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和血栓弹力图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
1
作者 赖媛媛 何振业 +4 位作者 沈化清 林一腾 刘熙君 齐军 林勇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20例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0... 目的 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20例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TAT、PIC、TEG各参数的差异。基于Caprini评分将肿瘤患者细分为不同血栓风险组,比较各组TAT、PIC、TEG各参数的差异。比较不同肿瘤类型患者3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PIC、TEG各参数诊断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效能。结果 病例组TAT、PIC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极高风险组TAT、PIC高于中/低风险组(P<0.05);肝癌、肺癌、肠癌、胃癌患者TAT、PIC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EG评价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性分别为85.0%、55.0%、56.70%,特异性分别为93.3%、81.7%、7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72、0.63。结论 TAT、PIC可早于TEG提示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能更好地提示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2-抑制剂复合物
下载PDF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建新 罗伟 王鸿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PAP)是机体纤溶活性与抗纤溶活性的产物。PAP标志着体内纤溶酶的生成和纤溶平衡机制,是反映机体许多生理病理状态的良好指标。本文就PAP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临...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PAP)是机体纤溶活性与抗纤溶活性的产物。PAP标志着体内纤溶酶的生成和纤溶平衡机制,是反映机体许多生理病理状态的良好指标。本文就PAP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峻 徐升强 曹文操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PHC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PIC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患者血浆D-D...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PHC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PIC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PI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H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D-D及PIC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PHC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
4
作者 俞丹凤 徐勇 毛静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中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71例肝病患者的血浆PAP水平,其中肝硬化25例,肝癌46例,健康对照组10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浆PAP水平为(549.60±331.67)μg/...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中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71例肝病患者的血浆PAP水平,其中肝硬化25例,肝癌46例,健康对照组10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浆PAP水平为(549.60±331.67)μg/mL,肝癌患者的PAP水平为(390.56±204.12)μg/mL,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PAP水平(107.89±24.3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又明显高于肝癌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分组中的酒精性肝硬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其他原因的肝硬化组的PAP水平分别为(771.66±286.06)、(466.74±371.17)、(512.30±306.03)μ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中的初发组PAP值为(378.48±152.45)μg/mL,复发组PAP值为(388.28±273.04)μg/m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血浆PAP与凝血指标的关系,发现PAP与凝血酶原的时间有相关性(r=0.358,P<0.01)。结论肝病患者中血浆PAP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患者有纤溶亢进和出血倾向,它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对肝硬化、肝癌病程的观察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风险分层中的作用
5
作者 赵园 王亚玲 俞春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分析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是否具有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患者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asion,MT)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 目的分析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是否具有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患者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asion,MT)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P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MT(MT组,n=60)定义为分娩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量≥10 U,<10 U为非MT组(n=190)。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PPH刚发生时的血浆PIC、TAT水平。结果与非MT组相比,MT组PPH患者拥有更高的TAT[2.20(1.20,3.00)ng/mL vs.4.00(2.20,6.30)ng/mL,Z=-5.464,P<0.001]及PIC[0.99(0.82,1.13)μg/mL vs.1.11(1.05,1.55)μg/mL,Z=-7.228,P<0.00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TAT、PIC联合预测PPH后需要MT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95%置信区间:0.756~0.886),阳性似然比为4.76、阴性似然比为0.35,明显优于二者单独预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3.25 ng/mL、PIC水平>1.04μg/mL均为PPH后需要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T、PIC水平升高是PPH患者需要MT的独立预测指标,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抑制剂复合物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鸿利 李建新 陈红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5期211-213,共3页
关键词 凝血-抗凝血 -抗纤溶酶 复合物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变化与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4
7
作者 沈仙娣 方晶 严为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9期3788-3789,共2页
目的:为探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病理生理变化,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complexes,PAP)水平进行测定。方法:设立脑梗死组(n=48)和对照组(n=4... 目的:为探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病理生理变化,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complexes,PAP)水平进行测定。方法:设立脑梗死组(n=48)和对照组(n=44),前组按梗死体积不同分为较大体积梗死亚组和腔隙性梗死亚组,分别测定急性期血浆TM,PAP水平。检测法为ELISA法。结果:脑梗死组TM为(3.98±0.86)μg/L,PAP为(474.30±191.54)μg/L,较对照组(3.51±0.32),(345.11±174.20)μg/L,明显升高(t=2.954,2.901,P<0.05)。较大体积梗死患者PAP为(553.9±148.63)μg/L,较腔隙梗死组(364.78±115.52)μg/L显著升高(t=4.23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M的水平升高,反映局部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可根据PAP水平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联合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诊断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艳晶 张益明 +4 位作者 宋景春 张昕 林青伟 钟林翠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人院时创伤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创伤组(n=63)和创伤性DIC组(n=19)。比较组间患者TAT及PIC水平;分析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创伤组患者TAT[21.7(10.6~47.6)ng/mL]和PIC[2.4(0.9~6.8)μg/mL]水平相比,创伤性DIC组的TAT[120.0(63.3~120.0)ng/mL]和PIC[7.0(4.8~10.0)μg/mL]均显著升高(P<0.05)。TAT与FDP和D-二聚体呈高度相关;PIC与FDP和D-二聚体均呈强相关,且TAT与DIC评分呈强相关。结论TAT≥42.3 ng/mL且PIC≥3.3g/mL可作为创伤性DIC更灵敏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α_2-抗纤溶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
9
作者 张玲 侯丽虹 +3 位作者 刘秀娥 李参 黄灿 李凌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α2-抗纤溶酶(α2-AP)的活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方法选择VTE患者102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和肺血栓栓塞症(PTE)28例;健康对照组95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α2-AP活... 目的探讨α2-抗纤溶酶(α2-AP)的活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方法选择VTE患者102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和肺血栓栓塞症(PTE)28例;健康对照组95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α2-AP活性(α2-AP:Ac)。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α2-AP:Ac对VTE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VTE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在VTE组中α2-AP:Ac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α2-AP:Ac增高是VT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TE患者血浆α2-AP:Ac明显增高,可能是VTE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抗纤溶酶
下载PDF
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建新 王红 +4 位作者 杭勤 罗伟 郑佐娅 李稻 王鸿利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 建立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的检测方法。方法 从血浆中纯化PAP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 (单抗 ) ,建立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并对该法进行评价。结果 获取了特异针对PAP新抗原的单抗LW 3C10 ,和针... 目的 建立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的检测方法。方法 从血浆中纯化PAP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 (单抗 ) ,建立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并对该法进行评价。结果 获取了特异针对PAP新抗原的单抗LW 3C10 ,和针对PAP及纤溶酶原 (Plg)的单抗LW 2B9。对PAP的亲和常数分别为 4 6 9× 10 10 mol/L、5 6 2× 10 9mol/L。以它们建立的夹心ELISA检测PAP在 0~ 15 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 ,批内、批间CV分别为 4 0 %~ 5 2 %、11 2 %~ 13 6 % ,回收率为 85%~ 10 5 % ,加入α2 抗纤溶酶 (α2 AP)及纤溶酶 α2 巨球蛋白复合物 (P α2 M)不干扰测定 ,与美国ADI公司PAP试剂盒相关良好 (r=0 96 2 9)。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肝病组、健康老年人组的血浆PA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该法可用于评估纤溶系统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抗纤溶酶复合物 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TAT、TM、PIC、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11
作者 覃双全 曾宪华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DIC分为观察组(发生DIC,n=37)及对照组(未发生DIC,n=95)。检测2组血浆TAT、TM、PIC、t-PAIC浓度。应用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T、TM、PIC、t-PAIC浓度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临床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t-PAIC对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预测能力。结果观察组TAT、TM、PIC、t-PAI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517(95%CI:1.155,1.879)]、TM[OR=1.647(95%CI:1.108,2.186)]、PIC[OR=3.989(95%CI:2.986,4.992)]、t-PAIC[OR=1.111(95%CI:0.854,1.368)]是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发生DIC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T、TM、PIC、t-PAIC是预测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有效指标(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790,0.939)、0.771(95%CI:0.673,0.870)、0.847(95%CI:0.804,0.889)、0.680(95%CI:0.573,0.787),联合预测效能更优异(P<0.001),AUC为0.904(95%CI:0.875,0.933)。结论TAT、TM、PIC和t-PAIC检测对判断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是否发生DIC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4个指标联合预测DIC的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复合物 -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原激活剂-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陈文欣 李强 +4 位作者 薛赢俊 邵华卿 李贞 陆文倩 胡晓波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4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其中81例为呼吸道肿瘤组、83例为消化道肿瘤组)和52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分别比较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恶性肿瘤有转移者和恶性肿瘤无转移者之间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TM、TAT、PIC、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呼吸道肿瘤组TM、TAT、P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I-C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组TM、TAT、PIC、t-PAI-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有转移者TAT、PIC、t-PAI-C水平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而TM水平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肿瘤组和消化道肿瘤组中恶性肿瘤有转移者的TAT、PIC、t-PAI-C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T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原激活剂-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TAT、PIC、t-PAIC联合APACHEⅡ评分在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燕辉 张小河 +1 位作者 何奕东 陈晓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4-0107,共4页
研究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在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揭西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 研究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在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揭西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作研究组。另取因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TAT、PIC、t-PAI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此外,根据随访结局的差异,将研究组患者分作死亡组及生存组,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与评分的差异。TAT、PIC、t-PAI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效能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浆TAT、PIC、t-PAI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血浆TAT、PIC、t-PAI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7.12±6.15)ng/ml、(1.62±0.40)μg/ml、(26.27±6.90)ng/ml、(23.55±4.28)分,均高于存活组的(23.37±4.76)ng/ml、(1.34±0.27)μg/ml、(23.25±5.79)ng/ml、(19.71±3.69)分(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在预测重症患者死亡时,血浆TAT、PIC、t-PAIC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能。结论 血浆TAT、PIC、t-PAIC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为重症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复合物 -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M、PIC、FIB、D-D水平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郭天扬 高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晨尿检测结果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4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33例、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31例;选择正常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TM、PIC、PT、APTT、FIB、TT和D-D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正常白蛋白尿组FIB水平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TM、PIC、FIB水平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TM、PIC、FIB、TT、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TM、PIC、FIB、TT、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TM、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TM、FIB和D-D水平均与UACR呈正相关关系(r=0.574、0.475、0.457)。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M、PIC、FIB、D-D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进展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2抑制剂复合物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伴左房血栓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仁义 黄晖 孔勇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2342-2347,共6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伴左房血栓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RHD伴左房血栓患者作为血栓组,90例无左房血栓的RHD患者作为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左房血栓清除术,无血栓组...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伴左房血栓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RHD伴左房血栓患者作为血栓组,90例无左房血栓的RHD患者作为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左房血栓清除术,无血栓组患者只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MVO),以及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分析血栓组患者入院时、术毕、术后7 d血浆TAT、TM、PAP、t-PAI-C水平变化。术后随访2年,根据预后情况将血栓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术后7 d血浆TAT、TM、PAP、t-PAI-C水平。结果入院时,血栓组患者的LVESD、左房内径大于无血栓组,而MVO小于无血栓组,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均P<0.05)。术毕,血栓组患者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高于入院时(均P<0.05);术后7 d,血栓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术毕时降低(均P<0.05)。随访期间血栓组有8例患者预后不良,术后7 d时,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浆TAT、TM、PA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结论RHD伴左房血栓患者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均较无左房血栓的RHD患者高,且术后短时间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仍处于高水平。RHD伴左房血栓患者的预后可能与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凝血-系统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凝血调节蛋白 _(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原激活剂-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TM、TAT、PIC、t-PAI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支持向量机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敏 李宏宾 +4 位作者 刘启龙 马宁 訾盼盼 石慧娟 杜玉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并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 目的: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并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218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TAT、PIC、t-PAIC、TM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并评价预测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吸烟指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AT、PIC、t-PAIC、TM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TC、TAT、PIC、t-PAIC、TM及Gensini评分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HDL-C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TC、TAT、PIC、t-PAIC、TM及Gensini评分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HDL-C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冠心病病人TAT、PIC、t-PAIC、TM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TAT、PIC、t-PAIC、TM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65,0.769,0.77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0 ng/mL、0.99μg/mL、9.35 ng/mL、8.83 U/mL。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AUC分别为0.891,0.902,准确度分别为90.15%、92.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T、PIC、t-PAIC、TM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基于4种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和SVM模型对冠心病的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_(2)抑制物复合物 组织型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血浆纤溶功能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英伟 李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23例,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20例,微血管病变组20例,大血管病变组19例,采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23例,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20例,微血管病变组20例,大血管病变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水平,同时测定其它一些临床生化指标。结果: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微血管病变组及大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浓度显著增高(P<0.01),凝血酶无时间缩短(P<0.05)。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APTT明显高于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P<0.01,P<0.05),微血管病变组的纤维蛋白原高于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均升高,这种纤溶功能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抗纤溶酶复合物 原激活物抑制物 组织型原激活物
下载PDF
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和膜联蛋白A2及核转录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小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膜联蛋白A2(annexinⅡ)、核转录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膜联蛋白A2(annexinⅡ)、核转录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02例为冠心病组,体检健康者102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Gensini评分<18分)30例,中度组(Gensini评分18~40分)45例,重度组(Gensini评分>40分)27例。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组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冠心病组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24例和预后良好组7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13.01±3.29)ng/L、(2.23±0.64)ng/L、(2.44±0.75)mg/L]均高于对照组[(7.92±2.07)ng/L、(1.56±0.30)ng/L、(1.06±0.32)mg/L](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依次增高(P<0.05);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50,P<0.001;r=0.593,P<0.001;r=0.782,P<0.001),血清t-PAIC与annexinⅡ、PPARγ呈正相关(r=0.644,P<0.001;r=0.531,P<0.001),annexinⅡ与PPARγ呈正相关(r=0.762,P<0.001)。预后不良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比率(4.17%)、左室射血分数[(52.23±4.18)%]均低于预后良好组[35.90%、(57.31±5.15)%](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比率(37.50%)、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率(58.3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3.76±2.24)mm]、血清t-PAIC[(16.25±3.56)ng/L]、annexinⅡ[(3.12±0.81)ng/L]、PPARγ[(3.36±0.79)mg/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26.92%、37.18%、(40.95±2.09)mm、(12.01±4.19)ng/L、(1.96±0.63)ng/L、(2.16±0.57)mg/L](P<0.05);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HR=5.693,95%CI:3.206~10.109,P<0.001;HR=4.754,95%CI:2.714~8.326,P<0.001;HR=4.883,95%CI:2.549~9.355,P<0.001);当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27 ng/L、2.51 ng/L、2.99 mg/L时,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7(95%CI:0.695~0.862,P<0.001)、0.794(95%CI:0.703~0.868,P<0.001)、0.776(95%CI:0.682~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70.83%、95.83%、62.50%,特异度分别为78.21%、58.97%、85.90%;三者联合检测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79(95%CI:0.799~0.935,P<0.001),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9.74%。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增高,血清t-PAIC、annexinⅡ、PPARγ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膜联蛋白A2 核转录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CEA、IL-17、PIC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英 罗文丰 +4 位作者 刘洋 曾孟兰 翟红 谢坤莹 魏锦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IL-17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DLBCL患者103例(DLBCL组),同期选择3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LBCL组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IL-17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DLBCL患者103例(DLBCL组),同期选择3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LBCL组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行全身影像学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估,将103例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44例,化疗无效组59例。分别于对照组健康体检时、DLBCL组化疗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PI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曲线下面积比较血清CEA、IL-17、PIC水平及联合检测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LBCL组血清CEA、PIC水平高,血清IL-17水平低(P均<0.05)。DLBCL患者血清CEA、IL-17、PIC水平与结外受累的器官、淋巴结数目、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与化疗有效组比较,化疗无效组血清CEA、PIC水平高,IL-17水平低(P均<0.05)。血清CEA、IL-17、PIC及三者联合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6、0.757、0.684、0.830。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DLBCL患者血清CEA、PIC水平升高,血清IL-17水平降低;三者水平变化与结外侵犯部位数目、IPI评分、临床分期有关,且联合检测可预测DLBCL患者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17 2抑制剂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