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循环衰竭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文宁 杨锐 +1 位作者 杨焰 宋善俊 《微循环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循环衰竭 (MCF)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FM PV)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蕲蛇毒诱导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形成 ,于分光光度计上观察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过程并用微机分析图形。结果 :4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目的 :探讨微循环衰竭 (MCF)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FM PV)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蕲蛇毒诱导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形成 ,于分光光度计上观察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过程并用微机分析图形。结果 :4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和其中13例伴发休克患者的FMPV检测结果显示 :DIC患者 ,特别是伴有休克患者的FMPV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被抑制现象 ,同时DIC伴有休克者FMPV较DIC未伴休克组相对增强 ,凝血过度激活状况明显 ,治疗效果较差 ,死亡率高。结论 :MCF患者FMPV有明显的异常改变 ,其预后较差 ,FMPV检测对MCF病程进展、预后评价可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衰竭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纤维蛋白
下载PDF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尿毒症透析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燕婕 王曦 付玲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8期621-622,624,共3页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FMP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外周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在血液透析(HD)前后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动力学检测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健康人及尿毒症患者HD前后的...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FMP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外周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在血液透析(HD)前后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动力学检测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健康人及尿毒症患者HD前后的FMPF、tPA和vWFAg的含量。结果:HD前后,肾病患者FMPV、Fbg、tPA及vWFA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前,FMPV、Fbg、vWFA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D后1h,FMPV、Fbg、vWFAg较HD前显著升高(P<0.05),t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后24h,FMPV、Fbg、vWFAg的变化较HD前更为显著升高(P<0.01),tPA恢复至透析前水平。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的Fbg、vWFAg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经HD后进一步增高而致凝血机制过度激活,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增多,加之HD后组织释放的活化剂使tPA显著降低,使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特别经多次HD者,更易发生肺栓塞。因此,以FMPF、vWFAg及tPA作为对肾病患者HD前后的病程进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功能能自动检测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西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纤维蛋白原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生物学指标,特别是近年来证实,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血栓合并症(如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广泛重视。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自动检测系统。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自动检测系统 银屏 蛇毒 反应数据 电平信号 反应曲线 微机存贮 报告单
下载PDF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高凝状态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焰 魏文宁 杨锐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血症
下载PDF
脂肪肝病人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临江 万胜明 +2 位作者 邹亚红 彭运生 周立红 《血栓与止血学》 1999年第4期189-189,共1页
脂肪肝多为肝脏慢性中毒或代谢障碍所现的一种病理改变,临床症状不明显,肝功能可能有轻度障碍,但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报道5例脂肪肝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bg)的系列检测情况,并略作讨论。
关键词 脂肪肝 纤维蛋白 人血浆 深圳 列检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单体聚合功能 微电脑辅助 凝血因子 慢性中毒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子活性与体外血栓模型和脑缺血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元小冬 米振洲 +2 位作者 刘业松 裴唤珍 张萍淑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脑缺血疾病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量和质及体外血栓模型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主干支梗死(MCI)患者26例,穿通支梗死(PCI)78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64例。正常对照56例,测定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脑缺血疾病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量和质及体外血栓模型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主干支梗死(MCI)患者26例,穿通支梗死(PCI)78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64例。正常对照56例,测定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纤维蛋白原浓度(Fg)、FMPV/ODmax互及体外血栓模型的长度、湿重、干重等指标。结果FMPV、FMPV/ODmax在各组间无区别(P>0.05),Fg在MCI组高于TIA和对照组(P<0.05);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在MCI和PCI组高于对照组(P<0.05);长度则无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FMPV/ODmax、体外血栓模型湿重等指标对脑缺血类型有明显影响。结论体外血栓模型湿重和干重增加是发生脑梗死的早期监测指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MCI的病理基础之一,而纤维蛋白分子的聚集功能和体外血栓湿重是直接影响脑缺血发病类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外血栓模型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 纤维蛋白
下载PDF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的光学检测法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峰 马西 车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3,共2页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的光学检测法吴峰,马西,车金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有多种,大多数方法是以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作为凝固时间的函数为基础,此类方法只能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而不能反映纤维蛋白原分子的功能状况,而且...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的光学检测法吴峰,马西,车金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有多种,大多数方法是以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作为凝固时间的函数为基础,此类方法只能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而不能反映纤维蛋白原分子的功能状况,而且反应过程受肝素和纤维蛋白(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单体聚合反应 检测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与纤维蛋白原分子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刘秀荣 元小冬 +3 位作者 孔祥庭 裴唤珍 张萍淑 葛秀风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72-674,共3页
1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分子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有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 14 3例 ,随机分为非溶栓治疗组 70例 ;溶栓治疗组 6 3例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 TIA) 31例 ;病例对照组 30例... 1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分子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有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 14 3例 ,随机分为非溶栓治疗组 70例 ;溶栓治疗组 6 3例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 TIA) 31例 ;病例对照组 30例。在不同时间测定 FMPV、Fg、FMPV/ ODmax血小板粘附率。3结果  FMPV在 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急性脑梗死非溶栓组显著高于 TIA组 ( P<0 .0 1) ,Fg在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 TIA及病例对照组 ( P<0 .0 1)。持续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病 1周左右 FMPV、FMPV/ ODmax及血小板粘附率。 4结论  Fg升高是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之一 ,持续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应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分子活性 ,并及时应用抗血小板粘附聚集药物 ,以防再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溶栓疗法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性能检测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现亭 马存建 马西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6期719-720,共2页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硬化血栓并发症,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种血栓并发症之首.长期以来,有关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最近,人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能是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硬化血栓并发症,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种血栓并发症之首.长期以来,有关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最近,人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能是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病人 性能检测 纤维蛋白单体 流行病学调查 心血管病 聚合反应速率 发病机制 降纤治疗 率居 血小板聚集性
下载PDF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在体外循环期间的改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锐 魏文宁 +1 位作者 杨焰 宋善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83-483,共1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单体聚合速率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肾小球疾病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改变与血清脂蛋白(a)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燕婕 胡丽华 曹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研究肾小球疾病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FMPF)、D-二聚体(D-D)的改变与血清脂蛋白(a)[(Lp(a)]变化的关系。方法:用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动力学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酶动力学法分别测定健康人和肾小球疾病... 目的:研究肾小球疾病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FMPF)、D-二聚体(D-D)的改变与血清脂蛋白(a)[(Lp(a)]变化的关系。方法:用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动力学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酶动力学法分别测定健康人和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FMPV)、纤维蛋白原(Fbg)、D-D及LP(a)。结果:患者血清FMPV、Fbg、D-D及LP(a)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增高(P<0.05或P<0.01),LP(a)的增高与FMPV、Fbg、D-D的增高呈正相关(r=0.453)。结论:Fbg的质与量显著增高,提示凝血激活的持续存在;反映肾小球内凝血和纤溶的关系D-D明显增加;具有抗纤溶作用的Lp(a)显著增加,且与FMPV和D-D的增高呈正相关。因此本研究认为上述指标为肾脏疾病的血栓形成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D-二聚体 血清脂蛋(a)
下载PDF
活性单体对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影响
12
作者 林榕 林金娜 曾幸荣 《聚氨酯工业》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研究了活性单体种类及用量对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UA)光固化膜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用光差扫描量热法(Photo-DSC)对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光聚合反应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比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 研究了活性单体种类及用量对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UA)光固化膜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用光差扫描量热法(Photo-DSC)对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光聚合反应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比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能更好地调节HBUA固化膜的综合性能,并促进UV固化反应的进行。HDDA的适宜质量分数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单体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机械性能 聚合反应速率
下载PDF
聚苯乙烯稳定化的聚合反应
13
作者 刘海军(译) 《聚合物与助剂》 2008年第5期28-35,共8页
用传统自由基技术制备的通用聚苯乙烯,聚合通过自由基偶合终止,因此含一个头头单元。正如以前证明的那样,热应力引起头头组份键合键的均裂。产生的大自由基解聚迅速生成苯乙烯单体。加工过程中的这种分解会导致成品中含有有害的一定... 用传统自由基技术制备的通用聚苯乙烯,聚合通过自由基偶合终止,因此含一个头头单元。正如以前证明的那样,热应力引起头头组份键合键的均裂。产生的大自由基解聚迅速生成苯乙烯单体。加工过程中的这种分解会导致成品中含有有害的一定数量的苯乙烯单体,尤其是食品包装应用,即使少量的单体也会引起有害的气味和香味。不含头头单元的聚合物很难促进这种分解。在这种情况下,聚苯乙烯由苯乙烯单体通过硝酰基传递聚合制备,硝酰基端基用还原除去。这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不含头头单元,显示出比常规聚苯乙烯观察到的大得多的热稳定性。两种聚合物稳定性的直接比较用热失重技术很容易得到。稳定性不同的定量反射从相应分解速率常数可以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热稳定性 聚合反应 分解速率常数 苯乙烯单体 自由基 聚合 加工过程
原文传递
丙烯酸酯橡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树林 刘忠强 +2 位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张会轩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6-29,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橡胶(ACM),考察共聚单体丙烯酸甲酯(MA)对共聚反应和橡胶性能的影响。MA作为共聚单体加快了聚合反应速率,对聚合转化率影响不大;核磁共振(NMR)测试表明,共聚物组成与投料比接近;MA含量增加,ACM在高温条...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橡胶(ACM),考察共聚单体丙烯酸甲酯(MA)对共聚反应和橡胶性能的影响。MA作为共聚单体加快了聚合反应速率,对聚合转化率影响不大;核磁共振(NMR)测试表明,共聚物组成与投料比接近;MA含量增加,ACM在高温条件下凝胶含量提高;MA共聚导致ACM热分解温度、最快分解速率温度提高,耐热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橡胶 合成 性能研究 characterization 共聚单体 溶液聚合方法 聚合反应速率 聚合转化率 共聚物组成 丙烯酸甲酯 ACM 橡胶性能 分解温度 凝胶含量 核磁共振 含量增加 共聚反应 高温条件 分解速率 投料比
下载PDF
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万超瑛 《化学与粘合》 CAS 2001年第5期219-221,共3页
引发剂在乳液聚合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引发剂对聚合反应速率 ,聚合物粒子形态 。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乳液聚合 过硫酸盐 水溶性引发剂 聚合反应 反应速率 聚合 粒子形态 单体转化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