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织纤维增强彩钢酚醛复合风管在综合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智敏 林楷 +2 位作者 肖非 邱阿淼 蔺吉元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8期7-10,共4页
大部分施工项目为办公商业综合体,其中商业、办公空间属于大空间类型,对于此类大空间类型,层高较高、风管面积大则成为主要施工难点。将交织纤维增强彩钢酚醛复合风管应用于办公商业综合体项目,保证空调风系统绝热性的同时可减少风管施... 大部分施工项目为办公商业综合体,其中商业、办公空间属于大空间类型,对于此类大空间类型,层高较高、风管面积大则成为主要施工难点。将交织纤维增强彩钢酚醛复合风管应用于办公商业综合体项目,保证空调风系统绝热性的同时可减少风管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并整体提升施工观感效果。通过分析交织纤维增强彩钢酚醛复合风管的技术特点、施工工艺及此类风管在综合体项目中的应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织纤维增强彩钢酚醛复合风管 缩短施工周期 绝热性好 重量轻
下载PDF
多纤维与汉麻混纺或交织色织面料开发研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锁银 王天瑞 胡宝栓 《染整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14-18,21,共6页
在开发多纤维与汉麻混纺或交织色织面料过程中,对染色、浆纱、织造、后整理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合理制定工艺参数,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落实上机工艺,使染色白度、色牢度、重量损耗、强力损耗、浆纱增强率、减伸率、... 在开发多纤维与汉麻混纺或交织色织面料过程中,对染色、浆纱、织造、后整理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合理制定工艺参数,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落实上机工艺,使染色白度、色牢度、重量损耗、强力损耗、浆纱增强率、减伸率、上浆率、毛羽增强率、织造引纬率、后整理烧毛等级、丝光效果及液氨免烫前后强力、幅宽、缩率等标准得到严格控制,检验结果表明,织物内在与外在质量均达到亚麻棉色织布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纤维 纤维混纺、交织织物 特殊筒染工艺 后整理
下载PDF
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三种定量方法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方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69,共5页
为了研究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三种定量测试方法间的差异,选取棉+氨纶、黏胶+氨纶、莱赛尔+氨纶和莫代尔4-氨纶等7种类型的交织产品,分别采用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二甲基乙酰胺法(DMAC法)进行对比测试... 为了研究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三种定量测试方法间的差异,选取棉+氨纶、黏胶+氨纶、莱赛尔+氨纶和莫代尔4-氨纶等7种类型的交织产品,分别采用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二甲基乙酰胺法(DMAC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手工拆分法结果最为稳定,平行样品测试结果偏差不大于0.2%,试验结果接近真实值:DMF法和DMAC法的测试结果比算术平均值偏大1%~4%,可通过调整修正系数d降低偏差.建议调整棉+氨纶和黏胶+氨纶型交织产品d为1.02,调整莱赛尔+氨纶和莫代尔+氨纶型交织产品d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纤维纤维+氨纶交织产品 手工拆分法 二甲基甲酰胺法 二甲基乙酰胺法 纤维含量 异分析
下载PDF
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技术研究二次纤维角质化对纤维内交织时结合能力的影响
4
《国际造纸》 2002年第4期67-67,共1页
采用热处理对阔叶木漂白KP(HBKP)纸进行多次回用,经4次回用后,纸的表观紧度和抗张指数下降,回用使细小纤维含量和纤维角质化程度降低,这导致回用纸的总结合强度下降。研究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CLSM技术揭示了细小纤维的增强作用... 采用热处理对阔叶木漂白KP(HBKP)纸进行多次回用,经4次回用后,纸的表观紧度和抗张指数下降,回用使细小纤维含量和纤维角质化程度降低,这导致回用纸的总结合强度下降。研究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CLSM技术揭示了细小纤维的增强作用是由于细小纤维覆盖了纤维表面,包括将纤维内部交联周围区域填满。HBKP纤维横切面的CLSM照片显示了湿润状态下角质化对再润胀的影响,甚至在每次回用中,它对形成湿纸幅的纤维的一致性影响很大。经CLSM研究发现,回用纤维的再润胀能力和一致性很差,即回用纸中不具备足够的纤维内部结合强度。此外,回用纸中纤维未结合面积的增加也导致了再湿润回收纤维的再润胀能力或一致性的降低。CLSM表明,回用纸强度的降低显然与纤维内部交织的未结合面积的增加有关。[刊,日](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二次纤维角质化 纤维交织 结合能力 造纸
下载PDF
一种考虑纤维束交叉起伏时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计算方法
5
作者 韩小平 郭章新 +1 位作者 朱西平 支希哲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0-575,共6页
纤维缠绕过程会在局部区域形成纤维束的起伏、交织,文章针对起伏区域纤维束的非正交性交织的特点,提出一种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给出了起伏区域内有效刚度矩阵、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等效刚度的计算步骤。采用该计算方法,... 纤维缠绕过程会在局部区域形成纤维束的起伏、交织,文章针对起伏区域纤维束的非正交性交织的特点,提出一种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给出了起伏区域内有效刚度矩阵、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等效刚度的计算步骤。采用该计算方法,讨论了不同缠绕角及不同缠绕顺序对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纤维束的起伏、交织之后,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的刚度发生改变,特别是耦合刚度的变化更明显;缠绕角和缠绕顺序对拉伸刚度A和弯曲刚度D的影响不大,但对耦合刚度B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绕复合材料刚度 纤维束起伏交织 缠绕角 缠绕顺序 起伏区域
下载PDF
掺加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柔韧性及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立杰 杨春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4-1173,1177,共11页
为了评价单纤维及交织化复合纤维对BRA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增强作用,并揭示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增柔增韧改性机理。采用半圆针入度试验、直接拉伸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柔韧性和剪切性能的影响,通过电... 为了评价单纤维及交织化复合纤维对BRA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增强作用,并揭示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增柔增韧改性机理。采用半圆针入度试验、直接拉伸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柔韧性和剪切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纤维BRA高模量沥青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采用车辙试验、贯入剪切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浸水马歇尔试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和MMLS1/3加速加载试验评价了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掺加单纤维及交织化复合纤维能显著提高BRA高模量沥青的蠕变柔量和抗剪切强度;纤维的微观形貌差异决定了不同纤维原材料对高模量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改善效果有一定侧重点,采用交织化纤维复配方案恰好实现了不同纤维对BRA改性沥青性能改善效果的叠加作用;m(木质素纤维)∶m(聚酯纤维)∶m(玄武岩纤维)=1∶2∶2组成的交织化纤维,其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有较大提升并且更加均衡,改性效果更佳明显;交织化纤维方案对改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长期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耐久性方面有较好技术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交织化复配纤维 柔韧性 路用性能
下载PDF
两种大提花面料主要性能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刘月玲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了研究莱赛尔大提花面料的基本性能,对比测试了莱赛尔大提花面料与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交织大提花面料的拉伸断裂强力、顶破强力、耐磨性、刚柔性、悬垂性、保暖率、透湿性和折皱弹性等主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莱赛尔纤维大提花面料... 为了研究莱赛尔大提花面料的基本性能,对比测试了莱赛尔大提花面料与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交织大提花面料的拉伸断裂强力、顶破强力、耐磨性、刚柔性、悬垂性、保暖率、透湿性和折皱弹性等主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莱赛尔纤维大提花面料的经向拉伸断裂强力、抗顶破强力、柔软性、悬垂性、透湿性及折皱弹性均优于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交织大提花面料,纬向拉伸断裂强力、耐磨性和保暖率低于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交织大提花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提花面料 莱赛尔 棉与再生纤维纤维交织 保暖率 透湿性 顶破强力 刚柔性 悬垂性 耐磨性 折皱弹性
下载PDF
复合矿纤在抄造静电复印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建新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85-86,共2页
用复合矿物纤维配抄静电复印纸,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矿物纤维加填配抄静电复印纸可以起到降低植物纤维消耗和生产成本的作用。
关键词 复合矿物纤维 静电复印纸 加填 纤维交织 中试应用
下载PDF
鉴定翡翠的常用方法和实用技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晨 《中国宝玉石》 2004年第3期77-77,共1页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由多种细小颗粒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主要化学成分是NaAl[Si2O6],可含少量Cr、Ca、Mg、Fe.Mn、V等元素.结晶状态为晶质集合体,具变斑晶纤维交织结构。翡翠的颜色丰富.有白色、紫色、棕红色、黑色及各种色调的...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由多种细小颗粒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主要化学成分是NaAl[Si2O6],可含少量Cr、Ca、Mg、Fe.Mn、V等元素.结晶状态为晶质集合体,具变斑晶纤维交织结构。翡翠的颜色丰富.有白色、紫色、棕红色、黑色及各种色调的绿色,通常具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摩氏硬度6.5-7密度为3.30-3.40g/cm^3,折射率为1.666-1.680,点测通常为1.66。另外437nm是翡翠的特征吸收谱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 鉴定 硬玉 化学成分 NaAl[Si2O6] 晶质集合体 变斑晶纤维交织结构
下载PDF
潍坊二印4只新产品通过生产技术鉴定
10
作者 邓美武 《染整技术》 CAS 2004年第2期11-11,共1页
2003年11月15日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受山东省经贸委的委托,在潍坊市对潍坊二印纺织印染公司承担的4只省缎技术创新科研项目进行了生产技术鉴定。1 纯棉梭织物功能性防护产品该产品为纯棉梭织物通过整理加工,在保证服用舒适性的条件下,... 2003年11月15日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受山东省经贸委的委托,在潍坊市对潍坊二印纺织印染公司承担的4只省缎技术创新科研项目进行了生产技术鉴定。1 纯棉梭织物功能性防护产品该产品为纯棉梭织物通过整理加工,在保证服用舒适性的条件下,获得静水压6.6 kPa、透湿量4970 g/(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11月 技术鉴定 纯棉梭织物功能性防护产品 棉/PBT纤维交织印染产品 迷彩系列纺织品 吸湿排汗印染产品
下载PDF
软玉的化学成分对质量的影响初探
11
作者 朱咏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23期20-22,共3页
根据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和扫描电镜(SEM)对软玉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其次要矿物w(FeO)对软玉的品种有直接的影响。拥有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状的软玉更为细腻,韧性更大,且不容易破裂,质量较好。
关键词 软玉 透闪石 纤维交织结构 质量评价
下载PDF
98/99秋冬流行服装
12
作者 志成 《北京物价》 1998年第9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流行趋势 混纺面料 弹力面料 天然纤维 涂层面 纤维交织 新世纪 马海毛 服装设计 条格面料
下载PDF
怎样识别丝绸织物上的代号
13
《标准计量与质量(广西)》 1994年第3X期26-26,共1页
怎样识别丝绸织物上的代号一般丝织品上都有一张标签,这标签上印有五位数,这5位数前还有一个英文字母。这是丝绸织物的代号,它代表丝绸物的产地、原料、织物组织、商品的编号。英文字母代表产地:B为北京、C为四川、D为辽宁、E... 怎样识别丝绸织物上的代号一般丝织品上都有一张标签,这标签上印有五位数,这5位数前还有一个英文字母。这是丝绸织物的代号,它代表丝绸物的产地、原料、织物组织、商品的编号。英文字母代表产地:B为北京、C为四川、D为辽宁、E为湖北、H为广东、H为浙江、J为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织物 织物组织 英文字母 天然纤维 纤维 第二位数 真丝 双宫丝 丝织品 纤维交织
下载PDF
平绒家族新品展示秋冬面料风采
14
《技术创新》 2003年第1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平绒织物 产品规格 平纹平绒系列 纬重平平绒系列 多种纤维交织平绒系列
下载PDF
潍坊二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4个技术创新产品通过省级生产技术鉴定
15
作者 邓美武 《染整科技》 2004年第2期53-54,共2页
2003年11月15日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受省经贸委的委托,在潍坊市对潍坊二印纺织印染公司承担的四个省级技术创新科研项目进行了生产技术鉴定,项目名称和主要鉴定意见如下:
关键词 潍坊二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科研项目 技术鉴定 纯棉梭织物功能性防护产品 棉/PBT纤维交织印染产品 迷彩系列纺织品 吸湿排汗印染产品
下载PDF
Research on Flax Fiber Reinforced Polylactid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mposite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春红 王瑞 +2 位作者 刘明 沈路 边栋材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6年第5期49-53,共5页
Biodegradable polylactide acid (PLA) resin can be combined with flax fibers to produce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 our study, commercial PLA fibers were mixed with flax fibers by a non-woven method so as t... Biodegradable polylactide acid (PLA) resin can be combined with flax fibers to produce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 our study, commercial PLA fibers were mixed with flax fibers by a non-woven method so as to make non- woven pre-forms, which can be generated into flax fiber reinforced PLA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mposites by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The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properties are tes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nd the influenced factors listed as mak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form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and optimized,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PLA fibers is 50/50, heating temperature, time and pressure are respectively 195℃, 20 rain and 12.5 Mpa.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ax/PLA composites are quite promising compared with flax/PP composites in coclrnon commercial automotive us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ensile specimen fracture surfaces, which shows voids and gaps occurring between flax fibers and PLA matrix and sign of fiber pull.out, the strength of flax/PLA interface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s non-woven technology mechanical properti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下载PDF
Effect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the Interlaced Yarn
17
作者 李龙 Shuichi TANOUE Yoshiyuki IEMOTO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A new interlacer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interlaced yar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umber of tangles of interlaced yarn changes little wi... A new interlacer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interlaced yar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umber of tangles of interlaced yarn changes little with air pressure from 0.2 MPa to 0.5 MPa, and the number of tangles has a maximum value with yarn speed changing. For two yarn directions of entering and leaving yarn guide of interalcer, the yarn speed for the maximum number of tangles is 400 m/rain and 600 m/rain,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tangles changes with air pressure and yarn speed for two yarn directions is 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laced yarn number of tangles processing condition
下载PDF
“唐河玉”的宝石学特征
18
作者 康志娟 韦金玉 +3 位作者 雷玮琰 张浩然 高希娟 全文欣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0-57,共8页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红外光谱测试等对“唐河玉”进行宝石学特征研究,发现“唐河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副矿物主要为碳酸盐(方解石),宝石学特征与软玉相似。“唐河玉”中透闪石颗粒细小,呈纤维交织结构,含粒状、不规则状碳酸盐,排列...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红外光谱测试等对“唐河玉”进行宝石学特征研究,发现“唐河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副矿物主要为碳酸盐(方解石),宝石学特征与软玉相似。“唐河玉”中透闪石颗粒细小,呈纤维交织结构,含粒状、不规则状碳酸盐,排列杂乱,油润度欠佳,多呈玻璃光泽;常见特征“水草花”杂质矿物,籽料皮色丰富。通过与其他产地软玉矿床的组成矿物、结构构造等方面对比分析发现,“唐河玉”总体质量与韩国以及中国江苏溧阳、广西大化、贵州罗甸软玉相似,明确“唐河玉”的宝石学定名和市场定位:当“唐河玉”中透闪石含量>95%,即可直接称为“软玉”;当透闪石含量在90%~95%,碳酸盐矿物>5%且影响其物理性质时,应定为“透闪石化大理岩”或“透闪石质玉(含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河玉” 软玉 宝石学特征 纤维状-毛毡状变晶交织结构
下载PDF
纤维束交叉起伏对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章新 韩小平 +1 位作者 朱西平 支希哲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9-184,共6页
纤维缠绕过程会在局部区域形成纤维束的起伏、交织。针对起伏区域纤维束的非正交交织的特点,提出一种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计算方法:先通过螺旋缠绕角度和起伏层倾斜角度,将三维刚度进行两次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起伏区域的三维刚度转化成... 纤维缠绕过程会在局部区域形成纤维束的起伏、交织。针对起伏区域纤维束的非正交交织的特点,提出一种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计算方法:先通过螺旋缠绕角度和起伏层倾斜角度,将三维刚度进行两次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起伏区域的三维刚度转化成缠绕层面内二维有效刚度;利用二维有效刚度,将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系数Aij、Bij和Dij各项在起伏区域上进行数值积分取平均值,再利用转换矩阵得到缠绕复合材料的整体刚度矩阵。算例的结果表明,考虑了纤维束的起伏、交织后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矩阵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耦合刚度的变化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 纤维束起伏交织 缠绕角 起伏层倾角 刚度
原文传递
丝绸股份新型交织绸投入批量生产
20
《纺织信息周刊》 2002年第15期11-11,共1页
由江苏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000301)研制成功的蚕丝/大豆纤维交织绸,日前投入批量生产和出口。 蚕丝/大豆纤维交织绸是由桑蚕丝与大豆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丝织物。桑蚕丝是天然纤维。
关键词 交织 大豆纤维 批量生产 桑蚕丝 大豆蛋白纤维 丝织物 股份有限公司 丝绸 江苏吴江 纤维交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