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而上的追寻——约瑟夫·布罗茨基“圣诞诗组”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笛 《俄语学习》 2015年第3期26-30,共5页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以《新约》中的"基督诞生"这一事件为核心创建了独一无二的"圣诞诗组"(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естихи)。圣经中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节,包括婴...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以《新约》中的"基督诞生"这一事件为核心创建了独一无二的"圣诞诗组"(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естихи)。圣经中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节,包括婴孩基督的诞生、圣诞之星的引导、东方三博士的朝拜、希律王的追杀、圣家族的逃亡等,在诗人笔下都有描述。他在这一独特的"圣诞"世界中苦苦追寻形而上的深意,揭示出生命存在的本质特征——虚无与拯救。本文以"圣诞诗组"中的三个核心意象——"沙漠"、"圣诞之星"与"圣家族"为主,探讨了诗人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圣诞诗组 形而上 虚无 拯救
下载PDF
死亡、虚幻、毁灭——约瑟夫·布罗茨基诗歌中的“花园”主题分析
2
作者 杨晓笛 《俄语学习》 2016年第3期28-33,共6页
约瑟夫·布罗茨基是20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文学史中最富个性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多聚焦于对人类存在层面的探索,以诗歌方式阐释着存在主义哲学。本文以诗人创作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花园"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古老文化形象... 约瑟夫·布罗茨基是20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文学史中最富个性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多聚焦于对人类存在层面的探索,以诗歌方式阐释着存在主义哲学。本文以诗人创作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花园"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古老文化形象在诗人笔下所呈现出的死亡、虚幻与毁灭主题,揭示诗人对"人类存在"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花园 死亡 虚幻 毁灭
下载PDF
舟子安在?——从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与俄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对话”之旅谈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艺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7,共7页
本文从与台湾作家三毛灵魂告白引出,对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与俄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之间对话的品读;指出。身份认同及对"流放"的认知是他们之间展开一生对话的机缘;在对待"此岸"与"彼岸"的... 本文从与台湾作家三毛灵魂告白引出,对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与俄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之间对话的品读;指出。身份认同及对"流放"的认知是他们之间展开一生对话的机缘;在对待"此岸"与"彼岸"的问题上,桑塔格与布罗茨基歧剐,桑塔格走上了诺斯替主义宗教怀疑的道路,布罗茨基则从多神怀旧走向传统宗教;进一步探索,如何看待桑塔格的艺术囿于"自性"及布罗茨基在诗歌创作中走向"面向死亡的存在"与上帝直接对话;从而提出,人性的孤独究竟何解及艺术的写作如何"负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学对话 政治对话 信仰对话
原文传递
存在·虚无——约瑟夫·布罗茨基诗歌中对人类存在的思索
4
作者 杨晓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6,158,共7页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以隐喻的方式阐释生命存在的本质,持之以恒地关注时间对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贯穿布罗茨基诗歌...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以隐喻的方式阐释生命存在的本质,持之以恒地关注时间对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贯穿布罗茨基诗歌创作始终的核心意象之一——古希腊罗马意象——的研究,从记忆、爱情、生命三方面探讨了诗人对人类存在这一本体论问题的思索,揭示出其在时间作用下的虚无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古希腊罗马意象 存在 虚无
原文传递
思辨与契合——约瑟夫·布罗茨基与苏珊·桑塔格论“美”
5
作者 张艺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说到对"美"的复杂思绪梳理最深刻的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与苏珊·桑塔格可说是其中的翘楚。他们跨越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背景在论"美"问题上的接触、相遇、碰撞、差异与契合,这一过程给我们提供了提出"... 说到对"美"的复杂思绪梳理最深刻的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与苏珊·桑塔格可说是其中的翘楚。他们跨越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背景在论"美"问题上的接触、相遇、碰撞、差异与契合,这一过程给我们提供了提出"布罗茨基与桑塔格"意义上的美的艺术哲学是否存在的逻辑前提,包含了对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思辨、新历史主义背景下对消费主义的应对、强烈经验的情感对"美"的等级制与美的理想的统一、美学与伦理的关系问题的重新思索四个方面。尤其有研究价值的是布罗茨基对桑塔格的美学探索航程的转舵作用,提出"美将拯救世界"的著名命题以及高于创造性写作的"美"的人道主义和世界主义运动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苏珊·桑塔格 论“美”思辨契合
原文传递
爱情的神秘与生命的无常——评约瑟夫·布罗茨基诗歌《六年以后》
6
作者 戴宝琴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诗《六年以后》,从表面上看是一首抒写爱情的诗。诗中反复出现的"生活在一起已经这么久了"与标题"六年以后"相呼应,似乎表明这不是一段即将分离的痛苦的爱情,而是与情人相惜相恋六年... 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诗《六年以后》,从表面上看是一首抒写爱情的诗。诗中反复出现的"生活在一起已经这么久了"与标题"六年以后"相呼应,似乎表明这不是一段即将分离的痛苦的爱情,而是与情人相惜相恋六年之后的感情。从深层的意义看,这首诗似乎也不完全是描写爱情。诗中的"我"与"她"之间的关系虽然是情人相恋,但诗行中浸透着的浓厚感伤气息仿佛不仅仅是来自于恋人之间的悲欢离合。通过对男女情爱的微妙变化的表现,诗人似乎在咏叹爱情的神秘和生命的无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六年以后》 爱情 生命 死亡
原文传递
迟归日落星河远——布罗茨基俄罗斯域外英语散文写作的“悲伤”与“理智”
7
作者 张艺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8年第1期36-49,共14页
2015年11月4日一年一度的俄罗斯“民族团结日”,普京总统把“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亲手系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先生的胸前,感谢他“为弘扬俄罗斯文化、俄语文化财富忘我地工作,使各大洲不同国家的人团结在一起。”作为最早... 2015年11月4日一年一度的俄罗斯“民族团结日”,普京总统把“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亲手系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先生的胸前,感谢他“为弘扬俄罗斯文化、俄语文化财富忘我地工作,使各大洲不同国家的人团结在一起。”作为最早将俄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摆渡进中文世界的翻译家,刘文飞老师还确实是最懂这位赢得了苏珊·桑塔格“保持着悲伤”的怀念的“世界诗人”的“域外”学者,布罗茨基与俄罗斯“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学关系,用他俄罗斯域外英语散文写作“集大成”的作品——《悲伤与理智》的标题来说,就是“悲伤与理智”。本文研究这位享誉世界的俄语诗人的英语散文写作的“悲伤与理智”,发现他“结合”“两种对立的情感”基础上的“升华”和“从个人经验凌空飞起抵达世界”的“大散文”写作的“生命的更新”和“精神上向上的腾升”,指出,就如同刘文飞老师提到的,布罗茨基的俄罗斯域外英语散文是他诗歌创作的“继续”、“发展”和“自在意义的存在”,他的散文漂流瓶,因为他的诗情执著,超越了时空和政治的藩篱,成为融合诗人的个性和人类的人性的“永不褪色的墨水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俄罗斯域外英语散文写作 悲伤 理智
下载PDF
略论布罗茨基的诗歌美学
8
作者 陈子寒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是20世纪最优秀的俄语诗人,也是一位世界性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美学涉及文化、历史、政治等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刻。本文通过对布罗茨基诗学三个核心观点的分析,即"语言即存...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是20世纪最优秀的俄语诗人,也是一位世界性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美学涉及文化、历史、政治等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刻。本文通过对布罗茨基诗学三个核心观点的分析,即"语言即存在""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美学是伦理学之母",来揭示其美学思想的宗教情怀和审美乌托邦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诗歌美学 同义反复
下载PDF
说法·数字
9
《师道(人文)》 2023年第5期58-58,共1页
在自由选择这一美味可口的煎饼上,永远会有一只非常令人恶心的苍蝇待在上面。——[英]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河流和街道,生活中的悠悠往事。——英国作家杰夫·戴尔在《此刻》里提到,当约瑟夫·布罗茨基被问到最... 在自由选择这一美味可口的煎饼上,永远会有一只非常令人恶心的苍蝇待在上面。——[英]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河流和街道,生活中的悠悠往事。——英国作家杰夫·戴尔在《此刻》里提到,当约瑟夫·布罗茨基被问到最爱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如是回答你以为你最多只是孔乙己,不成功读书人的无用无害无能最后无声死去;其实还有祥林嫂的悲剧重演等你:屡屡受挫绝不认输,几经折腾反抗却遭命运毒打、人见人弃,一如草芥悲惨死去,还被人嫌弃死不当时。你总以为鲁迅离你太远,那是年青的你没用心去感悟,什么土壤结什么果有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作家 自由选择 约瑟夫·布罗茨基 流动的现代性 孔乙己 祥林嫂 齐格蒙特·鲍曼 悲剧重演
下载PDF
戏剧《大理石像 》中的非自然叙事
10
作者 常如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6期13-15,共3页
《大理石像》是约瑟夫·布罗茨基创作后期的一部戏剧,融合了他的文学观、艺术观等复杂思想,并讨论了后现代戏剧中反乌托邦的幻想。本文通过非自然叙事以两位主人公的无罪被捕的悖论作为事件,探讨叙事上的非自然因素:时间、空间、人... 《大理石像》是约瑟夫·布罗茨基创作后期的一部戏剧,融合了他的文学观、艺术观等复杂思想,并讨论了后现代戏剧中反乌托邦的幻想。本文通过非自然叙事以两位主人公的无罪被捕的悖论作为事件,探讨叙事上的非自然因素:时间、空间、人物、情感。戏剧的非自然因素也带来了后现代戏剧的神秘荒诞感,给予人们对于虚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思考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大理石像 非自然叙事 戏剧
下载PDF
布罗茨基现代性修辞话语中的比喻层面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玉宝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诗歌 修辞手法 现代主义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从《求爱于无生命者》看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念
12
作者 陈亚 《汉字文化》 2020年第8期106-107,共2页
《求爱于无生命者》是著名的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一篇关于托马斯·哈代诗歌“现代性”问题的评论散文。作者对哈代的四首诗歌进行了逐行分析,目的不仅仅是激发读者对诗人哈代的兴趣,而是通过作者特别的分析方法,... 《求爱于无生命者》是著名的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一篇关于托马斯·哈代诗歌“现代性”问题的评论散文。作者对哈代的四首诗歌进行了逐行分析,目的不仅仅是激发读者对诗人哈代的兴趣,而是通过作者特别的分析方法,使得读者能看清诗人写作中的形式、语言、韵律、结构、发音上的选择过程,同时展现诗人个人意识呈现的过程。在分析的过程中,布罗茨基使用的独特的分析技巧在分析哈代诗歌的过程中不仅塑造了他自己,同时也传达了自己的文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托马斯·哈代 诗歌 创作观念
原文传递
朴素的游历——《乌头花的翅膀》组诗读后
13
作者 赵郁飞 《作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3-164,共2页
在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作了题为《美学高于伦理》的演说:"个人的美学经验愈丰富,他的趣味愈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愈准确"。这确与整个20世纪在意识形态辩斗引导之下兴兴轰轰的底色迥不相侔... 在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作了题为《美学高于伦理》的演说:"个人的美学经验愈丰富,他的趣味愈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愈准确"。这确与整个20世纪在意识形态辩斗引导之下兴兴轰轰的底色迥不相侔。美育有意或无意的缺位,使"楚高丘无女"的寒芜景况触目即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布罗茨基 诺贝尔文学奖 道德选择 美学经验 意识形态 20世纪
原文传递
诗学
14
作者 沈苇 《江南(诗)》 2020年第2期107-107,共1页
主持人语:约瑟夫·布罗茨基说"作为最高语言形式的诗歌必然是我们人类学、其实是遗传学的目标"。草树这篇文章关涉诗歌语言和词语,谈到了词语的地位、语言运行的分野、诗的发生机制等问题。词语作为一种神灵般的存在,是... 主持人语:约瑟夫·布罗茨基说"作为最高语言形式的诗歌必然是我们人类学、其实是遗传学的目标"。草树这篇文章关涉诗歌语言和词语,谈到了词语的地位、语言运行的分野、诗的发生机制等问题。词语作为一种神灵般的存在,是《圣经》"太初有道"的"道",而中国人探索词与物关系的依据"道法自然"尤显高妙。专注于词语的"音响和形象",摆脱语言符号的所指圈套,坚守能指的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约瑟夫·布罗茨基 道法自然 《圣经》 语言符号 词与物 诗学 高妙
原文传递
云南,诗意铺开之地
15
作者 雷杰龙 《边疆文学》 2020年第5期6-7,共2页
约瑟夫·布罗茨基赞美德里克·沃尔科特说,在他笔下,他的祖国圣卢西亚和加勒比海地区不是世界文明的外围地带和莽荒之地,而是世界文明铺开的地方和诗意充沛的天堂。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中国诗歌版图中,云南也是这样的天堂。抗战... 约瑟夫·布罗茨基赞美德里克·沃尔科特说,在他笔下,他的祖国圣卢西亚和加勒比海地区不是世界文明的外围地带和莽荒之地,而是世界文明铺开的地方和诗意充沛的天堂。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中国诗歌版图中,云南也是这样的天堂。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一群后来以"九叶诗派"命名的青年诗人们就开始了在云南大地上的歌吟,开始了对云南的现代性诗歌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诗人 九叶诗派 诗歌书写 约瑟夫·布罗茨基 加勒比海地区 西南联大 抗战时期 歌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