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悬念的设置看《约拿书》人物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1
1
作者 孟令花 《济宁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0-43,共4页
《约拿书》虽然篇幅短小,却曲折生动,悬念迭起。而其中的悬念并非一般作家所通用的艺术技巧,它是一种"程度低的悬念",是受圣经叙事模式限制的悬念。文中一系列悬念所展现的约拿与那些以传达上帝旨意为目的的传统先知不同,是... 《约拿书》虽然篇幅短小,却曲折生动,悬念迭起。而其中的悬念并非一般作家所通用的艺术技巧,它是一种"程度低的悬念",是受圣经叙事模式限制的悬念。文中一系列悬念所展现的约拿与那些以传达上帝旨意为目的的传统先知不同,是一位敢于反抗权威,能够坚持自己立场,具有鲜明反叛精神的先知,而文中的上帝亦不再是往日面对叛逆人群的愤怒形象,而是一位循循善诱、谦谦可亲的长者,已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神特质,成为一位彻底的世界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拿书》 悬念 约拿形象 上帝形象
下载PDF
《约拿书》的游戏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250-253,共4页
文化游戏理论是较为新颖的一种文化理论,它探讨文化中存在的游戏因素。在文学中,它指一种伴随行动的高扬而紧张的情感,继之以欢笑与松弛;它通过没有理性、不合逻辑的狂热夸张来产生惊奇效果;又指节奏与韵律。《约拿书》的情节即突出表... 文化游戏理论是较为新颖的一种文化理论,它探讨文化中存在的游戏因素。在文学中,它指一种伴随行动的高扬而紧张的情感,继之以欢笑与松弛;它通过没有理性、不合逻辑的狂热夸张来产生惊奇效果;又指节奏与韵律。《约拿书》的情节即突出表现了这些游戏特征,它的人物也独具魅力,它像个处于游戏状态的孩童一样坦诚天真,毫不遮掩地将自己全部展现给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拿书》 希伯来文学 先知书 文化游戏理论
下载PDF
哈姆莱特、眉间尺与约拿:迂执的护法者——关于哈姆莱特的神话猜想之三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素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约拿是以色列先知,因逃避上帝诫命遭罚而悔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因之概括出"约拿情结",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约拿怀有强烈的秩序和法律感,但缺乏爱心。通过文本对照,发现哈姆莱特及鲁迅小说《铸剑》中的眉间尺与约拿有不... 约拿是以色列先知,因逃避上帝诫命遭罚而悔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因之概括出"约拿情结",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约拿怀有强烈的秩序和法律感,但缺乏爱心。通过文本对照,发现哈姆莱特及鲁迅小说《铸剑》中的眉间尺与约拿有不可忽视的亲缘联系,都是迂执的护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约拿情结 护法者 圣经 神话 猜想
下载PDF
从“约拿情结”谈大学生群体的情绪智力培养
4
作者 齐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78,共2页
近些年来发生的高校恶性案件如复旦投毒案等,其受害人往往是被周围同学所伤害,而本身又品学兼优,这不免让人想到"约拿情结"——人们避免成功,嫉妒和仇恨成功的人士。如何引导大学生防止来自身边同学的嫉妒仇视等不良情绪,提... 近些年来发生的高校恶性案件如复旦投毒案等,其受害人往往是被周围同学所伤害,而本身又品学兼优,这不免让人想到"约拿情结"——人们避免成功,嫉妒和仇恨成功的人士。如何引导大学生防止来自身边同学的嫉妒仇视等不良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平衡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进而预防不利于自身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拿情结” 情绪智力 大学生群体
下载PDF
论《约拿书》的喜剧特征
5
作者 厉盼盼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2-24,共3页
先知书是《圣经》中重要的神学经卷,其中以《约拿书》最具特色。其文本虽被赋予了庄严神圣的主题,却披上了喜剧性色彩的外衣,这与其它先知书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本文即从喜剧性人物,喜剧性情节和喜剧性语言三个方面对其喜剧特征进行论述。
关键词 约拿书》 喜剧性人物 喜剧性情节 喜剧性语言
下载PDF
电视媒体活动中的约拿情结
6
作者 胡芃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8-30,共3页
约拿情结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造的概念,是一种逃避最好、降低自己的抱负水平、水往低处流的心理倾向,是一种人性的弱点。本文列举了约拿情结在电视媒体活动各环节中的表现,提出了一些克服约拿情结,促进电视传媒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电视媒体 约拿情结 人性弱点 媚俗
下载PDF
克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约拿效应
7
作者 姚晓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年第11期164-165,共2页
口语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题。本文分析了作为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心理障碍之一的约拿效应在教学中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和解决的措施,以便使学生能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实现自己真实水平的正常发... 口语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题。本文分析了作为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心理障碍之一的约拿效应在教学中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和解决的措施,以便使学生能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实现自己真实水平的正常发挥,从而达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教学 心理障碍 约拿效应
下载PDF
浅说学生的“约拿情结”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德泉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8期135-135,共1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应转变角色,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也要成为学生的辅导者。"约拿情结"在部分中学生身上有所体现,直接制约着他们的发展,我们有责任去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使他们早日走出,敢于去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应转变角色,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也要成为学生的辅导者。"约拿情结"在部分中学生身上有所体现,直接制约着他们的发展,我们有责任去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使他们早日走出,敢于去争取机会,挖掘自己的潜能,走向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拿情结 情绪 克服 成功
下载PDF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先知约拿的心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尹红茹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6期77-78,共2页
《圣经》中的先知,一向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言人,他们对于上帝都是言听计从的。但《约拿书》中的先知约拿却极有个性,他对上帝并不那么顺从。本文试从精神分析角度阐述约拿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起伏变化,以期对约拿的反常行为... 《圣经》中的先知,一向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言人,他们对于上帝都是言听计从的。但《约拿书》中的先知约拿却极有个性,他对上帝并不那么顺从。本文试从精神分析角度阐述约拿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起伏变化,以期对约拿的反常行为做出心理学方面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拿 精神分析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布道者”约翰:言说主体还是沉默他者?——赫斯顿《约拿的葫芦蔓》身体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赫斯顿的小说《约拿的葫芦蔓》塑造了具有出色口语表达能力的黑人男性形象。黑人男性凭借言说这一身体动作传承了非裔传统口述文化的精髓,并努力争取主体性的建构。然而,在黑人男性通过言说的身体进行自我赋权的过程中,也对黑人女性进... 赫斯顿的小说《约拿的葫芦蔓》塑造了具有出色口语表达能力的黑人男性形象。黑人男性凭借言说这一身体动作传承了非裔传统口述文化的精髓,并努力争取主体性的建构。然而,在黑人男性通过言说的身体进行自我赋权的过程中,也对黑人女性进行了贬抑与规训,并参与了黑人共同体内部复杂的话语协商。与此同时,黑人男性在面对白人时的沉默又使他的身体丧失了言说的权利。在赫斯顿看来,言说的身体,对于黑人男性而言,是一把双刃之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约拿的葫芦蔓》 言说 身体 主体 他者
下载PDF
《约拿的葫芦蔓》研究综述
11
作者 李培凤 胡笑瑛 《文教资料》 2015年第7期18-19,共2页
《约拿的葫芦蔓》是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因没有明确反映种族问题而一度被忽略。本文就国内外对于这部小说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概述。
关键词 约拿的葫芦蔓》 研究现状 佐拉·尼尔赫斯顿
下载PDF
约拿情结影响下的江淹——江郎才尽原因新探
12
作者 李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75-77,共3页
自从钟嵘提出江郎才尽之后,历代学者见智见仁,对江郎才尽这一问题进行了诸多深入的研究。江淹才尽的原因很复杂,除了社会环境影响外,个人的心理影响也有很大作用,恰与马斯洛所提出的约拿情结相契合,启发今人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 江郎才尽 原因 约拿情结 影响
下载PDF
论“约拿情结”笼罩下的文学文本意蕴
13
作者 李伟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约拿情结"是指个体在面对成长时的痛苦退缩的心理结症,这一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被心理学家深入研究,被创作家深情捕捉,在作家理解和感受达到极限的时刻,会将这一心魔般存在的、绵延无尽的、痛苦退缩的心理结症,淋漓尽致... "约拿情结"是指个体在面对成长时的痛苦退缩的心理结症,这一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被心理学家深入研究,被创作家深情捕捉,在作家理解和感受达到极限的时刻,会将这一心魔般存在的、绵延无尽的、痛苦退缩的心理结症,淋漓尽致地书写和记录下来。本文从文本角度探析"约拿情结"笼罩下文学文本所呈现的约拿式世界、约拿式情感、约拿式无奈、约拿式结局的基本意蕴特征,得出文学活动对这一心魔的艺术性地拯救,旨在展示文学作品对人心探索和文学活动对人心的影响力度;进而更及时理性地认识、清醒地看待这一心魔般的"约拿情结",以轻盈的姿态对待生活的沉重与轻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 约拿情结 心魔 文本意蕴 艺术拯救
下载PDF
刍议“约拿情结”及其艺术审美价值
14
作者 李伟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6-28,共3页
"约拿情结"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逃避的心理结症,表现为难以克服的自我设限、拒绝成长、不愿承担自身应有的职责,逃避作为个体价值实现的最佳机会。这种使个体趋于"普通人"的情结被作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达出来,与读... "约拿情结"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逃避的心理结症,表现为难以克服的自我设限、拒绝成长、不愿承担自身应有的职责,逃避作为个体价值实现的最佳机会。这种使个体趋于"普通人"的情结被作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达出来,与读者产生视野融合,生发出无尽的艺术审美魅力,读者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体会到灵魂的"充实相",这也正是生命的重量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 约拿情结 艺术审美
下载PDF
麦克尤恩小说中的“约拿情结”与成长的“桎梏”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广明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5期48-55,共8页
对人性的考察是英国作家麦克尤恩孜孜以求的写作目标。他秉承西方"人性恶"的传统,考察"人性陌生而古怪的地下层"。在其作品中,成长主题是其考察人性的方面之一。在早期作品中,他十分关注人类的成长问题,尤其是青少... 对人性的考察是英国作家麦克尤恩孜孜以求的写作目标。他秉承西方"人性恶"的传统,考察"人性陌生而古怪的地下层"。在其作品中,成长主题是其考察人性的方面之一。在早期作品中,他十分关注人类的成长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之痛。青少年、儿童是麦克尤恩早期作品中的普遍人物。与传统的青少年、儿童人物的天真形象不同,他们受困于身体、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在社会文明中被孤立、排斥,因而诉诸各种变态行为表明自己的存在,所以,他们的成长是"逆成长",其原因在于马斯洛提出的"约拿情结"。本文通过对麦克尤恩小说的人物分析,揭示"约拿情结"是阻碍个体自我成长的"桎梏",人物无法达到马斯洛所提倡的"神性",反而囿于"约拿情结",逃避成长,反映了现代性危机下人类普遍的焦虑和痛苦。在考察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同时也凸显了麦克尤恩对"人性恶"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 约拿情结 人性
下载PDF
浅析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珍妮的“反约拿”情结
16
作者 王珊珊 《艺术科技》 2016年第4期206-206,共1页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自我实现的成功典范。本文旨在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圣经"约拿"情节,以珍妮的三次婚姻为载体,逐步解析珍妮理想女性话语权的实现...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自我实现的成功典范。本文旨在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圣经"约拿"情节,以珍妮的三次婚姻为载体,逐步解析珍妮理想女性话语权的实现历程。通过不断的探索反抗和意识觉醒,珍妮最终获得尊重,实现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层次 “反约拿”情结 自我实现
下载PDF
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分析——麦克斯:“约拿单”到“保罗”
17
作者 张晨明 《电影评介》 2010年第4期52-52,66,共2页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是个来自伊甸园(弗吉尼亚号)的始终保持着纯洁心灵的天堂型人物形象,麦克斯则是一个来自世俗(现代都市)的、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世俗名利价值观、然而内心神性又没有完全泯灭的炼狱型形象,他的形象经历了由&qu...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是个来自伊甸园(弗吉尼亚号)的始终保持着纯洁心灵的天堂型人物形象,麦克斯则是一个来自世俗(现代都市)的、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世俗名利价值观、然而内心神性又没有完全泯灭的炼狱型形象,他的形象经历了由"约拿单"到"保罗"的变迁,其在作品中所起到的对1900的功能意义也由"世俗拯救"功能向"认同传道"功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海上钢琴师》约拿 保罗 麦克斯 形象分析
下载PDF
大卫与约拿单的友谊
18
作者 赵典红 《天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15,共2页
约拿单把自己最心爱的袍、战衣、刀、弓、腰带,都给了大卫。这是最珍贵的友谊食物。 约拿单站在扫罗与大卫之间,最好的努力是促成父亲放弃心中的仇恨,使两者能和好、通力合作为国而战。
关键词 基督教 圣经 大卫 约拿 友谊 盟约 爱心
下载PDF
赫斯顿《约拿的葫芦蔓》中的反成长与伦理缺位
19
作者 张玉红 《外文研究》 2023年第2期73-82,108,109,共12页
美国非裔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约拿的葫芦蔓》是一部反成长小说。这本小说与成长小说“出走—成功”的情节走向相反,“出走—毁灭”构成了其叙事轨迹。小说主人公约翰的反成长源于伦理缺位,伦理缺位则是父爱缺失的原生... 美国非裔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约拿的葫芦蔓》是一部反成长小说。这本小说与成长小说“出走—成功”的情节走向相反,“出走—毁灭”构成了其叙事轨迹。小说主人公约翰的反成长源于伦理缺位,伦理缺位则是父爱缺失的原生家庭伦理环境、种族主义社会伦理环境以及父权制新生家庭伦理环境造成的恶果。小说反映了赫斯顿对婚姻伦理以及职业伦理的深刻思考。约翰的人生悲剧具有重要的道德警示价值和反向的道德启蒙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斯顿 约拿的葫芦蔓 非裔美国文学 反成长小说 伦理缺位
下载PDF
“约拿”的约束——用“约拿情节”分析兔子失败的原因
20
作者 穆志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97-198,共2页
《兔子四部曲》一系列书让约翰·厄普代克和哈里·安斯特朗都流传于世。主人公兔子活了56年,曾经是一个著名的篮球明星,也做过富有的商人。同时也曾恶名缠身,妻离子散。青年时球场上的成功除了带给他荣誉、掌声和爱情之外,也带... 《兔子四部曲》一系列书让约翰·厄普代克和哈里·安斯特朗都流传于世。主人公兔子活了56年,曾经是一个著名的篮球明星,也做过富有的商人。同时也曾恶名缠身,妻离子散。青年时球场上的成功除了带给他荣誉、掌声和爱情之外,也带给他自我实现的感觉以及自我实现后的副产品——频繁、强烈而且纯粹地高峰体验,而这一高度,不仅让许多普通人望其项背,也使得兔子穷其一生再也没有达到。他不停地奔跑,跳跃,几度自以为幸福触手可及,但又失之交臂。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由于"约拿情节"的制约,使得兔子无法摆脱对人性中"真善美"的矛盾心理,即心怀敬畏,又夹杂着恐惧与焦虑。这一切使得兔子失去了自信、沉稳与自重,同时也便失去了自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子四部曲》 自我实现 约拿情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