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肌玉红胶原促进下肢慢性溃疡愈合60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聪 陈佳静 +3 位作者 叶小舟 冯哲宇 许岩磊 姚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生肌玉红胶原相对生肌玉红膏提高下肢慢性溃疡疗效与优势。方法:将60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生肌玉红胶原组与生肌玉红膏组,通过一致的外治方案,其中试验组外用生肌玉红胶原,对照组外用生肌玉红膏,评价...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生肌玉红胶原相对生肌玉红膏提高下肢慢性溃疡疗效与优势。方法:将60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生肌玉红胶原组与生肌玉红膏组,通过一致的外治方案,其中试验组外用生肌玉红胶原,对照组外用生肌玉红膏,评价指标为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相关指标积分:溃疡深度、下肢水肿程度与性质、创周肤温与肤色。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基线分布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生肌玉红胶原组创面愈合率较生肌玉红膏组提高疗效约13%(P<0.05);生肌玉红胶原组在溃疡肉芽生长及创周皮肤色泽与温度优于生肌玉红膏组(P<0.05);改善下肢水肿方面与生肌玉红膏组一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进一步通过改善下肢慢性溃疡患者创面肉芽生长与创面炎症而促进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 生肌玉 下肢慢性溃疡 愈合
下载PDF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修复创面损伤 被引量:21
2
作者 严婷婷 熊猛 +1 位作者 周勇 姚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367-5370,共4页
背景: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对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在新西兰白兔背部制造3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以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贝复剂(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生理盐水修复... 背景: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对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在新西兰白兔背部制造3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以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贝复剂(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生理盐水修复。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检测创面修复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与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贝复剂、生理盐水比较,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P<0.05),增加创面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子因子β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P<0.05),提高创面愈合率(P<0.05),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5)。证实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能够促进创面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增加成纤维细胞等创面修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 创面愈合 素氧化酶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生肌玉红胶原皮肤毒性与刺激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媞 顾铭 +2 位作者 叶小舟 陈佳静 姚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80-2483,共4页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可能产生的对兔皮肤毒性作用和豚鼠的皮肤致敏与刺激作用,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皮肤毒性实验:取家兔,分别采用皮肤完整与破损方法进行急性皮肤毒性实验,造模24 h后,将脱毛区域涂敷生肌玉红胶原药物或基...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可能产生的对兔皮肤毒性作用和豚鼠的皮肤致敏与刺激作用,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皮肤毒性实验:取家兔,分别采用皮肤完整与破损方法进行急性皮肤毒性实验,造模24 h后,将脱毛区域涂敷生肌玉红胶原药物或基质,基质组予以等量基质,高剂量组予以1.5 g/kg生肌玉红胶原,低剂量组予以0.5 g/kg生肌玉红胶原,观察实验动物体质量、毛发、肢体运动和行为活动等的改变,14 d时取涂拭药物区域皮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皮肤致敏与刺激实验:取豚鼠进行皮肤致敏与刺激实验,记录皮肤过敏反应评分以及局部皮肤有无红斑、水肿、出血点等病变,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生肌玉红胶原低、高剂量组对破损或完整皮肤、实验动物活动、毛发均正常,未见体质量减轻,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皮肤结构、炎细胞浸润等方面均类似。豚鼠致敏实验显示,生肌玉红胶原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明显上升,生肌玉红胶原不产生致敏反应,积分与致敏率为0。豚鼠皮肤刺激实验显示,生肌玉红胶原对破损及完整皮肤结构、毛细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等均无刺激作用。结论生肌玉红胶原无皮肤毒性、无过敏及皮肤刺激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 皮肤毒性 皮肤过敏性 皮肤刺激性
下载PDF
皮下植入生肌玉红胶原后的血管新生与瘢痕抑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东阳 姚昶 +4 位作者 陈德轩 卞卫和 张晓清 尹恒 郭檬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3年第34期6144-6151,共8页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生肌玉红胶原促进血管新生与组织愈合的疗效显著好于生肌玉红膏及单纯胶原或明胶。目的:探察兔皮下植入生肌玉红胶原促进血管新生与修复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在新西兰兔背部两侧对称制作皮下口袋模型,并对称植入生肌玉...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生肌玉红胶原促进血管新生与组织愈合的疗效显著好于生肌玉红膏及单纯胶原或明胶。目的:探察兔皮下植入生肌玉红胶原促进血管新生与修复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在新西兰兔背部两侧对称制作皮下口袋模型,并对称植入生肌玉红胶原(实验组)与胶原(对照组),于术后3,7,14,28,56d取植入标本及标本周围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标本周围组织修复状况,测定胶原内血红蛋白水平,免疫荧光与CD34染色标记法观察周围组织微血管新生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周围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分泌及两者的比例。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标本周围皮下血管增多,胶原周围组织随着时间推移炎性渗出减少,肉芽组织增生,到28d时已形成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且促进微血管新生作用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3,7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Ⅰ型胶原分泌与对照组相当,但术后28,56dⅢ型胶原的分泌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28,56dⅠ、Ⅲ型胶原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生肌玉红胶原可显著促进周围组织微血管新生,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素1的表达,同时协同调节胶原形成及Ⅰ、Ⅲ型胶原的比例达到减少瘢痕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生物相容性 生肌玉红胶 血管新生 Ⅰ型 Ⅲ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对促进体表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曹鲁梅 樊玲丽 +4 位作者 韩晓玲 许睿 蔡晖 吉卉丽 姚昶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治疗体表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后外敷生肌玉红膏,实验组在清创后外敷生肌玉红胶原海绵,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治疗体表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后外敷生肌玉红膏,实验组在清创后外敷生肌玉红胶原海绵,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皮肤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治疗体表慢性创面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 生肌玉红胶 海绵护理
下载PDF
不同浓度生肌玉红胶原对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檬檬 姚昶 +4 位作者 陈德轩 卞卫和 张晓清 尹恒 曹东阳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7,11,F0002,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生肌玉红膏提取液载入修饰后胶原(生肌玉红胶原)促鸡胚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组、对照组(无药胶原)、实验组1、2、3(分别将生肌玉红膏提取液以0.8、1.6、3.2mg/ml载入胶原),各组胶原植入7日龄CAM...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生肌玉红膏提取液载入修饰后胶原(生肌玉红胶原)促鸡胚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组、对照组(无药胶原)、实验组1、2、3(分别将生肌玉红膏提取液以0.8、1.6、3.2mg/ml载入胶原),各组胶原植入7日龄CAM,孵化7天后取出,观察鸡胚成活、血管生长、胶原降解情况,测定植入胶原周围CAM内微血管数和胶原内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胶原内组织总DNA含量。结果:各实验组CAM内血管围绕胶原呈轮辐状生长,胶原包裹率和降解率均以实验组2最高,实验组2植入胶原周围CAM微血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胶原内总DNA量均高于对照组及其它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肌玉红胶原可以促进CAM血管新生,最佳浓度为1.6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 鸡胚尿囊膜 血管新生
下载PDF
生肌玉红胶原抑菌与调节创面金属蛋白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牟丹丹 顾云慧 +2 位作者 李晨 卞卫和 姚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07-2410,共4页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的抑菌与调控创面金属蛋白酶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平皿法实验以评估生肌玉红胶原强度,以大鼠感染性创面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MMPs(MMP-1、MMP-2、MMP-9)含量,以电子照相...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的抑菌与调控创面金属蛋白酶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平皿法实验以评估生肌玉红胶原强度,以大鼠感染性创面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MMPs(MMP-1、MMP-2、MMP-9)含量,以电子照相法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测定创面面积。结果:生肌玉红胶原显著抑制外科临床常见细菌与耐药菌生长,对各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g/m L,抑菌范围为10.5-19.5 mm;在大鼠感染性慢性创面造模后3d起生肌玉红胶原显著抑制创面肉芽MMP1、MMP2及MMP9含量(P〈0.01),其中以MMP9表达影响疗效最显著;在造模后第7、15天生肌玉红胶原组创面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胶原组(P〈0.05)。造模后第3-15天,生肌玉红胶原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与胶原组(P〈0.05),造模后15 d,胶原组创面面积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通过抑制外科临床常见细菌与耐药菌感染,降低创面金属蛋白酶分泌,促进肉芽羟脯氨酸合成而加速慢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 抑菌 金属蛋白酶 慢性创面 愈合
下载PDF
红胶粘接工艺研究
8
作者 李平华 凌尧 邹建安 《集成电路通讯》 2015年第2期25-27,48,共4页
针对QFP封装器件的手工点红胶加固方式存在无法精确掌握红胶用量,涂抹不均匀、粘接强度一致性差、可靠性和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多种新点胶方案,并开展了实验研究。优选采用DJ一200点胶机进行半自动点胶,可控制用胶量,既避免了浪费... 针对QFP封装器件的手工点红胶加固方式存在无法精确掌握红胶用量,涂抹不均匀、粘接强度一致性差、可靠性和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多种新点胶方案,并开展了实验研究。优选采用DJ一200点胶机进行半自动点胶,可控制用胶量,既避免了浪费,又消除了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导致的粘接性变差的问题,在压力0.2MPa,针头外径1.6mm的优化参数下,粘接时间由2min降低到0.7min,且红胶涂抹均匀,器件的粘接强度一致性好、可靠性高,提高了器件的组装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器件 CPLD器件 多管脚 细间距 红胶 组装效率
下载PDF
CH红胶带压粘结工艺在化肥生产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建臻 康海心 《河南化工》 CAS 1990年第6期29-29,共1页
本文介绍用红胶粘裂堵漏在化肥生产中较好地消除了跑、冒、滴、漏现象,收到了一定的效益。由于化肥生产设备大部分处于高温、高压、醋酸氨浸袭腐蚀之下。
关键词 化肥 生产设备 堵漏 红胶 粘结工艺
下载PDF
脱模剂(蜡)对EMC/红胶体系间密着性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李泽亮 刘艳明 +2 位作者 王殿年 杨春梅 郭本东 《电子与封装》 2021年第3期36-41,共6页
当前电子产品正趋于小型化、微型化,这对适用于小型化的表面贴装电子元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环氧模塑料(Epoxy Molding Compound,EMC)对改善元器件贴装的可靠性,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EMC最常用的邻甲酚型环氧树... 当前电子产品正趋于小型化、微型化,这对适用于小型化的表面贴装电子元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环氧模塑料(Epoxy Molding Compound,EMC)对改善元器件贴装的可靠性,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EMC最常用的邻甲酚型环氧树脂(OCN)和酚醛树脂(PN)为树脂系统,选用8种不同类型的蜡为单一变量设计配方合成了EMC,以所述测试方法测试了EMC与红胶的密着力,其中5种蜡符合标准,并分析得到了蜡的类型对EMC与红胶密着力的影响规律。结合离型测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蜡在EMC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该树脂系统中,蜡3、4、5、6为主蜡,蜡1、7、8为辅蜡。在EMC层面上解决了红胶密着力问题,同时对提高EMC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模塑料 红胶 密着性
下载PDF
胶红酵母ZTHY2对雷州黑鸭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胡颍昕 叶剑芝 +4 位作者 梁黄冰 李涛 吴学良 林浩 陈志宝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307,共5页
为研究胶红酵母ZTHY2对雷州黑鸭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4只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雷州黑鸭,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7)、2×10^(8... 为研究胶红酵母ZTHY2对雷州黑鸭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4只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雷州黑鸭,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7)、2×10^(8)、2×10^(9)CFU/kg胶红酵母ZTHY2,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胶红酵母ZTHY2可提高雷州黑鸭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耗料增重比(P<0.05);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胶红酵母ZTHY2可增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日粮中添加2×10^(9)CFU/kg胶红酵母ZTHY2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提高CD3^(+)、CD4^(+)活性,CD19^(+)、CD20^(+)含量及CD4^(+)/CD8^(+)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2×10^(9)CFU/kg组胸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mRNA表达上调(P<0.05),脾脏IL-2、IL-4 mRNA的表达上调(P<0.05),法氏囊IL-4mRNA的表达下调(P<0.05)。由此可见,胶红酵母ZTHY2能够提高雷州黑鸭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添加2×10^(9)CFU/kg胶红酵母ZTHY2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
下载PDF
胶红酵母的分离鉴定与山苍子油的抑菌研究
12
作者 黄晓霞 杨东润 杨世锟 《嘉应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6-52,共7页
从腐烂变质的花生中分离纯化出一株菌株E2,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26Sr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的26SrDNA测序序列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同源性达100%,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胶红酵母最相似.通过测定... 从腐烂变质的花生中分离纯化出一株菌株E2,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26Sr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的26SrDNA测序序列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同源性达100%,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胶红酵母最相似.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抑菌率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定性定量研究山苍子油对胶红酵母的抑菌活性,从离子渗漏试验和还原糖利用率探讨了山苍子油对胶红酵母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山苍子油能显著抑制胶红酵母的生长,最小抑菌体积分数(MIC)为1.200μL·mL^(-1),试验还表明山苍子油破坏了胶红酵母细胞膜结构,导致胞内离子流失,还原糖利用率显著降低,干扰其对营养物质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菌株鉴定 山苍子油 离子渗漏
下载PDF
微创治疗拇外翻联合桃红接骨胶囊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爱民 单清洁 +3 位作者 郝光亮 尹君 高传芳 温建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桃红接骨胶囊对微创治疗拇外翻截骨矫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骨1科拇外翻患者40例(60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行微创拇外翻常规术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桃红接骨胶囊对微创治疗拇外翻截骨矫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骨1科拇外翻患者40例(60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行微创拇外翻常规术治疗,治疗组在微创治疗拇外翻术后予以桃红接骨胶囊联合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足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肿胀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治疗组前足肿胀度较对照组前足肿胀有明显减轻,通过检验后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及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治疗组以上各角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8周骨密度高于对照组,VA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拇外翻联合桃红接骨胶囊对于患足术后的肿胀消除、减轻疼痛、加速骨损愈合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经多年临床实践,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微创 接骨 骨损愈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红 赵鑫 +2 位作者 吴昊 温彤 马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1期1-6,27,共7页
类胡萝卜素属于萜类化合物,在染色、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类胡萝卜素常采用化学合成法、植物提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得到,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最具发展前景。综述了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途径、优化菌株培养策略及类胡... 类胡萝卜素属于萜类化合物,在染色、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类胡萝卜素常采用化学合成法、植物提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得到,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最具发展前景。综述了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途径、优化菌株培养策略及类胡萝卜素提取策略,并介绍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提高类胡萝卜素产量及控制代谢途径筛选类胡萝卜素高产菌株,为类胡萝卜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天然类胡萝卜素 色素 提取 控制代谢途径
下载PDF
生肌玉红膏载入修饰后胶原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德轩 朱永康 +4 位作者 吴晓斌 周勇 缪雪华 陈运 姚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234-1236,I0009,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生肌玉红膏载入修饰后胶原的体内降解行为和生物相容性,探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肌玉红胶原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可能。方法:将生肌玉红胶原(实验组)与交联修饰后胶原(对照组)植入8只新西兰白兔背部皮下,分别...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生肌玉红膏载入修饰后胶原的体内降解行为和生物相容性,探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肌玉红胶原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可能。方法:将生肌玉红胶原(实验组)与交联修饰后胶原(对照组)植入8只新西兰白兔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后1、2、4及8周取出2组植入材料,行肉眼观察、埋植材料近旁组织切片后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及对两组材料的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实验组在植入后动物体内炎症反应消失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组织相容性较同期对照组良好,可促进近旁组织毛细血管新生与胶原新生。结论:生肌玉红膏载入胶原较Ⅰ型胶原自身组织相容性更佳,基本上发挥出生肌玉红膏及修饰后胶原各自促创面愈合的优势,与周围组织有更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 组织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下载PDF
生肌玉红胶原促进大鼠后肢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姚昶 陈德轩 +4 位作者 卞卫和 张晓清 尹恒 郭檬檬 曹东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在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配对方法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胶原)及实验组(生肌玉红胶原)3组;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基础上于大鼠右后肢缺血组织中植入不同的胶...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在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配对方法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胶原)及实验组(生肌玉红胶原)3组;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基础上于大鼠右后肢缺血组织中植入不同的胶原制剂,分别于模型制作术后3,7、14及28 d取埋植的胶原制剂标本及标本周围约0.5 cm范围的缺血肌肉组织。通过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大鼠右后肢缺血模型制作术后各时点的血流灌注情况,采用光度计法测定胶原制剂(生肌玉红胶原)内的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标本周围肉芽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缺血肌肉组织中各时点低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右后肢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大鼠患肢呈现明显的缺血状态,其血流灌注值明显低于术前(P<0.01);在术后3 d却呈明显的充血状态,其血流灌注值明显升高,且略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14 d大鼠患肢的血流灌注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至术后28 d又开始回升,该3个时点实验组大鼠患肢的血流灌注值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及14 d实验组大鼠肢体的血流灌注值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实验组胶原标本内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微血管计数于术后7及14 d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各时点HIF-1α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通过诱导HIF-1αmRNA及VEGF mRNA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促进微血管新生,从而达到促进组织修复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 血管新生 大鼠后肢缺血模型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生肌玉红胶原抗炎实验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铭 李晨 +3 位作者 张媞 陈佳静 叶小舟 姚昶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的抗炎作用并探查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大鼠蹊部肉芽组织增生实验、小鼠耳廓微循环与腹部毛细血管通透实验评价生肌玉红胶原的抗炎功效,采用大鼠感染性创面测定创面白细胞总数及炎症因子以...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的抗炎作用并探查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大鼠蹊部肉芽组织增生实验、小鼠耳廓微循环与腹部毛细血管通透实验评价生肌玉红胶原的抗炎功效,采用大鼠感染性创面测定创面白细胞总数及炎症因子以探查其抗炎机制。结果生肌玉红胶原明显抑制耳肿胀及肉芽组织增生,同时改善耳廓微循环及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生肌玉红胶原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功效稍好于低剂量组;生肌玉红胶原显著抑制创面白细胞浸润,与胶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创面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在造模后3至15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胶原组(P<0.01)。结论生肌玉红胶原具有显著的抗炎、改善微循环作用,机制与减少慢性创面炎细胞浸润与炎症因子分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 抗炎 微循环 慢性创面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胶红酵母菌感染流行现状的回顾性分析
18
作者 朱信霖 李晨 +6 位作者 扈东营 陈显振 陈天杨 陈天成 廖万清 陈敏 潘炜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24-32,共9页
目的分析胶红酵母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提高胶红酵母菌感染的诊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全球范围内近二十年报道的胶红酵母菌感染病例的国籍、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发病部位、诊疗方法及预... 目的分析胶红酵母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提高胶红酵母菌感染的诊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全球范围内近二十年报道的胶红酵母菌感染病例的国籍、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发病部位、诊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相关文献45篇,包含胶红酵母菌感染确诊患者60例。胶红酵母菌感染最常见于欧洲地区,发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68∶1,尤其好发于0~10岁儿童及40~50岁的患者,血液系统为最常受累部位。多数患者伴有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等危险因素,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症状。胶红酵母菌感染的临床确诊主要依赖培养。除预后不详患者外,死亡率高达12.5%。结论近年来胶红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血液系统为最常受累部位,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培养。加强胶红酵母菌菌株的体外药敏监测及流行病学研究,有利于提高胶红酵母菌感染的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生肌玉红胶原对后肢缺血性创面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云慧 牟丹丹 +6 位作者 顾铭 李晨 张媞 陈佳静 叶小舟 卞卫和 姚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3组,每组24只。所有大鼠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性创面模型,空白组直接缝合皮肤,实验组以生肌玉红提取液(0.5 g/ml,50μl/只)载入10 ...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3组,每组24只。所有大鼠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性创面模型,空白组直接缝合皮肤,实验组以生肌玉红提取液(0.5 g/ml,50μl/只)载入10 mm×10 mm×2 mm长方体胶原放置血管离断缺损处的缺血肌肉组织处,对照组将载入50μl生理盐水的相同大小胶原放置于血管离断缺损处的缺血肌肉组织处,然后缝合皮肤。各组均观察28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分别于第3、7、14、28天检测大鼠后肢缺血创面处微血管计数及对照组与实验组植入标本内血红蛋白含量。结果空白组大鼠后肢均有跛行,部分苍白并见到肢端青紫,实验组大鼠后肢无明显缺血表现。与空白组同时间点比较,对照组第14、28天时微血管计数高于空白组,实验组第7、14、28天时亦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实验组第7、14天时微血管计数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第3、7、14、28天植入标本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可促进缺血性创面组织血管新生并改善其血流灌注,可能为其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创面 生肌玉红胶 血管新生 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菌对虹鳟生长性能及胃黏膜、肠黏膜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纯 孙国祥 +3 位作者 刘志培 刘淑兰 王顺奎 刘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6-756,共11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V4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及消化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1±4.82)g的虹...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V4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及消化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1±4.82)g的虹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0)和3种添加水平为5×10~6/5×10~7 CFU/g(T1),1.5×10~7/1.5×10~8 CFU/g(T3),2.5×10~7/2.5×10~8 CFU/g(T5)的复合菌剂(B.amyloliquefaciens V4/R.mucilaginosa),实验周期42 d。研究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虹鳟的生长及存活有一定的促进和提高,T1比例的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虹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同时T1和T3比例添加显著降低虹鳟的死亡率(P<0.05);对其消化道黏膜细菌群落16S r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分析,结果表明:虹鳟胃黏膜和肠黏膜上微生物菌群种类存在差异;胃黏膜菌群DGGE图谱中分别检测到35.7±17.0(C0)、37.0±3.5(T1)、36.7±13.6(T3)、26.0±13.2(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无显著差异(F=0.500,P=0.692),肠黏膜菌群DGGE图谱显示分别检测到23.3±5.8(C0)、22.3±3.2(T1)、16.7±8.0(T3)、24.7±7.4(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也无显著差异(F=0.916,P=0.475);胃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益生菌添加量增加,菌群多样性有升高趋势,但是在最高浓度组(T5)多样性降低,肠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复合菌剂的添加,多样性指数持续降低,中浓度添加组(T3)多样性最低,但是随着添加浓度升高,呈现恢复和升高趋势(T5);基于所得PCR-DGGE指纹图谱中谱带丰度值数据的UPGMA聚类和PCA排序分析均显示胃黏膜微生物群落与肠黏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分支,胃黏膜和肠黏膜微生物菌群并没有按照不同处理组而有显著分化。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添加能显著促进虹鳟的生长,提高存活率,外源益生菌添加对虹鳟消化道黏膜上优势菌群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对胃黏膜及肠黏膜菌群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虹鳟肠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高比例添加降低消化道黏膜细菌数量及多样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酵母 虹鳟 消化道黏膜菌群 PCR-DG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