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舌在红茶饮料区分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89
1
作者 姜莎 陈芹芹 +2 位作者 胡雪芳 杨阳 倪元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45-349,共5页
为检验电子舌在茶饮料方面的辨识能力,该文应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传感器型电子舌对中国市场上已有的7种红茶饮料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电子舌可以很好的区分这7种红茶饮... 为检验电子舌在茶饮料方面的辨识能力,该文应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传感器型电子舌对中国市场上已有的7种红茶饮料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电子舌可以很好的区分这7种红茶饮料。且在PCA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得分图上,区别指数达95.38。由此可见,电子舌在茶饮料的品牌区分、质检以及真伪辨识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该研究也初步探讨了聚类分析法在电子舌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别分析 聚类分析 应用 电子舌 红茶饮料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紫芽茶制备红茶饮料浓缩液及其呈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先明 汪艳霞 +1 位作者 王孝仕 杜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5-172,共8页
以茶树紫色芽叶制备红茶浓缩液,利用其富含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稳定红色的特性,旨在解决冰红茶饮料呈红色不足的技术难题.研究表明:紫芽红茶浓缩液的固形物含量为28.72 g/L,花青素含量高达0.84 g/L,是绿芽红茶浓缩液的84倍.UV-Vis扫... 以茶树紫色芽叶制备红茶浓缩液,利用其富含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稳定红色的特性,旨在解决冰红茶饮料呈红色不足的技术难题.研究表明:紫芽红茶浓缩液的固形物含量为28.72 g/L,花青素含量高达0.84 g/L,是绿芽红茶浓缩液的84倍.UV-Vis扫描表明:紫芽红茶浓缩液分别于274 nm和380 nm处有儿茶素类和茶黄素的2个强吸收峰,还在530 nm处有花青素的特征吸收峰,这与其呈色特征相关.在一般冰红茶饮料的酸性和浓度条件下,试样溶液的色价值为26.68±1.26.稳定性实验表明:紫芽红茶浓缩液对pH值、光照、加热及柠檬酸、蔗糖和少量食盐等饮料添加成分均有相当耐受性,其红色明亮稳定,显色与着色性好,可以满足冰红茶饮料的生产条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芽茶 红茶浓缩液 红茶饮料 花青素 呈色稳定性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红茶饮料营养成分、香气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佳奇 彭珍 熊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30-136,共7页
以植物乳杆菌菌剂发酵红茶饮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标准碱滴定法测定红茶发酵前后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及乳酸含量;采用4种不同体外抗氧化模型来考察红茶饮料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顶空固相微... 以植物乳杆菌菌剂发酵红茶饮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标准碱滴定法测定红茶发酵前后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及乳酸含量;采用4种不同体外抗氧化模型来考察红茶饮料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茶发酵前后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发酵后红茶饮料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比发酵前稍有下降,茶氨酸含量较发酵前显著上升(P<0.05);对部分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发酵前略有下降;醇类和酮类等香气成分在发酵后较发酵前有明显增加,有利于提升红茶的香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 红茶饮料 抗氧化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红茶饮料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雅红 黎碧娜 彭进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通过对比不同浸提条件下红茶饮料的色泽、香气和光密度,发现浸提温度、时间、水茶质量比及添加剂等因素对红茶饮料的制备有很大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种类澄清剂对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时间10min,浸提水茶质量... 通过对比不同浸提条件下红茶饮料的色泽、香气和光密度,发现浸提温度、时间、水茶质量比及添加剂等因素对红茶饮料的制备有很大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种类澄清剂对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时间10min,浸提水茶质量比50∶1,浸提温度90℃,浸提液pH为5 5~6 0,添加2%(φ)的复合澄清剂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饮料 提取工艺 稳定性 澄清剂 浸提条件
下载PDF
天然红茶饮料的配制及其防沉淀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樊亚鸣 任莉 黄亚励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28-30,共3页
讨论了配制红茶饮料的方法。并就红茶水溶液中沉淀的形成,提取时间,用水量及澄清剂等因素对沉淀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叙述。
关键词 红茶饮料 沉淀 澄清剂
下载PDF
红茶饮料液态发酵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宇宙 许勇泉 +2 位作者 尹军峰 夏珍珠 王志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80-85,共6页
为解决传统红茶饮料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液态发酵生产红茶饮料产品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红茶饮料液态发酵体系中影响发酵效果的主要因素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底物浓度、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鲜叶预处理和液态... 为解决传统红茶饮料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液态发酵生产红茶饮料产品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红茶饮料液态发酵体系中影响发酵效果的主要因素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底物浓度、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鲜叶预处理和液态发酵的技术参数。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体系中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和比例影响红茶品质。从而对红茶饮料液态发酵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红茶饮料液态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从原料、酶和自动控制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这一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饮料 液态发酵 综述
下载PDF
发酵型红茶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闫刚 熊昌云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0期325-326,共2页
以云南CTC红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酵母菌共生发酵,研究发酵型红茶饮料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 发酵 红茶饮料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红茶饮料香气 被引量:5
8
作者 汪辉进 《饮料工业》 2008年第10期41-42,共2页
利用色谱蛳质谱蛳计算机联用新技术分析测定世界3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饮料中主要芳香物质的含量与组成以及加工中的变化,为科学分析茶饮料香气以及在茶饮料加工过程中如何优化品质风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茶饮料香气 计算机 联用分析
下载PDF
富士红茶饮料的研制
9
作者 张素华 鲁茂林 +2 位作者 黄阿根 王心强 方存利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8年第5期12-13,共2页
富士红茶利用红富士苹果的原汁与红茶汁按一定的配比,添加蔗糖、有机酸和调整果汁茶饮料的口味研制而成的具有良好品质、色泽和风味的新型饮料。
关键词 富士苹果汁 红茶饮料 饮料
下载PDF
红茶饮料生产新工艺
10
作者 王敏 《蚕桑茶叶通讯》 2004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红茶饮料 生产工艺 罐装冰茶 工艺流程 产品标准
下载PDF
GABA红茶饮料液态悬浮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强 许凡凡 +3 位作者 司辉清 潘科 张小琴 赵振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5-181,共7页
利用经真空厌氧富集GABA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匀浆进行液态悬浮发酵,以GABA和红茶重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GABA红茶饮料液态悬浮发酵工艺。GABA红茶液态悬浮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利用经真空厌氧富集GABA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匀浆进行液态悬浮发酵,以GABA和红茶重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GABA红茶饮料液态悬浮发酵工艺。GABA红茶液态悬浮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茶鲜叶与纯水比1∶30、匀浆粉碎时间2 min、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温度35℃、固液振荡发酵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红茶鲜汁中GABA含量(22.44±1.96)μg/mL,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含量分别为(0.58±0.05)%,(5.52±0.04)%,且感官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 液态悬浮发酵 红茶饮料 正交试验法
下载PDF
超滤法生产罐装红茶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成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0-21,共2页
采用超滤法除去红茶汁中的鞣质,辅以砂糖、果汁等生产罐装红茶饮料,呈透明状态;同时,茶中的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得到保留。证明了超滤法生产罐装红茶饮料的可行性。
关键词 罐装 红茶饮料 超滤法
下载PDF
基于STEAM理念的统整项目课程初探——以有机合成为核心设计制作“冰红茶饮料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锐彬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63,共5页
高中阶段STEAM统整项目课程可以尝试定位为某一学科知识为主、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科普教学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制作一瓶冰红茶”课程为例,通过师生合作剖析制作思路,再从理论上探析制作原理,最后实践论证并迭代的过程,实现STEAM教育... 高中阶段STEAM统整项目课程可以尝试定位为某一学科知识为主、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科普教学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制作一瓶冰红茶”课程为例,通过师生合作剖析制作思路,再从理论上探析制作原理,最后实践论证并迭代的过程,实现STEAM教育理念的渗透。选择该课程理论部分第一课时——设计制作“冰红茶饮料瓶”,尝试以有机合成知识为核心,其他学科知识为辅助的方式,呈现一节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创新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统整项目课程 红茶饮料 有机合成
下载PDF
洛神葵红茶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灿峰 刘小平 +2 位作者 姚金花 姜艳 陈小燕 《饮料工业》 2010年第8期23-26,共4页
以祁门红茶主要原料,辅以洛神葵提取物,开发洛神葵红茶饮料。通过试验确定红茶最佳萃取参数为:温度80℃、茶水比1∶40、时间15min,饮料最佳配方为:祁门红茶叶0.45%、洛神葵提取物0.2%、白砂糖9.5%、柠檬酸0.15%、三聚磷酸钠0.004%、六... 以祁门红茶主要原料,辅以洛神葵提取物,开发洛神葵红茶饮料。通过试验确定红茶最佳萃取参数为:温度80℃、茶水比1∶40、时间15min,饮料最佳配方为:祁门红茶叶0.45%、洛神葵提取物0.2%、白砂糖9.5%、柠檬酸0.15%、三聚磷酸钠0.004%、六偏磷酸钠0.002%、洛神葵香精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神葵 红茶饮料 稳定性
下载PDF
红茶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商水涛 王晓东 王立泽 《高师理科学刊》 2000年第2期43-44,51,共2页
研制确定了红茶饮料适宜的工艺参数: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10 min,茶叶加量 1. 5%.探讨了影响成品色泽、气味和滋味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红茶饮料 浸提工艺 工艺参数 色泽 气味 滋味
下载PDF
北京2012年2月冰红茶饮料销量数据分析
16
《中外食品》 2012年第4期37-37,共1页
作为一只开拓并培养了整个冰茶市场的老品牌——康师傅冰红茶已经成为了冰红茶市场领军品牌,瓜分了冰茶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北京这个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市场,亦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但经过10几年的市场耕耘,康师傅冰红... 作为一只开拓并培养了整个冰茶市场的老品牌——康师傅冰红茶已经成为了冰红茶市场领军品牌,瓜分了冰茶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北京这个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市场,亦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但经过10几年的市场耕耘,康师傅冰红茶毋庸置疑的进入了市场成熟期,其它进入冰红茶品类的企业,已经难以撼动康师傅冰红茶的“老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数据分析 红茶饮料 北京 销量 市场份额 茶市场 康师傅
下载PDF
酸性防沉淀可调配红茶饮料的研制
17
作者 李林 《武陵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文着重讨论了配制酸性液体红茶的配和加工工艺,并致力于解决“冷后浑”现象。
关键词 酸性液体红茶 配方 工艺 沉淀 红茶饮料
全文增补中
固定化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二芳 牛德宝 +1 位作者 郭海蓉 刘功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3-196,210,共5页
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实现红茶菌饮料的固定化共生发酵,对其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发酵液中的总酸含量、总糖利用率以及对发酵液的感官评价分值为考查指标,探讨了蔗糖添加量、接种量、菌种比例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细胞... 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实现红茶菌饮料的固定化共生发酵,对其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发酵液中的总酸含量、总糖利用率以及对发酵液的感官评价分值为考查指标,探讨了蔗糖添加量、接种量、菌种比例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细胞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固定化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70g/L,接种量为7.5%,菌种比例(酵母菌J∶醋酸菌C)为6∶4,发酵时间为6d时,制得的红茶菌饮料色泽均匀,香味怡人,酸甜可口,具有红茶菌发酵液特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共生发酵 红茶饮料
下载PDF
原味红茶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松涛 陆小燕 徐美娅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1,共3页
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开发原味红茶饮料,着重对茶叶的原料筛选、茶饮料的稳定性及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对茶饮料的外观进行感官检验,选定了茶叶的最佳浸提参数,并确定了茶饮料合理的配方和工艺条件。
关键词 原味红茶饮料 稳定性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红茶菌酒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左勇 周健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本文研究了红茶菌酒饮料的生产方法:以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为工作菌种,用糖、茶作为营养成分,在菌种互为条件,共同生存的情况下产生代谢产物;然后以发酵茶菌液为基液,加入一定数量的基酒,制成一种酒饮料。实验结果表明:红茶菌酒饮料... 本文研究了红茶菌酒饮料的生产方法:以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为工作菌种,用糖、茶作为营养成分,在菌种互为条件,共同生存的情况下产生代谢产物;然后以发酵茶菌液为基液,加入一定数量的基酒,制成一种酒饮料。实验结果表明:红茶菌酒饮料酸甜适宜,既具茶的清香,也具有酒的清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利于吸收,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酒饮料 生产方法 酵母菌 醋酸菌 乳酸菌 保健作用 产品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