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砒砂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振奇 秦富仓 +3 位作者 李旻宇 李龙 钱秋颖 李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3-739,共7页
砒砂岩区是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之一。为了探究砒砂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以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的林地、水浇地、草地和裸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双环法测定土壤入渗速率,运用约束性排序方法分... 砒砂岩区是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之一。为了探究砒砂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以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的林地、水浇地、草地和裸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双环法测定土壤入渗速率,运用约束性排序方法分析了土壤因子与入渗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在1.34-1.52g·cm-3之间,林地和水浇地相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更为疏松且肥沃,利于水分的入渗;(2)研究区林地的初渗速率为14.96 mm·min-1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其余依次为水浇地、草地和裸地,稳渗速率在0.53-2.71mm·min-1之间,呈水浇地>林地>草地>裸地的趋势;(3)4种模型中Kostiakov模型对砒砂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模拟效果最好;(4)冗余分析排序关系可以充分反映土壤因子对入渗速率的影响作用,土壤容重对初渗速率的解释能力最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稳渗速率的解释能力最强。砒砂岩区林地土壤肥力条件良好,其水分入渗过程主要受土壤容重的影响。而草地、裸地的土壤贫瘠且结构较差,入渗过程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水浇地土壤结构与人为管理措施有关,其入渗过程主要受土壤养分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土地利用 土壤入渗 影响因素 约束性排序
下载PDF
砒砂岩区小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振奇 秦富仓 +3 位作者 李龙 任小同 钱秋颖 韩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4-161,共8页
为了探究砒砂岩区小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砒砂岩区典型流域鲍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设取样点,2018年7月取样,按照0~20、>20~40、>40~60cm划分取样层次。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激光... 为了探究砒砂岩区小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砒砂岩区典型流域鲍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设取样点,2018年7月取样,按照0~20、>20~40、>40~60cm划分取样层次。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土壤粒度,采用样方拍照法计算植被覆盖度。运用地统计学和约束性排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影响下砒砂岩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砒砂岩区小流域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在0.98~15.45g/kg之间,不同地形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沟底>坡面>山脊的规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用半方差函数的指数模型进行良好的模拟,块金效应在55.1%~57.5%范围内,属中等程度变异。小流域土壤有机质呈中间高边缘低的规律;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第1轴的特征值为0.58,解释量为58%,第1轴对响应变量的累积解释量为96.1%,前两轴对响应变量的累计解释量达到了99.3%。各环境因子与第1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土壤颗粒平均粒径>坡位>高程>坡度,第1排序轴可以定义为植被-土壤侵蚀因子,坡度因子与第2排序轴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他环境因子,第2排序轴可以定义为坡度因子。植被覆盖度是影响砒砂岩区小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导因素,土壤侵蚀程度是决定土壤有机质垂向变异的关键因素。砒砂岩区的土层浅薄且贫瘠的地带,不宜开展大面积的整地和造林工作,而土层深厚且水肥条件良好的区域可以营造合理密度的灌木林、乔木林以及经济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 砒砂岩区 空间分布特征 约束性排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lgorithms for 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 with availability constraints
3
作者 李波 石冰心 +1 位作者 沈斌 刘继承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5年第3期309-313,共5页
It is a NP-hard problem to schedule a list of nonresumable jobs to the available intervals of an availability-constrained single machine to minimize the scheduling length. This paper transformed this scheduling proble... It is a NP-hard problem to schedule a list of nonresumable jobs to the available intervals of an availability-constrained single machine to minimize the scheduling length. This paper transformed this scheduling problem into a variant of the variable-sized bin packing problem, put forward eight bin packing algorithms adapted from the classic one-dimensional bin packing problem and investigated their performances from both of the worst-case and the average-case scenarios.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st-case performance ratios of the algorithms are not less than 2.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average cases show that the Best Fit and the Best Fit Decreasing algorithm outperform any others for independent and precedence-constrained job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 availability constraints variable-sized bin packing ALGORITH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