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羌塘中西部红脊山地区晚古生代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明荣 董永胜 +3 位作者 张修政 张乐 许王 柳佳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0-1749,共10页
以变质玄武岩为研究对象,对红脊山蛇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主量元素含量与典型的N-MORB非常相似,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轻稀土元素略亏损的近平坦左倾型配分型式,Eu异常不显著(δEu=1.05~1.16)... 以变质玄武岩为研究对象,对红脊山蛇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主量元素含量与典型的N-MORB非常相似,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轻稀土元素略亏损的近平坦左倾型配分型式,Eu异常不显著(δEu=1.05~1.16)。微量元素蛛网图总体也与N-MORB相似,表明变质基性岩源于N-MORB型亏损地幔源区。与典型的大洋中脊玄武岩相比,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出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和部分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的特征,尤其是Nb的亏损较为明显(Nb=1.67×10^-6~2.26×10^-6,平均值为1.97×10^-6),表明本区玄武岩受俯冲带物质的影响,很可能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弧后盆地次级扩张的大地构造背景,属SSZ型蛇绿岩范畴,为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在俯冲过程中引发弧后盆地次级扩张的产物。本研究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中西段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中西部 红脊山蛇绿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意义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