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内科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双涛 杨京灵 +3 位作者 于长春 吕红艳 张晶 高茂龙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07-308,共2页
内科输注红细胞的目的是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内科输血指征是: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Hb〈60g/L可考虑输注。但是此指征针对人群较广泛,没有根据儿... 内科输注红细胞的目的是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内科输血指征是: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Hb〈60g/L可考虑输注。但是此指征针对人群较广泛,没有根据儿童和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单独阐述。因此针对本院老年患者居多,老年内科患者往往一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特点,总结2年病历资料对符合条件的39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红细胞输注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破坏 内科患者 输注效果 老年人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治疗效果 输血指征 疾病特点
下载PDF
两种血小板稀释液溶解红细胞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平扬 郑优真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2期135-13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尿素稀释液和草酸铵稀释液溶解红细胞的机理。方法用含10%尿素和1%草酸铵的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作红细胞脆性试验;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不同压积红细胞浓度与NH4+的关系;用生理盐水、复方尿素稀释液和草酸铵稀释液计数富血... 目的探讨复方尿素稀释液和草酸铵稀释液溶解红细胞的机理。方法用含10%尿素和1%草酸铵的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作红细胞脆性试验;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不同压积红细胞浓度与NH4+的关系;用生理盐水、复方尿素稀释液和草酸铵稀释液计数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数。结果尿素在红细胞膜两侧不形成有效渗透浓度,复方尿素稀释液对红细胞而言为一个低渗溶液(有效渗透浓度50mOsm/L);草酸铵稀释液的NH4+能主动转运到红细胞内,形成细胞内高渗而造成红细胞破坏;两种稀释液对血小板有相同的影响,即使血小板体积增大。结论复方尿素稀释液中尿素无破坏红细胞作用,溶解红细胞主要是溶液的低渗性;草酸铵稀释液溶解红细胞与红细胞膜对NH4+主动转运有关;两种稀释液对血小板计数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稀释液 溶解 机理探讨 尿素稀释液 NH4^+ 生化分析仪测定 红细胞脆性试验 富血小板血浆 渗透浓度 红细胞 主动转运 草酸铵 氯化钠溶液 红细胞破坏 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细胞浓度 不同浓度 生理盐水 血小板数
下载PDF
改良密闭式引流装置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中红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易红 唐翠明 +4 位作者 冯小梅 练敏 罗俊青 陈海奕 韦武利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7期588-589,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密闭式引流装置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中红细胞破坏的影响。方法对70例体外循环(C PB )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用改良密闭式重力引流装置排气,B组35例,用传统开放式排气、负压吸引,比...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密闭式引流装置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中红细胞破坏的影响。方法对70例体外循环(C PB )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用改良密闭式重力引流装置排气,B组35例,用传统开放式排气、负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转流前15 min(T0)、转流中主动脉开放5~7 min(T1→ T1主、T1排或T1贮)、转流停止(T2)血清中游离血红蛋白(FHb)、钾(K+)等红细胞破坏指标值;尿量及尿色;观察术后是否并发气栓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红细胞破坏指标比较,在 T1时段,A组(组间)T1排时点明显小于B组 T1贮时点,P<0.01。在T 2时点,A组也小于B组,P<0.05。A组发生血红蛋白尿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气栓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其它时点红细胞破坏指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密闭式引流装置,利用重力引流排出心腔内的混血气泡,减少了因持续负压吸引造成的红细胞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引流装置 心脏手术 红细胞破坏
下载PDF
体外循环转流对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膜影响的电镜观察
4
作者 沈七襄 程旺生 +4 位作者 电镜室 汪瑞珠 王彬彬 刘殿功 罗瑞柏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15-18,共4页
体外循环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特别对红细胞的破坏已是公认,但体外循环转流前后对红细胞形态、红细胞膜的结构影响究竟如何国内外资料甚少.我们从1983年起对健康人的红细胞作了扫描电镜观察监进行分类。
关键词 红细胞形态 体外循环转流 红细胞 棘球细胞 游离血红蛋白 血液有形成分 法乐氏四联症 相差显微镜 红细胞 红细胞破坏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的分析及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艳 向茜茜 +2 位作者 李佳丽 孔佩艳 吴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260-1261,共2页
缺铁性贫血(IDA)是机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导致自身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上述两种疾病属不同性质的疾病,... 缺铁性贫血(IDA)是机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导致自身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上述两种疾病属不同性质的疾病,合并存在非常罕见,易引起临床漏诊,现就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红细胞自身抗体 免疫功能紊乱 红细胞破坏 蛋白合成 机体内
下载PDF
冷凝集素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晓伟 陈文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冷凝集素综合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溶血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 红细胞破坏 CAS 冷抗体 国内外
下载PDF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宋亚华 张晴 +2 位作者 李润晶 高莹 孙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3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贫血患者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护理 骨髓造血功能 红细胞破坏 先天性异常
下载PDF
反复合并胆管结石的ANK1基因突变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强 颜学波 +2 位作者 冯斌 唐才喜 谢智钦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89-790,共2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的家族遗传性溶血疾病。其临床表现可有溶血性贫血、黄疸、脾大等,由于HS症状常不典型,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易误诊漏诊。HS长期溶血容易导致...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的家族遗传性溶血疾病。其临床表现可有溶血性贫血、黄疸、脾大等,由于HS症状常不典型,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易误诊漏诊。HS长期溶血容易导致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部分患者以"胆石症"为主要症状就诊。本文报道一例因反复发作胆管结石合并黄疸而被长期漏诊ANK1基因突变所致的H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破坏 胆管结石 家族遗传性 溶血性贫血 脾大 误诊漏诊 胆囊结石
原文传递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香苓 刘壮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分析 小儿 红细胞抗原 溶血性疾病 红细胞破坏 自身抗体 儿童时期
下载PDF
航天血液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利 姜世忠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5-467,468,共4页
航天导致身体多个系统发生改变,其中血液系统的变化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血浆容量和红细胞数量降低等。早期航天血液学研究多限于观察航天中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其机理研究则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发展。对失重条件下血液学变化也有了新的认... 航天导致身体多个系统发生改变,其中血液系统的变化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血浆容量和红细胞数量降低等。早期航天血液学研究多限于观察航天中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其机理研究则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发展。对失重条件下血液学变化也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红细胞数量快速下调的机制。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重要研究作了简要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红细胞破坏
下载PDF
母婴ABO血型不合者血型血清学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娟 邵兰芬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42-342,共1页
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haemolytie disease of newborn,HDN)。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大多数病例出生时与正常新生儿相似,并无明显... 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haemolytie disease of newborn,HDN)。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大多数病例出生时与正常新生儿相似,并无明显的贫血水肿和肝脾肿大,在(1~2)d后逐渐出现贫血和黄疸,程度日益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血型不合 血型血清学检测 ABO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胎儿血液循环 溶血性疾病 红细胞破坏 正常新生儿
下载PDF
538例新生儿溶血三项检查及抗体鉴定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立新 林乾飞 +1 位作者 鞠瑞青 綦翠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902,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血清学检查 抗体鉴定 母婴血型不合 血型免疫抗体 红细胞破坏 新生儿黄疸 鉴定试验
下载PDF
1例冷凝集素综合征病人的救治及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尤丽丽 孟彦苓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0年第4期1032-1033,共2页
关键词 冷凝集素综合征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护理 救治 细胞功能异常 红细胞抗体 红细胞破坏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继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103-104,共2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T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需要输血治疗,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T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需要输血治疗,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贫血患者 免疫调节紊乱 红细胞破坏 免疫血清学 红细胞 自身抗体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诊断心脏创伤后心包积液1例报告
15
作者 吴可光 臧彬 +1 位作者 吴振华 杨洪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73-73,共1页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0岁。1990年2月6日因车祸致左背部1~7肋骨骨折。当时无心包积液和血气胸形成。保守治疗一个半月病情稳定。其后出现发热、血沉快、胸闷、左侧胸腔积液。先后二次抽出深黄色液体1000ml后胸水消失。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诊断 病例摘要 心包腔 肋骨骨折 后胸 左侧胸腔积液 黄色液体 心肌挫伤 心向量 红细胞破坏
下载PDF
基层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彦 左江涛 许大巍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6期3676-3677,共2页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常见于ABO及Rh血型系统[2],其中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在孕育的第一胎,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于母体的Ig G抗体包...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常见于ABO及Rh血型系统[2],其中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在孕育的第一胎,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于母体的Ig G抗体包被,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轻则影响胎儿的脏器及智力发育,重则引起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因此,新生儿溶血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 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系统 不规则抗体 抗人球蛋白 红细胞破坏 抗体滴度 新生儿血液 临床诊断 抗原抗体
下载PDF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查及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骢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6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实验检查 红细胞破坏 溶血性疾病 自然衰老 造血能力 代偿 骨髓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9期4-5,共2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在小儿,其发病率约占全部溶血性贫血的1/4,77%发生于〈10岁小儿...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在小儿,其发病率约占全部溶血性贫血的1/4,77%发生于〈10岁小儿,男性略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表面 治疗 诊断 免疫功能调节 红细胞破坏 自身抗体 自身抗原
下载PDF
搏动性导管泵维持急性左心衰竭的血流动力学
19
作者 陈长志 李智成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评估搏动性导管(pulsatilecatheter,PUCA)泵对急性心力衰竭绵羊辅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只绵羊诱导左心衰竭模型建立成功后行PUCA泵辅助3h,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采动脉血人工计数血小板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经辅助3... 目的评估搏动性导管(pulsatilecatheter,PUCA)泵对急性心力衰竭绵羊辅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只绵羊诱导左心衰竭模型建立成功后行PUCA泵辅助3h,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采动脉血人工计数血小板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经辅助3h后检查肾、隔膜泵及导管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10只绵羊中7只成功支持血循环达到规定的时间,另3只绵羊因技术原因未能完成实验。成功的7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接近基线值;血小板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在辅助期间无明显变化;肾、隔膜泵及导管均未见明显的血栓形成。结论PUCA泵的短期辅助能稳定急性心力衰竭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并且无明显的血小板和红细胞破坏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其应用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搏动性 导管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急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栓形成 心力衰竭患者 红细胞破坏 血小板 人工计数 技术原因 绵羊 安全性 动脉血 血循环 并发症 隔膜 期间 短期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时期脑脊液铁蛋白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20
作者 王雪鹏 赵长福 +1 位作者 祈海文 张雪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国内资料统计占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9%~22.4%。自发性SAH后由于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红细胞破坏后,铁蛋白释放至脑脊液使脑脊液中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国内资料统计占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9%~22.4%。自发性SAH后由于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红细胞破坏后,铁蛋白释放至脑脊液使脑脊液中铁蛋白含量升高。由于自发性SAH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其关键。常规的诊断方法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铁蛋白含量 脑脊液 测定 红细胞破坏 总发病率 脑血管病 资料统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