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编织结构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热膨胀和热扩散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开元 徐永东 +4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马军强 李宏 张青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64-1569,1576,共7页
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脉冲热导仪测量了2维、2.5维和3维纤维编织结构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400℃温度范围内纵向和横向热膨胀系数,以及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用扫描... 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脉冲热导仪测量了2维、2.5维和3维纤维编织结构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400℃温度范围内纵向和横向热膨胀系数,以及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微结构。结果表明:低温段(700℃以下),3种C/SiC的纵向和横向热膨胀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并在700℃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高温段(700℃以上),它们的纵向热膨胀系数和2维C/SiC的横向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2.5维和3维C/SiC的横向热膨胀系数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三者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维C/SiC的热扩散系数最大,分别是2.5维C/SiC和2维C/SiC的1~1.2和1.4~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纤维编织结构 热膨胀系数 热扩散系数
下载PDF
碳热还原温度对耐高温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孔勇 沈晓冬 +1 位作者 崔升 仲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25-2831,共7页
本研究目的是开发一种耐高温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块状材料.以纤维增强间苯二酚-甲醛/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为前驱体,经过1 300~1 500℃碳热还原制备了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材料.采用XRD、SEM、TEM、氮气吸附孔结构分析仪和压汞仪对纤维增强碳... 本研究目的是开发一种耐高温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块状材料.以纤维增强间苯二酚-甲醛/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为前驱体,经过1 300~1 500℃碳热还原制备了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材料.采用XRD、SEM、TEM、氮气吸附孔结构分析仪和压汞仪对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材料由β-SiC和莫来石纤维组成,随着碳热还原温度的升高,样品中的SiC纳米晶颗粒团聚成大块,最终在1 500℃生成SiC晶须,升高碳热还原温度会导致样品中大孔的增多和纳米孔的消失以及比表面积的降低.热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材料在空气中的耐温性高达1 300℃.纤维增强碳化硅多孔材料的密度为0.330~0.345 g·cm^-3,孔隙率在89%以上,室温下热导率为0.06~0.07 W· 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 多孔材料 耐高温 微观结构 块状材料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长城 周新贵 +2 位作者 张长瑞 曹英斌 邹世钦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669,共4页
以化学气相沉积碳为界面层,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经过10个周期的浸渍-裂解制备了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3D-Cf/SiC)。考察了碳涂层高温预处理和陶瓷先驱体第一个周期1600℃裂解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涂层高... 以化学气相沉积碳为界面层,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经过10个周期的浸渍-裂解制备了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3D-Cf/SiC)。考察了碳涂层高温预处理和陶瓷先驱体第一个周期1600℃裂解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涂层高温预处理有助于复合材料密度的提高,弱化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从而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571 MPa,剪切强度51 MPa,断裂韧性18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涂层 纤维增强碳化硅 高温处理 先驱体浸渍裂解
下载PDF
2.5维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于新民 周万城 +1 位作者 郑文景 罗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59-1563,共5页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具有热解碳界面层的2.5维Si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界面层厚度和基体制备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1μm厚的界面层使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了104.2%(从144增加到294MPa),材料表现为非灾难性断裂...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具有热解碳界面层的2.5维Si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界面层厚度和基体制备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1μm厚的界面层使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了104.2%(从144增加到294MPa),材料表现为非灾难性断裂;界面层厚度进一步增加(到0.16μm),纤维的增强效果减弱,材料的断裂行为变差。基体制备温度由1050℃降到950℃时,材料强度增加了≈45%(从188增加到274MPa);制备压力由8kPa增加到16kPa时,气孔率升高,SiC基体晶粒形状由菱形变为球形。基体的球形晶粒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虽然复合材料的气孔率较高,但其弯曲强度却稍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 力学性能 界面层 化学气相渗透
下载PDF
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任芸芸 熊翔 +1 位作者 肖鹏 王林山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0,共3页
采用低温模压工艺制备了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 (C/C SiC)复合材料 ,密度约为 1.7g/cm3 ,研究了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 :在 60 0~ 10 0 0℃范围内 ,随着氧化温度升高 ,材料的氧化加剧 ,失重率增加 ;在... 采用低温模压工艺制备了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 (C/C SiC)复合材料 ,密度约为 1.7g/cm3 ,研究了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 :在 60 0~ 10 0 0℃范围内 ,随着氧化温度升高 ,材料的氧化加剧 ,失重率增加 ;在同一温度点 ,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 ,材料的失重率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氧化 C/C-SIC 失重率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文章苹 张骋 张永刚 《人造纤维》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介绍了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界面及强韧化机制、制备工艺进展及其应用,并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 强韧化机制 制备工艺 应用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肖路军 黄小忠 +1 位作者 杜作娟 唐秀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5-1008,1016,共5页
以3D打印多孔PLA结构为模板,采用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在1 250℃,氩气氛围下烧结得到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 以3D打印多孔PLA结构为模板,采用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在1 250℃,氩气氛围下烧结得到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β-SiC和C两种晶相组成,随着3D打印件的骨架直径增大,所制备的3D-Cf/SiC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减小,而其表观密度、骨架密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逐渐增加;当3D打印件的骨架直径从1.0mm增加到2.5mm时,3D-Cf/SiC的孔径从1.0mm增加到2.5mm,孔隙率从63%增加到82%,表观密度和骨架密度分别从0.85g/cm3降低至0.45g/cm3,1.52g/cm3降低至0.92g/cm3,压缩强度从8.00 MPa降低至4.20 MPa,导热系数从2.00 W/(m·K)降低至1.20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状结构 纤维增强碳化硅 压缩强度 导热系数 3D打印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
8
作者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信息》 2018年第1期2-6,共5页
引言多孔陶瓷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仅具有孔隙率高、渗透率高、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小和热导率低等特性[1-4],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修复[5]、高温防热/隔热材料[6-7]、军事雷达天线罩材料和航天飞行器发射接收材料[8-9].碳化硅... 引言多孔陶瓷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仅具有孔隙率高、渗透率高、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小和热导率低等特性[1-4],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修复[5]、高温防热/隔热材料[6-7]、军事雷达天线罩材料和航天飞行器发射接收材料[8-9].碳化硅多孔陶瓷除了具有一般多孔陶瓷的特性外,还具有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特点,但其固有的脆性以及烧结温度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SIC 孔隙率 物相组成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碳化硅 三维网状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宫旭明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12期33-33,共1页
本研究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复合材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国内外制备工艺研究现状进行了例述。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0
作者 牛芳芳 《化学与粘合》 CAS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碳化硅增强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和刚度、耐高温、耐磨等综合性能,已成为重要的热结构材料体系之一。目前,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飞行器热防护结构... 碳化硅增强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和刚度、耐高温、耐磨等综合性能,已成为重要的热结构材料体系之一。目前,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飞行器热防护结构部件及核结构部件等。综述了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制备工艺及应用,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材料 制备工艺 应用
原文传递
短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1
作者 丁玉生 董绍明 +1 位作者 黄政仁 江东亮 《科技开发动态》 2005年第5期45-46,共2页
该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短纤维增强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将SiC粉体配成料浆与短纤维通过超声分散的方式,使纤维在基体中充分分散,干燥后脱粘,最后通过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方法制备短纤维增强SiC复合材料。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陶瓷基复合材料 超声分散
原文传递
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的辐照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洋 赵强 +1 位作者 张峥 欧阳晓平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640,共5页
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材料除了具有碳化硅材料固有的低中子活化性能,低衰变热性能和低氚渗透性能等优点以外,还具有密度低、线性膨胀系数小、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抗氧化、抗蠕变、抗热震、耐化学腐蚀、耐盐雾、优良的电磁波吸... 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材料除了具有碳化硅材料固有的低中子活化性能,低衰变热性能和低氚渗透性能等优点以外,还具有密度低、线性膨胀系数小、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抗氧化、抗蠕变、抗热震、耐化学腐蚀、耐盐雾、优良的电磁波吸收特性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是各类核工程重要的潜在候选材料。在核聚变工程应用领域,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材料作为第一壁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辐射粒子的影响。研究清楚这些辐射粒子对它的辐照效应对其在核工程领域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与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氕、氘、氚和氦四种粒子对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的辐照效应。SRIM和LAMMPS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射原子能量为100 e V,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中碳的浓度在80%~85%时,氕、氘、氚和氦原子的溅射率存在最小值;入射粒子的种类对溅射率的影响显著,氦原子的溅射率大于氘原子和氚原子,而氘原子和氚原子的溅射率相差不大但均显著大于氕原子;溅射率随入射能量的增加先迅速增加后逐渐减小,氕、氘、氚和氦原子入射能量分别在200,400,600和800 e V时存在溅射率最大值;当氦原子入射能量为100 e V时,溅射率随入射角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些结果对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材料在核工程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 氢的同位素 氦原子 溅射率
原文传递
SiC微粉含量对先驱体转化制备碳纤维布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简科 陈国民 +1 位作者 陈朝辉 马青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3-25,32,共4页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和SiC微粉为原料制备了碳纤维布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考察了SiC微粉含量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SiC微粉含量过低,材料内部存在大的孔洞,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而当SiC微...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和SiC微粉为原料制备了碳纤维布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考察了SiC微粉含量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SiC微粉含量过低,材料内部存在大的孔洞,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而当SiC微粉含量较高时,在制备过程中微粉对碳纤维机械损伤加大,同样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当SiC微粉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的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其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246.4MPa和72.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微粉 纤维增强碳化硅 先驱体 弯曲强度 拉伸强度 CF/SIC复合材料
下载PDF
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世波 徐永东 张立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对碳化硅纤维(SiC_f)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讨论了SiC_f增强CMCs的界面层作用,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对材料的影响,高温抗蠕变抗疲劳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等。最后指出了SiC_f增强CMCs作为高温结构陶瓷... 对碳化硅纤维(SiC_f)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讨论了SiC_f增强CMCs的界面层作用,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对材料的影响,高温抗蠕变抗疲劳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等。最后指出了SiC_f增强CMCs作为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的研究方向以及尚等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增强 陶瓷基复合材料 高温性能 残余应力 界面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料浆对熔渗工艺制备碳纤维织物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焦春荣 焦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84,共7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复杂结构存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型难度大的问题,以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有无添加粉体的两种树脂料浆为研究对象,开展料浆-熔渗工艺制备碳纤维织物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探索两种料浆的注浆成型及熔渗工... 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复杂结构存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型难度大的问题,以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有无添加粉体的两种树脂料浆为研究对象,开展料浆-熔渗工艺制备碳纤维织物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探索两种料浆的注浆成型及熔渗工艺适应性,并对获得的复合材料基本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有无添加粉体的两种料浆的黏度适中,在注浆工艺温度下具有3~5 h以上的注浆工艺窗口,通过注浆成型工艺均可获得少孔隙、质量均匀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无粉体和有粉体的料桨固化物在900℃炭化后,孔隙率分别为39.6%和31.3%,残炭率分别为24%和76%,平均孔径分别为0.068μm和0.069μm,能够满足熔渗工艺的要求;采用添加粉体的料浆制备的碳纤维织物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气孔率(3.54%)和更高的弯曲强度(162 MPa),满足航空发动机静止部件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织物增强碳化硅 陶瓷基复合材料 料浆-熔渗 成型工艺
下载PDF
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2
16
作者 杨延清 朱艳 +2 位作者 陈彦 张清贵 张建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用纤维涂层法制备了SCS -6SiC Ti -10 -2 -3复合材料 ,测定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 ,磁控溅射可获得与靶材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的纤维涂层。复合材料中纤维分布的均匀性、涂层中的氧含量... 用纤维涂层法制备了SCS -6SiC Ti -10 -2 -3复合材料 ,测定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 ,磁控溅射可获得与靶材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的纤维涂层。复合材料中纤维分布的均匀性、涂层中的氧含量及纤维 基体处的元素扩散与界面反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碳化硅纤维增强
下载PDF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凤萍 李缨 《陶瓷》 CAS 2005年第10期11-16,共6页
综述了碳纤维的发明、发展、市场和应用的现状,通过对碳纤维性能的介绍,讨论了碳纤维在制作高性能陶瓷材料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其新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纤维 高性能陶瓷材料 纤维增强碳化硅材料(Cf/SiC) 碳/碳复合材料(C/C) 纤维 复合材料 高性能陶瓷材料 纤维性能 应用
下载PDF
TiC增强C_f/SiC复合材料与钛合金钎焊接头工艺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冰 黄继华 +1 位作者 熊进辉 张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8,117,共4页
采用Ag-Cu-Ti-(Ti+C)混合粉末作钎料,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钛合金,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试验检测接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钎焊后钎料中的钛与Cf/SiC复合材料发生反应,接头中主要包括TiC,... 采用Ag-Cu-Ti-(Ti+C)混合粉末作钎料,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钛合金,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试验检测接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钎焊后钎料中的钛与Cf/SiC复合材料发生反应,接头中主要包括TiC,Ti3SiC2,Ti5Si3,Ag,TiCu,Ti3Cu4和Ti2Cu等反应产物,形成石墨与钛原位合成TiC强化的致密复合连接层.TiC的形成缓解了接头的残余热应力,并且提高了接头的高温性能.接头室温、500℃和800℃高温抗剪强度分别达到145,70,39 MPa,明显高于Cf/SiC/Ag-Cu-Ti/TC4钎焊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钛合金 钎焊 碳化钛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表面化学气相沉积涂覆SiC涂层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8
19
作者 闫志巧 熊翔 +2 位作者 肖鹏 谢建伟 黄伯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8-1102,1108,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1100℃,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涂层,研究了涂层连续沉积和分4次沉积(每次沉积时间为6h)所制备的SiC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涂层样品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两种SiC涂层的厚度均约为40μm,且4次沉积制备的...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1100℃,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涂层,研究了涂层连续沉积和分4次沉积(每次沉积时间为6h)所制备的SiC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涂层样品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两种SiC涂层的厚度均约为40μm,且4次沉积制备的SiC涂层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涂层连续沉积时,表面只出现裸露裂纹;分4次沉积制备时,表面出现大量边缘有SiC生长锥的附着裂纹,附着裂纹在高温氧化时易发生自愈合。与连续涂层样品相比,4次涂层能显著提高C/SiC样品的抗氧化性能。4次涂层样品经1400℃,50h氧化后,质量损失为0.88%,质量损失速率稳定在6.30×10–5g/(cm2·h),且4次涂层样品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 碳化硅 涂层 氧化
下载PDF
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2维和2.5维C/SiC复合材料及其拉伸性能(英文)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毅强 张立同 +1 位作者 成来飞 马军强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2-1068,1078,共8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2维和2.5维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arbon-fiber-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C/SiC)复合材料,沿经纱(纵向)和纬纱(横向)2个方向对2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并从预制体结构和原始缺陷分布的角度对比分析...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2维和2.5维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arbon-fiber-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C/SiC)复合材料,沿经纱(纵向)和纬纱(横向)2个方向对2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并从预制体结构和原始缺陷分布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者力学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C/SiC复合材料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在经纱方向和纬纱方向上,2维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现为各向同性,而2.5维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则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经纱方向上2.5维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326MPa,153 GPa)均高于2维C/SiC复合材料的(245 MPa,96GPa),纬纱方向上的(145 MPa,62GPa)均低于2维C/SiC复合材料的(239MPa,90GPa)。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行为均表现为典型的韧性断裂,并伴有大量的纤维拔出。两种复合材料中纱线断裂均呈现出多级台阶式断裂方式,但其断裂位置并不相同。2.5维C/SiC复合材料中由于经纱路径近似于正弦波,弯曲程度较大,在纱线交叉点处造成明显的应力集中,因此经纱多在纱线交叉点处断裂;而纬纱由于其路径近乎直线,应力集中现象不明显,因此纬纱断裂位置呈随机分布。2维C/SiC复合材料中经纱和纬纱由于其路径类似于2.5维C/SiC复合材料中的经纱,因此其断裂位置也多在纱线交叉点处。微观结构观察表明不同的编织结构是造成两种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力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碳化硅 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拉伸行为 化学气相渗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