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氮急性胁迫及其毒后恢复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相关免疫和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蒋琦辰 顾曙余 +6 位作者 张文逸 张呈祥 冯晓庆 谭红月 杨家新 黄文婷 李枫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6-1072,共7页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氮胁迫后,肌肉ACP、AKP、SOD活性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分别降低,最高浓度组(16 mg/L)降低为对照组的76%、68%和62%。线粒体MnSOD、胞外Cu/ZnSOD的mRNA表达量也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最高浓度组降低至对照组的69%和68%。CAT、GPX活性以及GPX和GST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降低,最高浓度组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72%和59%,AST活性在12 mg/L浓度组显著升高至对照组的134%。7 d恢复期过后,ACP和AKP活性以及各代谢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而SOD和GPX活性高于对照组。各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量都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高浓度氨氮胁迫能抑制部分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氨氮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动员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应对胁迫。7 d的恢复时间不足以让红螯光壳螯虾从胁迫中完全恢复,其肌肉仍处于轻度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氨氮 胁迫 免疫 基因表达 代谢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红螯光壳螯虾不同组织免疫相关酶活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吕晓燕 李嘉尧 +3 位作者 方燕 郭占林 赵云龙 李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12-1820,共9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生物酶测定,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对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硝酸盐胁迫下,3种组织的ACP、AKP、SOD以及GSH...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生物酶测定,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对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硝酸盐胁迫下,3种组织的ACP、AKP、SOD以及GSH-PX的活性都显著降低(P<0.05);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增加,酶活力呈现降低的趋势;鳃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的活性也显示出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超微结构显示,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增加,鳃角质层受损、断裂;上皮细胞排列疏松、空泡化;细胞器变形;鳃腔内也出现空泡化现象,血细胞变形。肝胰腺上皮细胞排列杂乱无章,细胞裂解,空泡化;微绒毛受损、断裂,肝小管间距扩大、结缔组织变得稀薄,血细胞变形;高浓度组R细胞的脂滴减少,核膜解体,细胞膜破裂,空泡化加剧;F细胞的核糖体减少,空泡化加剧,内质网水肿。研究说明亚硝酸盐对红螯光壳螯虾3种组织的免疫相关酶活产生影响,并损伤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结构,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亚硝酸盐 免疫相关酶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占林 李嘉尧 +3 位作者 甘信辉 吕晓燕 王群 赵云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6-1004,共9页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839.50%;豆油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为0.75%。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P0.05),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脂肪源饲喂组的肝胰腺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花生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为1177.23U/g(prot);淀粉酶活力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鱼油组、对照组、豆油组、猪油组、花生油组;纤维素酶活力以花生油组较高,为61.14U/(gprot()P0.05)。幼虾腹部肌肉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明显受到饲料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饱和脂肪酸含量猪油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以花生油组含量最高,豆油组最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以豆油组含量最高(P0.05)。在各实验组中,豆油组红螯光壳螯虾幼体具有最高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较高的肝胰腺指数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豆油组幼虾腹部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也较高。因此,以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能够满足红螯光壳螯虾幼体的生长需要,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并降低饲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生长 消化酶 脂肪酸组成 脂肪源
下载PDF
饲料中非蛋白能源物质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欢喜 蒋琦辰 +3 位作者 杨江华 黄文婷 王庆 杨家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3-480,共8页
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基础上,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脂类比例(CHO∶L)为10.75∶1、4.81∶1、2.66∶1、1.52∶1和0.87∶1的5组试验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初始体质量(1.72±0.01)g]相关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试验结果表明,CHO∶L比例... 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基础上,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脂类比例(CHO∶L)为10.75∶1、4.81∶1、2.66∶1、1.52∶1和0.87∶1的5组试验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初始体质量(1.72±0.01)g]相关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试验结果表明,CHO∶L比例为2.66∶1时,红螯光壳螯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达到最高。高比例的CHO∶L(10.75∶1)和低比例的CHO∶L(0.87∶1)都会显著地抑制(P<0.05)红螯光壳螯虾的生长和饲料的利用。饲料脂肪水平为40~145 g/kg时,虾的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CHO∶L对虾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1),CHO∶L为2.66∶1和1.52∶1表现出比较高的活力,显著高于(P<0.05)其它试验组。碳水化合物为156.3~360.4 g/kg范围内,虾淀粉酶活力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红螯光壳螯虾增重率分别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水平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红螯光壳螯虾对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68.28和120.22 g/kg,相对应的CHO∶L为2.20∶1,且红螯光壳螯虾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要高于对脂肪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生长 生理 生化
下载PDF
饲料中大豆磷脂对红螯光壳螯虾性腺发育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兰梅 李嘉尧 +4 位作者 王丹丽 吕巍巍 孙婷 左迪 赵云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1-391,共11页
基础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SL):0%(Diet 1),1%(Diet 2),2%(Diet 3),4%(Diet 4)和6%(Diet 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5.64±1.53)g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雌虾8周,观察其卵巢发育期个体生长、性腺指数等参... 基础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SL):0%(Diet 1),1%(Diet 2),2%(Diet 3),4%(Diet 4)和6%(Diet 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5.64±1.53)g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雌虾8周,观察其卵巢发育期个体生长、性腺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卵巢和肝胰腺营养物质积累的快慢以及与营养物质积累相关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SL对卵巢发育期红螯光壳螯虾的成活率和相对增重率(WG)影响不显著(P>0.05),但饲喂≥2%(SL)饲料的雌虾性腺指数(GSI)显著升高(P<0.05),雌虾的肝胰腺指数(HSI)则随饲料中SL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随着饲料中SL的增加,虾肝胰腺中脂滴的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结构更加完整,质地更加均匀,卵巢中脂滴和卵黄颗粒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同时,饲料中SL的增加促进了FABP在肝胰腺和卵巢中的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的SL对红螯光壳螯虾雌虾卵巢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培育红螯光壳螯虾雌虾亲体过程中,含6.5%鱼油的基础饲料至少补充2%的SL有利于雌虾卵巢的快速发育。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虾蟹生殖生理学和规模化红螯光壳螯虾早繁苗种生产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大豆磷脂 卵巢发育 脂肪酸结合蛋白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免疫酶活性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左迪 王丹丽 +2 位作者 孙婷 王兰梅 赵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1-458,共8页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人工注射免疫多糖及WSSV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POD、LSZ、SOD、PO的活性变化及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实验组Ⅰ(注射WSSV)、实验组Ⅱ(注射免疫多糖)、实验组Ⅲ(注射免疫多糖48 h后注射...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人工注射免疫多糖及WSSV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POD、LSZ、SOD、PO的活性变化及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实验组Ⅰ(注射WSSV)、实验组Ⅱ(注射免疫多糖)、实验组Ⅲ(注射免疫多糖48 h后注射WSSV)4组,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实验组Ⅰ与对照组相比POD、PO、LSZ活性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P<0.01),而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1);实验组Ⅱ的螯虾4种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增加(P<0.05);实验组Ⅲ4种酶活性均高于实验组Ⅰ(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SOD、POD、LSZ活性降低(P<0.01)。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组织由肝小管组成,肝小管由基膜和上皮细胞组成。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螯虾幼虾肝胰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微绒毛排列整齐,各细胞器结构完整;实验组Ⅰ上皮细胞微绒毛受损、断裂,核膜解体,细胞核破裂,粗面内质网断裂;实验组Ⅱ上皮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增多;实验组Ⅲ与实验组Ⅰ相比,细胞核结构完整,粗面内质网肿胀,线粒体部分畸变。结果说明感染WSSV的幼虾肝胰腺形态结构受损,并进一步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人工注射免疫多糖能提高幼虾免疫相关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WSSV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肝胰腺 酶活性 超微结构 白斑综合征病毒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卵黄磷蛋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荷迪 周忠良 赵云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采用凝胶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红螯光壳螯虾 (Cheraxquadricarinatus)卵巢中的卵黄磷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显示该虾的卵黄磷蛋白是一个分子量为 3 69ku的多聚体 ,由分子量为 85 4、80 6... 采用凝胶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红螯光壳螯虾 (Cheraxquadricarinatus)卵巢中的卵黄磷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显示该虾的卵黄磷蛋白是一个分子量为 3 69ku的多聚体 ,由分子量为 85 4、80 6、76 6、73 7ku的四个亚基组成。染色分析表明卵黄磷蛋白为糖 磷 类胡萝卜素结合的复合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天冬氨酸 (Asp)和谷氨酸 (Glu)为主要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卵黄磷蛋白 卵黄蛋白 氨基酸组成 分离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白斑综合症血液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丹丽 孙婷 +2 位作者 左迪 王兰梅 赵云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1-449,共9页
采用Wright-Geimsa染色法和电镜技术对人工感染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血液病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螯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AH)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大颗粒细胞(L... 采用Wright-Geimsa染色法和电镜技术对人工感染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血液病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螯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AH)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大颗粒细胞(LGH)极显著增加(P<0.01);病毒感染后3种血细胞大小均有增加趋势,透明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的核质比(NP)较感染病毒前极显著下降(P<0.01)。显微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涂片中血细胞明显减少,病变、破损或解体的细胞增多,至濒死期螯虾血液呈典型的溶血状态。超微病理学变化表现为血细胞受到了损伤。高尔基体变形、线粒体结构模糊破损;核膜变形核固缩、细胞核高度异染色质化;濒临死亡的螯虾血细胞细胞器和染色质溶解,胞浆水肿,细胞溶解坏死。在患病螯虾的血细胞核中清晰可见WSSV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白斑综合症 血液病理学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丹丽 左迪 +2 位作者 王兰梅 李嘉尧 赵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54,共12页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利用RACE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中克隆到酚氧化酶原基因cqproPO,cq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 962 bp,开放阅读框为1 998 bp,编码665个氨基酸,其结构中含有两个铜离子结...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利用RACE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中克隆到酚氧化酶原基因cqproPO,cq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 962 bp,开放阅读框为1 998 bp,编码665个氨基酸,其结构中含有两个铜离子结合位点,预测分子量为75.86 ku;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红螯光壳螯虾CqproPO与克氏原螯虾酚氧化酶原的同源性最高为79%,其次是淡水螯虾74%、挪威龙虾69%、美国龙虾67%等;进化分析发现CqproPO与克氏原鳌虾、淡水螯虾、挪威龙虾、美国龙虾等的酚氧化酶原亲缘关系最近;Realtime-PCR实验结果表明,CqproPO在血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肠、触角腺、鳃等;在肝胰腺中有适量表达;WSSV感染后红螯光壳螯虾CqproPO mRNA在血细胞、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但感染组和免疫后感染组mRNA表达量分别在感染后12 h和24 h达到最大值,且在3种组织中2个感染组的CqproPO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3~2.55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cqproPO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免疫后再受病毒感染的虾,CqproPO mRNA的表达量在3种组织中总体高于感染组,感染7 d后的免疫保护率达到51.86%,表明免疫增强剂可使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增强,对防御WSSV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酚氧化酶原 白斑综合征病毒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胚胎及仔虾发育过程中卵黄磷蛋白的ELISA检测
10
作者 李荷迪 周忠良 赵云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胚胎及仔虾发育过程中的卵黄磷蛋白含量及其亚基组分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对卵黄磷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有效检测范围为31.25~250ng/ml。结... 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胚胎及仔虾发育过程中的卵黄磷蛋白含量及其亚基组分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对卵黄磷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有效检测范围为31.25~250ng/ml。结果表明,在发育初期胚胎先降解分子量比卵黄磷蛋白大的蛋白;亚基中,分子量较大和较小的亚基都先被消耗;胚胎内卵黄磷蛋白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在卵裂囊胚阶段后略有上升(3.19%),至后无节幼体期卵黄磷蛋白含量达最高(4.67%),之后不断下降,到仔虾离开母体独立生活时,含量只剩下卵裂期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ELISA 卵黄磷蛋白 卵黄蛋白
下载PDF
眼柄摘除对红螯光壳螯虾生长、性腺发育及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智伟 石耀华 +3 位作者 王爱民 潘志 刘春胜 顾志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2-328,共7页
为探究眼柄摘除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arinatus)生长、性腺发育及体色的影响,对6月龄红螯光壳螯虾[体质量(47.47±3.48)g]进行了摘除眼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4周后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体质量为(84.40±13.41)g,... 为探究眼柄摘除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arinatus)生长、性腺发育及体色的影响,对6月龄红螯光壳螯虾[体质量(47.47±3.48)g]进行了摘除眼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4周后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体质量为(84.40±13.41)g,显著高于不摘除眼柄组[(49.63±6.47)g]和摘除单侧眼柄组[(51.47±4.08)g](P<0.05);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存活率为60.0%±4.8%,显著低于不摘除眼柄组和摘除单侧眼柄组(分别为94.4%±2.3%和97.2%±2.1%);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性腺指数为1.23±0.50,显著高于不摘除眼柄组(0.20±0.06)和摘除单侧眼柄组(0.35±0.08)。利用ImageJ软件对红螯光壳螯虾体色RGB值分析表明,摘除双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体色G值和B值(分别为99.26±5.23和98.40±3.58)显著高于摘除单侧眼柄组(59.02±3.85和44.07±4.57)(P<0.05)。结果表明,眼柄摘除能促进红螯光壳螯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体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眼柄摘除 成活率 生长 性腺指数 体色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血细胞生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芳 苏慧 +2 位作者 尹文娟 王丽燕 孙金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8,共8页
为了揭示失血与LPS刺激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的生成及其成熟过程,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后红螯光壳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增殖的变化,并追踪标记新生血细胞产生的释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红螯光壳螯虾的4种类型血细胞(透明细胞、小颗粒细... 为了揭示失血与LPS刺激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的生成及其成熟过程,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后红螯光壳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增殖的变化,并追踪标记新生血细胞产生的释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红螯光壳螯虾的4种类型血细胞(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中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按大小进一步分为Ⅰ~Ⅳ类,检测分析失血和LPS刺激后螯虾不同类型血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红螯光壳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在失血刺激6~24 h时,无论失血与否,造血组织都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增殖水平无明显差异.失血后,血淋巴中出现的EdU标记的新生血细胞较其他血细胞小且圆,推测其为前血细胞.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300~400μm2之间,中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400~500μm2之间,随着血细胞颗粒性的增加,细胞逐渐增大.失血刺激12 h时,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显著增加,而中颗粒和大颗粒细胞显著减少.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的增加主要由各自的Ⅰ类细胞比例显著增加造成,说明失血后红螯光壳螯虾启动造血最先产生释放的为此类较小的前血细胞.LPS刺激36 h时,红螯光壳螯虾小颗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LPS刺激12 h时,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中的Ⅱ类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至24 h时Ⅰ类和Ⅱ类细胞的比例开始显著升高.由此认为,失血刺激与LPS刺激可能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螯虾血细胞的释放及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造血组织 血细胞 增殖
下载PDF
维生素C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侵染后红螯光壳螯虾血淋巴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迪 刘小杰 +3 位作者 吴东蕾 刘志权 张云飞 马长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3-951,共9页
为探讨维生素C(VC)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侵染后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血淋巴免疫机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0(对照)、100、200、400、800、1600、3200 mg/kg),投喂初始体质量... 为探讨维生素C(VC)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侵染后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血淋巴免疫机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0(对照)、100、200、400、800、1600、3200 mg/kg),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0.31±2.09)g的红螯光壳螯虾8周,在养殖的第2、4、6、8周测定各组的相关免疫指标,养殖试验结束后在0、400、800 mg/kg VC添加组进行WSSV攻感染试验,测定WSSV侵染后血细胞总数、吞噬活性,以及血淋巴中溶血活性、凝集活性、抑菌率的变化,并分析凝集素基因(C-lecti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WSSV侵染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总数及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2种类型的血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而大颗粒血细胞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至96 h时,800 mg/kg VC添加组血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淋巴溶血活性、凝集活性和抑菌率随着WSSV侵染时间的延长,各组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96 h时,800 mg/kg VC添加组血淋巴凝集活性和抑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螯光壳螯虾C-lectin基因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至96 h时,试验组血细胞中的C-lectin基因表达量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800 mg/kg VC添加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0 mg/kg VC添加组(P<0.05)。研究表明,VC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红螯光壳螯虾的免疫机能,当添加量为800 mg/kg时,能显著增强血细胞及血淋巴的免疫活性,对红螯光壳螯虾防御WSSV侵染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维生素C 白斑综合征病毒 血细胞 血淋巴 免疫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Hsp70基因的特征及其在热应激下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成杰 刘佳珺 +1 位作者 林振烔 王艺磊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红螯光壳螯虾CqHsp70的cDNA全长2231 bp,可编码643个氨基酸,其中4—598aa为HSP70结构域。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CqHsp70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鳃、肝胰腺、血液中均有表达。在高温(34℃)应激过程中,红螯光壳螯虾CqHsp7... 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红螯光壳螯虾CqHsp70的cDNA全长2231 bp,可编码643个氨基酸,其中4—598aa为HSP70结构域。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CqHsp70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鳃、肝胰腺、血液中均有表达。在高温(34℃)应激过程中,红螯光壳螯虾CqHsp70基因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模式,在12 h时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说明高温应激后的12 h是红螯光壳螯虾调控热应激的关键点,在夏天高温季节的养殖过程中应特别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HSP70 热应激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克隆及维生素C对其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吴东蕾 左迪 +2 位作者 黄有辉 马长安 赵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18-1827,共10页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维生素C对其表达的影响,实验利用RACE-PCR技术及荧光定量PCR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中克隆得到组织蛋白酶L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qCatL(GenBank登录号:KJ913663),同时检测了该...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维生素C对其表达的影响,实验利用RACE-PCR技术及荧光定量PCR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中克隆得到组织蛋白酶L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qCatL(GenBank登录号:KJ913663),同时检测了该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各个组织及添加了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组别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81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26 bp,编码34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分子量和等电点(pI)分别为37.63 ku和5.17。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虾蟹类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组织蛋白酶L基因在甲壳动物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qCatL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血细胞,在肠及触角腺中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后,CqCatL基因的表达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400 mg/kg的组别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L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量受维生素C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维生素C 组织蛋白酶L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分析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体与微管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凡娟 张广成 +2 位作者 尹文娟 王丽燕 孙金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94-2500,共7页
昆虫方面研究提示自噬在病毒侵染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虾类自噬研究报道 极少,了解虾类细胞自噬将为虾病害免疫研究开辟新的思路。自噬相关蛋白LC3是自噬 过程的标志性蛋白,存在于自噬体膜上,前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红螯光壳螯虾自... 昆虫方面研究提示自噬在病毒侵染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虾类自噬研究报道 极少,了解虾类细胞自噬将为虾病害免疫研究开辟新的思路。自噬相关蛋白LC3是自噬 过程的标志性蛋白,存在于自噬体膜上,前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红螯光壳螯虾自噬 相关蛋白LC3(CqLC3)和微管蛋白α-tubulin (Cqα-tubulin)具有互作关系。为深入揭示红螯光 壳螯虾细胞自噬体的运输途径,本实验通过体外重组构建了蛋白表达载体pET-HIS- CqLC3和pET-GST-Cqα-tubulin,并诱导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法分别纯化获得HIS和GST融 合表达蛋白HIS-CqLC3和GST-Cqα-tubulin,利用GST pull-down实验验证发现,CqLC3与 Cqα-tubulin存在相互作用。微管抑制剂长春新碱解聚微管后,利用MDC染色法检测自噬 体发现,红螯光壳螯虾细胞微管解聚破坏后自噬体积累增多,细胞不能正常完成自噬反 应,因此可知,红螯光壳螯虾细胞自噬体可通过CqLC3与微管相互作用,微管在红螯光 壳螯虾细胞自噬过程中对自噬体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次揭示了虾类细胞自噬反 应中自噬体的运输途径,研究结果为虾类细胞自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自噬 自噬体 微管 微管蛋白
下载PDF
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 被引量:3
17
作者 傅蓉蓉 李钫 杨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1-851,共11页
建立了利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的方法,并对配制分离体系的缓冲液以及分离体系的密度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由20%、65%和100%的Percoll组成的分离体系分离效果最优。在转速为1 810 r/min的条件下离心20... 建立了利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的方法,并对配制分离体系的缓冲液以及分离体系的密度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由20%、65%和100%的Percoll组成的分离体系分离效果最优。在转速为1 810 r/min的条件下离心20 min之后,可将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分为SGC与GC 2个细胞层。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细胞层纯度均在95%以上,细胞死亡比率低于1.5%,可用于后续的细胞功能分析。此方法简单有效,为后续研究螯虾的免疫防御机制及病害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血细胞类群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免疫防御
下载PDF
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生长及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甘信辉 李伟微 +3 位作者 李嘉尧 郭占林 赵云龙 王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2,共7页
为了确定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生长和生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初始体长为10 cm左右的雄虾投喂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0%)、实验1组(0.25%)、实验2组(0.50%)、实验3组(0.75%)、实验4组(1.00%)... 为了确定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生长和生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初始体长为10 cm左右的雄虾投喂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0%)、实验1组(0.25%)、实验2组(0.50%)、实验3组(0.75%)、实验4组(1.00%)的人工配合饲料10周后,测定各组实验虾的肝胰腺消化酶、精巢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和ATP酶活力。结果显示,生长指标和胰蛋白酶活力以实验2组最高;脂肪酶活力实验2、3、4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精巢AKP活力和LDH活力均以实验3组最高;精巢ATP酶活力实验2组和实验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实验1、4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对处于性腺快速发育阶段的雄性红螯光壳螯虾饲料中胆固醇的最适添加量在0.50%~0.7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胆固醇 生长 生殖 酶活力
原文传递
红螯光壳螯虾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嘉尧 赵云龙 +1 位作者 秦芬 徐晓倩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7-991,共5页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红螯光壳螯虾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有多种细胞器参与卵黄发生,其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有较强合成作用,在卵黄发生早期生成卵黄物质及卵黄原颗粒,但这些胞器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数量较少;而溶酶体、线粒...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红螯光壳螯虾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有多种细胞器参与卵黄发生,其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有较强合成作用,在卵黄发生早期生成卵黄物质及卵黄原颗粒,但这些胞器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数量较少;而溶酶体、线粒体等数量较多且发达,溶酶体通过与卵黄颗粒融合参与卵黄形成;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形成的同时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还起到供能作用.红螯光壳螯虾卵黄发生具有内源和外源双重来源,在卵黄发生的早期主要是内源性卵黄发生,在中、后期对卵黄形成和积累起主要作用的是外源性的卵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卵黄发生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