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bifolds上的纤维积
1
作者 李彬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285-287,共3页
groupoids语言是一种非常适合描述Orbifolds的语言,本文证明了groupoids上的纤维积的轨道空间和轨道空间的纤维积的同胚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一般的全局商Orbifolds纤维积的同胚关系.
关键词 ORBIFOLD 纤维积 GROUPOID 轨道空间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抗冲击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解国梁 申向东 +1 位作者 姜伟 张斌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5,共7页
为了满足道路水泥混凝土承受动荷载的使用需求,纤维提升水泥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具有较强的优势。采用玄武岩纤维(BF)增强风积沙混凝土(ASC)的抗冲击性能,研究BF体积掺量对ASC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设计了不同体积掺量(0,0. 0... 为了满足道路水泥混凝土承受动荷载的使用需求,纤维提升水泥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具有较强的优势。采用玄武岩纤维(BF)增强风积沙混凝土(ASC)的抗冲击性能,研究BF体积掺量对ASC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设计了不同体积掺量(0,0. 05%,0. 1%,0. 15%和0. 2%)的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利用自制落锤式装置对其进行抗冲击试验研究,同时采用数理统计模型对抗冲击次数进行拟合及失效概率预测。结果表明:ASC的抗冲击性能指标随BF掺量的增加呈现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BF体积掺量为0. 1%时,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指标均达到最大,其终裂次数、延性比和韧性系数分别为普通风积沙混凝土的1. 75倍,4. 41倍和2. 75倍;BF对ASC的增强、增韧主要依靠纤维与水泥基体之间的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实现,破坏主要是因为BF被拔出及BF与水泥石界面区水化产物脱落;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抗冲击次数服从Weibull双参数分布模型,初裂次数和终裂次数试验数据点基本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建立了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不同失效概率下(0. 1,0. 2和0. 3)的抗冲击次数与BF体积掺量之间的函数模型,模型表明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抗冲击次数随着失效概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抗冲击性能 落锤 玄武岩纤维沙混凝土 失效概率 Weibull双参数分布
下载PDF
浸胶量对纤维化竹单板层积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孟凡丹 余养伦 +2 位作者 祝荣先 张亚慧 于文吉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共4页
利用慈竹(Bambusa distegia)制备纤维化竹单板层积材,分析浸胶量对板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浸胶量的增加,板材的弯曲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弯曲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不明显,耐水性能增强,水平剪切强度提高。因此... 利用慈竹(Bambusa distegia)制备纤维化竹单板层积材,分析浸胶量对板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浸胶量的增加,板材的弯曲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弯曲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不明显,耐水性能增强,水平剪切强度提高。因此,可通过控制浸胶量,进行板材性能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用途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竹单板层 浸胶量 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
下载PDF
结构用纤维化竹单板层积材的耐久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于雪斐 祝荣先 于文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以慈竹为材料,制造竹材单板层积材,通过耐老化性和耐疲劳性评价板材的耐久性能,其中耐老化性能测试包括30 d吸水厚度膨胀试验、湿热循环老化试验和6循环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化竹单板层积材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密度大的板材具有... 以慈竹为材料,制造竹材单板层积材,通过耐老化性和耐疲劳性评价板材的耐久性能,其中耐老化性能测试包括30 d吸水厚度膨胀试验、湿热循环老化试验和6循环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化竹单板层积材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密度大的板材具有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加速老化后,板材性能未有明显的下降。另外,在交变载荷循环次数为106次水平下,板材依然保持较好的耐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竹单板层 耐老化 耐疲劳
下载PDF
纤维风积沙土归一化特性分析
5
作者 赵莹莹 王文仲 +3 位作者 杨廷玉 张国忠 赵艳 韩金宝 《价值工程》 2010年第24期246-246,共1页
基于纤维风积沙土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为实现应变硬化型纤维风积沙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归一化,基于应变硬化型典型的双曲线特征,提出了以固结围压作为归一化因子。通过以固结围压为归一化因子,对纤维风积沙土应力—应变特性进行... 基于纤维风积沙土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为实现应变硬化型纤维风积沙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归一化,基于应变硬化型典型的双曲线特征,提出了以固结围压作为归一化因子。通过以固结围压为归一化因子,对纤维风积沙土应力—应变特性进行归一化分析和比较表明,纤维风积沙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归一化程度更高,效果更好。同时,建立了应变硬化型纤维风积沙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归一化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沙土 三轴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归一化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风积沙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董伟 林艳杰 +1 位作者 肖阳 薛慧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7-451,共5页
为改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韧性,设计了不同掺量(0、1.0、1.5、2.0、2.5kg/m^3)的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利用自制落锤装置开展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不同养护龄期(标准养护7d和28d)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并分析纤维阻裂增韧机理。结... 为改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韧性,设计了不同掺量(0、1.0、1.5、2.0、2.5kg/m^3)的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利用自制落锤装置开展玄武岩纤维风积沙混凝土不同养护龄期(标准养护7d和28d)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并分析纤维阻裂增韧机理。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提高了风积沙混凝土的抗冲击次数、冲击功、抗冲击韧性比和冲击延性指标。标养7d的冲击延性指标值均大于28d,掺量为1.0kg/m3时,7d的延性指标最大,为素混凝土的1.76倍;掺量为1.5kg/m^3时,冲击功和抗冲击韧性比最大;玄武岩纤维在风积沙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为1.0~1.5kg/m^3。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冲击性能依靠纤维与水泥基体之间的锚固作用实现,破坏主要发生在纤维与水泥界面区的水泥石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沙混凝土 抗冲击性能 最佳掺量 阻裂增韧 锚固作用
下载PDF
不同生长速度型鸡胚胎发育后期肌纤维形态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明雅 邹小利 +1 位作者 罗文 张细权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16,共7页
以快大黄鸡、竹丝鸡、矮脚黄鸡和杏花鸡12~18日胚龄的鸡胚为试验素材,通过对四个品种各胚龄腿肌纤维和胸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进行观察和测量,对比不同品种鸡胚胎期腿肌和胸肌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鸡骨骼肌发育在胚胎期存在... 以快大黄鸡、竹丝鸡、矮脚黄鸡和杏花鸡12~18日胚龄的鸡胚为试验素材,通过对四个品种各胚龄腿肌纤维和胸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进行观察和测量,对比不同品种鸡胚胎期腿肌和胸肌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鸡骨骼肌发育在胚胎期存在差异(P<0.05),体型较大、长速较快的鸡较早融合出完整肌纤维轮廓,但在胚胎末期各品种鸡肌纤维的直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各品种鸡的腿肌发育都快于胸肌(P<0.05),腿肌纤维直径在各胚龄均大于胸肌纤维(P<0.05)。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品种间肌纤维生长特性及肉质差异积累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发育 纤维直径 纤维横截面
下载PDF
热压辅助先驱体裂解制备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Si-O-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青松 陈朝辉 +1 位作者 郑文伟 胡海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9,共3页
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 ,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三维编织 Cf/ Si- O- C复合材料。研究发现 ,第一次裂解时采用热压辅助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第一次在 1 6 0 0℃ / 1 0 MPa的条件下热压裂解 5 min,后续真空浸渍 -常压裂解处... 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 ,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三维编织 Cf/ Si- O- C复合材料。研究发现 ,第一次裂解时采用热压辅助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第一次在 1 6 0 0℃ / 1 0 MPa的条件下热压裂解 5 min,后续真空浸渍 -常压裂解处理六个周期所制得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 5 0 2 MPa,2 3 .7MPa.m1 /2 。讨论了制备工艺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0-C 先驱体转化 热压 三维编纤维增强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茵陈蒿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caspase-1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木松 张贵贤 +1 位作者 魏媛媛 刘震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839-1841,共3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caspase-12通路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抗胆汁瘀积性肝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复制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1周后将造模...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caspase-12通路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抗胆汁瘀积性肝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复制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1周后将造模组动物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予以3.5 g/kg茵陈蒿汤灌胃,4周后处死动物,HE、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GRP78、e IF2α和Caspase-1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中药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P<0.05),但仍重于假手术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GRP78、e IF2α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较模型组e IF2α和Caspase-12明显降低(P<0.01)。结论:抑制e IF2α和Caspase-12的活化,从而减少肝细胞凋亡,进而抑制内质网应激在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中的促进作用,是茵陈蒿汤抗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瘀性肝纤维 茵陈蒿汤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CASPASE-12
下载PDF
茵陈四苓散干预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庆春 朱平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3-424,共2页
目的:研究茵陈四苓散有效干预大鼠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胆管结扎制备大鼠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模型,观测肝组织病理、超微结构、LM、FN和ColⅣ。结果:茵陈四苓散可显著减少肝组织LM、FN和ColⅣ阳性表达,茵陈四苓散组大鼠... 目的:研究茵陈四苓散有效干预大鼠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胆管结扎制备大鼠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模型,观测肝组织病理、超微结构、LM、FN和ColⅣ。结果:茵陈四苓散可显著减少肝组织LM、FN和ColⅣ阳性表达,茵陈四苓散组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周围成纤维细胞的聚集、胶原纤维沉积及细胞内瘀胆均较模型组轻。结论:抑制增殖的胆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是茵陈四苓散有效干预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四苓散 胆汁瘀性肝纤维 免疫组化 电镜
下载PDF
脾虚对小鼠比目鱼肌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冯斑 王慧平 +2 位作者 党凯 薛玮 高云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脾虚对小鼠比目鱼肌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力竭游泳加剥夺睡眠的方法塑造脾虚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比目鱼肌Ⅰ,Ⅱ型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及比例,用PowerLab系统测定比目鱼肌等张收缩和强直收缩的最大张力。结果... 目的探讨脾虚对小鼠比目鱼肌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力竭游泳加剥夺睡眠的方法塑造脾虚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比目鱼肌Ⅰ,Ⅱ型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及比例,用PowerLab系统测定比目鱼肌等张收缩和强直收缩的最大张力。结果脾虚小鼠的体重体温均明显降低,比目鱼肌横截面积变小,Ⅰ,Ⅱ型肌纤维比例无显著性变化,等张收缩张力和强直收缩张力明显下降,脏器指数均低于正常组。结论脾虚可导致小鼠比目鱼肌发生明显萎缩,肌肉收缩力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比目鱼肌 纤维横截面 强直收缩 等张收缩
下载PDF
振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质量和肌细胞机械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史仍飞 卞玉华 危小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振动训练模式对大鼠骨骼肌细胞机械生长因子(MGF)mRNA表达和肌肉质量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根据对其施加的不同振动频率(35Hz、25Hz和15Hz)和持续时间(15min和5min),分为7组:安静对照组、低频率短时间振动组、低频... 目的:探讨不同振动训练模式对大鼠骨骼肌细胞机械生长因子(MGF)mRNA表达和肌肉质量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根据对其施加的不同振动频率(35Hz、25Hz和15Hz)和持续时间(15min和5min),分为7组:安静对照组、低频率短时间振动组、低频率长时间振动组、中频率短时间振动组、中频率长时间振动组、高频率短时间振动组和高频率长时间振动组。各组进行相应振频和时间的振动训练,实验持续8周。实验结束后取材,检测腓肠肌质量相关指标、CK活性和肌细胞M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腓肠肌质量无显著性差异,中频长时间组和高频短时间组腓肠肌指数(肌肉/体重比值)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中频长时间组肌纤维横截面积(CSA)和CK水平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各训练组大鼠骨骼肌MGF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中频长时间组显著高于除高频短时间组之外的其它训练组(P<0.05)。结果提示,适宜的振动(中频率长时间)训练有助于增加腓肠肌相对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肌细胞内CK活性,增强肌细胞MGF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纤维横截面 机械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理想肌桥桥接神经缺损构型个性化差异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勇 杨晓霞 +1 位作者 苏秋香 张庭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810-3813,共4页
背景:发展修复周围神经系统的技术已成为生物学家、生化工程师及材料学家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重要研究课题。目的:实验拟观察理想肌桥桥接神经缺损构型个性化差异对神经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4-06/2005—09在... 背景:发展修复周围神经系统的技术已成为生物学家、生化工程师及材料学家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重要研究课题。目的:实验拟观察理想肌桥桥接神经缺损构型个性化差异对神经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4-06/2005—09在沈阳医学院完成。材料:10只普通家犬,体质量20~30k。方法:在静脉麻醉下,将犬右侧缝匠肌尾侧部和指浅屈肌中段肌条分别切成两段,一段置于体视镜下剥离观察;另一段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用图像分析其远、近端横断面的肌纤维截面积。取两种肌肉肌条分别缝接于自体左、右肢股神经缺损2cm处,常规锇酸染色后测定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主要观察指标:①肌桥的形态差异,肌条远、近端横断面的肌纤维截面积。②桥接左、右肢股神经缺损处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结果:①缝匠肌肌条内的肌纤维与肌条长轴基本平行;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走向与肌条长轴夹角较大。缝匠肌肌条内80%的肌纤维与肌条等长:指浅屈肌肌条内肌纤维则均短于肌条长度。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较粗,缝匠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较细,两种肌桥内肌纤维的截面积有较大差异(P〈0.01)。②在锇酸染色标本上,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呈粗细不等的黑色圆圈状。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的左侧股神经远段的有髓神经纤维明显比用指浅屈肌桥接的右侧股神经远段的有髓神经纤维多。结论:由相对长度较大的肌纤维为主要构成的肌桥桥按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桥 纤维长度 纤维横截面 神经再生
下载PDF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of PAN-based carbon fibers with electrodeposited Ni-Fe alloy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海晖 彭奇龄 +3 位作者 黄振华 余强 陈金华 旷亚非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81-587,共7页
Ni-Fe alloy was electro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polyacrylonitrile (PAN)-based carbon fibers, and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effect of the heat-treated carbon fibers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and Rama... Ni-Fe alloy was electro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polyacrylonitrile (PAN)-based carbon fibers, and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effect of the heat-treated carbon fibers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and Raman spectra. It is found that Ni-Fe alloy exhibits significant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graphitization of the carbon fibers at low temperatures. The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of the carbon fibers coated with Ni-Fe alloy (57.91% Fe, mass fraction) reaches 69.0% through heat treatment at 1 250 °C. However, the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of the carbon fibers without Ni-Fe alloy is only 30.1% after being heat-treated at 2 800 °C.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Ni-Fe alloy on graphitization of carbon fibe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Ni or Fe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indicating that Ni and Fe elements have synergic catalytic function. Furthermore, Fe content in the Ni-Fe alloy also influences catalytic effect. The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of Ni-Fe alloy follows th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 alloy ELECTRODEPOSITION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carbon fibers
下载PDF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滨江半岛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敏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共3页
滨江半岛桁架转换层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养护使用了循环冷却水降温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在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生成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中,对选料、计量、投料、搅拌进行了严格控制,钢纤维在混凝土... 滨江半岛桁架转换层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养护使用了循环冷却水降温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在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生成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中,对选料、计量、投料、搅拌进行了严格控制,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得到了均匀的分布,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桁架 纤维积混凝土 循环冷却水管 内表温差 裂缝
下载PDF
Modification of ACF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from aqueous solution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丽平 黄柱成 张明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30-537,共8页
Viscose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scanning electron modified with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The samples were microscopy (SE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 Viscose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scanning electron modified with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The samples were microscopy (SE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odified ACFs for methyl orange(MO)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MO onto modified ACFs well follows the Langmuir isotherm equation.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MO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nvolves the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but is not the only rate-controlling step.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cluding AG, AH and AS were calculated, suggesting that the adsorption of MO onto modified ACFs is a spontaneous, exothermic and physisorption process. FTIR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modified ACFs for MO is hydrogen b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se activated carbon fibe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DIFICATION methyl orange adsorption isotherm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下载PDF
控制通气对大鼠膈肌组织形态学及肌球蛋白重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宏丽 卫小红 +2 位作者 马少林 陈小平 朱晓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通气(CMV)对大鼠膈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阐明机械通气膈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观察18h和24hCMV后大鼠膈肌超微结构及HE染色的结构改变,并检测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型和肌纤维横截面积(CSA)。结果 24hCMV组膈肌纤维损... 目的探讨控制通气(CMV)对大鼠膈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阐明机械通气膈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观察18h和24hCMV后大鼠膈肌超微结构及HE染色的结构改变,并检测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型和肌纤维横截面积(CSA)。结果 24hCMV组膈肌纤维损伤密度远高于对照组(P<0.01),肌纤维形状不规则、肌纤维萎缩及结构松散,18hCMV组仅轻度改变;24hCMV组膈肌MHCfast比率升高,MHCslow比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MHCfast和MHCslow肌纤维CSA及MHCfast和MHCslow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18hCMV组两种肌纤维的阳性比率、肌纤维CSA及MHCfast和MHCslow的蛋白表达均无改变。24hCMV组肌纤维的损伤密度与MHCfast阳性比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短期CMV可造成膈肌损伤、肌纤维萎缩,以及慢肌向快肌的移行改变。CMV所造成的肌肉损伤与适应性改变可能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膈肌 超微结构 肌球蛋白重链 纤维横截面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育肥藏母羊肌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力 杨葆春 +4 位作者 王志有 桂林生 高占红 张春梅 侯生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5-8,共4页
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育肥期藏母羊不同部位(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肌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2.00±0.38) kg的3月龄健康藏羊母羔90只,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各组藏母羊分别饲喂精粗比... 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育肥期藏母羊不同部位(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肌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2.00±0.38) kg的3月龄健康藏羊母羔90只,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各组藏母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0∶50、60∶40和70∶30的试验日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背最长肌方面,70∶30组藏母羊肌纤维直径最高,显著高于50∶50组(P<0.05);70∶30组藏母羊肌纤维密度最低,且显著低于50∶50组(P<0.05);70∶30组藏母羊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臂三头肌方面,50∶50组藏母羊肌纤维直径、横截面积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股二头肌方面,50∶50组藏母羊肌纤维直径、横截面积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70∶30组藏母羊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研究表明,适宜的精粗比日粮有利于降低藏母羊肌纤维的直径、横截面积,同时可增大肌纤维的密度;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饲喂藏羊,其肉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藏羊 纤维直径 纤维横截面 纤维密度 肉品质
下载PDF
Liver and spleen volume vari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fibrosis 被引量:14
19
作者 Peng Liu Peng LI Wen He Li-Qin Zh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6期3298-3302,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liver and spleen volume variations in hepatic fibrosis patients at different histopathological stages. METHODS: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scan was performed in 85 hepatic fibrosis ... AIM: To study the liver and spleen volume variations in hepatic fibrosis patients at different histopathological stages. METHODS: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scan was performed in 85 hepatic fibrosis patients. Liver volume (LV) and spleen volume (SV) were measured. Fifteen healthy individuals served as a control group (SO).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age 1 (S1) group (n = 34), stage 2 (S2) group (n = 25), stage 3 (S3) group (n = 16), and stage 4 (S4) group (n = 10) according to their histopathological stage of liver fibrosis. RESULTS: The LV and standard LV (SLV) ha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with the severity of fibrosis, but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5 groups (LV: F = 0.245, P = 0.912; SLV: F = 1.902, P = 0.116). The SV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severity of fibrosis, a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V was observed among the 5 groups (P 〈 0.01). The LV/SV ratio and SLV/SV ratio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LV/SV and SLV/SV were found among the 5 groups (P 〈 0.01).CONCLUSION: The absence of obvious LV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may be a morphological index of patients without liver cirrhosis. The SV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fibrosis, and the spleen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fibrosis is enlarged evidently. The LV/SV ratio and SLV/SV ratio are of a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advanced liver f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fibrosis Volume measurement Liver volume Standard liver volume Spleen volume Liver volume/spleen volume ratio Standard liver volume/spleen volume ratio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xially loaded steel fiber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被引量:9
20
作者 卢亦焱 李娜 +1 位作者 李杉 梁鸿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287-2296,共10页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is presented. Specimens were tes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rete strength, the thickness of ...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is presented. Specimens were tes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rete strength, the thickness of steel tube and the steel fiber volume fraction on the ultimate strength and the duct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steel fibers in concret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uctility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and delay the local buckling of the steel tube, bu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failure mode. It has also been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steel fibers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than using thicker steel tube in enhancing the ductility, and more advantageous in the case of higher strength concrete.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stimate the load capacity is proposed for steel tube columns filled with both plain concrete and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predic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obtained in this work and lit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FST) zolumns steel fiber high strength concrete axial load DUCTILITY load capac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