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郭聂涛 杨进 +1 位作者 李燕林 何庭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 (CUAN)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的影响。方法 :先检测 30例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 ,并与健康人比较 ;再将气阴两虚型CUAN...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 (CUAN)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的影响。方法 :先检测 30例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 ,并与健康人比较 ;再将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分为中西组与对照组 ,检测治疗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结果 :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与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气阴两虚型CUAN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 1)。治疗前后中西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无变化 ,中西组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法 气阴两虚慢性尿酸性肾病 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 数量表达 黏附活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聂涛 祝向红 +5 位作者 林棉 杨进 李乐愚 李燕林 朱小华 何庭宇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7名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及 2型糖尿病燥热伤肺型、胃燥津伤型、肾阴亏虚型的红细...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7名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及 2型糖尿病燥热伤肺型、胃燥津伤型、肾阴亏虚型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高表达呈依次下降 ,而中、低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 (P <0 0 2 5 ) ;CR1分子数量表达亦呈依次下降 ,肾阴亏虚型与健康对照组、燥热伤肺型、胃燥津伤型比较 ,胃燥津伤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P <0 0 5 )。结论 :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与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 ,特别是肾阴亏虚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辨证分 红细胞 cr1分子基因 数量表达 相关性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和胱抑素C对非杓型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崔荣萍 刘君利 +1 位作者 张跃明 崔杨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393-3397,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NDTH)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高血压病人300例,根据夜间平均收缩...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NDTH)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高血压病人300例,根据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分为观察组(非杓型组,126例)和对照组(杓型组,174例);根据非杓型病人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57例)、肾功能轻度损伤组(41例)、肾功能中度损伤组(28例)。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个亚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Pearson法分析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Hcy和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一和联合检测RDW、sICAM-1和CysC水平对NDTH早期肾损害的评估效能。结果: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肾功能中度损伤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肾功能轻度损伤组、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损伤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0.724,-0.690,P<0.001),与Hcy和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7,0.681,0.701和0.639,0.712,0.738,P<0.001)。ROC曲线显示,RDW、sICAM-1和CysC水平联合检测诊断NDTH早期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56,0.861和0.952,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NDTH早期肾损害病人的病情程度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高血压 肾损伤 红细胞分布宽度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胱抑素C 评估价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红细胞CR1密度基因型表达、数量表达及黏附率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聂涛 祝向红 +5 位作者 林棉 杨进 李乐愚 李燕林 朱小华 何庭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7-537,共1页
关键词 2糖尿病 血瘀证 红细胞 cr1密度 基因表达 数量表达 黏附率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与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8
5
作者 郭峰 赵书平 +1 位作者 张乐之 叶芳耘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中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与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加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HH型、HL型、LL型),采用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免...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中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与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加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HH型、HL型、LL型),采用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在不同人群中,HH型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大于HL型红细胞,而HL型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大于LL型红细胞。结论: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与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红细胞 cr1基因 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粘附
下载PDF
肿瘤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分布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意义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峰 张俊洁 +3 位作者 许育 张乐之 钱宝华 花美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2,共2页
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变化是否有关。采用PCR方法测定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结果 132例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表达率 (5 6 8% )明显低于 2 0 1例正常人 (78 11% ) ,而青年患者 (33... 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变化是否有关。采用PCR方法测定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结果 132例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表达率 (5 6 8% )明显低于 2 0 1例正常人 (78 11% ) ,而青年患者 (33 3% )比老年患者 (6 1 3% )更为低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 cr1密度相关基因 多态性 年龄
下载PDF
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基因多态性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海滨 高永升 +4 位作者 叶元芬 张俊杰 钱宝华 郭峰 毛远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红细胞 cr1 分子数量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红细胞CR1分子在Ⅱ型糖尿病患者表达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文东 袁振祥 +3 位作者 魏树华 马庆海 马万山 孙晓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56-57,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 型糖尿病 ( NIDDM)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 1型分子 ( CR1 )的数量表达水平变化 (即活性变化 ) ,探讨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活性变化与 NIDDM及发生并发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法测定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结果  NIDD... 目的 通过检测 型糖尿病 ( NIDDM)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 1型分子 ( CR1 )的数量表达水平变化 (即活性变化 ) ,探讨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活性变化与 NIDDM及发生并发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法测定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结果  NIDDM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表达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 P<0 .0 1 ) ,有并发症组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 ( P<0 .1 0 )。结论 NIDDM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的活性降低 ,有并发症患者低于无并发症患者 ,CR1分子的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其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感染的因素。 NIDDM患者 CR1分子的活性降低 ,为拓宽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根据。检测 NIDDM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 ,对判定病情及并发疾病的预防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cr1分子 表达 意义 糖尿病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进 郭聂涛 +4 位作者 李燕林 邓波 何庭宇 祝向红 李乐愚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 关系。方法:检测56例PN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及 PNS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 关系。方法:检测56例PN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及 PNS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的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中、低表达无差异。红细胞CR1数量表达与黏 附活性,健康对照组及PNS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依次降低,健康对照组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 型、阴阳两虚型,与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阴阳两虚型低于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比较有统计 学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CR1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与PNS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虚证的一项量 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cr1 数量表达 相关基因 PNS 肝肾阴虚 阴阳两虚 黏附 脾肾阳虚 中医辨证分
下载PDF
献血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献血后免疫状况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文皓 李志强 陈卫宾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红细胞CR1基因高中低表达者献血后免疫状况 ,为安全献血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 176位无偿献血者血液 ,应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CR1基因表达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 5值 ,随机抽样调查...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红细胞CR1基因高中低表达者献血后免疫状况 ,为安全献血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 176位无偿献血者血液 ,应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CR1基因表达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 5值 ,随机抽样调查 33位高表达者及 2 5位中低表达者 ,在献血后 6个月时测定免疫球蛋白、C3 、C4及淋巴细胞亚群 ,并详细询问献血后状况。结果 献血者红细胞CR1高表达者与中低表达者在CR1A40 5值分子数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t=7.4 0 ,P <0 .0 1) ,但是两者献血后机体一般状况与部分免疫指标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红细胞CR1高中低表达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后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状况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补体 受体 cr1分子/基因 免疫 献血者
下载PDF
^(60)Co辐射血红细胞CR_1分子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与分子数目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强 徐文皓 +2 位作者 乐嘉宜 徐钧 罗丽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研究60 Co辐射对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 经 30GY60 Coγ射线辐照血红细胞... 目的 研究60 Co辐射对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 经 30GY60 Coγ射线辐照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和分子数目与未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 5 )。随着保存期延长红细胞CR1分子数目逐渐下降 ,直至 2 1d为最低。结论 应用 30GY60 Coγ射线辐照不会导致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辐射 红细胞 基因 cr1分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60)Co辐照血红细胞CR_1分子定量与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志强 徐文皓 +3 位作者 乐嘉宜 徐钧 陈卫宾 罗丽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60 Co射线辐照离体全血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 经 15~ 35GY60 不同剂量辐照离体全...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60 Co射线辐照离体全血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 经 15~ 35GY60 不同剂量辐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经 15~ 2 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然而 ,经 30、3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分别与其他剂量组和未经照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另外 ,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且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相互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与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比较则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 ,不影响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 ;随着照射剂量逐渐增大 ,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剂量 红细胞 受体 补体 基因表达 cr1 钴60 血液制品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梅青 陈建昌 +1 位作者 刘作功 丛树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4-15,共2页
采用 PCR和 Hind 酶切技术以及酶联法定量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的数量 ,结果显示 ,SL E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高表达基因型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中低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SL E患者CR1 分子的数量表达均低于正常... 采用 PCR和 Hind 酶切技术以及酶联法定量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的数量 ,结果显示 ,SL E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高表达基因型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中低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SL E患者CR1 分子的数量表达均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P<0 .0 0 1) ,并且 CR1 分子数量表达变化与病情明显相关。认为SL E患者测定红细胞 C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细胞补体受体 基因分析 cr1分子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及数量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继万 王海滨 +6 位作者 周建丽 刘同发 何鹏飞 张晓芳 赵志勇 刘振红 崔恩博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实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其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及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P<0.01),失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0.05),但肝功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及活性缺陷可能是后天因素引起;测定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对临床病情判断及发展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红细胞 cr1 基因多态性 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分子 活性缺陷
下载PDF
红细胞CR1分子定量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伊莉 潘立民 +2 位作者 王恩举 李莹 卞建军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3例SBL患者及 5 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 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非...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3例SBL患者及 5 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 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SBL组发病期与恢复期比较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0 1)。结论 SBL组发病期CR1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病情恢复后 ,CR1上升 ,与疾病的转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cr1分子定量 细菌L败血症 测定 败血症
下载PDF
红细胞CR_1分子在2型糖尿病的数量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马万山 马庆海 苏维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红细胞 cr1分子 酶联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分子CR1和CKR的变化
17
作者 郭峰 张乐之 +3 位作者 许育 钱宝华 花美仙 王海滨 《世界感染杂志》 2001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Ⅰ型(CR1)和趋化因子受体(CKR)的变化。方法:采用抗CR1单抗的免疫酶联法(ELISA)和IL-8吸收的免疫酶联(ELISA)法分别对3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ECR1)分子和红细胞CKR(ECKR)活性进行...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Ⅰ型(CR1)和趋化因子受体(CKR)的变化。方法:采用抗CR1单抗的免疫酶联法(ELISA)和IL-8吸收的免疫酶联(ELISA)法分别对3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ECR1)分子和红细胞CKR(ECKR)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乙型肝炎患者ECRl和ECKR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调节炎症和趋化因子的能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免疫分子 cr1 CKR 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红细胞补体I受体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CR1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CR1数量、黏附活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新 高利常 +3 位作者 王冬梅 邹吉敏 李超 袁宝军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741-744,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1型补体受体(CR1)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CR1数量、黏附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132例T2DM患者和124名正常健康人群CR1基因多态性,用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1型补体受体(CR1)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CR1数量、黏附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132例T2DM患者和124名正常健康人群CR1基因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红细胞的CR1数量,检测红细胞黏附活性,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患者红细胞表面的CR1数量和黏附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R1基因型在2组的分布频率均为HH型最高、HL型次之、LL型最低。T2DM组CR1基因等位基因L频率为14.8%,高于对照组(11.3%),但2组CR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比较,HH型与HL型红细胞CR1数量及黏附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均>0.05)。T2DM组HH型与HL型红细胞CR1数量与黏附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Ρ<0.05)。结论 T2DM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CR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异,而T2DM患者红细胞CR1数量及黏附活性减低,提示T2DM的发生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补体受体 基因多态性 红细胞 黏附活性 2糖尿病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黏附活性及血清SOD的检测分析
19
作者 安新 李琳 赵金华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682-682,共1页
关键词 红细胞cr1分子 肝硬化患者 慢性乙肝炎 血清SOD 黏附活性 检测分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receptor 慢性乙肝
下载PDF
卵巢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的分布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峰 张俊洁 +2 位作者 崔英 赵书平 张乐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红细胞 cr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