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诉前约定送达地址的限制思考——兼论《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第3条的适用
1
作者 李梦颖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5-18,共4页
合法有效的送达为民事诉讼程序不可或缺的一环,诉前约定送达地址本质上属于诉讼契约,具有正当性基础,制度的具体构建应包括约定、效力、救济等方面。诉前约定送达地址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并非随便一约,要限制案件类型、认定标准、地址、... 合法有效的送达为民事诉讼程序不可或缺的一环,诉前约定送达地址本质上属于诉讼契约,具有正当性基础,制度的具体构建应包括约定、效力、救济等方面。诉前约定送达地址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并非随便一约,要限制案件类型、认定标准、地址、约定内容以及避免程序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达 诉前约定送达地 诉讼契约 限制
下载PDF
诉前约定送达地址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学在 刘鋆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4,共9页
在"送达难"的现实背景下,当事人诉前在合同中约定送达地址,法院据此地址进行送达不失为缓解"送达难"问题的一个新路径。送达地址之约定行为属于与效性诉讼行为,约定送达地址之条款具备诉讼契约之性质,法院据此进行... 在"送达难"的现实背景下,当事人诉前在合同中约定送达地址,法院据此地址进行送达不失为缓解"送达难"问题的一个新路径。送达地址之约定行为属于与效性诉讼行为,约定送达地址之条款具备诉讼契约之性质,法院据此进行法律文书的送达也因此产生诉讼法上的效力。诉前约定送达地址制度具有正当性根据,但目前该制度的推广仅停留在司法建议与内部工作方法层面,其效力在立法层面并未明确得到认可。为协调当事人的合意与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之间的关系,未来立法上应当对诉前约定送达地址的适用范围、适用程序、必要条款、违反该约定后的法律救济等问题进行规制,以便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达 民事合同 约定送达地 诉讼契约
原文传递
落实“三项制度”下的税务文书送达困境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5期38-41,共4页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三项制度"是税务部门优化税收执法、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而税务文书送达贯穿"三项制度"落实的全过程,在平衡程序正义与实体公...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三项制度"是税务部门优化税收执法、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而税务文书送达贯穿"三项制度"落实的全过程,在平衡程序正义与实体公平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税务文书送达却面临拟制送达难以实现等诸多困境.在分析其内在成因的基础上,应当以税法修订为契机,积极探索约定送达等新形式,进一步防范税务执法风险,切实维护纳税人和缴费人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项制度 税务文书送达 现实困境 约定送达
下载PDF
信用卡纠纷诉讼的文书送达
4
作者 张瑞强 《人民司法》 2014年第21期58-61,共4页
信用卡关系属借款合同关系。信用卡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一般在签订的信用卡领用合约中约定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并约定发生信用卡法律纠纷,该地址将作为诉讼期间法律文书的送达地址,只要法律文书由法院寄送至该地址即视为送达。司法实践中,对... 信用卡关系属借款合同关系。信用卡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一般在签订的信用卡领用合约中约定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并约定发生信用卡法律纠纷,该地址将作为诉讼期间法律文书的送达地址,只要法律文书由法院寄送至该地址即视为送达。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类诉讼前的约定,有不认可约定效力、认可约定效力、有保留地认可约定效力之分歧。约定法律文书送达地址、送达方式及送达后果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分民事权利、诉讼权利的行为。审判实践中应当在认可其效力的前提下,按法定顺序穷尽各种送达方式进行送达,以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及时作出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纠纷 约定送达 约定送达地 送达效力
原文传递
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困境检视与突围
5
作者 侯梦凡 凌晓 《法治论坛》 2020年第3期217-231,共15页
送达关乎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合法有效的送达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关键一环。送达程序的核心为送达地址确认制度,但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危机日益凸显。其危机主要表现为不够重视当事人的知情权、送达方式选择权、程序救济权,未细化法院... 送达关乎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合法有效的送达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关键一环。送达程序的核心为送达地址确认制度,但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危机日益凸显。其危机主要表现为不够重视当事人的知情权、送达方式选择权、程序救济权,未细化法院的告知义务,对送达地址确认书内容保密要求未作精细化规定。对此,应通过强化细化法院告知义务及送达地址确认书的保密规定,尊重当事人自由选择送达方式,完善送达瑕疵时当事人救济机制,推广诉前约定送达地址机制等方式对送达地址确认制度予以完善,以推动该制度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达地址确认书 告知义务 送达方式 诉前约定送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