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止血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1日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关于脊柱手术中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1日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关于脊柱手术中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Iedtrials,RCT)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抗纤维蛋白溶解药(antifibrinolytic agents,AA)包括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和氨基己酸(epsilon aminocaproic acid,EACA);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药物为Placebo。提取各研究中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术中输血事件、术后输血事件、手术时间与不良事件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571例患者。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由改良Jadad量表评价,9篇文献的研究质量评分为5分,6篇为4分,3篇为3分。纳入18篇研究均为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10项研究报道了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95;95%CI:(-1.28,-0.62),P<0.00001];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0.91;95%CI:(-1.24,-0.58),P<0.00001];TXA与EACA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47,-0.73),P=0.67]。共13项研究报道了术中失血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47;95%CI:(-0.66,-0.29),P<0.00001];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1.01;95%CI:(-1.56,-0.47),P<0.0003];TXA组高于EACA组[SMD=0.47;95%CI:(0.13,0.81),P=0.007]。共8项研究报道了术后引流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74;95%CI:(-1.13,-0.34),P=0.0002];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0.80;95%CI:(-1.44,-0.16),P=0.01];TXA组与EACA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6;95%CI:(-1.02,1.14),P=0.92]。共7项研究报道了总输血量情况:AA组少于C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51;95%CI:(-0.67,-0.34),P<0.00001]。共4项研究报道了术中输血事件,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68,1.21),P=0.52]。共6项研究报道了术后输血事件情况,AA组少于C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44;95%CI:(0.31,0.62),P<0.00001]。共8项研究报道了手术时间情况,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4;95%CI:(-0.21,0.14),P=0.69]。共3项研究报道了术后不良事件,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24,4.81),P=0.93]。结论: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能够降低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及术后输血事件,但未能降低术中输血事件、手术时间及改善术后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脊柱手术 止血 META分析
下载PDF
溶栓药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贵鑫 吕莉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5期234-236,共3页
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TE)性疾病是较常见的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更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病症,药物溶栓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溶栓药物大多是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能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 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TE)性疾病是较常见的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更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病症,药物溶栓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溶栓药物大多是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能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并降解纤维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溶栓 药理学
下载PDF
日本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疗法
3
作者 张榆兵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5期446-448,共3页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疗法 日本 血栓溶解 阿替普酶 溶解血栓 动脉血管 重症患者
下载PDF
血栓溶解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应蓓文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1999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介绍某些生物制剂类血栓溶解药的结构功能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概述了血栓溶解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血栓溶解 纤维蛋白溶酶 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脉复生药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庞健辉 罗甜仪 《广东药学》 2001年第5期46-47,共2页
脉复生片是纯中药制剂 ,临床上主要用于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 ,经研究证明脉复生能较好地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能非常显著地缩短纤维蛋白溶解时间而不影响凝血时间 ,并能明显地对抗实验性血栓。
关键词 脉复生 闭塞性脉管炎 纤维蛋白 溶解 凝血 血栓 药理学
下载PDF
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对卡介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国庆 沈周俊 +3 位作者 陆静 金晓东 陈军 史时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作为卡介苗(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对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将行手术治疗后的32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随机分成A组[66例,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59例、膀胱...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作为卡介苗(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对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将行手术治疗后的32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随机分成A组[66例,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B组(64例,其中行TURBT 6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C组(65例,其中行TURBT 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D组(64例,其中行TURBT 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及E组(67例,其中行TURBT 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A组患者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BCG 100~120 mg+氨甲苯酸(PAMBA)0.1 g,B 组灌注BCG 50~60 mg+PAMBA 0.1 g,C组灌注BCG 100~120 mg+氨基己酸(EACA)2.0 g,D组灌注BCG50~60 mg+ EACA 2.0 g,E组灌注BCG 100~120 mg,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 结果术后随访4~69个月,平均28.5个月, A、B、C、D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分别为12%(7/59),10%(6/58),9%(5/54)和9%(5/56),低于E组的30%(1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99,6.818,7.380,7.867,P值分别为0.017,0.009,0.007,0.005);BCG剂量减少的B、D组复发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B、D组分别为3%(2/60)、5%(3/59),较A、C组的11%(7/66)、13%(8/62)降低.结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作为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膀胱肿瘤 复发 纤维蛋白溶解 化学预防
原文传递
让血栓溶解药开通血栓
7
作者 吕群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5年第1期24-24,共1页
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已开始应用血栓溶解药治疗血栓性疾病,由于担心出血和专家们对此意见分歧,因此并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当初主要使用链激酶(是从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出的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物质),后来又用尿激酶(从尿中提取的溶... 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已开始应用血栓溶解药治疗血栓性疾病,由于担心出血和专家们对此意见分歧,因此并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当初主要使用链激酶(是从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出的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物质),后来又用尿激酶(从尿中提取的溶解纤维蛋白的物质)。使用中发现,如用量掌握不好,使溶解作用过强,造成纤维蛋白溶解过于激烈,有可能加大出血。为了预防此种出血,最好使血栓溶解药物能有选择地作用于血栓。基于这一种思路,九十年代产生了第二代血栓溶解药物t—PA(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并创新了给药方法,即应用导管将t—PA直接注入冠状动脉阻塞部位(简称PTCR),这是血栓治疗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 血栓溶解疗法 t—PA 纤维蛋白溶酶原 急性心肌梗塞 纤维蛋白溶解 脑血栓 冠状动脉阻塞 深部静脉血栓 九十年代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敌 王伊龙 +3 位作者 马锐华 包华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其对象为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后4周。5年),调查其近两周内的抗血...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其对象为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后4周。5年),调查其近两周内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依据患者是否使用抗血栓药物,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669例,最后共有60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本研究结果分析中。其中未接受抗血栓药物治疗者163例(26.9%)。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438例,其中剂量25-40mg/d的患者152例(34.7%)。在抗血栓药物的影响因素方面,较好的日常生活能力OR=1.009,95%CI:1.002-1.017、医疗保险OR=1.822,95%CI:1.123-2.956、高血压OR=1.533。95%CI:1.030-2.282是脑卒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促进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均应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除非预计患者不久将死亡或有严重的禁忌证,其用药剂量应遵循临床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纤维蛋白溶解 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
下载PDF
溶血栓药物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依成 徐雪东 胡文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5-368,共4页
脑梗死是导致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生脑梗死的超急性期,积极给予溶栓治疗,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缺血区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被FDA批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其他的许多药... 脑梗死是导致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生脑梗死的超急性期,积极给予溶栓治疗,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缺血区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被FDA批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其他的许多药物如瑞替普酶,替奈普酶,去氨普酶、安克洛酶等在脑梗死治疗应用方面正在探索中。本文将针对上述几种主要的溶血栓药物及其已经开展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纤维蛋白溶解
下载PDF
微栓子监测对抗血栓药物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祁风 徐恩 +2 位作者 陆雪芬 陈秀梅 谢海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发病1周内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选本试验组。常规TCD检查后,进入TCD8.0微栓子监测软件,取双侧大脑中动脉(MCA)作监测血管,监测时间为40mi...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发病1周内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选本试验组。常规TCD检查后,进入TCD8.0微栓子监测软件,取双侧大脑中动脉(MCA)作监测血管,监测时间为40min。对微栓子监测阳性的患者,在常规治疗脑梗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抗凝药物(速碧林)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力抗栓)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7、10天进行微栓子监测,观察药物治疗对微栓子的影响。结果:微栓子监测14例(18.7%)阳性;抗凝组(7例)和抗血小板聚集组(7例)治疗后第3、5、7、10天,ME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5天,抗凝组MES的下降率高于抗血小板聚集组(P<0.05)。结论: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抑制MES的产生,而抗凝药物降低微栓子的作用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起效快;MES监测可作为评价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一项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物评价
下载PDF
尿激酶不同给药方法对隧道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孟秀云 姜立萍 +1 位作者 杨敏 刘宁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2-783,共2页
目的探讨经血液透析隧道导管缓慢滴注尿激酶对导管侧口纤维蛋白鞘的溶解效果。方法选择有隧道导管并发纤维蛋白鞘的血液透析患者30例,用尿激酶封管法溶解1次,当再次发生堵塞时,改用滴注法溶解。结果尿激酶滴注法与封管法相比,血流量及... 目的探讨经血液透析隧道导管缓慢滴注尿激酶对导管侧口纤维蛋白鞘的溶解效果。方法选择有隧道导管并发纤维蛋白鞘的血液透析患者30例,用尿激酶封管法溶解1次,当再次发生堵塞时,改用滴注法溶解。结果尿激酶滴注法与封管法相比,血流量及导管远期通畅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隧道导管缓慢滴注尿激酶法是溶解纤维蛋白鞘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肾透析 纤维蛋白 尿激酶 不同给方法 导管 隧道 血液透析患者 滴注法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立梅 陈旭 董智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3-825,共3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治疗的依从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82例,出院6个月完成随访者515例,调查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患者抗栓...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治疗的依从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82例,出院6个月完成随访者515例,调查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患者抗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抗栓药物使用的因素。结果住院期间服用阿司匹林者519例,服用氯吡格雷者11例,服用华法林者29例;出院6个月时服用阿司匹林者共436例,服用氯吡格雷者3例,服用华法林者2例。TIA、生活能力低下、服用非阿司匹林抗栓药物及未接受脑卒中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使用抗栓药物的依从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抗栓药物的应用比例较高,但随访至6个月时依从性下降,专科医师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的依从性给予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阿司匹林 华法林 纤维蛋白溶解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抗纤溶药物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志鹏 简锴陶 魏民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6-798,共3页
近20年来,借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进行的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越来越安全,然而CPB会破坏血管完整性,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消耗凝血因子,消耗并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黏... 近20年来,借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进行的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越来越安全,然而CPB会破坏血管完整性,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消耗凝血因子,消耗并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黏附和聚合能力降低、功能受损,引发心脏手术后的出血并发症^[1,2]。随着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心肺转流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治疗应用 综述[文献类型]
下载PDF
溶栓新药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和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肖成祖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尿激酶原(Pro-UK)是新一代特异性溶栓药,它是尿激酶(UK)的前体,由411个氨基酸组成,它本身的催化活性很低,只有当它被运送至血栓局部,经纤维蛋白溶解酶等酶的激活,使它的肽链在Lys158-Ile159位点之间被打开形成尿激酶后,才能发挥其... 尿激酶原(Pro-UK)是新一代特异性溶栓药,它是尿激酶(UK)的前体,由411个氨基酸组成,它本身的催化活性很低,只有当它被运送至血栓局部,经纤维蛋白溶解酶等酶的激活,使它的肽链在Lys158-Ile159位点之间被打开形成尿激酶后,才能发挥其溶栓作用。同时,当局部出现纤维蛋白的E片段时,可使它原先的催化活性增大5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纤维蛋白溶解 治疗 催化活性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心脏复合手术围术期抗栓药物的使用观察
15
作者 张源 李正恭 +4 位作者 严宇 陈灏 杨庆军 梅霞 郑向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383-3384,共2页
目的通过对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及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复合手术)者的观察,了解围术期抗栓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23例同期行PCI及心脏复合手术者。其中21例PCI术后血流动力学... 目的通过对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及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复合手术)者的观察,了解围术期抗栓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23例同期行PCI及心脏复合手术者。其中21例PCI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停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改为依诺肝素4 000U皮下注射,2次/日,5~7d后再行心脏手术。院内随访:大出血、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长期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死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 2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边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中出血增加。1例风湿性心脏病行PCI+瓣膜置换术患者,随访4.7年后因脑出血死亡;另1例随访2.3年出现脑梗死。其余19例心脏复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及长期随访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卒中及MACCE事件的显著增加。结论心脏复合手术患者围术期规范化使用抗栓药物是有效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体外循环 纤维蛋白溶解
下载PDF
抗纤溶药物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16
作者 李停 宋建东 +1 位作者 李志钢 李长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在脊柱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2013年11月)、PubMed(1966年—2013年11月)、EMBase(1966年—2013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在脊柱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2013年11月)、PubMed(1966年—2013年11月)、EMBase(1966年—2013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中关于抗纤溶药物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均截止到2013年11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包含664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抗纤溶药物能够减少失血量〔均数差=-288.8,95%CI(-467.49,-110.19),P=0.002〕,降低输血率〔OR=0.57,95%CI(0.37,0.87),P=0.009〕和输血量〔均数差=-242.76,95%CI(-422.57,-62.95),P=0.008〕,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溶药物可有效减少脊柱手术失血,降低输血率及输血量,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出血 META分析
下载PDF
抗纤溶药对家兔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及意义
17
作者 张胡金 丁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44-545,共2页
目的:探讨抗纤溶药对家兔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制作家兔颅脑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及药物观察组,分别测定伤后不同时段各项血浆D-二聚体,进行比较。结果:给药组血浆D-二聚体从伤后6h以后均低于对照组(P<0.01... 目的:探讨抗纤溶药对家兔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制作家兔颅脑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及药物观察组,分别测定伤后不同时段各项血浆D-二聚体,进行比较。结果:给药组血浆D-二聚体从伤后6h以后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抗纤溶药,可改善因脑损伤而引发的纤溶亢进,达到治疗颅脑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血液 脑损伤/物疗法 聚合物/代谢 纤维蛋白溶解药/治疗应用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22例口服抗血栓药相关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海龙 孙彦龙 杨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152-3154,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抗血栓药相关脑出血(OAT-IC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2例OAT-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预后和死亡率与发病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出血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肿是... 目的探讨口服抗血栓药相关脑出血(OAT-IC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2例OAT-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预后和死亡率与发病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出血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肿是否扩大关系密切。结论 OAT-ICH具有出血量大,血肿扩大的持续时间长、发生率高、预后更差,凝血功能异常,GCS评分低等特点;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手术治疗是口服OAT-ICH最主要方式,但手术风险大,围术期管理特别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脑出血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降纤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布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2354-2354,共1页
关键词 脑缺血/物疗法 脑血管意外/护理 纤维蛋白溶解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杜强 李定君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期237-239,共3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其发病率有逐步上升趋势[2-3]。手术是治疗CSDH的主要方式,其中以成熟而经典的钻孔引流术为主。然而,不论选择何种...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其发病率有逐步上升趋势[2-3]。手术是治疗CSDH的主要方式,其中以成熟而经典的钻孔引流术为主。然而,不论选择何种手术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死亡率为1.5%~8.0%,术后复发率为3.8%~30.0%,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特别对于高龄患者[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病理过程 白细胞介素类 纤维蛋白溶解 发病机制 物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