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透山铜矿区长白落叶松反射光谱响应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国良 张超 +4 位作者 石婉婷 周博涵 邵卓琛 周小龙 杨丽丽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8-72,85,共6页
为利用遥感技术高效检测红透山铜矿区污染土壤中铜含量,以长白落叶松为中介,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程度铜污染土壤中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反射光谱和所含色素的变化,以确定最佳光谱检测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铜含量下光谱差异最明显的红外... 为利用遥感技术高效检测红透山铜矿区污染土壤中铜含量,以长白落叶松为中介,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程度铜污染土壤中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反射光谱和所含色素的变化,以确定最佳光谱检测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铜含量下光谱差异最明显的红外反射坪波段区间是800~1200 nm;长白落叶松针叶中各种色素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秋季9月底的长白落叶松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的相关性最高,该时段的光谱对主要色素含量的响应最敏感、效果最稳定;光谱检测最佳时段为秋季9月底,其次为春季5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区 长白落叶松 反射光谱 检测时间
下载PDF
红透山铜矿床深部资源预测技术研究
2
作者 王恩德 于凤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63-664,共2页
深部矿产资源预测技术是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技术、地质信息技术的集成,近年在矿产资源评价与老矿山深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透山铜矿产于辽宁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是海底火山喷发型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 深部矿产资源预测技术是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技术、地质信息技术的集成,近年在矿产资源评价与老矿山深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透山铜矿产于辽宁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是海底火山喷发型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在全面研究总结红透山式矿床成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及成矿与控矿规律和系统建立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基础上,以深部矿产资源预测技术对矿区深部及外围开展了成矿预测与评价获得了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 红透山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预测技术 环形构造 铜锌矿床 斜长片麻岩 矿产资源评价 块状硫化物
下载PDF
辽宁红透山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变质变形和成矿组分再活化 被引量:32
3
作者 顾连兴 汤晓茜 +5 位作者 郑远川 吴昌志 田泽满 陆建军 肖新建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3-934,共12页
辽宁红透山铜-锌块状硫化物产在太古宙绿岩带中,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变质程度达高级角闪岩相。野外和显微镜研究表明,矿石在进变质过程中发生过强烈的机械再活化和重结晶,但各种进变质结构大部分已被变质峰期的全面重结... 辽宁红透山铜-锌块状硫化物产在太古宙绿岩带中,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变质程度达高级角闪岩相。野外和显微镜研究表明,矿石在进变质过程中发生过强烈的机械再活化和重结晶,但各种进变质结构大部分已被变质峰期的全面重结晶所清除,目前保存着的结构主要是变质峰期和退变质过程的产物。退变质过程以黄铁矿变斑晶生长、矿石糜棱岩的形成、二次退火和化学再活化为特征。矿床中高度富集铜和金的矿石是韧性剪切形成的矿石糜棱岩受退变质流体叠加而成。磁黄铁矿主要是同生沉积后重结晶的产物,另有一部分由退变质热液形成,而黄铁矿变斑晶则有沉积-重结晶、磁黄铁矿退变质脱硫和热液叠加多种成因。世界各地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各有三种成因类型。磁黄铁矿的类型有:同生沉积-变质重结晶、同生沉积黄铁矿变质和退变质热液充填或交代;黄铁矿的类型有:同生沉积-变质重结晶、磁黄铁矿退变质脱硫和退变质热液充填或交代。红透山矿区的退变质流体具有从早到晚氧逸度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磁黄铁矿 块状硫化物矿床 韧性剪切带 再活化 红透山
下载PDF
红透山铜矿地应力测量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吴满路 廖椿庭 +1 位作者 张春山 区明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3943-3947,共5页
红透山铜矿是国内最深的金属矿山之一,岩爆灾害具有典型性。为了解矿区应力状态及分布特征,开展了应力实测工作,应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应力测量。通过现场实测获得该矿区 5 个中段 8 个测点的三维应力状态,最大主应力方向为 NNW~... 红透山铜矿是国内最深的金属矿山之一,岩爆灾害具有典型性。为了解矿区应力状态及分布特征,开展了应力实测工作,应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应力测量。通过现场实测获得该矿区 5 个中段 8 个测点的三维应力状态,最大主应力方向为 NNW~NW,最大主应力值随深度基本呈线形增大,且-767 m 中段不同部位应力值有所变化,最大主应力值可达 50 MPa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应力测量 红透山矿区 空心包体应力计 应力状态
下载PDF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糜棱岩铜-金富集机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顾连兴 汤晓茜 +5 位作者 吴昌志 陆建军 肖新建 郑远川 倪培 田泽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39-351,共13页
辽宁红透山太古宙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成矿后的变质作用达到高角闪岩相 ,并经历了 3个阶段的变形。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主矿体内分布有 30多条矿石糜棱岩带 ,它们大多数平行或近于平行块状硫化物矿... 辽宁红透山太古宙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成矿后的变质作用达到高角闪岩相 ,并经历了 3个阶段的变形。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主矿体内分布有 30多条矿石糜棱岩带 ,它们大多数平行或近于平行块状硫化物矿层 ,少数产在矿体附近围岩中。带中的各种硫化物矿物均遭受了强烈的剪切变形 ,其中黄铁矿以碎裂为主 ,而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显示强烈的塑性。矿石糜棱岩比块状硫化物矿石明显富集铜、金、银等元素 ,其铜、金和银平均含量分别达1 1 .0 0 % ,1 .74g/t和 2 35g/t,相对于块状矿石的富集系数分别为 5 .3、5 .0和 4 .6。这些金属的高度富集主要是因为矿石糜棱岩受到了后期流体的叠加。铅同位素组成表明矿石糜棱岩中的金属一部分来自块状矿石 ,另一部分来自块状硫化物矿体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矿石糜棱岩 韧性剪切带 再活化 铅同位素 红透山 辽宁
下载PDF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蚀变带元素迁移特征及定量计算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远川 顾连兴 +3 位作者 汤晓茜 吴昌志 李春海 刘四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5-809,共25页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的浑北花岗岩-绿岩地体内,矿区岩石在30~28亿年期间受到了600~650℃的高级角闪岩相变质。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红透山层状矿体下盘数百米处的和直接产于矿体下盘的堇青-直闪片麻岩...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的浑北花岗岩-绿岩地体内,矿区岩石在30~28亿年期间受到了600~650℃的高级角闪岩相变质。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红透山层状矿体下盘数百米处的和直接产于矿体下盘的堇青-直闪片麻岩,分别代表了变质后的MSD成矿系统以绿泥石化为特征的半整合和筒状不整合海底热液蚀变带。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原岩并非同一种岩石,而是由5种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原岩主要由流纹质岩石组成,而在堇青-直闪片麻岩走向上与之过渡的角闪片麻岩和黑云片麻岩则代表了不同岩性蚀变岩的未蚀变原岩。质量变化计算表明,相对于未蚀变原岩而言,两种蚀变岩的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Fe、Mg发生了富集,Na、K、Ca、Cu、Pb和Zn等元素被迁出,而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Fe、Mg、Si、Na、Pb、Cu和Zn等元素则发生了富集,K被迁出。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Zr、Ti、Nb、Hf和Ta)在海底热液蚀变过程中保持惰性,而Rb、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尤其是Eu)则被强烈的迁出。这些元素变化特征表明海底热液蚀变以绿泥石化和硅化为特征,同时海底水-岩反应体系具有高水/岩比值。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可作为红透山矿区成矿潜力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含硫化物石英脉的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不但本身可成为工业矿体,还可作为上覆层状矿体的近矿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块状硫化物矿床 下盘蚀变带 高级角闪岩相变质 元素迁移 红透山
下载PDF
红透山铜矿外围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宝一 吴湘滨 +2 位作者 王丽芳 刘文玉 杜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3-871,共9页
介绍红透山铜矿外围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的技术组合和方法体系。首先,借助三维可视化仿真环境,实现红透山铜矿的地表面、矿体、断层、地层实体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其次,将成矿信息场、地层形态场、断裂影响场、地球物理场等多元地学空... 介绍红透山铜矿外围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的技术组合和方法体系。首先,借助三维可视化仿真环境,实现红透山铜矿的地表面、矿体、断层、地层实体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其次,将成矿信息场、地层形态场、断裂影响场、地球物理场等多元地学空间数据在统一的三维空间数据场构架下有效集成,实现了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和地学多专业的有机结合。其次,基于三维地质空间相关场分析,为三维定量预测提取定量指标集和建立预测模型。最后,使用三维定量预测模型对红透山矿外围的矿化位置与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和评价,圈定找矿靶区。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及三维地质空间相关场等技术的使用,为进行红透山矿外围隐伏矿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及形态的定量预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 危机矿 外围 隐伏矿体 三维定量预测
下载PDF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森 赵东方 +4 位作者 吕广俊 沙德铭 权恒 田昌烈 杨铁军 《地质与资源》 CAS 2007年第3期173-182,共10页
红透山铜锌矿床赋存于辽北太古宙绿岩红透山岩组,为极具工业意义的大型矿床.通过对矿石H、O、S、Pb同位素特征的分析,结合矿床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宏观特征,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宙晚期火山-沉积岩系... 红透山铜锌矿床赋存于辽北太古宙绿岩红透山岩组,为极具工业意义的大型矿床.通过对矿石H、O、S、Pb同位素特征的分析,结合矿床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宏观特征,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宙晚期火山-沉积岩系,成矿流体来源于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成矿热力来源于变质作用,从而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层控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 铜锌矿床 地质特征 -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层控矿床 辽宁省
下载PDF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高级变质下盘蚀变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郑远川 顾连兴 +3 位作者 汤晓茜 李春海 刘四海 吴昌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28-1936,共9页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的浑北花岗岩—绿岩地体内,矿区岩石受到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我们的研究表明,广泛分布于红透山层状矿体下盘数百米处的和直接产于矿体下盘的堇青—直闪片麻岩(COG),分别代表了经历过...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的浑北花岗岩—绿岩地体内,矿区岩石受到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我们的研究表明,广泛分布于红透山层状矿体下盘数百米处的和直接产于矿体下盘的堇青—直闪片麻岩(COG),分别代表了经历过变质的 MSD 成矿系统的半整合状和筒状海底热液蚀变带。元素地球特征显示,层状 COG 并非同一种岩石,而是由五种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筒状 COG 的原岩主要由流纹质岩石组成,而在走向上与 COG 过渡的角闪片麻岩和黑云片麻岩则代表了各种岩性蚀变岩变质后的未蚀变原岩。相对于未蚀变原岩而言,层状 COG 具富 Fe、Mg,贫 Na、K、Ca、Rb、Sr 和Ba 的特征;筒状 COG 则富 Fe、Mg、Si,贫 K、Rb、Sr 和 Ba。蚀变带内 Fe、Mg 的增加,K的强烈丢失表明,蚀变带在变质前应以绿泥石化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盘蚀变岩 高角闪岩相变质 块状硫化物矿床 红透山 浑北地体 辽宁
下载PDF
红透山铜矿岩爆灾害特征及其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旭昭 王洪勇 曲金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文章论述了红透山铜矿岩爆的主要表现形式、岩爆与开采深度之间的关系、岩爆的发展趋势等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岩爆的初发地段、易发地段、多发地段与褶皱枢纽产状变化的位置吻合较好。通过分析岩爆产生的主要地质条件,发现岩爆的产生与区... 文章论述了红透山铜矿岩爆的主要表现形式、岩爆与开采深度之间的关系、岩爆的发展趋势等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岩爆的初发地段、易发地段、多发地段与褶皱枢纽产状变化的位置吻合较好。通过分析岩爆产生的主要地质条件,发现岩爆的产生与区域构造运动所造成的能量储备、局部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应力集中以及岩石岩性关系密切,而与开采深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 岩爆特征 开采深度 地质条件
下载PDF
辽宁太古代红透山铜矿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可军 李延河 万德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67-170,共4页
文章分析了辽宁太古代红透山铜矿中硫化物的多硫同位素组成和石英的硅氧同位素组成。δ34S在-0.7‰^+3.1‰,极差为3.8‰,平均值为0.21‰,与深部幔源硫相似。δ33S≈0.52δ34S,即Δ33S=0(Δ33S=δ33S-1000[(1+δ34S/1000)0.515-1],不具... 文章分析了辽宁太古代红透山铜矿中硫化物的多硫同位素组成和石英的硅氧同位素组成。δ34S在-0.7‰^+3.1‰,极差为3.8‰,平均值为0.21‰,与深部幔源硫相似。δ33S≈0.52δ34S,即Δ33S=0(Δ33S=δ33S-1000[(1+δ34S/1000)0.515-1],不具有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表明该矿床中的硫没有经历大气循环过程。矿石中石英的δ30Si分布在-0.8‰^+0.4‰之间,δ18O分布在+8.5‰^+9.5‰之间,与海底黑烟囱及热水喷气成因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相似。提出红透山铜矿为海底热液喷气沉积变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下载PDF
辽宁清原红透山铜矿成矿特征和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寇林林 韩仁萍 +2 位作者 张森 陈江 沙德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11-412,共2页
红透山铜矿产于中国唯一公认的浑北太古宙绿岩带内,成矿条件有利,关于红透山铜矿床的成因,各家观点不一。笔者研究结果表明,红透山铜矿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复成因'特点,其成因应属太古代'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 红透山铜矿产于中国唯一公认的浑北太古宙绿岩带内,成矿条件有利,关于红透山铜矿床的成因,各家观点不一。笔者研究结果表明,红透山铜矿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复成因'特点,其成因应属太古代'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1矿区地质概况红透山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太古宙龙岗地块之浑北绿岩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 太古代 成矿作用 绿岩带 太古宙 地质年代 地质作用 同沉积 有色金属矿床 铜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 矿体
下载PDF
红透山铜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控矿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忠杰 门业凯 +3 位作者 于凤金 司秋亮 吴明刚 庄庆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红透山铜锌矿床产于辽宁省清原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在其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过了多期地质事件的叠加改造,因而构造特征复杂多样,并且与成矿关系密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着重研究了区内构造的控矿规律,认为红透山铜... 红透山铜锌矿床产于辽宁省清原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在其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过了多期地质事件的叠加改造,因而构造特征复杂多样,并且与成矿关系密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着重研究了区内构造的控矿规律,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形成于裂谷槽盆构造环境,产出位置受穹窿构造、古火山机构及区域深大断裂控制,具体产出特征受红透山向斜等褶皱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 铜锌矿床 绿岩带 构造特征 控矿规律
下载PDF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古火山环境及与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凤金 王恩德 《矿产与地质》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出现在三个较大的火山喷发—沉积旋中,双峰式火山岩构成了"红透山式"矿床的含矿岩系。呈透镜状、扁豆状的火山碎屑岩的发现为研究该类矿床提供了较为直观的地质依据...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出现在三个较大的火山喷发—沉积旋中,双峰式火山岩构成了"红透山式"矿床的含矿岩系。呈透镜状、扁豆状的火山碎屑岩的发现为研究该类矿床提供了较为直观的地质依据。稀散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亦表明该类矿床为古火山机构控制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矿床。总结归纳了火山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 铜锌矿床 红透山 关系研究 环境 双峰式火 海底火喷发 碎屑岩 同位素特征 成矿作用 含矿岩系 地质依据 沉积矿床 机构控制 稀散元素 作用 镜状 古火
下载PDF
对红透山铜矿深部矿体采矿方法再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解世俊 《有色矿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共2页
本文论述红透山铜矿深部矿体回采现状、完善矿房结构,实现无矿柱开采,以及组合阶段上行开采顺序,采矿工艺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 铜矿 深部矿体 采矿法 探讨 红透山
下载PDF
红透山铜矿区F_(8)断层构造应力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16
作者 张宝一 刘肖莉 +4 位作者 蒙菲 李雪峰 佟勇强 王丽芳 吴湘滨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1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针对断层对周围岩石地层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有限元算法计算模拟该断层对周围地层产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首先,根据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来研究正断层、逆断层以及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其次,基于弹性力学相关理论研... 针对断层对周围岩石地层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有限元算法计算模拟该断层对周围地层产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首先,根据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来研究正断层、逆断层以及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其次,基于弹性力学相关理论研究应力—应变关系,采用线性四面体单元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算法实现;最后,在考虑到断层两侧岩体的物理性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断层几何形态以及边界条件等情况下,应用有限元法模拟正断层、逆断层以及走滑断层在层状岩体中产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以红透山铜矿区F_(8)断层为例,通过地质勘探获得的资料判别该断层性质及其周围地层属性,使用本文构建的有限元算法模拟了该断层对周围地层产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 断层 有限元法 位移场 应力场 辽宁省
下载PDF
红透山铜矿地压监测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勇 《有色矿冶》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对地压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的分析 ,根据红透山铜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 ,介绍了红透山铜矿在地压的监测上的几种手段 。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 地压监测 岩爆 爆破震动 岩体声发射 监测设备 深井开采
下载PDF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矿体的变质变形特征与形成过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党奔 吴昌志 +4 位作者 杨涛 姚希柱 王思梦 郑远川 顾连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556,共12页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中国最大的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变形和后期热液改造。通过野外和矿相学观察,将红透山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划分为4类。块状矿石呈层状和块状构造,等粒状和...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中国最大的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变形和后期热液改造。通过野外和矿相学观察,将红透山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划分为4类。块状矿石呈层状和块状构造,等粒状和变晶结构;粗晶状矿石呈透镜状和块状构造,巨斑状和填隙结构;糜棱岩化矿石又称矿石糜棱岩,矿石呈透镜状和揉皱状构造,细粒化和重结晶结构;富铜矿石,或称“铜条”,呈脉状和板条状,交代残留和乳滴结构,变形显著。通过对以上4类矿石矿物组合、共生关系和变形特征的分析,系统厘定了矿石的成因和形成过程。块状矿石的变形和流体活动不明显,是原生VMS矿石受区域变质重结晶的产物。粗晶状矿石变斑晶发育,黄铜矿和闪锌矿含量极低,代表强烈变质重结晶和再活化后的残余相。矿石糜棱岩韧性变形最强烈,黄铜矿和闪锌矿明显高于块状矿石,代表韧性变形和再活化的硫化物矿石。铜条韧性变形和交代结构发育,以黄铜矿为主,闪锌矿次之,同时含少量指示低温成因的硫铜钴矿,是机械再活化与变质热液再沉淀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变质 变形 再活化 红透山矿床
下载PDF
锚索支护前对红透山铜矿深部斜坡道围岩发生层裂破坏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兴柱 姜洪波 +4 位作者 杨晓明 吴大伟 张姝婧 李怀滨 代玉刚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8年第3期91-95,共5页
围绕红透山矿红透山矿深部-707m水平13#采场斜坡道围岩层裂破坏,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实验、围岩应力分析,对13#采场斜坡道的围岩质量进行分析及岩体力学参数估算;在此基础上,应用FLAC3D分析回采对斜坡道围岩层裂破坏影响,开... 围绕红透山矿红透山矿深部-707m水平13#采场斜坡道围岩层裂破坏,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实验、围岩应力分析,对13#采场斜坡道的围岩质量进行分析及岩体力学参数估算;在此基础上,应用FLAC3D分析回采对斜坡道围岩层裂破坏影响,开采矿体围岩在切向应力作用下,岩体微裂纹沿切向应力方向扩展、贯通,形成平行于开挖边界的宏观裂缝;数值分析采动过程斜坡道围岩层裂发生力学机制及其围岩应力场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深部斜坡道围岩高应力、采动应力以及爆破震动共同作用造成岩体产生层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铜矿 斜坡道 数值模拟 层裂破坏 深部采矿
下载PDF
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歌 朱杰勇 白光顺 《价值工程》 2017年第8期172-175,共4页
红透山铜锌矿床位于辽宁省清原县境内太古宙绿岩岩体中,主要以铜锌铅硫化物和少量金银为开采对象的综合型多金属矿床。通过整理红透山铜锌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岩性、含矿基岩等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遥感技术等方法,首先对该矿床... 红透山铜锌矿床位于辽宁省清原县境内太古宙绿岩岩体中,主要以铜锌铅硫化物和少量金银为开采对象的综合型多金属矿床。通过整理红透山铜锌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岩性、含矿基岩等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遥感技术等方法,首先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分别进行了描述,然后从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组构等方面对区内铜锌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从矿床成矿时代、空间分布等方面对矿床模式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1矿床的形成受构造、岩浆活动等作用影响,主要以吕梁时期的构造变形为主;2一系列剪切和韧性断裂为该铜锌矿床提供热力、动力、运移通道及富集空间;3通过总结地质特征及矿化信息等成果建立成矿模式:新太古代时期的火山运动为含矿热液上升提供了空间,随后含矿热液发生沉积,经多次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富集成矿。上述研究成果对深入研究该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 铜锌矿床 成矿模式 绿岩带 构造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