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式对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程嘉莉 马江 +3 位作者 肖爱华 朱仲龙 桑子阳 马履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32-139,共8页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萃取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分别萃取经冷冻干燥、阴干、晒干和55℃烘干处理的红花玉兰‘娇红1号’花蕾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保留指数对挥发油进行定性和定...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萃取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分别萃取经冷冻干燥、阴干、晒干和55℃烘干处理的红花玉兰‘娇红1号’花蕾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保留指数对挥发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评价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滤纸片扩散法评价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花蕾的挥发油萃取率最高,达(2.736±0.138)%;4种干燥处理后的花蕾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其中冷冻干燥鉴定出26种,γ-谷甾醇和4H-xanthalongia的相对含量最高,晒干、55℃烘干、阴干分别鉴定出20、20种和30种,γ-谷甾醇和烃类的相对含量最高;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55℃烘干,均具有广谱抑菌性。综合而言,红花玉兰花蕾经冷冻干燥处理后其挥发油萃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红花玉兰挥发油萃取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嘉莉 马江 +3 位作者 肖爱华 朱仲龙 桑子阳 马履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5,共10页
【目的】研究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工艺,并对其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抗菌活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旨在为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建立一套可行的工艺体系,并为其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娇红1号’红花玉兰阴... 【目的】研究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工艺,并对其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抗菌活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旨在为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建立一套可行的工艺体系,并为其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娇红1号’红花玉兰阴干花蕾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结合自动化质谱解卷积和保留指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定性和定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评价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阴干预处理条件下,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7℃,萃取压力40.7 MPa,动态萃取时间102 min,该条件下挥发油的萃取率为(1.217±0.014)%。GC-MS共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占检测到的挥发油总量的70.65%。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得到挥发油IC50值为12.82 mg/mL AEAC值为198.64 mg,表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测定也得到了这一结果。抗菌试验表明,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首次建立了红花玉兰阴干花蕾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确定了该工艺条件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并验证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分析 GC-MS 抗氧化 抗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