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对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长山 马丽丽 李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32-633,共2页
关键词 尿病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 肾小球滤过率 黄芩苷
下载PDF
黄芩甙对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长山 李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4-335,共2页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芩甙对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 (AR)活性抑制作用及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疗效。方法  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 8例 ,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1 8例 ,常规治疗 +黄芩甙 ) ,疗程 4 w,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红细...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芩甙对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 (AR)活性抑制作用及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疗效。方法  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 8例 ,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1 8例 ,常规治疗 +黄芩甙 ) ,疗程 4 w,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红细胞 AR,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血、尿β2 -微球蛋白 (β2 - MG)。结果 上述指标治疗前二组相似 ,治疗后治疗组 AR活性受到抑制 ,明显低于对照组 ,UAER、血β2 - MG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黄芩甙可明显抑制 AR活性 ,降低 UAER、血 β2 - MG,有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尿病肾病 还原酶 黄芩甙 红细胞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长山 朱禧星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98-201,共4页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对23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性质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酶活性升高程度与血糖值呈正相关,高血糖时醛糖还原酶不仅对多种底物的...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对23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性质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酶活性升高程度与血糖值呈正相关,高血糖时醛糖还原酶不仅对多种底物的Km值(包括葡萄糖)显著下降,而且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的抑制不敏感。因此,红细胞AR活性测定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情及评估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红细胞 还原酶
下载PDF
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1-乙酰基-1H-吲哚-3-乙酸酯的合成及其抑制活性
4
作者 李卓玲 杨威龙 +4 位作者 赵珊 王淑红 李臣 王志兵 修志明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抑制多元醇途径的醛糖还原酶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以2-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铜催化,与甘氨酸反应生成氯代邻羧基苯基甘氨酸,再与乙酸酐反应,生成N-乙酰基邻羧基苯甲酸。然后在吡啶催化下...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抑制多元醇途径的醛糖还原酶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以2-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铜催化,与甘氨酸反应生成氯代邻羧基苯基甘氨酸,再与乙酸酐反应,生成N-乙酰基邻羧基苯甲酸。然后在吡啶催化下合环,生成1-乙酰基-^(1)H-吲哚-3-乙酸酯(AIA),总收率为79.0%,纯度为99.0%。通过^(1)H NMR、^(13)C NMR和MS(ESI)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该化合物的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IC 50=9.4×10^(-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并发症 还原酶抑制剂 合成 抑制活性 1-乙酰基-1 H-吲哚-3-乙酸酯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基因5’端(AC)_n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邹效漫 陆菊明 潘长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 探讨醛糖还原酶 (AR)基因 5’端 (AC) n 的多态性对 2型糖尿病 (DM )红细胞AR活性的影响。方法  16 3例 2型DM分为无微血管病变 (NDC)组 (6 6例 )和微血管病变 (DMAP)组(97例 ) ,正常对照 (CON)组 42例 ;另按AR基因 5’端 (AC) n... 目的 探讨醛糖还原酶 (AR)基因 5’端 (AC) n 的多态性对 2型糖尿病 (DM )红细胞AR活性的影响。方法  16 3例 2型DM分为无微血管病变 (NDC)组 (6 6例 )和微血管病变 (DMAP)组(97例 ) ,正常对照 (CON)组 42例 ;另按AR基因 5’端 (AC) n 的等位基因类型分为DM携带Z + 2等位基因 (DZ + 2 )组 (5 4例 )、DM携带Z - 2等位基因 (DZ - 2 )组 (35例 )、DM同时携带Z + 2和Z - 2等位基因 (Z + 2 /Z - 2 )组 (18例 )、DM不携带Z + 2和Z - 2等位基因 (X/X)组 (5 6例 )、对照者携带Z + 2等位基因 (NZ + 2 )组 (2 1例 )和对照者携带Z - 2等位基因 (NZ - 2 )组 (7例 )。用改良Sriratava法测定AR活性并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DMAP组、NDC组和CON组间的AR活性 (ARA)差异有显著性 ,DMAP组最高 ,NDC组次之 ,CON组最低 (P <0 .0 0 1)。DM组携带Z - 2和Z + 2等位基因各亚组中 ,DZ - 2组ARA最高 ,Z - 2 /Z + 2和X/X组居中 ,DZ + 2组最低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 0 1)。DZ - 2和NZ - 2组的ARA分别高于DZ + 2和NZ + 2组 ,DZ - 2和DZ + 2组的ARA分别高于NZ - 2和NZ + 2组 (P均 <0 .0 0 1)。结论 AR的激活对DMAP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Z - 2等位基因可能是AR的激活因子 ,Z + 2等位基因则为其抑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尿病 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红细胞
原文传递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测定荧光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沈守祥 董砚虎 +2 位作者 逄力男 孟祥风 卢洪文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测定荧光法的实验探讨。方法利用NADPH、DL一甘油醛、磷酸缓冲液和适量红细胞溶血液组成的反应体系,建立了一种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的荧光测定法,并对酶反应最适条件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发现所加溶血液量在工... 目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测定荧光法的实验探讨。方法利用NADPH、DL一甘油醛、磷酸缓冲液和适量红细胞溶血液组成的反应体系,建立了一种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的荧光测定法,并对酶反应最适条件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发现所加溶血液量在工~10μl范围内,随所加量的增多,反应后NADPH消耗也逐渐增加,二者呈良好的线形相关。反应时间在l~8分钟内,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后NADPH消耗逐渐增加,二者有良好的相关性。PH6.0~6.5时反应后NADPH的消耗最大。反应温度对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重复性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CV)5.27%;批间变异系数(CV)8.98%。应用该方法测定了10例正常人和210例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AR活性。结论糖尿病患者AR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人(P<O.01),且AR活性与血糖值呈正相关(P<O.01)。本研究为深入了解A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而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红细胞 还原酶 荧光法 并发症 检测
下载PDF
冬梅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红细胞醛糖还原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雪梅 陈雪功 张琼玉 《中医研究》 2006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冬梅饮(DMY)对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的影响,探讨中药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早期DN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冬梅饮对其血糖、尿微量白蛋白(uAlb)、α1-尿微球蛋白(u... 目的:评价中药冬梅饮(DMY)对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的影响,探讨中药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早期DN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冬梅饮对其血糖、尿微量白蛋白(uAlb)、α1-尿微球蛋白(uα1-MG)和红细胞AR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的血糖、uAlb、uα1-MG和红细胞AR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冬梅饮治疗后能降低模型鼠的血糖(P<0.05),减少uAlb、uα1-MG的排泄(P<0.05,P<0.01),降低模型组红细胞AR活性(P<0.01)。结论:冬梅饮可明显抑制AR活性,明显降低肾标志蛋白的排泄,阻止了DN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梅饮/药效学 尿病肾病/药效学 红细胞 还原酶/药效学
下载PDF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荧光法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守祥 董砚虎 +1 位作者 孟祥风 卢洪文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测定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方法。方法利用NADPH、DL-甘油醛、磷酸缓冲液和适量红细胞溶血液组成的反应体系,以荧光法测定了红细胞AR活性,并对酶反应最佳条件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①血红蛋白浓度在1~...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测定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方法。方法利用NADPH、DL-甘油醛、磷酸缓冲液和适量红细胞溶血液组成的反应体系,以荧光法测定了红细胞AR活性,并对酶反应最佳条件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①血红蛋白浓度在1~10μl范围内,随着所加量的增加,反应后的NADPH消耗也逐渐增加,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②反应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很明显;③以NADPH作辅酶时测得酶活性约为NADPH的1/3,这两种辅酶测得的荧光读数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④pH6.0~6.5时NADPH的消耗最大;⑤批内变异系数(CV)5.27%;批间变异系数(CV)8.98%;⑥该法测定20例正常对照和40例糖尿病人红细胞AR结果表明,糖尿病人AR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AR活性与血糖值正相关(P<0.01)。结论荧光法灵敏、准确、稳定、特异,为深入研究AR与慢性并发症(DCC)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红细胞 还原酶 荧光法
下载PDF
新型喹啉酮结构的多功能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9
作者 韩忠飞 李佳卉 +2 位作者 徐子路 苏雨 郝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1-697,共7页
葡萄糖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导致的组织细胞中山梨醇的堆积及通路下游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成因,是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发现两个最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创制主要以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为主,对多元... 葡萄糖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导致的组织细胞中山梨醇的堆积及通路下游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成因,是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发现两个最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创制主要以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为主,对多元醇通路下游氧化应激反应关注较少,因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本论文研究以3,4-二氢喹啉-2(1H)-酮为母核结构,通过在传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中引入多酚结构,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兼具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新型多功能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喹啉酮母核3,4-二氢喹啉-2(1H)-酮的C6位引入酚羟基结构特征后,保持了羧酸型抑制剂的强ALR2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4b的ALR2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可达109 nM,更为重要的是,引入酚羟基所得目标化合物4b和4c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4c在100μM浓度下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了94.1%,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与阳性对照药Trolox相当。本论文研究所得抑制剂分子可以在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同时,缓解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多靶点协同作用,进而提高药物分子的生物利用度,为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并发症 还原酶 抗氧化活性 还原酶抑制剂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测定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长山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1年第4期23-25,共3页
糖尿病患者 2 0人、健康对照 1 5人 ,分别应用三种方法测定其红细胞AR ,同时测定血糖。结果 :三种方法测定的AR值糖尿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AR值与血糖均相关 ,柱层析法、荧光法 ,与ELISA测定的AR水平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γ值分别为 0... 糖尿病患者 2 0人、健康对照 1 5人 ,分别应用三种方法测定其红细胞AR ,同时测定血糖。结果 :三种方法测定的AR值糖尿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AR值与血糖均相关 ,柱层析法、荧光法 ,与ELISA测定的AR水平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γ值分别为 0 91 ,0 82 ,P值均 <0 0 1 )。结论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AR不仅活性增加 ,而且水平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还原酶 测定方法 红细胞
下载PDF
通痹方对糖尿病大鼠红细胞醛糖还原酶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11
作者 朱静仪 印彤 +2 位作者 崔世维 顾志峰 余江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目的:评价通痹方对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用通痹方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通痹方对其血糖和AR及ET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血... 目的:评价通痹方对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用通痹方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通痹方对其血糖和AR及ET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红细胞AR活性及ET水平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通痹方治疗组血糖、红细胞AR活性及ET水平明显降低,与糖尿病模型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痹方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AR及E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通痹方 红细胞还原酶 血浆内皮素
下载PDF
糖尿病病人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桂侠 孙明 文英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内醛糖还原酶(AR)的活性。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A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血糖呈明显正相关。
关键词 还原酶 非胰岛素依赖型 尿病 红细胞
下载PDF
通痹方对糖尿病大鼠红细胞醛糖还原酶的影响
13
作者 徐安保 顾志峰 +6 位作者 崔世维 曹晓蕾 印彤 余江毅 朱晓晖 王粹芳 陈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66-167,共2页
目的:评价通痹方对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的影响。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用通痹方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通痹方对其血糖和AR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及红细胞AR活性升高,与正常组相... 目的:评价通痹方对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的影响。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用通痹方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通痹方对其血糖和AR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及红细胞AR活性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通痹方治疗组血糖及红细胞AR活性明显降低,与糖尿病模型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痹方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A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通痹方 红细胞还原酶
下载PDF
参丹健胰丸对糖尿病大鼠肾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方朝晖 章小平 +3 位作者 鲍道林 徐意 罗乐 周君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评价参丹健胰丸对糖尿病大鼠肾醛糖还原酶 (aldosereductase ,AR)活性的影响 ,探讨中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意义。方法 :用中药参丹健胰丸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螺旋已内酰脲 (sorbinil)对糖尿病Wistar大鼠模型进行治疗 ,并观察肾组... 目的 :评价参丹健胰丸对糖尿病大鼠肾醛糖还原酶 (aldosereductase ,AR)活性的影响 ,探讨中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意义。方法 :用中药参丹健胰丸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螺旋已内酰脲 (sorbinil)对糖尿病Wistar大鼠模型进行治疗 ,并观察肾组织AR活性、尿蛋白和Na+ K+ 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鼠模型组其AR活性显著高于正常鼠组 (P <0 .0 1) ,使用sorbinil、参丹健胰丸后AR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治疗 8周末 ,两个治疗组尿蛋白水平与 4周末相当 ,但糖尿病模型组尿蛋白明显升高 ,远高于两个治疗组 (P <0 .0 1) ,治疗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用sorbinil和参丹健胰丸治疗后 ,Na+ K+ ATP酶活性显著升高 (与模型组相比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丹健胰丸 大鼠 还原酶活性 药物治疗 尿病肾病
下载PDF
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谦 汪恕萍 刘先俊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15-717,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重195g 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50只 ,随机分为5组 :C组 :正常对照组 ;D组 :糖尿病组 ;DT1 组 :糖尿病鼠 +维生素C30mg/(kg·d)组 ;DT2 组 :糖尿病鼠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重195g 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50只 ,随机分为5组 :C组 :正常对照组 ;D组 :糖尿病组 ;DT1 组 :糖尿病鼠 +维生素C30mg/(kg·d)组 ;DT2 组 :糖尿病鼠 +维生素C90mg/(kg·d)组 ;DT3 组 :糖尿病鼠 +维生素C270mg/(kg·d)组。实验第9wk检测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和AR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组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显著下降 (P<0 05) ,肾皮质AR活性明显升高 (P<0 01) ;3种剂量维生素C治疗组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AR活性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 (P<0 05)。结论 :补充维生素C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 ,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尿病 大鼠 肾脏 还原酶活性
下载PDF
鲜冬虫夏草抗氧化和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佳 张小惠 +5 位作者 沈杰 李文佳 钱正明 葛晓群 赵春超' 邵建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0,共4页
为评价鲜冬虫夏草的生理活性,对鲜冬虫夏草分别用水和95%乙醇进行加热回流提取,通过系统溶剂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HPD-100柱色谱法进一步获得不同的组分。对分离所得的各组分进行体外抗氧化和醛醣还原酶(AR)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鲜冬... 为评价鲜冬虫夏草的生理活性,对鲜冬虫夏草分别用水和95%乙醇进行加热回流提取,通过系统溶剂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HPD-100柱色谱法进一步获得不同的组分。对分离所得的各组分进行体外抗氧化和醛醣还原酶(AR)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鲜冬虫夏草水提物的95%乙醇洗脱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水提物、粗多糖、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层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和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这一研究说明鲜冬虫夏草可用于临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冬虫夏草 尿病肾病 抗氧化活性 还原酶抑制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俊杰 方会龙 +4 位作者 段小毛 肖和平 谷娟 李玲 欧阳冬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找出优化NADP生成荧光法测定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方案。方法通过研究血红蛋白浓度、激发荧光水浴时间以及NADP溶液贮存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优化红细胞AR活性测定的NADP生成法;以此方法测定正常及糖尿病大鼠AR活性。结果 N... 目的找出优化NADP生成荧光法测定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方案。方法通过研究血红蛋白浓度、激发荧光水浴时间以及NADP溶液贮存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优化红细胞AR活性测定的NADP生成法;以此方法测定正常及糖尿病大鼠AR活性。结果 NADP生成法的精确度受血红蛋白影响,在终止反应后的NADP溶液中加入250μl6%高氯酸沉淀血红蛋白可消除此影响;水浴激发荧光时间5、30、60min,荧光值变异系数无差异;在激发荧光前将反应体系生成的NADP溶液贮存于-20℃的条件下至少可以稳定保存4w。糖尿病大鼠AR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的NADP生成法可以更准确测定红细胞A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还原酶 荧光 活性
下载PDF
黄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闫泉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 :测定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对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以评价其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方法 :以大鼠红细胞为底物 ,加入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进行体外培养 ,测定其中山梨醇的生成量 ,计算其抑制率 ,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 ... 目的 :测定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对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以评价其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方法 :以大鼠红细胞为底物 ,加入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进行体外培养 ,测定其中山梨醇的生成量 ,计算其抑制率 ,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 (IC50 )。结果 :葛根总黄酮和槲皮素的IC50 分别为 6.0× 10 4g/ml、1.8× 10 3 g/ml。 结论 :葛根总黄酮和槲皮素均可以降低高糖环境下红细胞的山梨醇含量 ,有较好的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还原酶抑制剂 还原酶活性 尿病 槲皮素 山梨醇 红细胞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类似蛋白1在293T细胞的表达降低由丙烯醛引起的氧化应激
19
作者 祖旭宇 严瑞兰 +1 位作者 廖端芳 曹德良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研究ARL-1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由丙烯醛引起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EGFP/ARL-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获得具有EGFP/ARL-1表达的293T细胞;使用分子探针CM-H2D-CFDA检测293T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研究ARL-1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由丙烯醛引起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EGFP/ARL-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获得具有EGFP/ARL-1表达的293T细胞;使用分子探针CM-H2D-CFDA检测293T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对荧光进行定量。结果在10μmol/L丙烯醛作用下,293T对照细胞内荧光密度比值为530%±36%,是无药物处理293T对照组细胞的4倍;而在有EGFP/ARL-1表达的293T细胞中荧光密度比值为220%±20%,是无药物处理有EGFP/ARL-1表达的293T细胞的2倍。结论ARL-1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能非常有效的减少由丙烯醛所引起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人类还原酶样蛋白1 丙烯 活性 氧化应激 EGFP/ARL-1融合蛋白
下载PDF
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1-乙酰基-5-(4-氟苯基)-1H-吡咯-3-基乙酸酯的合成及抑制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雨环 修志明 +1 位作者 王淑红 石富强 《合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以4-氟肉桂酸为原料,依次经过硫酸氢钾氧化、开环加成和乙酸酐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1-乙酰基-5-苯基-(4-氟)-1H-吡咯-3-基乙酸酯(4-F-APPA),总收率51%,纯度大于98%,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IR和MS(ESI)表征... 以4-氟肉桂酸为原料,依次经过硫酸氢钾氧化、开环加成和乙酸酐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1-乙酰基-5-苯基-(4-氟)-1H-吡咯-3-基乙酸酯(4-F-APPA),总收率51%,纯度大于98%,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IR和MS(ESI)表征。并研究了4-F-APPA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F-APPA的IC_(50)为7.2×10^(-2 )μM,优于阳性对照药依帕司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并发症 还原酶抑制剂 4-氟肉桂酸 合成 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