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卡尼汀抑制尿毒症血清诱导的红细胞衰亡 被引量:9
1
作者 孙云 柳刚 +2 位作者 李学刚 时一民 关广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尿毒症患者红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健康人红细胞悬液在以下3组不同的体外培养液中孵育:对照组(C组)、尿毒症血清组(U组)和尿毒症血清+左卡尼汀组(L组)。分别在孵育24和48 h时,留取红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尿毒症患者红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健康人红细胞悬液在以下3组不同的体外培养液中孵育:对照组(C组)、尿毒症血清组(U组)和尿毒症血清+左卡尼汀组(L组)。分别在孵育24和48 h时,留取红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衰亡(用磷脂酰丝氨酸表达率代表红细胞衰亡)和红细胞活性氧簇(ROS)的含量,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红细胞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红细胞衰亡随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加,U组较C组明显增加,L组较U组明显降低。U组的红细胞ROS生成较C组明显增加,而红细胞GSH生成明显减少。L组的红细胞ROS生成较U组明显减少,而GSH生成明显增加。结论:尿毒症血清诱导正常红细胞加速衰亡,且衰亡率具有时间依赖性。而左卡尼汀可以抑制尿毒症血清诱导的红细胞衰亡,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血清 红细胞衰亡 左卡尼汀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红细胞衰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玲玲 穆士杰 +1 位作者 孙文利 张献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1期92-94,共3页
红细胞衰亡(eryptosis)是指红细胞所发生的自杀性程序性死亡。血液离开人体后,保存于(2~6)℃保养液中,会加速红细胞衰亡与损伤,降低了血液保存质量,影响输血疗效并加重输血反应。因此,研究体外红细胞衰亡机制对提高血液保存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红细胞保存 输血
下载PDF
红细胞衰亡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鲍国强 俎爱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97-1100,共4页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但也会发生自杀性程序性死亡,称之为红细胞衰亡(eryptosis)。红细胞衰亡会发生一系列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细胞收缩、细胞膜囊泡化、细胞内蛋白酶的激活和磷酯酰丝氨酸暴露于细胞膜表面。前列腺...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但也会发生自杀性程序性死亡,称之为红细胞衰亡(eryptosis)。红细胞衰亡会发生一系列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细胞收缩、细胞膜囊泡化、细胞内蛋白酶的激活和磷酯酰丝氨酸暴露于细胞膜表面。前列腺素E2(PGE2)可以激活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致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可以激活神经磷脂酶,产生神经酰胺;二者都可以增加细胞膜上的混转酶(scramblase)的活性,使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翻转到外侧。巨噬细胞表面具有识别磷脂酰丝氨酸的受体,可以识别进入衰亡程序的红细胞,然后吞噬并降解红细胞。通过这一途径,机体可以清除体内受损的红细胞而防止使血红蛋白释放,避免引起炎症反应。目前研究发现,参与红细胞衰亡的信号分子包括PGE2、PAF、神经酰胺、离子通道、PKC、细胞表面受体和半胱天冬蛋白酶等。本综述就前列腺素E2途径、血小板刺激因子途径、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红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作用、氧化压力和caspase作用、红细胞衰亡的抑制因子及临床上与红细胞衰亡相关的疾病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前列腺素E2 血小板激活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抑制活性氧诱导的红细胞衰亡
4
作者 孙云 柳刚 +3 位作者 蒋雅丽 张斌 赵璇 李学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4-2089,2094,共7页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过氧化氢(H_2O_2)刺激后红细胞衰亡(eryptosis)和红细胞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健康人红细胞悬液在以下3组不同的体外培养液中孵...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过氧化氢(H_2O_2)刺激后红细胞衰亡(eryptosis)和红细胞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健康人红细胞悬液在以下3组不同的体外培养液中孵育:对照组(C组,培养基为PBS液)、H_2O_2组(H组,培养基为H_2O_2终浓度100μmol/L的PBS液)和EPO组(E组,培养基为H_2O_2终浓度100μmol/L、EPO终浓度2×10~4U/L的PBS液)。分别在孵育24 h和60 h时,留取红细胞以备检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的衰亡率、红细胞内ROS和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_i^([Ca2+])),观察各检测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红细胞衰亡率在C组随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相同观察时点,H组较C组明显增加(P<0.01),E组较H组明显降低(P<0.01)。H组红细胞的ROS生成较C组明显增多,_i^([Ca2+])较C组明显升高(P<0.01);E组红细胞的ROS生成较H组明显减少,_i^([Ca2+])较H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H_2O_2诱导健康红细胞加速衰亡,而EPO可以抑制H_2O_2诱导的红细胞衰亡,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_i^([Ca2+])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红细胞衰亡 红细胞生成素 活性氧簇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下载PDF
红细胞衰亡及其在肝脏中的识别与清除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薇 彭芳 李宁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红细胞衰亡(eryptosis)是指成熟红细胞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发生的自杀性程序性死亡,表现为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外翻、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以及细胞膜囊泡化等。衰亡红细胞由于PS外翻暴露而被巨噬细胞表面的PS受体识... 红细胞衰亡(eryptosis)是指成熟红细胞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发生的自杀性程序性死亡,表现为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外翻、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以及细胞膜囊泡化等。衰亡红细胞由于PS外翻暴露而被巨噬细胞表面的PS受体识别,进而被吞噬并降解。肝脏是清除衰亡红细胞的主要器官,深入研究红细胞衰亡及其在肝脏中的识别与清除机制,有助于明确红细胞衰亡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病理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肝脏 识别 清除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体内红细胞衰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亚奇 梁浩 +1 位作者 李向庚 苏燕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28-130,共3页
红细胞通过启动自杀性程序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与其他有核细胞的凋亡(apoptosis)类似但不完全相同,所以Lang等人[1]提出"红细胞衰亡"(eryptosis)的概念,将红细胞特别的死亡过程与其他细胞区别开来。由于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 红细胞通过启动自杀性程序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与其他有核细胞的凋亡(apoptosis)类似但不完全相同,所以Lang等人[1]提出"红细胞衰亡"(eryptosis)的概念,将红细胞特别的死亡过程与其他细胞区别开来。由于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与线粒体等结构,因此不能够像其他细胞那样在凋亡时观察到核与线粒体的变化,但红细胞在衰亡过程中有其独特特征,例如:细胞体积变小、胞膜产生囊泡、胞内某些蛋白酶的活化、膜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翻[2,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衰亡 磷脂酰丝氨酸 死亡过程 有核细胞 细胞体积 细胞死亡 凋亡
下载PDF
睾酮对过氧化氢诱导红细胞衰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华 李娜 +1 位作者 富文达 穆士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睾酮对红细胞衰亡影响的机制。方法1%健康人悬浮红细胞在3组不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2种体外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红细胞衰亡模型,包括3×10;mol/L睾酮+200μmol/L H_(2)O_(2)处理组(A组)、200μmol/L H_(2)O_(2)组(B... 目的初步探讨睾酮对红细胞衰亡影响的机制。方法1%健康人悬浮红细胞在3组不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2种体外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红细胞衰亡模型,包括3×10;mol/L睾酮+200μmol/L H_(2)O_(2)处理组(A组)、200μmol/L H_(2)O_(2)组(B组)和1×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于24和60 h时分别收集12孔板中红细胞(约2×10^(8)个/孔),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衰亡率、活性氧(ROS)水平和钙离子水平([Ca^(2+)];),使用t检验比较分析各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A、B、C 3个组体外培养红细胞24和60 h红细胞衰亡率(%)2.61±0.28,11.25±1.43 vs 7.15±0.95,28.65±0.74 vs 1.32±0.07,8.18±0.08(P<0.01);ROS水平(%)14.52±0.68,15.26±0.49 vs 16.68±0.60,21.68±1.10 vs 7.61±0.21,10.29±1.06(P<0.01);[Ca^(2+)];(%)6.54±0.46,8.93±0.87 vs 11.78±0.76,14.63±0.80 vs 1.36±0.20,2.44±0.38(P<0.01)。加入睾酮H_(2)O_(2)组(A组)较H_(2)O_(2)处理组(B组)红细胞衰亡率、ROS水平及[Ca^(2+)];均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体外H_(2)O_(2)诱导红细胞衰亡模型中,睾酮有效抑制了H_(2)O_(2)诱导的红细胞衰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ROS生成及维持正常[Ca^(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睾酮 活性氧 过氧化氢
下载PDF
硫酸吲哚酚影响红细胞寿命促进肾性贫血发展
8
作者 邵雷 陈雄 黄震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评估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衰亡及其特征性改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促进肾性贫血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的20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体外孵育红细胞,以不同浓度白蛋白结合的IS刺激体外培... 目的 评估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衰亡及其特征性改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促进肾性贫血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的20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体外孵育红细胞,以不同浓度白蛋白结合的IS刺激体外培养的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形态、红细胞体积(FSC)、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标记率及红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 随着硫酸吲哚酚刺激红细胞浓度升高,实验组患者红细胞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硫酸吲哚酚浓度增加时,红细胞的膜磷脂酰丝氨酸(PS)标记率随之增加;红细胞内的钙离子荧光强度上升(p<0.05)。结论 硫酸吲哚酚通过诱导红细胞衰亡,缩短了红细胞的寿命,该机制可能参与了肾性贫血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吲哚酚 肾性贫血 红细胞寿命 红细胞衰亡
下载PDF
红细胞衰亡机制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文娟(综述) 卞茂红(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48-551,共4页
成熟红细胞发生的自杀性死亡,称为红细胞衰亡,它是一种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形式。红细胞受到体内外各种理化因素刺激后,前列腺素E2(PGE2)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被活化,分别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和神经酰胺形成,后两者共同作... 成熟红细胞发生的自杀性死亡,称为红细胞衰亡,它是一种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形式。红细胞受到体内外各种理化因素刺激后,前列腺素E2(PGE2)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被活化,分别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和神经酰胺形成,后两者共同作用使红细胞发生衰亡,表现为细胞收缩、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于细胞表面、细胞膜囊泡化和结构紊乱等。巨噬细胞识别衰亡的红细胞,然后吞噬并降解。红细胞衰亡的发生过程包括:渗透压刺激,氧化压力,PGE2,PAF,离子通道,Ca^2+,神经酰胺和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等。临床上和红细胞衰亡的相关疾病包括:败血症、疟疾、镰状细胞贫血、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CA^2+ 神经酰胺 败血症 疟疾
原文传递
红细胞衰亡与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英 芶大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64-467,共4页
背景因成熟红细胞的死亡方式不同于有核细胞,故提出红细胞衰亡概念,描述红细胞的自发性程序性死亡。目的了解红细胞最终衰亡是否主要通过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翻暴露,进而被吞噬细胞表面Ps受体识别、吞... 背景因成熟红细胞的死亡方式不同于有核细胞,故提出红细胞衰亡概念,描述红细胞的自发性程序性死亡。目的了解红细胞最终衰亡是否主要通过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翻暴露,进而被吞噬细胞表面Ps受体识别、吞噬和降解清除实现。内容综述红细胞衰亡的多种途径,以及这些途径是如何导致红细胞膜Ps外翻暴露,进而介导红细胞凋亡及被吞噬降解过程。趋向明确两者之间关系可对预防红细胞破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磷脂酰丝氨酸 凋亡
原文传递
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损伤红细胞膜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杏雪 吴军 +2 位作者 梁新 丁瑜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4%白蛋白结合不同浓度的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体积,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钙离子荧光探... 目的研究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4%白蛋白结合不同浓度的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体积,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检测红细胞内Ca2+浓度,酶标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溶血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白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孵育0.4%红细胞悬液48 h后,随硫酸吲哚酚浓度逐渐增加,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1603.33±8.50)vs(742.67±14.04),P<0.05],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率[(0.26±0.06)vs(10.32±1.64),P<0.05]、红细胞内Ca2+浓度以及溶血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依赖性;当细胞外Ca2+缺乏时,硫酸吲哚酚对红细胞的这种损伤效应明显降低。结论 4%白蛋白结合硫酸吲哚酚通过增加钙内流而损伤红细胞,促进红细胞衰亡,是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发生机制之一,清除蛋白结合毒素有助于改善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硫酸吲哚酚 蛋白结合毒素 钙离子
下载PDF
IL-1和IL-6诱导小鼠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露及其相关衰亡特征的研究
12
作者 王延媛 沈华 +2 位作者 马爽 南勇 刘鸿翔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89-894,共6页
目的:探讨IL-1和IL-6在诱导小鼠红细胞衰亡特征性表现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经IL-1和IL-6分别处理6、12、24、48 h或在不同浓度(0.1、1.0、10.0 ng/ml)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值(FSC)的变化,红细胞膜... 目的:探讨IL-1和IL-6在诱导小鼠红细胞衰亡特征性表现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经IL-1和IL-6分别处理6、12、24、48 h或在不同浓度(0.1、1.0、10.0 ng/ml)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值(FSC)的变化,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和神经酰胺的标记率。结果:经IL-1或IL-6处理后的小鼠红细胞相较对照组于24 h后出现FSC减小,分别为[(81.9±1.86)%、(82.13±2.18)%vs.(87.6±0.55)%,P<0.05],膜的PS外露水平和神经酰胺含量增加,分别为[(5.7±0.62)%、(5.73±0.45)%vs.(2.7±0.17)%,P<0.01]和[(2.4±0.15)%、(2.0±0.36)%vs.(0.7±0.26)%,P<0.01],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IL-1和IL-6均可诱导红细胞体积缩小,促进红细胞膜PS外露以及神经酰胺的增加,是小鼠红细胞衰亡的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 白介素6 红细胞衰亡
原文传递
利福霉素致药物性溶血的临床特点和防治
13
作者 张艳丛 邢洁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7期5609-5610,共2页
目的:探讨利福霉素类药物致急性溶血的一般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利福霉素致急性溶血病例共25例,对其年龄、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用药情况及急性溶血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福霉素致急性溶血25例中4例死亡,3... 目的:探讨利福霉素类药物致急性溶血的一般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利福霉素致急性溶血病例共25例,对其年龄、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用药情况及急性溶血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福霉素致急性溶血25例中4例死亡,3例由利福平引起,1例由利福喷丁引起。结论:利福霉素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罕见,但病死率高,更严重可有周围循环衰竭及肝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利福平间歇用药更易引起溶血反应,临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 药物诱导的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衰亡 临床特点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