ACS组109例与非冠心病组(对照组)37例。其中ACS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8例(STEMI亚组),非STEMI 36例(NSTEMI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UA亚组)。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RMPs与EMPs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MPs、EMPs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S组RMPs、EMPs、脂蛋白a[LP(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STEMI亚组与NSTEMI亚组RMPs及EMPs水平均高于UA组(均P<0.05),而STEMI亚组与NSTEMI亚组间RMPs与EMPs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MPs与EMPs水平分别与LP(a)(β=0.026、0.028,均P<0.05)、hs-CRP(β=0.126、0.136,均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β=4.418、4.540,均P<0.05)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RMPs与EMPs水平明显增高,并与hs-CRP、LP(a)及LDL-C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微粒 内皮细胞微粒 动脉粥样硬化 凝血级联反应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玉娟 尼菲拉.甫拉缇 +1 位作者 张艳君 穆叶赛.尼加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01至2016-09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分为非冠心病(Non-CAD)组(n=45)、ACS组(n=105);ACS组患者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 目的:评价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01至2016-09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分为非冠心病(Non-CAD)组(n=45)、ACS组(n=105);ACS组患者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n=3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on-STEMI,n=31)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n=37)。收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加入钙离子载体A23187,得到微粒。用特异性红细胞源微粒抗体(glycophorine A CD235a)标记红细胞微粒,然后经流式细胞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ACS组外周血中红细胞源微粒水平(%)为26.20[15.90,38.00],Non-CAD组红细胞源微粒水平(%)为14.00[4.35,36.35],ACS组高于Non-CAD组(P<0.05)。ACS组STEMI、Non-STEMI和UAP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依次为27.20(17.25,24.25)、21.50(12.76,34.90)、30.20(17.10,39.65),这三类患者之间红细胞源微粒水平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高于Non-CAD,提示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ACS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ACS患者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微粒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与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致血栓活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玉娟 穆叶赛.尼加提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55-58,62,共5页
目的 通过评估红细胞源微粒(RMP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联,描述RMPs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分ACS组(n=200),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n=100)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100),对照... 目的 通过评估红细胞源微粒(RMP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联,描述RMPs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分ACS组(n=200),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n=100)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100),对照组为非冠心病组(n=100).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ACS组以及对照组的外周血,离心后加入钙离子载体A23187,得到MPs.用特异性红细胞微粒抗体(glycophorine A)标记RMPs,后经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在体外,将ACS患者血浆中提取的RMPs加入对照组血浆中,在荧光标记的血栓底物作用下诱导血栓形成并用荧光光度仪检测RMPs的致血栓活性.结果 RMPs水平在ACS的AMI亚组(163×102)和UAP亚组(96×102)都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2,P<0.05).ACS患者在每一个时间段相对荧光单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MPs更易导致血栓形成且所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组的外周血中RMPs水平明显升高,提示RMPs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过程.MPs诱导的血栓形成峰值前移,提示RMPs可能诱导凝血酶形成,揭示ACS发生急性血栓与RMP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进展
20
作者 帕丽达·玉山江 穆叶赛·尼加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201-0205,共5页
红细胞微粒(Red blood cell microparticles RMPS)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细胞非生物片段与细胞碎片,虽然其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RMPS具有细胞间信息转移、红细胞衰老清除、红细胞储存损伤、凝血与免疫反应等生理病... 红细胞微粒(Red blood cell microparticles RMPS)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细胞非生物片段与细胞碎片,虽然其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RMPS具有细胞间信息转移、红细胞衰老清除、红细胞储存损伤、凝血与免疫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与生物特性。该文就近年来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就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相关性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检测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