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膜脂肪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勇才 黄小媛 廖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4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脂肪酸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308例CHF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的红细胞脂肪酸水平,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CHF患者分为Ⅱ级组101例、...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脂肪酸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308例CHF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的红细胞脂肪酸水平,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CHF患者分为Ⅱ级组101例、Ⅲ级组107例、Ⅳ级组100例,对比健康人群与不同分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之间红细胞脂肪酸、Omega-3指数水平,并分析其与CHF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分期的CHF患者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A)、油酸水平有显著差异,其EPA、DHA水平均随着CHF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A、油酸水平均随着CHF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对照组与不同分期之间的CHF患者的月桂酸、亚油酸、软脂酸及硬脂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Omega-3脂肪酸、Omega-6脂肪酸水平、Omega-3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的饱和脂肪酸(S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HF分级与EPA、DHA、Omega-3脂肪酸、Omega-3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AA、油酸、Omega-6脂肪酸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EPA、DHA、Omega-3脂肪酸及Omega-3指数在CHF患者红细胞膜中表达降低,而AA、油酸、Omega-6脂肪酸及MUFA表达升高;且Omega-3脂肪酸、Omega-3指数与CHF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低表达可能预示CHF程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脂肪酸 慢性心力衰竭 相关性 OMEGA-3脂肪酸 Omega-3指数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痰湿体质及红细胞膜脂肪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唐苗苗 赵丹 夏瑢 《浙江中医杂志》 2014年第12期865-867,共3页
目的: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中西医相关发病机制。方法: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法测定骨密度(BMD),参照西医PMOP诊断标准,将绝经后的受试者分为PMOP组(30例)、骨量减少组(30例)及骨量正常组(22例)共三组,以... 目的: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中西医相关发病机制。方法: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法测定骨密度(BMD),参照西医PMOP诊断标准,将绝经后的受试者分为PMOP组(30例)、骨量减少组(30例)及骨量正常组(22例)共三组,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进行评估,同时检测并分析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雌二醇(E2)及红细胞膜脂肪酸水平等。结果:PMOP组痰湿体质检出率及分值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全组痰湿分值与BMD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TRACP呈显著正相关(P<0.05);PMOP组n-6/n-3PUFA比例显著高于骨量正常及骨量减少组(P<0.001),全组痰湿分值与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PUFA、n-6/n-3PUFA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结论:提示痰湿质PMOP患者具有骨紊乱病理特征,其BMD随痰湿体质分值的升高而减少,中医痰湿体质是PMOP的重要致病特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痰湿体质 骨代谢 红细胞膜脂肪酸
下载PDF
普伐他汀调节血脂及对血小板、红细胞膜脂肪酸成份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华嘉临 李肖蓉 +1 位作者 邵力正 王强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03-804,共2页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 (P)调脂疗效及对血小板、红细胞膜必需脂肪酸成份及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者应用P 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及红细胞膜花生四烯酸 (AA)、廿碳五烯酸 (EPA)、廿...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 (P)调脂疗效及对血小板、红细胞膜必需脂肪酸成份及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者应用P 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及红细胞膜花生四烯酸 (AA)、廿碳五烯酸 (EPA)、廿二碳六烯酸 (DHA)。结果 治疗后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0 1) ;血小板、红细胞膜AA/EPA、AA/DHA比值亦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1) ,且与TG、TC、LDL C降低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P除有效调脂外 ,还能影响血小板、红细胞膜脂肪酸成份及其比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高脂血症 血小板 红细胞膜脂肪酸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红细胞膜14∶0、16∶0、18∶0和18∶1脂肪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峰 彭景添 +2 位作者 邓泽元 刘小如 孙传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红细胞膜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4∶0、16∶0、18∶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1)成分的变化。方法本实验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4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冠心病高危人群组(43例)及正常对照组(51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红细胞膜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4∶0、16∶0、18∶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1)成分的变化。方法本实验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4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冠心病高危人群组(43例)及正常对照组(51例),采用氯仿-甲醇法快速提取红细胞膜脂肪,并用碱法甲基化,经薄层层析纯化的甲基酯用100 mm×0.25 mm气相色谱毛细管柱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正常对照组红细胞膜中14∶0、16∶0和18∶0脂肪酸较其余三组低(P<0.01),而正常对照组红细胞膜中18∶1脂肪酸较其余三组高(P<0.01);冠心病高危患者组中红细胞膜14∶0、16∶0、18∶0和18∶1脂肪酸与稳定性心绞痛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冠心病高危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组则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红细胞膜中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之间有重要的联系,特别是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有更显著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红细胞膜脂肪酸 冠心病
下载PDF
福州地区0~3岁健康儿童外周血红细胞膜六项脂肪酸指标参考区间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汝香 黄林娟 +2 位作者 林珊 张忠龙 林祥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对福州地区0~3岁健康儿童外周血红细胞膜中脂肪酸含量6项指标的参考区间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来福州儿童医院体检的0~3岁健康儿童60例,分别检测omega-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简称omega-6)(包括亚油酸、γ-亚... 目的对福州地区0~3岁健康儿童外周血红细胞膜中脂肪酸含量6项指标的参考区间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来福州儿童医院体检的0~3岁健康儿童60例,分别检测omega-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简称omega-6)(包括亚油酸、γ-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四烯酸),omega-3 PUFA总量(简称omega-3)(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包括十六碳一烯酸、十八碳一烯酸、二十碳一烯酸和二十四一烯酸),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包括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omega-6/omega-3比值和omega-3指数(即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总和)共6项目,含量以百分比(%)为单位,用于初步调查生物参考区间,均采用x±1.96s表示。结果6项指标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建立omega-6(25.43%~34.09%),omega-3(7.03%~16.68%),MUFA(14.02%~18.70%),SFA(38.95%~46.35%),omega-6/omega-3(1.26~4.61)和omega-3指数(4.62%~13.08%)六项指标参考区间。结论种族、地域、性别、年龄及饮食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六项目的参考区间,其不仅客观反映了人体内脂肪酸的分布状况,而且为0~3岁健康儿童临床检测的结果提供参照;并为儿童补充omega-3 PUFA提供科学依据,更为进一步建立中国健康人群PUFA的参考区间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脂肪酸 omega-6 omega-3 单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参考区间
下载PDF
知母醇提物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文静 钟静君 +2 位作者 皮娟娟 吴霞 冯毅凡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知母醇提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衍生化的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SPSS14.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知母醇提物高低剂量给药... 目的:研究知母醇提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衍生化的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SPSS14.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知母醇提物高低剂量给药组与阳性对照药二甲双胍组C16∶0(软脂酸)、C18∶0(硬脂酸)、C18∶2(亚油酸)、C20∶4(花生四烯酸)的变化趋势一致,2型糖尿病模型组C18∶0、C18∶2、C20∶4的变化趋势与给药组相反,其中二甲双胍给药组、知母醇提物高剂量组C20∶4变化显著(P<0.05)。结论:知母醇提物可以通过影响2型糖尿病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而发挥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醇提物 2型糖尿病 细胞膜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脂肪酸作为我国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生物标记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常桂芳 侯建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6,共4页
我国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日趋增加,其与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以及精粮比例过高的膳食特点有关。在对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中,血浆磷脂、血清甘三酯、胆固醇酯、脂肪组织和红细胞膜中的脂肪酸等被用来研究与代谢综合征... 我国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日趋增加,其与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以及精粮比例过高的膳食特点有关。在对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中,血浆磷脂、血清甘三酯、胆固醇酯、脂肪组织和红细胞膜中的脂肪酸等被用来研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依据我国中老年人群日趋增加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结合我国膳食特点,对特定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中老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红细胞膜脂肪酸 代谢综合征 中老年人群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老年女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李研研 关平 +2 位作者 杨欣 梁瑶 邢一丹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老年女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老年女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严重程度、红细胞膜脂肪酸含量、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红细胞膜中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常规抗抑郁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促进红细胞膜脂肪酸含量升高和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并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老年女性 抑郁症 红细胞膜脂肪酸
下载PDF
亚洲最大脂肪酸数据库建立
9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7期1-2,共2页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研究组经过近3年努力,利用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分析检测平台,对3200多名参加“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的京沪城乡居民的红细胞膜脂肪酸进行了检测,建立了包括28种饱和脂...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研究组经过近3年努力,利用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分析检测平台,对3200多名参加“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的京沪城乡居民的红细胞膜脂肪酸进行了检测,建立了包括28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在内的亚洲最大的脂肪酸数据库。研究组还在n-3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与代谢性疾病关联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研究组的博士生张赓等人发现:我国南、北方居民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南方高于北方;与最低组相比,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在最高四分位的个体,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了2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却没有显著相关性。这部分研究论文日前已发表在国际临床内分泌知名刊物《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脂肪酸 数据库 亚洲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N-3脂肪酸 代谢性疾病 二十二碳六烯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