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疾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吴聪 刘建 +1 位作者 郭亚丽 王玉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1期2151-2156,共6页
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F-ILD)被认为是间质性肺疾病中一组具有“进展性纤维化”特征的疾病,具有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似的遗传学特征、病理生理学和自然病史。由于PF-ILD病情不可... 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F-ILD)被认为是间质性肺疾病中一组具有“进展性纤维化”特征的疾病,具有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似的遗传学特征、病理生理学和自然病史。由于PF-ILD病情不可逆转,发病呈持续进展趋势,预后多不良。目前只有少部分针对其患者人群的临床实验,尚无PF-ILD推荐的治疗策略,因此管理决策对临床医生而言具有挑战性,文中探讨了PF-ILD的目前的治疗进展,推测抗纤维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联合可能是治疗PF-ILD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纤维间质性疾病 特发性纤维 纤维治疗 免疫抑制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对肺间质性疾病合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李永鹏 石德龙 张烈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对肺间质性疾病合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和预后的时间。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肺间质性疾病合并感染患者125例,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3例,2组均予以化痰平喘(氨溴索及... 目的探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对肺间质性疾病合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和预后的时间。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肺间质性疾病合并感染患者125例,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3例,2组均予以化痰平喘(氨溴索及氨茶碱)及常规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转化因子-β_(1)(TGF-β_(1))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肺换气功能指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用力肺活量(FVC)及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用力肺活量、FEV_(1)、FEV_(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I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炎症因子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WBC、CRP、PCT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TGF-β_(1)和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TGF-β_(1)、V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改善肺间质性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降低TGF-β_(1)、VEGF、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整体提高治疗效果,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疾病 纤维 N-乙酰半胱氨酸 感染 通气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患者短期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稳 王延生 +5 位作者 周霞 王小凡 吴德阳 熊淑琪 徐军 刘明 《广州医药》 2020年第5期1-4,20,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和结缔组织病相关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CTD-fILD)患者急性加重(AE)的短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9月在深圳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5例AE-CTD-fILD和26例AE...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和结缔组织病相关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CTD-fILD)患者急性加重(AE)的短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9月在深圳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5例AE-CTD-fILD和26例AE-IPF患者临床信息,Kaplan-Mer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Cox回顾分析年龄、性别、吸烟、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肿瘤指标在急性加重患者死亡中的作用。结果与AE-CTD-fILD比较,AE-IPF患者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比例较高,红细胞沉降率较低(24/26 vs 10/25,P<0.001;63.77±9.97 vs 58.00±10.32,P=0.048;16/26 vs 9/25,P=0.02;28.07±29.45 vs 64.35±40.34,P=0.002);90天内,26例AE-IPF患者11例死亡,25例AE-CTD-fILD患者5例死亡,死亡率无明显差异(42.3%vs 20%,P=0.073);Cox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是AE-IPF和AE-CTD-fILD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HR=1.305,P=0.001;HR=1.529,P=0.009);CA15-3是AE-IPF患者死亡危险因素(HR=1.015,P=0.005)。结论急性加重IPF和CTD-fILD患者短期内死亡风险相似,白细胞计数及外周CA15-3水平可能是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患者短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纤维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一种新型冷冻探针行冷冻活检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钱琨 李欢 +2 位作者 张磊 杨佳 刘斌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究一种新型冷冻探针行冷冻活检术的可行性。方法使用一种新型冷冻探针及两种传统冷冻探针行离体冷冻活检术,测量并比较不同规格冷冻探针获取活检组织的大小。结果大部分情况下,活检组织块的大小与冷冻时间呈正相关;相同的冷冻时间... 目的探究一种新型冷冻探针行冷冻活检术的可行性。方法使用一种新型冷冻探针及两种传统冷冻探针行离体冷冻活检术,测量并比较不同规格冷冻探针获取活检组织的大小。结果大部分情况下,活检组织块的大小与冷冻时间呈正相关;相同的冷冻时间下,冷冻探针的直径与组织块大小呈正相关。有无冷冻转接头对活检组织的质量和直径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冷冻时间下,新型冷冻探针获取的组织量大小与传统规格冷冻探针相近。结论新型冷冻探针的优势是显著的,其较小的直径能够凭借足够的柔性更易到达肺上叶等常规冷冻探针难以到达的病灶处,同时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虽然其单次获取组织量的大小与传统型号相比有所不足,但可通过灵活调节冷冻时间,从而达到和传统规格冷冻探针相似的组织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探针 冷冻活检 经支气管镜冷冻活检 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 冻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