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清组织因子(TF)、血清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PAI-1、TF、AT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的关系...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清组织因子(TF)、血清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PAI-1、TF、AT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AI-1、TF水平低于对照组,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伤后1 d PAI-1水平低于重度组(P<0.05);伤后1 d、7 d TF水平低于重度组,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创伤患者PAI-1、TF水平升高,AT水平降低,其水平可反映创伤的严重程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清组织因子(TF)、血清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PAI-1、TF、AT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AI-1、TF水平低于对照组,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伤后1 d PAI-1水平低于重度组(P<0.05);伤后1 d、7 d TF水平低于重度组,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创伤患者PAI-1、TF水平升高,AT水平降低,其水平可反映创伤的严重程度。
文摘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注射及停止注射后不同时间,取组织标本,HE和Van Gieson氏(简称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及逆转中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正常大鼠肝脏中,PAI-1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肝血窦壁及细胞浆。随着纤维化的进展,PAI-1表达量进行性增加(正常对照组为0.142±0.030,模型组注射CCl42、6和8周组分别为0.361±0.048、0.757±0.068和0.838±0.048);肝纤维化自然消退过程中又逐渐减弱(自发逆转2、4和6周组分别为0.613±0.054、0.524±0.060和0.210±0.044)。RT-PCR检测,模型组注射CCl42、6和8周后,PAI-1 m 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是正常肝组织的(6.83±2.60)倍、(12.43±2.65)倍和(26.32±5.17)倍,停止注射CCl4后,在自发逆转2、4和6周时,PAI-1 m 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只是正常肝组织中的(17.86±4.60)倍、(14.62±5.99)倍和(11.21±1.98)倍。结论: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表达下调,可能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