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添加剂对红螯螯虾幼虾室内育苗池标粗效果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程顺 蒋文枰 +3 位作者 刘士力 郑建波 迟美丽 李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5组投喂7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6%虾青素+4%亚麻籽油+6%南极磷虾油+4%核黄素,6组投喂7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试验期10 d。结果显示,4组、5组幼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各组成活率排序依次为4组>5组>3组>6组>2组>1组。4组幼虾具有较高的增重率与全长增长率,各组幼虾增重率依次为4组>3组>5组=6组=2组>1组,全长增长率依次为4组>5组>3组>2组>6组>1组。4组幼虾胰蛋白酶(T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研究表明,4组幼虾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免疫相关酶活性均较高,即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粉 虾青素 亚麻籽油 南极磷虾油 核黄素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低盐环境中红螯螯虾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许明珠 李世才 +4 位作者 董兰芳 李恒慧 陈瑞芳 彭洁丽 陈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6-1882,共7页
【目的】研究红螯螯虾在低盐(1.5‰)养殖条件下的蛋白质营养需求,为低盐水体规模化养殖红螯螯虾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即26.83%(D1)、29.71%(D2)、32.59%(D3)、35.42%(D4)、38.37%(D5)和41.09... 【目的】研究红螯螯虾在低盐(1.5‰)养殖条件下的蛋白质营养需求,为低盐水体规模化养殖红螯螯虾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即26.83%(D1)、29.71%(D2)、32.59%(D3)、35.42%(D4)、38.37%(D5)和41.09%(D6)的等能饲料,以初始体重为0.41±0.01 g的红螯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养殖56 d,分析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低盐养殖环境中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低盐养殖环境中,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及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对存活率、水分和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对各组红螯螯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趋势为先升后降,D3处理的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D3~D6处理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与饲料蛋白质水平呈正相关,高蛋白质水平组(D5和D6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与之相反,虾肌肉粗脂肪含量与饲料蛋白质水平呈负相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持续增长,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肌肉中共测定出17种氨基酸,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E_(AA))、2种半必需氨基酸(HE_(AA))、8种非必需氨基酸(NE_(AA))。饲料蛋白质水平在29.71%~41.09%的各组氨基酸总量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结论】低盐养殖环境中,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标准,红螯螯虾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6.09%,以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比(WDAA/WTAA)为评价标准,红螯螯虾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环境 蛋白质水平 生长性能 肌肉成分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付宁 郑振华 +4 位作者 安美玲 宋维彦 李媛媛 王裕玉 王君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77,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600尾初重(0.55±0.05) g的红螯螯虾虾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苗。CA组、TB组、TC组和TD组分别在基础饲料...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600尾初重(0.55±0.05) g的红螯螯虾虾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苗。CA组、TB组、TC组和TD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8×10^(5)、1.8×10^(6)、1.8×10^(7) CFU/g乳酸杆菌。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与CA组相比,TB组和TC组红螯螯虾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TC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TD组的生长性能未进一步增加。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明显改变了红螯螯虾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了肠道有益菌类的多样性和丰度,抑制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该效应在前期尤其明显。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8×10^(6) CFU/g乳酸杆菌可以明显改善红螯螯虾的生长性能,增加红螯螯虾肠道有益菌的多样性和丰度,抑制条件致病菌的生长,有利于虾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红螯螯虾幼虾对4种水稻农药耐受性研究
4
作者 迟美丽 陆凯文 +5 位作者 蒋文枰 潘凌洁 程顺 郑建波 孙健 李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为了解稻田常用的生物农药或杀虫剂对红螯螯虾大规格幼虾的毒性效应,测定了中生菌素、氯虫·噻虫嗪、噻唑锌和井冈霉素A对其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红螯螯虾大规格幼虾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66、1.65、1132.83、2092.... 为了解稻田常用的生物农药或杀虫剂对红螯螯虾大规格幼虾的毒性效应,测定了中生菌素、氯虫·噻虫嗪、噻唑锌和井冈霉素A对其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红螯螯虾大规格幼虾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66、1.65、1132.83、2092.07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5.65、1.27、260.40、248.11 mg/L,根据耐受性和行为特征观察发现,4种药物对于4 cm左右的红螯螯虾幼虾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氯虫·噻虫嗪>中生菌素>噻唑锌>井冈霉素A,根据国家标准(GB/T16310.5—1996),噻唑锌和井冈霉素A对于4 cm红螯螯虾幼苗属于无毒农药,中生菌素属于微毒农药,而氯虫·噻虫嗪为中毒农药。本试验明确了红螯螯虾幼虾对水稻常用农药的耐受性,为红螯螯虾-水稻综合种养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生 耐受性 中生菌素 氯虫·噻虫嗪 噻唑锌 井冈霉素A
下载PDF
三种标粗模式下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效果对比研究
5
作者 程顺 迟美丽 +3 位作者 郑建波 刘士力 蒋文枰 李飞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红螯螯虾是世界性淡水经济虾类之一,为解决其标粗成功率低导致养殖效益不稳定的瓶颈问题,团队采用室内水泥池、循环水水槽和外塘暖棚内网箱三种标粗模式,在不同隐蔽物类型与标粗密度下,对幼虾生长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暖棚内网箱方... 红螯螯虾是世界性淡水经济虾类之一,为解决其标粗成功率低导致养殖效益不稳定的瓶颈问题,团队采用室内水泥池、循环水水槽和外塘暖棚内网箱三种标粗模式,在不同隐蔽物类型与标粗密度下,对幼虾生长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暖棚内网箱方式进行大规格幼虾培育标粗具有优势,建议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效果 幼虾 隐蔽物 标粗 养殖效益 网箱 暖棚
下载PDF
不同地区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程慧涛 戴远棠 +8 位作者 阮炘贺 李育森 李丽华 段旭琢 单金红 贾弦泽 徐斌 王庆 赵会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为了解国内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浙江省湖州市5个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我们鉴定了红螯螯虾8个微卫星位点。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区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在... 为了解国内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浙江省湖州市5个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我们鉴定了红螯螯虾8个微卫星位点。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区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在150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237个等位基因。所有8个微卫星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10,平均为6.05。H_(o)和H_(e)平均值分别为0.490和0.614。每组的等位基因数在6.000(广西南宁GXNN)到6.625(广东佛山GDFS)之间。所有群体中平均H e在0.593(广东惠州GDHZ)到0.646(广东湛江GDZJ)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未显著降低。F_(is)、F_(st)值、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这些红螯螯虾群体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并且各个群体都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距离,其中GDZJ和ZJHZ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大(0.1077)。推测导致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和人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微卫星位点 遗传分析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氮素积累的影响
7
作者 肖智玉 杜林森 +1 位作者 李奎 王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8-917,共10页
【目的】探究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对稻田氨(NH_(3))挥发损失和水稻氮素累积的影响,为稻田投入品优化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空白对照(CK,水稻单作,不施肥,不投虾),常规水稻种植(RM)和水稻... 【目的】探究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对稻田氨(NH_(3))挥发损失和水稻氮素累积的影响,为稻田投入品优化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空白对照(CK,水稻单作,不施肥,不投虾),常规水稻种植(RM)和水稻−红螯螯虾共作(RN)。其中,RN处理监测区域包括水稻种植区域和环沟区域。测定不同稻作生态系统的土壤NH_(3)挥发变化趋势和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结果】RN模式环沟区域相较水稻种植区域和RM模式,能有效降低稻田NH_(3)挥发通量。RN模式在更高的氮输入条件下并未显著增加稻田NH_(3)挥发损失量,且损失量存在降低趋势;稻田NH_(3)挥发通量与田面水铵态氮(NH_(4)^(+)−N)及总氮(TN)浓度显著正相关(P<0.01);RN模式通过更高的氮输入提高了土壤氮含量,小龙虾活动改善了土壤通气,促进水稻根系的氮素吸收,进而显著增加水稻成熟期的全株氮素累积量(10.2%,P<0.05)。【结论】相较RM系统,RN系统具有更高的氮消纳潜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NH_(3)挥发,增加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能够实现更高的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 水稻 氨挥发 氮素积累
下载PDF
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虾生长之间的关系
8
作者 唐金玉 黄福勇 +2 位作者 戴杨鑫 楼宝 郭水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7-1547,共11页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了优势种类和多样性指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体长、头胸甲宽、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不同稻田间无显著差异,但体长、头胸甲宽和体重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虾引入稻田后会相对改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多样性,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群落稳定性逐渐降低。隐藻(Cryptomonas)、衣藻(Chlamydomonas)、小球藻(Chlorella)和中剑水蚤(Mesocyclops)是共作期间常见的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或主要种类(浮游生物中排名前50的种类)与浮游动物的变化趋势不同,前者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后者则逐渐降低。分析发现,季节变化是驱动稻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此外,虾的摄食作用也会对群落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肥满度与小球藻生物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养殖水体的水质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平衡好水稻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对营养水平需求不同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稻渔综合种养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下载PDF
天津地区红螯螯虾人工繁育试验
9
作者 罗鑫 徐晓丽 +5 位作者 段虎 姜巨峰 薄其康 钟文慧 马林 郝俊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52-5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适宜天津地区的红螯螯虾人工繁育技术。2021年10月从江苏引进红螯螯虾成虾,于工厂化车间培育,5个月后亲虾陆续性成熟。次年2月底开始选择性成熟的亲虾配对放于孵化池中,先后交配抱卵。4月中旬达到抱卵高峰期,抱卵率为45.65%... 试验旨在探究适宜天津地区的红螯螯虾人工繁育技术。2021年10月从江苏引进红螯螯虾成虾,于工厂化车间培育,5个月后亲虾陆续性成熟。次年2月底开始选择性成熟的亲虾配对放于孵化池中,先后交配抱卵。4月中旬达到抱卵高峰期,抱卵率为45.65%,平均怀卵量为805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6~28℃、溶解氧5mg/L以上、日光照14h以上的条件下,历经40~45d破膜,孵化率为88.7%,共生产幼虾167155尾,平均存活率为68.1%,且存活率呈随月份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工厂化养殖红螯螯虾具有抱卵比率高和怀卵量高的特点,今后可在运输及幼虾培育设施方面进一步优化,提高天津地区红螯螯虾工厂化繁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人工繁育 怀卵量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红螯螯虾影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于鹏 张成硕 +4 位作者 成钰 李波 马晶晶 管晓陈 王凯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文章从物理环境因子(温度、光照、盐度)和化学环境因子(氨氮、亚硝酸盐、pH、溶解氧)入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环境耐受性及部分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以为我国红螯螯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因子 耐受性 生理机制
下载PDF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袁海延 李阔臣 +5 位作者 刘洪健 杨亮 张瑞雪 侯玉林 周井祥 王秋举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该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探究其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该试验选取健康、初始体质量为(0.45±0.32)g的红螯螯虾为试验对象,共900尾,分为5个试验组(A~E),每组设3个重复... 该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探究其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该试验选取健康、初始体质量为(0.45±0.32)g的红螯螯虾为试验对象,共900尾,分为5个试验组(A~E),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赖氨酸的不同添加量为1.3%、1.6%、1.9%、2.2%、2.5%的等氮、等能的5种配合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D组(2.2%)达到最大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HEM、ALB、GLB、肝胰腺中AKP、ACP和免疫基因ALF、LZM、CHH、SPI的基因表达水平D组达到最大值,差异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腺中的ALT、AST活性D组达到最小值,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红螯螯虾饲料中最适的赖氨酸添加量为1.75%~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放养密度与规格对红螯螯虾生长及养殖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农新闻 张秋明 +2 位作者 韦建益 张讯潮 荣仕屿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了探究红螯螯虾池塘养殖不同规格虾苗最佳投苗密度,本研究利用7个同等面积的池塘,对不同规格虾苗进行不同密度养殖试验,比较其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体长1.5cm~3cm的虾苗,最佳投苗密度为10000尾/亩;体长5cm~8cm的虾苗,最佳投... 为了探究红螯螯虾池塘养殖不同规格虾苗最佳投苗密度,本研究利用7个同等面积的池塘,对不同规格虾苗进行不同密度养殖试验,比较其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体长1.5cm~3cm的虾苗,最佳投苗密度为10000尾/亩;体长5cm~8cm的虾苗,最佳投苗密度为6000尾/亩~8000尾/亩。试验结果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规格 养殖试验 池塘养殖 养殖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香虾肥兆丰年——“稻-红螯螯虾一年两茬”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示范应用 被引量:1
13
《今日科技》 2024年第3期56-57,共2页
芝士焗小青龙、蒜香小青龙……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新兴美食;一批批小青龙出水发货,一片片弯腰的穗子泛出金黄,这是海宁市斜桥镇“稻虾共作”田的丰收图景。小青龙学名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 芝士焗小青龙、蒜香小青龙……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新兴美食;一批批小青龙出水发货,一片片弯腰的穗子泛出金黄,这是海宁市斜桥镇“稻虾共作”田的丰收图景。小青龙学名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也是海宁市快速兴起的一大水产养殖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应用 水产养殖 澳大利亚 海宁市 淡水经济 斜桥镇
下载PDF
淡水与半咸水养殖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美兰 何俊霖 +3 位作者 卢天和 黄立斌 卢小花 童潼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探究养殖水体盐度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肉质营养的影响,对使用同种饲料养殖的2种红螯螯虾(淡水与半咸水)进行肉质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咸水组虾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分、氨... 为探究养殖水体盐度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肉质营养的影响,对使用同种饲料养殖的2种红螯螯虾(淡水与半咸水)进行肉质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咸水组虾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分、氨基酸总含量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低于淡水养殖组,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饱和脂肪酸以及油酸含量均高于淡水组。2种不同养殖环境的红螯螯虾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中,含量最高的2种均为精氨酸、谷氨酸,该研究为不同养殖环境提升红螯螯虾养殖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淡水 半咸水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及质构特性比较分析
15
作者 黄仲凯 张奕璐 +5 位作者 王燕珍 雷海鹏 夏溪延 吴志杰 石善仁 康玉军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为进一步探究两者在营养价值及食用品质上的异同,为消费者提供膳食指导,为优化渔业养殖品种提供参考,以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生化分析法测...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为进一步探究两者在营养价值及食用品质上的异同,为消费者提供膳食指导,为优化渔业养殖品种提供参考,以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生化分析法测定两者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质构仪对两者肌肉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胶黏性等特性进行量化测定与比较。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出肉率显著高于克氏原螯虾(P<0.05);在营养成分方面,克氏原螯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红螯螯虾(P<0.05),而粗灰分含量则显著低于红螯螯虾(P<0.05);在质构特性上,红螯螯虾肌肉硬度、弹性及咀嚼性明显优于克氏原螯虾(P<0.05)。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有着更高的出肉率和更好的食用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 营养成分 质构特性
下载PDF
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成硕 陈永成 +1 位作者 马晶晶 管晓陈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综述了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包括在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流行病学、检测技术、病理学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白斑综合征 进展
下载PDF
基于核系统酵母双杂交技术的红螯螯虾IAG互作蛋白筛选
17
作者 周焕 陈红林 +3 位作者 刘峰 欧阳苗峰 楼宝 顾志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5-1101,共7页
为探究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hormone,IAG)在甲壳动物性别分化过程作用的分子调控途径,挖掘与IAG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的候选蛋白信息,研究使用红螯螯虾促雄性腺及输精管组织构建核体系酵母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 为探究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hormone,IAG)在甲壳动物性别分化过程作用的分子调控途径,挖掘与IAG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的候选蛋白信息,研究使用红螯螯虾促雄性腺及输精管组织构建核体系酵母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IAG互作的候选蛋白,并对关键候选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获得初级文库容量为1.12×10^(7),次级文库容量为1.28×10^(7);成功筛选到25个阳性克隆,共注释到12个蛋白编码基因;克隆获得关键候选蛋白的编码基因muc5acl(Mucin-5AC-like)的CDS全长474bp;半定量与荧光定量表达结果表明,muc5acl在红螯螯虾的促雄性腺、精巢及输精管中特异表达,且在雄性个体促雄性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间性,在输精管中的表达则相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雄性激素的分泌及精子运输过程,并与间性红螯螯虾的性腺发育有关。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IAG调控红螯螯虾间性性别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AG) 间性性别 酵母双杂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红螯螯虾鳃细胞与血细胞分子标记的鉴定
18
作者 钟苏鸣 朱坤 +1 位作者 杨丰 李钫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甲壳动物的鳃中富集了大量血细胞,在循环血细胞稳态调节和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获得区分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研究鳃血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SDS-PAGE电泳法比较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鳃细胞和血细胞... 甲壳动物的鳃中富集了大量血细胞,在循环血细胞稳态调节和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获得区分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研究鳃血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SDS-PAGE电泳法比较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鳃细胞和血细胞的蛋白表达谱,获得3条组织特异性蛋白条带,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了8个候选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空泡型-H+-ATP合酶C亚基(vacuolar-H^(+)-ATPase subunit C,V-H^(+)-ATPase)在鳃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是在血细胞中的53.3倍;而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α2M)和卵黄膜外层蛋白(vitelline membrane outer layer protein I-like protein,VMO-Ia)在血细胞中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在鳃细胞中的10.3倍和10.9倍。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表明,V-H^(+)-ATPase和VMO-Ia蛋白分别在鳃细胞和血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综上,V-H^(+)-ATPase和VMO-Ia可以用作区分螯虾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可为其他十足目甲壳动物鳃血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血细胞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红螯螯虾源布氏柠檬酸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9
作者 黄亚明 李长乐 +6 位作者 覃诗君 陆唯 张博洲 孙佳艺 张文旗 童潼 张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为了确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吴圩镇某养殖场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潜在致病菌,本试验于2021年1月从该场螯虾肠道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命名为171215-10,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菌株生长曲线... 为了确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吴圩镇某养殖场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潜在致病菌,本试验于2021年1月从该场螯虾肠道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命名为171215-10,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菌株生长曲线测定、人工感染斑马鱼和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经鉴定分离菌株为布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braakii),在5~16 h处于指数生长期。人工感染斑马鱼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较强致病性,注射浓度为1.5×10^(8)CFU/mL布氏柠檬酸杆菌的斑马鱼在2 d内全部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仅对25种抗菌药中的5种敏感,包括诺氟沙星(NFX)、氯霉素(CLM)、多西环素(DOX)、阿米卡星(AMK)和庆大霉素(GEN)。本试验结果为红螯螯虾源布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及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人工感染试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水稻—红螯螯虾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20
作者 王凯 潘凌洁 +3 位作者 徐志豪 李佳丹 张弦 詹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明确水稻—红螯螯虾种养的经济效益,分析其总效益、净效益、投入产出等,为制定政策以精准支持水稻—红螯螯虾种养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通过访谈调研、查阅台账、问卷调查等方法,跟踪调研了浙江宁波地区20家经营主体近3年的投入产出情况... 明确水稻—红螯螯虾种养的经济效益,分析其总效益、净效益、投入产出等,为制定政策以精准支持水稻—红螯螯虾种养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通过访谈调研、查阅台账、问卷调查等方法,跟踪调研了浙江宁波地区20家经营主体近3年的投入产出情况,分析比较了水稻—红螯螯虾共作与水稻单作2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开展水稻—红螯螯虾共作近3年的平均总收益为139500元/hm2、净收益50835元/hm2,远远高于水稻单作;开展水稻—红螯螯虾共作近3年的平均总投入为88665元/hm2,是水稻单作的2.83倍;开展水稻—红螯螯虾种养近3年的平均产出投入比为1.65,是水稻单作的1.94倍;在水稻—红螯螯虾共作中,净收益的构成为稻虾米占70.6%、红螯螯虾占29.4%,稻虾米对净收益的贡献率大于红螯螯虾。建议政府加大对水稻—红螯螯虾种养模式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中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虾苗购买、品牌打造、技术推广与培训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经济效益 种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