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慢性上颌窦炎窦口鼻道复合体不同处理方式对窦黏膜纤毛形态与功能转归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彬 王挥戈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26-231,共6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窦黏膜纤毛形态与功能的转归状况,为术中及术后处理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慢性上颌窦炎模型。然后,按术中及术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分成4组,即窦口开放组12只,窦口扩大组12只,手术对照组6... 目的观察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窦黏膜纤毛形态与功能的转归状况,为术中及术后处理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慢性上颌窦炎模型。然后,按术中及术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分成4组,即窦口开放组12只,窦口扩大组12只,手术对照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术后12周处死动物,纤毛传输速率检测,并在相差显微镜下观测纤毛活性,获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窦腔黏膜纤毛形态学观察。结果上颌窦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窦口开放组阳性率100%(12/12),显著高于窦口扩大组的42%(5/12);窦口开放组纤毛传输速率平均2.2mm/min(0~6.2mm/min),窦口扩大组为5.2mm/min(2.1~10.1mm/min)。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术后,上颌窦腔黏膜纤毛活性和清除功能转归与黏膜组织结构基本同步。手术的关键应是解决窦口的持续通畅引流,有限度的窦口扩大术式明显优于单纯的窦口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动物模型 纤毛功能活性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