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亮 吕传真 +2 位作者 董强 周志刚 任惠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 PA、u PA、PAI 1和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的差异 ,探讨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各 3 8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1h再灌注 1、2、5、11、2 3h组 (... 目的 观察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 PA、u PA、PAI 1和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的差异 ,探讨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各 3 8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1h再灌注 1、2、5、11、2 3h组 (均n =6)、假手术组和非手术组 (均n =4 )。用RT PCR方法检测t PA、u PA、PAI 1和NSPmRNA表达。结果 糖尿病和正常大鼠脑缺血后t PA、u PA、PAI 1和NSPmRNA表达均增高 ;但糖尿病大鼠再灌注 2、11、2 3h时 ,缺血脑组织的NSP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结论 正常和糖尿病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纤溶酶原激活作用的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慢性糖尿病抑制剂 大鼠 再灌注损伤 纤溶酶尿激活物 MRNA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蛋白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春花 黄烽 《风湿病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59-161,I004,共3页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及其受体 (uPAR)蛋白和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 (RA)的表达 ,探讨uPA、uPAR基因在RA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cDNA mRNA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 2 4例RA、18例骨关节炎 (OA)...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及其受体 (uPAR)蛋白和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 (RA)的表达 ,探讨uPA、uPAR基因在RA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cDNA mRNA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 2 4例RA、18例骨关节炎 (OA)和 6例正常滑膜组织中uPA、uPAR蛋白和mRNA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2 4例RA滑膜组织均呈uPA、uPAR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 ,uPA、uPAR蛋白的强阳性率高于mRNA。uPA、uPAR蛋白和mRNA阳性信号主要分布在RA滑膜衬里细胞、滑膜下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18例OA滑膜组织中 ,uPA、uPAR蛋白和mRNA的表达部位类似于RA ,但阳性率、阳性程度及分布范围均明显低于RA滑膜组织 ,两组之间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0 1)。 6例正常滑膜组织呈阴性反应。结论 RA滑膜组织存在高水平uPA、uPAR蛋白和mRNA的表达 ,提示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uPA和uPAR基因起着重要作用 ;RA和OA中uPA、uPAR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尿纤溶酶尿激活物 受体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60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郝晓云 任莉 《陕西中医》 2011年第10期1284-1285,共2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法 尿激活物/治疗应用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 被引量:8
4
作者 樊宏 程建平 《陕西中医》 2011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48例单用川芎嗪注射液。于治疗2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48例单用川芎嗪注射液。于治疗2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定疗效及检测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治疗前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显著高于对照组(61.5%),2组经R id it分析,差异显著(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除血细胞比容外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前后PT、BT、CT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未见出血现象。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发病3~48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法 川芎嗪/治疗应用 尿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常卫 闫明亮 +1 位作者 王建新 李宝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顺行性溶栓治疗对36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Trousseau综合征)患者经彩色多普勒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或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后,采用尿激酶患肢顺行冲击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顺行性溶栓治疗对36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Trousseau综合征)患者经彩色多普勒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或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后,采用尿激酶患肢顺行冲击溶栓和全身应用尿激酶持续溶栓;同时行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抗凝,用低分子右旋糖苷配伍丹参静脉滴注祛聚。结果:本组36例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死亡病例。因疗效不明显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其余34例均获不同程度缓解,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恶性肿瘤并发DVT应考虑Trousseau综合征的可能,以顺行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尿激活物/治疗应用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超急期与急性期心肌梗死的溶栓对比
6
作者 睢向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超急期 急性期 心肌梗死 药物疗法 尿激活物 血栓解疗法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无创定位穿刺引流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广存 张庆林 +5 位作者 王成伟 许尚臣 孙金龙 刘英超 刘树山 李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27-1029,1033,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7例,经CT定位,采用青岛嘉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立体定位器在血肿内置管,对血肿采取无创立体定位穿刺进行液化、引流治疗。结果:血肿内置... 目的:探讨无创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7例,经CT定位,采用青岛嘉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立体定位器在血肿内置管,对血肿采取无创立体定位穿刺进行液化、引流治疗。结果:血肿内置管准确,误差小于0.3cm;48h内71.7%的患者血肿被有效清除,死亡13例,总死亡率占10.2%。结论:无创立体定位穿刺血肿引流术操作简单,定位客观,精确度高,能迅速有效的引流清除血肿,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技术 颅内出血 尿激活物 引流术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UPA、UPAR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涛 符生苗 +7 位作者 梁茱 谷海瀛 陈代钊 韦雄 陈春吉 王海枫 李天娇 单保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5-1049,1054,共6页
目的探讨UPA、UPAR基因及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20例、鼻咽癌无转移患者20例、鼻咽癌仅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0例和鼻咽癌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 目的探讨UPA、UPAR基因及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20例、鼻咽癌无转移患者20例、鼻咽癌仅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0例和鼻咽癌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患者20例等4组患者组织中UPA、UPA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中UPA、UPAR mRNA和UPA、UPAR蛋白质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鼻咽癌远处器官转移组、鼻咽癌仅淋巴结转移组、鼻咽癌无转移组和慢性鼻咽炎症组。组间表达水平比较UPA mRNA、UPAR mRNA(P<0.05)和UPA、UPAR蛋白(P<0.01)均差异有显著性;在每组中UPA与UPAR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UPA和UPA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可随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而发生改变。UPA和UPAR的高表达在鼻咽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鼻咽癌预后不良的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尿激活物 尿激素激活物受体 原位杂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uPAR和VEGF—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郑艳 柳盛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标本中uPAR和VEGF—C的表达,分析其...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标本中uPAR和VEGF—C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uPAR和VEGF—C定位于肝癌细胞细胞质,在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uPAR阳性表达率为69.7%(23/33),VEGF—C阳性表达率为78.8%(26/33)。肝癌转移组的uPAR和VEGF—C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是否伴有肝硬化、AFP表达等均无相关性。uPAR和VEGF—C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76,P〈0.01)。结论uPAR和VEGF—C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及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尿激活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