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化藜麦红米冻糕的制作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畅 程万兴 +2 位作者 黄文刚 向露 钟志惠 《粮食加工》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以膨化藜麦粉、红米粉为主要原料,运用到怀远冻糕制作工艺中,并进行技术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优化试验,结合感官评价、质构测试指标,确定出膨化藜麦红米冻糕的最优配方为:膨化藜麦粉12 g、红米粉35 g、水添加量130 g及先发酵20 mi... 以膨化藜麦粉、红米粉为主要原料,运用到怀远冻糕制作工艺中,并进行技术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优化试验,结合感官评价、质构测试指标,确定出膨化藜麦红米冻糕的最优配方为:膨化藜麦粉12 g、红米粉35 g、水添加量130 g及先发酵20 min后成模发酵15 min(总发酵时间35 min)。以此优化得到的冻糕,口感层次丰富且营养价值增加,可为藜麦与红米的更广泛利用、传统冻糕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藜麦红曲固态发酵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杜晓静 马波娇 +3 位作者 尉婉君 李艾玲 刘新莹 王玉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322,共9页
目的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提高藜麦的功能性,并探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选取5株红曲菌进行藜麦固态发酵,筛选出最优菌株,以红曲色素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提取发酵产物中的色素,并采用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分... 目的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提高藜麦的功能性,并探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选取5株红曲菌进行藜麦固态发酵,筛选出最优菌株,以红曲色素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提取发酵产物中的色素,并采用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采用Folin-Ciocaltue法和苯酚硫酸法对发酵产物中的多酚和多糖进行测定;并对发酵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5株红曲菌株中用C100发酵藜麦产色素能力最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了发酵的最佳条件:装麦量26g,接种量5 mL,发酵时间9 d。藜麦经红曲发酵后多酚多糖变化明显,多酚是发酵前的4.93倍,多糖是发酵前的1.36倍。抗氧化研究表明:藜麦红曲发酵产物有一定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较强的清除铁离子还原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以及羟基自由基能力。结论红曲固态发酵提高了藜麦产品功能性和可食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菌 固态发酵 曲色素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藜麦开花期干旱胁迫对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罗小燕 华劲松 +2 位作者 朱春蓉 戴红燕 刘永嘉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开花期藜麦形态特征的影响,以陇藜1号、青藜1号两个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以正常灌溉为对照,设置3个干旱胁迫强度处理,在藜麦开花期进行干旱胁迫15 d后,测定各处理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比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开花期藜麦形态特征的影响,以陇藜1号、青藜1号两个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以正常灌溉为对照,设置3个干旱胁迫强度处理,在藜麦开花期进行干旱胁迫15 d后,测定各处理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比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干旱胁迫15 d后恢复正常灌水,成熟时测定植株高度、主穗长和有效分枝数。结果表明,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比重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下降,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叶比重影响显著;MDA含量、CAT活性也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即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加重而上升。干旱胁迫处理后,植株高度、主穗长和有效分枝数下降,但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对株高、主穗长度影响差异不显著,重度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株高和主穗长,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有效分枝数。说明开花期适度干旱胁迫对藜麦形态特征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期 干旱胁迫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下载PDF
19种杀虫剂对藜麦甜菜筒喙象的室内防治试验
4
作者 许志萍 赵晓军 +1 位作者 邢鲲 赵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选用19种杀虫剂,以硅藻土及黄绵土作为农药载体,开展了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的室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黄绵土或硅藻土为载体时,40%毒死蜱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都表现出了较高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选用19种杀虫剂,以硅藻土及黄绵土作为农药载体,开展了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的室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黄绵土或硅藻土为载体时,40%毒死蜱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都表现出了较高的速效性和持效性,7 d后防治效果均达100%,推荐生产使用。以硅藻土为载体时,可显著提高5%啶虫脒乳油、3.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100.0%、73.3%和95.8%,可有效防治藜麦甜菜筒喙象,推荐在生产中采用杀虫剂与硅藻土混合施用的方式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chenopodium quinoa) 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 杀虫剂 室内防治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藜麦脂肪含量快速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晓宁 田翔 +9 位作者 赵小娟 王君杰 刘思辰 穆志新 陈凌 王海岗 陆平 陶梅 秦慧彬 乔治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8期4796-4798,共3页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测定完整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子粒脂肪含量的方法,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10 000~4 000 cm-1波长范围内,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测定完整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子粒脂肪含量的方法,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10 000~4 000 cm-1波长范围内,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脂肪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所得的粗脂肪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939 3,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为0.9235。建立的脂肪近红外光谱模型,可以用于藜麦脂肪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脂肪 外光谱 快速检测
下载PDF
藜(Chenopodium a1 bum L.)种子萌发基质条件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光野 王艺蒙 魏健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6-88,共3页
为探究藜(Chenopodium a1 bum L.)种子萌发的适宜基质条件,比对研究了6种不同基质条件下藜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对基质有机质含量、透气性无特别依赖性,缺少有机物的贫瘠土壤是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理想基... 为探究藜(Chenopodium a1 bum L.)种子萌发的适宜基质条件,比对研究了6种不同基质条件下藜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对基质有机质含量、透气性无特别依赖性,缺少有机物的贫瘠土壤是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理想基质,认为水分是影响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首要因素;实验还发现,基质有机物和透气性的增加能促进藜种子萌发率和株高提前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opodium A1 bum L.) 种子萌发 基质
下载PDF
藜麦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芦晓芳 李亚诺 +3 位作者 宋兵泽 杨美红 岳爱琴 赵晋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35-141,共7页
以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种子为研究对象,基于超声时间、固液比、负压等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合藜麦粉末SEM表征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获得藜麦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藜麦黄酮粗提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过硅胶柱洗脱(洗脱剂为丙酮... 以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种子为研究对象,基于超声时间、固液比、负压等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合藜麦粉末SEM表征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获得藜麦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藜麦黄酮粗提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过硅胶柱洗脱(洗脱剂为丙酮)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藜麦黄酮,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超声-负压法提取藜麦黄酮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27 min、固液比1∶36(g/mL)、负压0.059 MPa,该条件下藜麦黄酮提取率为(5.31±0.038)mg/g,与预测提取值5.28 mg/g接近。影响藜麦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固液比>负压>超声时间。藜麦黄酮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浓度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强。当浓度为0.25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9.5±0.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黄酮 超声-负压法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药用植物红落藜组织培养研究
8
作者 何碧珠 吴少华 邱万翔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08-312,共5页
以红落藜为试验材料,进行茎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75%酒精5s+0.1%升汞8min既可进行彻底消毒,又保证具有较高的成活率;通过初代培养筛选出NAA为最适的生长激素,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1.5 mg?L-1 + NAA 0.2mg... 以红落藜为试验材料,进行茎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75%酒精5s+0.1%升汞8min既可进行彻底消毒,又保证具有较高的成活率;通过初代培养筛选出NAA为最适的生长激素,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1.5 mg?L-1 + NAA 0.2mg?L-1+琼脂0.8%+蔗糖2%+活性炭0.2%;通过继代培养筛选出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1 + NAA 0.2mg?L-1+琼脂0.8%+蔗糖2%+活性炭0.2%;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 IBA1.0 mg?L-1 + NAA 0.1mg?L-1+琼脂0.8% + 蔗糖2% + 活性炭0.2%,生根率为80%。当试管苗叶片数3~5片,苗高2cm~3cm,生根数3~4条时,移栽至蛭石和腐殖土(1∶2)混合的基质中,保湿遮阴,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茎段 丛生芽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快速繁殖
下载PDF
添加纤维素酶与藜麦麸皮及小麦麸皮对台湾红藜青贮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小雪 郭凤根 罗富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4-770,共7页
为研究纤维素酶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麸皮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麸皮对台湾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对照组(CK)、纤维素酶组(0.5 g·kg^(-1)鲜草,A1)、纤维素酶(0.5 g&... 为研究纤维素酶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麸皮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麸皮对台湾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对照组(CK)、纤维素酶组(0.5 g·kg^(-1)鲜草,A1)、纤维素酶(0.5 g·kg^(-1)鲜草)+5%藜麦麸皮组(A2)、纤维素酶(0.5 g·kg^(-1)鲜草)+5%小麦麸皮组(A3)等4个处理组合,青贮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结果表明:CK组在感官评价上低于试验组;与CK相比,A2,A3组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粗饲料分级指数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CK(P<0.05),根据Fleigh评分法,CK,A1组饲料品质为良,A2,A3组为优;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纤维素酶(0.5 g·kg^(-1)鲜草)+5%藜麦麸皮可显著提高台湾红藜青贮饲料的饲用价值,效果最佳,上述结果为藜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青贮品质 纤维素酶 麦麸皮 小麦麸皮
下载PDF
藜麦甜菜红素的提取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晏兴珠 毛琪 +4 位作者 王仕玉 郭凤根 吴鲜 龙雯虹 刘正杰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3期44-48,共5页
以红色藜麦果实为材料,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藜麦甜菜红素的提取条件进行初步探究,再通过正交实验对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并初步探讨了甜菜红素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藜麦甜菜红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水;影响色素提取最显著的因素是料... 以红色藜麦果实为材料,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藜麦甜菜红素的提取条件进行初步探究,再通过正交实验对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并初步探讨了甜菜红素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藜麦甜菜红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水;影响色素提取最显著的因素是料液比,其次是提取时间,最后是提取温度;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g/mL)、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30℃;色素粗提液在4℃低温、避光环境下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提取 稳定性
下载PDF
贮藏时间及纤维素酶对台湾红藜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小雪 郭凤根 罗富成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80,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贮藏时间及纤维素酶对台湾红藜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2组,对照组与纤维素酶组(0.5 g/kg),贮藏60、120、180、240 d分析发酵品质。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红藜粗蛋白、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乳酸含量呈下... 试验旨在研究贮藏时间及纤维素酶对台湾红藜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2组,对照组与纤维素酶组(0.5 g/kg),贮藏60、120、180、240 d分析发酵品质。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红藜粗蛋白、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乳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乙酸含量逐渐增加。贮藏时间及纤维素酶均对粗蛋白含量、pH值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交互作用对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H值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氨态氮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60 d红藜的相对饲喂价值及粗饲料分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贮藏时间(P<0.05),且酶贮处理得分均高于对应的直接青贮。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酶贮60 d及120 d品质较好,直接青贮180、240 d品质较差。研究表明,贮藏时间、纤维素酶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台湾红藜青贮饲料的品质,青贮饲料贮藏时间不宜超过4个月,无添加剂时贮藏时间越长青贮品质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 台湾 贮藏时间 纤维素酶 青贮品质
下载PDF
红曲发酵藜麦基质适生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圣凌 林雨蝶 +4 位作者 邓茹月 熊江 周锣娜 罗林丽 周玉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97,共6页
为提高藜麦的食用价值,将益生菌与藜麦结合,为藜麦微生物固态发酵提供了基础。该研究以藜麦为发酵基质,选择红曲菌为发酵菌种,探究红曲发酵藜麦基质适生性,分别对藜麦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影响分析,并以... 为提高藜麦的食用价值,将益生菌与藜麦结合,为藜麦微生物固态发酵提供了基础。该研究以藜麦为发酵基质,选择红曲菌为发酵菌种,探究红曲发酵藜麦基质适生性,分别对藜麦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影响分析,并以菌体干重为评定指标进行正交优化试验,获得最优种子液配方,利用最优种子液配方进行藜麦固态发酵,对未发酵藜麦和固态发酵藜麦进行风味物质分析及感官评定分析。结果表明,应选择蔗糖为附加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所得最优种子液配方为:藜麦添加量100 g/L、蔗糖添加量30 g/L、蛋白胨添加量30 g/L,且利用最优种子液配方进行固态发酵后,红曲固态发酵藜麦感官评定及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优于未发酵藜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菌 种子液 固态发酵 感官评定
下载PDF
红藜种子黄酮物质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涛 刘婷 周琼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8期173-179,共7页
以台湾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种子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酶的质量分数、料液比、酶解温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台湾红藜种子黄酮物质提取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台湾红藜种子黄酮物质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测定... 以台湾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种子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酶的质量分数、料液比、酶解温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台湾红藜种子黄酮物质提取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台湾红藜种子黄酮物质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红藜种子黄酮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0.6%的纤维素酶,料液比1∶40,酶解温度60℃,超声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物质的提取率高达27.81 mg/g。体外抗氧化性试验显示,从台湾红藜种子中提取的黄酮物质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达92.91%和94.72%,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种子 黄酮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红曲发酵藜麦种子液培养及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14
作者 贺圣凌 林雨蝶 +4 位作者 邓茹月 周罗娜 赵兴丽 罗林丽 周玉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8-83,共6页
为探究红曲-藜麦固态发酵适生性,提高藜麦的食用价值,以藜麦为发酵基质,益生菌-红曲菌为发酵菌种,探究红曲发酵藜麦种子液培养条件及固态发酵条件,分别对种子液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因素水平,以菌体干重为评定指标进行正交优... 为探究红曲-藜麦固态发酵适生性,提高藜麦的食用价值,以藜麦为发酵基质,益生菌-红曲菌为发酵菌种,探究红曲发酵藜麦种子液培养条件及固态发酵条件,分别对种子液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因素水平,以菌体干重为评定指标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判断最优种子液培养条件,基于最优种子液培养条件对藜麦进行固态发酵,分别对固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色价为评定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期获得最优固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0%、初始pH值为5、装液量为30 mL/250 mL时种子液菌体生长情况最优,菌体重量达57.13 g/L,当蒸料时间为50 min,接种量为15%、料液比为1∶1、发酵时间为10 d、发酵温度为31℃时,红曲-藜麦固态发酵菌体色价最优,达11.12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菌 种子液培养 固态发酵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青海藜麦总黄酮及多酚共提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敏 周蕊 奚军伟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62-67,共6页
通过超声辅助法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中的总黄酮及多酚进行共提,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对整个提取工艺过程模型进行优化(超声功率为120 W),得到最优方案;通过抗氧化试剂盒测定藜麦总黄酮及多酚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和羟... 通过超声辅助法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中的总黄酮及多酚进行共提,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对整个提取工艺过程模型进行优化(超声功率为120 W),得到最优方案;通过抗氧化试剂盒测定藜麦总黄酮及多酚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优化方案为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35min,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40℃,此条件下藜麦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0.075%,多酚的提取率为2.033%,满意度为0.936 2%。藜麦总黄酮及多酚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总黄酮 多酚 工艺 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红曲-藜麦发酵茶复配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6
作者 贺圣凌 林雨蝶 +4 位作者 田多 周罗娜 赵兴丽 罗林丽 刘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146,共4页
为提高藜麦食用价值,利用红曲菌发酵藜麦基质,低温烘干制备红曲-藜麦发酵粉,同时对未发酵藜麦进行焙烤熟化处理,探究红曲-藜麦发酵茶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麦最佳焙烤温度为130℃、最佳焙烤时间为50 min,红曲-藜麦... 为提高藜麦食用价值,利用红曲菌发酵藜麦基质,低温烘干制备红曲-藜麦发酵粉,同时对未发酵藜麦进行焙烤熟化处理,探究红曲-藜麦发酵茶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麦最佳焙烤温度为130℃、最佳焙烤时间为50 min,红曲-藜麦发酵粉与焙烤藜麦最佳质量比为1∶25。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红曲-藜麦发酵茶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普通焙烤藜麦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菌 发酵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5个红藜品系在浙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增新 何勇清 +2 位作者 吴应齐 陈吴伟 周秋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2684-2687,共4页
为了筛选适宜浙西南地区种植的红藜品系,我们对收集的5个红藜品系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状和生产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红藜品系皆能在浙西南地区正常成熟,全生育期在104~117 d;Q_(1)... 为了筛选适宜浙西南地区种植的红藜品系,我们对收集的5个红藜品系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状和生产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红藜品系皆能在浙西南地区正常成熟,全生育期在104~117 d;Q_(1)品系株型高大,抗病性及生产性状相对较好。对14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8.789%;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评价得分>0,适应性最好的2个品系Q_(1)和Q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 农艺性状 浙西南地区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门头沟区台湾红藜引种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喻泓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期257-258,271,共3页
台湾红藜7月底开始抽穗开花,9月下旬至10月初成熟,平均谷物产量可达178 kg/亩,表现出较好的生长适宜性和丰产特性,门头沟山区比较适宜台湾红藜的栽培种植。幼苗期是台湾红藜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应依据土壤墒情适时进行浇水灌溉;生长期... 台湾红藜7月底开始抽穗开花,9月下旬至10月初成熟,平均谷物产量可达178 kg/亩,表现出较好的生长适宜性和丰产特性,门头沟山区比较适宜台湾红藜的栽培种植。幼苗期是台湾红藜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应依据土壤墒情适时进行浇水灌溉;生长期进行一般的锄草松土、浇水、施肥等农作物生产管理措施即可。台湾红藜抗性强,病虫害也较少,基本不需要进行药物防治或仅在危害发生地段进行针对性的局部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引种栽培 生产管理
下载PDF
播期与地力对藜麦品种红藜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奕浪 范道付 +5 位作者 吴应齐 何勇清 吴俊 姚理武 余久华 陈吴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1935-1937,1940,共4页
进行不同播期和地力对藜麦品种红藜农艺性状影响的试验,在土壤肥力等级分别为大田(P1)和油茶林下(P2)分别布设7月3日至8月5日(D1~D4)4个播期。结果表明:1)4个播期的红藜皆能正常成熟,全生育期83~118 d,总体上,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延长... 进行不同播期和地力对藜麦品种红藜农艺性状影响的试验,在土壤肥力等级分别为大田(P1)和油茶林下(P2)分别布设7月3日至8月5日(D1~D4)4个播期。结果表明:1)4个播期的红藜皆能正常成熟,全生育期83~118 d,总体上,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延长;随着地力等级下降,生育期缩短7~20 d。2)随着播期的推迟,倒伏率下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减少,第1有效分枝部位上移,株高、茎粗、主穗粗、主穗长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地力等级间的倒伏率差别不明显,但P1的株高、茎粗、第1有效分枝部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显著大于P2。3)随播期推迟,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D2播期产量最高,D1播期次之,D3、D4最低;相同播期P1、P2产量间存在一定差异,以D1播期差别最大,D2播期次之,D3、D4播期产量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地力等级 农艺性状 产量 庆元
下载PDF
藜麦农艺性状及品质对不同播期的响应
20
作者 沈菊 白吉萍 辛萍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34-39,共6页
为深入了解播期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适宜播期对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乌兰县开展10个分期播种试验,自4月28日起每5 d设1个播期,分析藜麦生长期、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 为深入了解播期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适宜播期对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乌兰县开展10个分期播种试验,自4月28日起每5 d设1个播期,分析藜麦生长期、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播期下藜麦完熟全生育期为136~158 d,播期偏晚(晚于6月2日)不能正常成熟。从播种至完熟所需≥0℃积温为1913.6~2188.3℃,灌浆至成熟期≥0℃积温≥774.2℃;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与≥0℃积温和播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0℃积温与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占比和茎粗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日照时数与有效分枝数和株高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全生育期和≥0℃积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所测营养成分与播期和气象因子相关不显著。由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播期明显影响藜麦的生育进程、有效分枝数、株高和粗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农艺性状 品质 播期 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