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红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征 孙静娜 +2 位作者 王政民 李亚威 赵建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B/C)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6月分离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患者的MRSA 45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45株MRSA的ermA/B/C和PVL... 目的了解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B/C)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6月分离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患者的MRSA 45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45株MRSA的ermA/B/C和PVL基因进行检测,分析PVL基因阳性MRSA的ermA/B/C检出率。结果45株MRSA中有33株检出ermA/B/C,检出率为73%(33/45);有12株检出PVL基因,检出率为27%(12/45);12株PVL基因阳性MRSA中有9株检出ermA/B/C,检出率为75%(9/12);33株PVL基因阴性MRSA中仅24株检出ermA/B/C,检出率为73%(24/33)。结论PVL基因阳性与PVL基因阴性MRSA的ermA/B/C检出率基本一致,MRSA的重要致病基因——PVL的产生可能与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B/C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红霉素耐药基因 erm基因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PVL基因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红霉素耐药基因和杀白细胞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征 孙静娜 武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红霉素耐药基因和杀白细胞毒素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MRSA 45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45株MRSA的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B/C和杀白细胞毒素基因(PVL)进行检测。结果45株MRSA中有33株检出红霉素...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红霉素耐药基因和杀白细胞毒素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MRSA 45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45株MRSA的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B/C和杀白细胞毒素基因(PVL)进行检测。结果45株MRSA中有33株检出红霉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73.3%;有12株检出杀白细胞毒素基因,检出率为26.7%。结论在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B/C多重耐药的MRSA中检出率较高,是MRSA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PVL基因检出率较高,是MRSA的重要致病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红霉素耐药基因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3
作者 薛伟彩 张征 +1 位作者 孙静娜 武艳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1期990-991,共2页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甲氧西林 细菌 红霉素耐药基因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红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4
作者 万珊 莫非 谭桂林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1期1001-1002,共2页
关键词 红霉素耐药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性检测 甲氧西林 MRSA菌 医院内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分离
下载PDF
B组链球菌的耐药性及红霉素耐药基因检测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申阿东 张桂荣 +1 位作者 王咏红 杨永弘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和广州地区B组链球菌(GBS)抗生素耐药菌谱及对红霉素耐药机制。方法GBS菌193株,其中140株和47株GBS分别来自北京和广州地区正常妇女阴道拭子标本,6株GBS菌株来自北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和脑膜炎患儿体液标本中培养分离。... 目的探讨北京和广州地区B组链球菌(GBS)抗生素耐药菌谱及对红霉素耐药机制。方法GBS菌193株,其中140株和47株GBS分别来自北京和广州地区正常妇女阴道拭子标本,6株GBS菌株来自北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和脑膜炎患儿体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应用标准的KB纸片法对临床常用7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应用PCR法对102株(包括57株敏感株及45株耐药株)GBS进行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mefA检测。结果193株GBS菌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但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中介率均为17%;北京地区GBS的红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率从1998年到1999年分别从8%增加到16%和从20%增加到28%;广州地区1999年分离的GBS菌株对红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5%和26%,与北京地区1998、1999年分离的GBS菌株的红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45株红霉素耐药GBS菌中有40株同时对林可霉素耐药,5株表现为红霉素耐药而林可霉素敏感。20株GBS红霉素耐药仅含有ermB基因;13株红霉素耐药株仅含有mefA基因;同时含有ermB和mefA基因有6株。6株耐药株未能检测到ermB和mefA基因。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可作为治疗GBS感染首选药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的选择药物。而红霉素和林可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价值应重新给予评价。在我国ermB基因介导的核糖体靶位点改变在GBS耐药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无乳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细菌 红霉素耐药基因 B组链球菌 性检测 检测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原文传递
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庆中 王赛芳 +2 位作者 李超 周铁丽 郑佳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4-845,共2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2002-2003年度全国1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状况监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率为24.3%,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耐药率为70.5%。大环内酯、林可酰胺和链阳霉素B类(MLSB)抗...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2002-2003年度全国1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状况监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率为24.3%,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耐药率为70.5%。大环内酯、林可酰胺和链阳霉素B类(MLSB)抗菌药物是经常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但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使得该类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耐药的机制主要有靶位修饰和药物外排两种。我国对葡萄球菌的介导靶位修饰的红霉素甲基化酶(erm)基因检出报道较多,但未见有关检出调节外排机制的基因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耐药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环内酯类 检测 革兰阳性球菌 三级甲等医院 葡萄球菌感染 抗菌
原文传递
红霉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的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英霞 郭大伟 +3 位作者 李洪恩 姚杰 苏利娅 王丽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7,共5页
为了解临床分离的48株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用微量稀释法测定48株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β-内酰胺类及头孢类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建立PCR方法对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B/C、... 为了解临床分离的48株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用微量稀释法测定48株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β-内酰胺类及头孢类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建立PCR方法对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B/C、mefA/E、msrD、mphB、23S rRNA,L4,L22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L、tetK及与Tn916转座子相关的int和xis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1株2型猪链球菌中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为3.23%,17株9型猪链球菌红霉素耐药率为88.24%,泰乐菌素、磷酸替米考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为70.59%。48株猪链球菌对四环素均耐药,但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均敏感。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主要以ermB为主,占75%(12/16),mefA/E、msrD占25%(4/16),16株红霉素耐药菌株中,tetM、tetO、int、xis的检出率分别为25%(4/16)、62.5%(10/16)、31.25%(5/16)和31.25%(5/16),没有检测到ermA、ermC、mphB、tetL、tetK。所有红霉素耐药菌株均未检测到23S rRNA、L4和L22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红霉素耐药基因 四环素基因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23
8
作者 糜祖煌 丁云芳 《现代实用医学》 2003年第7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基因 检测 霉素基因 红霉素耐药基因
下载PDF
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株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与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丁云芳 张建华 +2 位作者 糜祖煌 陶云珍 秦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临床分离株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的状况。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到的26株Sp进行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红霉素E test药敏试验,和与青霉素、红霉...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临床分离株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的状况。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到的26株Sp进行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红霉素E test药敏试验,和与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相关的pbp2B、ermB、ermA/B、mefA基因PCR检测,测得pbp2B基因产物进行测序并与SpR6株(青霉素敏感株,登录号:NC003098)序列比较。结果(1)pbp2B基因突变15株(58%),均为点突变,突变类型有A型11株(73%)、B型2株(13%)、C型1株(7%)、D型1株(7%);(2)11株无突变菌中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敏感株分别为9株(82%)、10株(91%)、11株(100%)、11株(100%);15株突变菌中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不敏感株分别为13株(87%)、11株(73%)、1株(7%)、1株(7%);11株A型突变株对青霉素均不敏感,10株对二代头孢不敏感;(3)ermB基因阳性9株(35%)、ermA/B基因阳性16株(62%)、mefA基因阳性7株(27%)、erm或(和)mef基因阳性21株(81%);(4)erm或(和)mef基因阳性株红霉素最低抑菌浓度为2~>256mg/L。结论pbp2B基因突变是本地区Sp青霉素耐药机制的主要遗传学基础之一;突变株中,A类突变率最高,表现对青霉素、二代头孢不敏感;ermA、ermB和mefA3种红霉素耐药基因单独或共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霉素 相关基因研究 儿童 mefA基因 红霉素耐药基因 mef基因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ermA ERMB基因 最低抑菌浓度 基因突变 临床分离株 呼吸道感染 PCR检测 遗传学基础 敏感株 苏州地区 敏试验
原文传递
红霉素耐药粪肠球菌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向斌 李多云 +9 位作者 徐广健 白冰 姚伟明 邓名贵 程航 孙翔 郑金鑫 林志伟 邓启文 余治健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7-289,F0004,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株红霉素耐药粪肠球菌耐药特点及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分布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2010~2016年临床分离的313株粪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红霉...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株红霉素耐药粪肠球菌耐药特点及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分布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2010~2016年临床分离的313株粪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红霉素的MIC值,比较红霉素耐药组和红霉素敏感组细菌的耐药性差异,使用PCR方法检测erm(A)、erm(B)和erm(C)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313株粪肠球菌主要分离自患者的中段尿、血液、胆汁和分泌物,红霉素耐药组和红霉素敏感组细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的敏感性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90%。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基因检出比例分别为3.51%、66.77%和0.32%;携带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细菌利奈唑胺(LZD)耐药为81.82%。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76.04%。结论红霉素耐药株粪肠球菌主要携带erm(B)基因。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阳性菌株LZD的MIC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敏试验 红霉素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Constru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LuxS-negative Mutants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the Effect of the Absence of LuxS Gene on the Acid Tolerance
11
作者 YU Dan-ni CHEN Jie ZHANG Yao-chao HAN Yu-zhi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09年第1期21-34,共14页
Objective: To knock out the entire Luxs gene of 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 UA159 strain via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construct a Luxs-deleted mutant strain of S. mutans.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i... Objective: To knock out the entire Luxs gene of 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 UA159 strain via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construct a Luxs-deleted mutant strain of S. mutans.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id resistance of S. mutans Ingbritt C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train and the acid resistance of LuxS mutant strain. Methods: Two DNA fragments locating in the upper and downstream of Luxs gene were amplified and a erythromycin resistance gene of PJT10 between them were engineered into PUC19 plasmid for constructing the recombination plasmid pUCluxKO. Electrotransformation of S.mutans cells with pUCluxKO-mutant resulted in isolation of erythromycin resistant S. mutans transformants, which was ident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V.harveyi BB170 luminescence bioassay and sequencing analysis. Solutions of S. mutans standard strain and LuxS mutant strain with same density were made and cultured at pH 3.5 to 7.0 BHI liquid for the same period.Terminal growth situation was compared.Firstly acidized in pH 5.5 BHI liquid,the two strains were cultured at pH 3.0 BHI liquid. The acid tolerance responses of the two strains were compared.Results: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es showed that pUCluxKO-mutant vector had been successfully recombined. The Luxs-deleted status of S.mutans mutants was confirmed by PCR with primers which were specific for the genes of Luxs and Erythromycin resistance. S.mutans mutant can not induce bioluminescence, indiating the mutant had been successfully recombined. After twenty generations of culture, the constructed Chinese S.mutans mutants were confirmed to be stab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ciduricity was observed between S.mutans standard strain and LuxS mutant strain.The acid resistance of standard strain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LuxS mutant strain.The two strains both displayed the capability of acid tolerance responses. Conclusion:The S.mutans gene allelic exchange plasmid is constructed correctively and a Luxs-negative mutants of S.mutans is constructed, which can help to further study the role of Lux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mutans. LuxS mutant strain is more sensitive to acid inactivation,but the capability of acid tolerance responses exist st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LUXS基因 酸性 突变体 受性 阴性 红霉素耐药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