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纤溶酶K区缺失突变体玻璃体腔注射对光化学诱导大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溶栓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武
莫炜
+3 位作者
黄欣
欧阳艳玲
宋后燕
张志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8-413,共6页
背景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溶栓和抗凝疗法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系统溶栓疗法效率较低,且易增加出血风险。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纤溶酶K区缺失突变体(PLM—AK)对光化学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
背景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溶栓和抗凝疗法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系统溶栓疗法效率较低,且易增加出血风险。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纤溶酶K区缺失突变体(PLM—AK)对光化学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治疗作用。方法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孟加拉玫瑰红溶液40mg/kg,然后用氩激光照射视网膜静脉法建立SD大鼠BRV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平衡盐溶液(BSS)组、0.01U(商品单位)PLM—AK组、0.02UPLM—AK组和0.03UPLM—AK组,每组10只。造模并避光饲养大鼠12h后于大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BSS和0.01、0.02或0.03UPLM—AK10μl,各组大鼠于注射后3d行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用过量麻醉法处死SD大鼠并制备视网膜铺片和眼球壁切片,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球壁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球壁组织中人纤连蛋白(FN)和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后3d,FFA显示BSS组及0.01、0.02或0.03UPLM—AK组视网膜分支静脉再通达2支以上的大鼠数量分别为0、3、6和8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5,P=0.022),其中0.01UPLM—AK组再通血管的大鼠数量与B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8,P=0.119),而0.03UPLM—AK组再通血管的大鼠数量明显多于0.01UPLM—A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2,P=0.006)。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后3d,BSS组大鼠视网膜静脉内可见血栓形成,视网膜铺片可见新生血管;而0.03UPLM-AK组可见大鼠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铺片未见新生血管形成。BSS组可见FN主要表达于内界膜(ILM)层、感光细胞层(PCL)、外界膜(OLM)层、脉络膜和巩膜,LN主要表达于大鼠ILM层、OLM层和巩膜,且均呈强表达。0.03UPLM—AK组大鼠球壁各层组织中FN荧光强度较BSS组明显减弱,脉络膜层FN表达接近消失,LN在ILM层表达增强,而OLM层和巩膜表达减弱。结论玻璃体腔注射PLM—AK促进阻塞的视网膜分支静脉再通,是潜在的BRVO治疗药物。PLM—AK玻璃体腔注射后可以扩散至脉络膜并降解FN和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
纤维蛋白溶解剂/用法及用量
玻璃体注射
溶栓疗法/方法
动物模型
SD大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纤溶酶K区缺失突变体玻璃体腔注射对光化学诱导大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溶栓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武
莫炜
黄欣
欧阳艳玲
宋后燕
张志云
机构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检验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外科
复旦大学教育部代谢与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8-413,共6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B2013105)
文摘
背景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溶栓和抗凝疗法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系统溶栓疗法效率较低,且易增加出血风险。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纤溶酶K区缺失突变体(PLM—AK)对光化学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治疗作用。方法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孟加拉玫瑰红溶液40mg/kg,然后用氩激光照射视网膜静脉法建立SD大鼠BRV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平衡盐溶液(BSS)组、0.01U(商品单位)PLM—AK组、0.02UPLM—AK组和0.03UPLM—AK组,每组10只。造模并避光饲养大鼠12h后于大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BSS和0.01、0.02或0.03UPLM—AK10μl,各组大鼠于注射后3d行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用过量麻醉法处死SD大鼠并制备视网膜铺片和眼球壁切片,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球壁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球壁组织中人纤连蛋白(FN)和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后3d,FFA显示BSS组及0.01、0.02或0.03UPLM—AK组视网膜分支静脉再通达2支以上的大鼠数量分别为0、3、6和8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5,P=0.022),其中0.01UPLM—AK组再通血管的大鼠数量与B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8,P=0.119),而0.03UPLM—AK组再通血管的大鼠数量明显多于0.01UPLM—A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2,P=0.006)。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后3d,BSS组大鼠视网膜静脉内可见血栓形成,视网膜铺片可见新生血管;而0.03UPLM-AK组可见大鼠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铺片未见新生血管形成。BSS组可见FN主要表达于内界膜(ILM)层、感光细胞层(PCL)、外界膜(OLM)层、脉络膜和巩膜,LN主要表达于大鼠ILM层、OLM层和巩膜,且均呈强表达。0.03UPLM—AK组大鼠球壁各层组织中FN荧光强度较BSS组明显减弱,脉络膜层FN表达接近消失,LN在ILM层表达增强,而OLM层和巩膜表达减弱。结论玻璃体腔注射PLM—AK促进阻塞的视网膜分支静脉再通,是潜在的BRVO治疗药物。PLM—AK玻璃体腔注射后可以扩散至脉络膜并降解FN和LN。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
纤维蛋白溶解剂/用法及用量
玻璃体注射
溶栓疗法/方法
动物模型
SD大鼠
Keywords
Retinal vein occlusion/therapy
Fibrinolytic agents/administration & dosage
Intravitrealinjection
Thrombolytic therapy/methods
Disease models, animal
SD rats
分类号
R774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纤溶酶K区缺失突变体玻璃体腔注射对光化学诱导大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溶栓作用
陈武
莫炜
黄欣
欧阳艳玲
宋后燕
张志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