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红花绿绒蒿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娘格才让 索朗拉宗 +2 位作者 卓玛措毛 格拉措 才让南加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18-922,929,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红花绿绒蒿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红花绿绒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疾病靶点,然后利用Venny2.1获...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红花绿绒蒿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红花绿绒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疾病靶点,然后利用Venny2.1获取两者交集的共同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应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最后采用AutoDocktools(v1.5.6)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取117个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与6423个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获得251个交集靶点;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红花绿绒蒿有效成分可能参与AGE-RAGE、化学致癌-受体激活、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逆转肝纤维化;分子对接显示,红花绿绒蒿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SRC、HSP9OAA1、MAPK1和MAPK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红花绿绒蒿可能作用于SRC、HSP9OAA1、MAPK1和MAPK3等关键靶点,通过AGE-RAGE、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解除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红刚 赵文龙 +2 位作者 晋玲 高素芳 杜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97-3705,共9页
为了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解除对胚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观测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的胚形态、胚率、发芽率,测定种子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酶... 为了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解除对胚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观测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的胚形态、胚率、发芽率,测定种子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层积后,红花绿绒蒿种胚完成形态后熟,发芽率显著提高(P<0.05);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显著降低(P<0.05),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无显著变化,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及ABA/GA 3,ABA/GA 1比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低温层积能够解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种子内营养物质积累,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途径活化,ABA,IAA含量及ABA/GA 3,ABA/GA 1比值下降是解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种子休眠解除 营养物质 酶活性 激素
下载PDF
藏药红花绿绒蒿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海峰 宋志军 +2 位作者 朱华结 彭树林 张晓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从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植物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方法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karachine(1)、valachine(2)、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3)、威尔士绿绒蒿定碱((?)-mecambridine,4)... 从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植物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方法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karachine(1)、valachine(2)、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3)、威尔士绿绒蒿定碱((?)-mecambridine,4)、原鸦片碱(protopine,5)、马齿苋酰胺E(oleracein E,6)、anhydroberberillic acid(7)、小糪碱(berberine,8)、阿苞碱(alborine,9)、木犀草素(luteolin,10)、小麦黄素(tricin,11)、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12)、洋芹素(apigenin,13)、大风子素(hydnocarpin,14)、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tricin 7-O-β-D-glucopyr-anoside,15)、对羟基桂皮酸(p-coumaric acid,16)和尿嘧啶(uracil,17)。其中,化合物1~3、7、15和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6、8、11和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二维NMR技术首次归属了化合物1和2的1H和13C NMR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生物碱 黄酮 karachine valachine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红刚 赵文龙 +3 位作者 晋玲 李岩 刘孜瀚 杜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2-406,共5页
为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了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测验,并测定了种子吸水率及沙藏前后种子的胚率及发芽指标。结果表明:红花绿绒蒿的胚发育时期多处于球形或心形... 为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了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测验,并测定了种子吸水率及沙藏前后种子的胚率及发芽指标。结果表明:红花绿绒蒿的胚发育时期多处于球形或心形胚时期,未发育成熟,种子内含有萌发抑制物质,种皮对其萌发不造成透性障碍,种子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低温层积是破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种子休眠 破除方法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的非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国林 李伯刚 周正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6,共3页
本文对红花绿绒蒿的非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并用波谱法鉴定了的其中6个成分为:21α-羟基熊果酸(1),肉豆蔻酸2,3-二羟基丙酯(2),豆甾醇(3),β-香树精(4),熊果酸(5)及胡萝卜甙(6)。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三萜 甾醇 甘油醇 罂粟科
下载PDF
GC-MS分析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超临界提取成分 被引量:6
6
作者 廖志明 刘小翠 +1 位作者 孙立卿 林鹏程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的超临界提取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藏药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中的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红花绿绒蒿...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的超临界提取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藏药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中的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红花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47和43种成分,占其各自总量的79.78%和69.44%。结论:两种绿绒蒿的提取物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都是亚麻酸等脂肪酸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全缘叶绿 气相色谱-质谱 超临界提取物
下载PDF
藏药红花绿绒蒿的资源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红刚 赵文龙 +5 位作者 杜弢 刘东 赵一颖 李岩 久西加 晋玲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5期76-78,83,共4页
目的:调查藏药红花绿绒蒿的资源现状,促进红花绿绒蒿的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法:通过文献整理及野外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结果:红花绿绒蒿生长环境特殊,分布范围狭窄,集中分布于海拔3500~4000 m... 目的:调查藏药红花绿绒蒿的资源现状,促进红花绿绒蒿的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法:通过文献整理及野外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结果:红花绿绒蒿生长环境特殊,分布范围狭窄,集中分布于海拔3500~4000 m的山坡草地及高山灌丛,种群规模较小,多呈点状分布。利用3S技术估算野生资源蕴藏量仅有105.6 t。结论:应加强红花绿绒蒿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野生抚育及人工驯化栽培等资源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资源调查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木犀草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余成龙 宋良科 +2 位作者 吴蜀星 曹雨虹 李治昊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以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2%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349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的回归方程为Y=183250X+48493(R2=0.9995),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为1.01%。结论该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之一,为进一步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犀草素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油脂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潘宣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通过对红花绿绒蒿油脂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油脂性部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47个组分,占总组分的74.6%;酯类... 目的:通过对红花绿绒蒿油脂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油脂性部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47个组分,占总组分的74.6%;酯类化合物,占已鉴定化合物的57.5%,其主要组分为不饱和十八碳烯酸酯类。结论:不饱和十八碳烯酸酯类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与该植物的疗效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油脂性成分 气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玉珊 高兰阳 +1 位作者 王辉 白为 《现代园艺》 2012年第6期14-15,共2页
红花绿绒蒿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珍惜植物。本文论述了红花绿绒蒿的特点及功能、资源分布和应用现状,并对红花绿绒蒿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功能 分布和研究现状 保护和开发利用
下载PDF
甘肃绿绒蒿属(罂粟科)一新变种—光果红花绿绒蒿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毛珍 廉永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共2页
发表了甘肃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光果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Maxim.var.gla-braM.Z.Lu etY.Sh.Lian)。
关键词 绿 光果红花绿绒蒿 罂粟科 新变种 甘肃 中国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花绿绒蒿种子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红刚 久西加 +3 位作者 赵文龙 杜弢 王惠珍 晋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69,共3页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为罂粟科(Papav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藏名阿柏几麻鲁,主产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海拔2800~4300 m的山坡草地[1]。具有镇痛止咳、固涩和抗菌的功效。红花绿绒蒿野...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为罂粟科(Papav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藏名阿柏几麻鲁,主产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海拔2800~4300 m的山坡草地[1]。具有镇痛止咳、固涩和抗菌的功效。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蕴藏量少[2-3],种子萌发率极低,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备受关注[4-5],但种子品质及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内源激素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却未有系统报道,不利于红花绿绒蒿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产地 沙藏 种子品质 内源激素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明珠 李清 +1 位作者 暨迪军 卢永昌 《种业导刊》 2019年第9期8-11,共4页
为检测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可使用60%乙醇提取红花绿绒蒿中的总黄酮,提取时间为1... 为检测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可使用60%乙醇提取红花绿绒蒿中的总黄酮,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40,测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06 mg/g。表明所建立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藏药红花绿绒蒿资源、化学及药理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辜晓英 耿蓓蕊 +3 位作者 陈红刚 段海婧 张金保 赵文龙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11期50-55,共6页
红花绿绒蒿是我国传统藏药,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现分别从资源现状、功效应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四个方面,对红花绿绒蒿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红花绿绒蒿资源保护和... 红花绿绒蒿是我国传统藏药,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现分别从资源现状、功效应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四个方面,对红花绿绒蒿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红花绿绒蒿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资源现状 功效应用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明珠 李清 卢永昌 《青海农林科技》 2019年第3期10-14,37,共6页
测定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提取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总生物碱的提取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3%,料液比1∶30,提取温度50℃,测得样... 测定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提取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总生物碱的提取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3%,料液比1∶30,提取温度50℃,测得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16mg·g^-1。所建立的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重现性好,可以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的质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红花绿绒蒿药材内在品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总生物碱 响应面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16
《中学生物学》 2022年第1期6-6,共1页
红花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D级。其高可达75 cm,基部盖以宿存的叶基,叶全部基生,莲座状,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先端急尖,下延入叶柄,叶柄基部略扩大成鞘。
关键词 叶柄基部 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基 宿存 红花绿绒蒿 罂粟科 倒披针形 绿
下载PDF
不同花色绿绒蒿DFR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7
作者 王海菊 陈晓涓 +2 位作者 李拓键 罗军 屈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二氢黄酮4-还原酶(DFR)是花青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其表达与花青素积累紧密相关,影响花朵呈色。为了探究DFR基因与绿绒蒿花色形成的关系,以红色的红花绿绒蒿和黄色的全缘叶绿绒蒿为试验材料,使用RT-PCR技术成功从中克隆出DFR基因,并对... 二氢黄酮4-还原酶(DFR)是花青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其表达与花青素积累紧密相关,影响花朵呈色。为了探究DFR基因与绿绒蒿花色形成的关系,以红色的红花绿绒蒿和黄色的全缘叶绿绒蒿为试验材料,使用RT-PCR技术成功从中克隆出DFR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RT-qPCR分析。结果显示,2种绿绒蒿DFR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31,1 125 bp,分别编码376,374个氨基酸,命名为MpDFR、MiDFR。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种蛋白均属于亲水性蛋白,且具有DFR特有的NADPH结合结构域和底物特异性结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MpDFR、MiDFR蛋白与鸦片罂粟、沉水樟、三枝九叶草、澳洲坚果、蒂罗花的亲缘关系最近。Motif分析发现,DFR蛋白基序在不同植物中均较为保守。RT-qPCR结果显示,MpDFR、MiDFR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花蕾期中MpDFR、MiDFR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另外,红花绿绒蒿中DFR表达量均高于全缘叶绿绒蒿。结合西南林业大学屈燕课题组研究发现,这2种绿绒蒿中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积累模式与DFR基因的表达模式一致,所以,研究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结构基因DFR对于了解该途径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植物花色均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全缘叶绿 二氢黄酮4-还原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银 刘雁勇 +3 位作者 阿呷尔布 谢红军 熊海 叶本贵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红花绿绒蒿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红花绿绒蒿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数据测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绿绒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红花绿绒蒿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红花绿绒蒿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数据测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绿绒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ptadecan-8-ol(Ⅰ)、二十三烷醇(Ⅱ)、tridecyl docosanoate(Ⅲ)、间羟基苯甲酸(Ⅳ)、β-谷甾醇(Ⅴ)、小麦黄素(Ⅵ)、大风子素(Ⅶ)、木犀草素(Ⅷ)、小檗碱(Ⅸ)、阿苞碱(Ⅹ)、血根碱(Ⅺ)、普托品碱(Ⅻ)、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绿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绿 红花绿绒蒿 化学成分 反向制备色谱 结构鉴定 黄酮 生物碱
原文传递
红花绿绒蒿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区智 严朋飞 +2 位作者 张莹欣 贾维嘉 屈燕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139,共9页
以红花绿绒蒿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酶切时间、Mg^2+用量、dNTPS用量、模板DNA稀释倍数等对AFLP反应体系的影响,以期建立一个适合红花绿绒蒿的AFLP反应体系,并用优化后的体系对64对AFLP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通过所建立的AFL... 以红花绿绒蒿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酶切时间、Mg^2+用量、dNTPS用量、模板DNA稀释倍数等对AFLP反应体系的影响,以期建立一个适合红花绿绒蒿的AFLP反应体系,并用优化后的体系对64对AFLP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通过所建立的AFLP反应体系能够获得清晰的条带,并利用该体系筛选出8对适合于红花绿绒蒿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该研究可为今后AFLP标记在绿绒蒿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质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AFLP 体系建立与优化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濒危藏药红花绿绒蒿适生区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文龙 陈红刚 +4 位作者 刘录宏 其乐木格 张金宝 杜弢 晋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地区红花绿绒蒿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探索适生区变迁规律,为该濒危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环境气候数据模拟当...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地区红花绿绒蒿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探索适生区变迁规律,为该濒危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环境气候数据模拟当前和未来3个时期红花绿绒蒿适生区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海拔和5月降水对红花绿绒蒿适生性影响最大;未来气候变化使适生区几何中心向西南方向迁移110 km,且海拔上升113~160 m;气候变化带来的适生区扩大面积远高于退化面积,各省适生区面积均呈现增长,四川和青海增长最多,甘肃基本保持不变。结论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海拔3 000~5 000 m地区的红花绿绒蒿生境更加适宜,有利于引种驯化;而海拔3 000 m以下由于存在生境退化风险,应加强野生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红花绿绒蒿 适生区 生态位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