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学忠 《国际地震动态》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我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不显著。6级以上地震平静460天与其后1年2月内我国大陆及边境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 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我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不显著。6级以上地震平静460天与其后1年2月内我国大陆及边境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级以上地震平静 7级以上地震 X^2检验
下载PDF
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学忠 李艳娥 王恒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0,共7页
根据欧亚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释放能量与全球7级以上地震释放总能量之比,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有8级以上地震发... 根据欧亚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释放能量与全球7级以上地震释放总能量之比,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这个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欧亚地震 中国大陆地区 7级以上地震 X^2检验
下载PDF
中国大陆西部7级以上地震前地震空区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玉华 姚家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6,553,共9页
通过对1970 ~2010年中国大陆西部M≥7地震前地震空区演化的研究,认为M≥7大震前中等以上地震空间展布呈现有规律演化过程,M≥6、M≥5、ML≥4地震在同一构造区域逐渐出现大面积平静,形成不同震级档配套的地震空区.这一图像演化过程对M≥... 通过对1970 ~2010年中国大陆西部M≥7地震前地震空区演化的研究,认为M≥7大震前中等以上地震空间展布呈现有规律演化过程,M≥6、M≥5、ML≥4地震在同一构造区域逐渐出现大面积平静,形成不同震级档配套的地震空区.这一图像演化过程对M≥7大地震的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M≥7地震的中期预测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级以上地震 地震空区 中期预测 中国大陆西部
下载PDF
国内5.0级以上地震数字记录波形及震相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贾庆华 陈贵美 《华南地震》 2004年第3期57-64,共8页
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P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方面着手对广州基准地震台记录到的国内5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力求总结出不同区域地震的波形及震相明显特征,找到适用的仿真器,提高地震速报和地... 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P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方面着手对广州基准地震台记录到的国内5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力求总结出不同区域地震的波形及震相明显特征,找到适用的仿真器,提高地震速报和地震编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 国内5.0级以上地震 震相特征 地震速报
下载PDF
全球大地震及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2003年1~3月)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浩 高艳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世界 地震预报 地震观测 4级以上地震 2003年1-3月 中国 统计资料
下载PDF
辽宁地区5级以上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俏 逯绍锋 《防灾减灾学报》 2012年第2期29-33,共5页
详细分析了辽宁地区三个震级档的地震复发间隔分布;基于Poisson分布,构建了辽宁地区5.0、5.5和6.0级三个震级档的Poisson概率预测模型及具有概率水平指标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
关键词 辽宁地区 5级以上地震 复发间隔 概率预测模型
下载PDF
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学忠 《国际地震动态》 2002年第12期5-8,共4页
对四川地区自 1 80 0年以来 7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以及 1 90 0年以来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到如下结果 :自1 80 0年以来四川地区 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平均约为 1 6年 ,... 对四川地区自 1 80 0年以来 7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以及 1 90 0年以来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到如下结果 :自1 80 0年以来四川地区 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平均约为 1 6年 ,最长为 3 4年 ,最短为 3年 ,时间间隔在 2 3年以下的占 83 %。自 1 90 0年以来 ,四川地区 7级以上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 1 1年 ,最长为 1 9年 ,最短为 3年。自 1 90 0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 7次 7级以上地震之前1~ 3年中国大陆地区都发生过 7.7级以上的巨大地震。从 1 976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 2 6年没有发生 7级以上地震 ,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在这种背景下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在青海 -新疆交界发生了 8.1级巨大地震 ,很可能指示在未来 1~ 2年内 ,四川地区将发生 7级以上地震。从 2 0 0 3年起就应该警惕四川地区发生 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级以上地震 危险性 四川地区 时间间隔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一个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判定指标被再次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学忠 《国际地震动态》 2013年第12期23-28,共6页
笔者曾利用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关系的判定指标,他们是: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10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31时,其后第6年我... 笔者曾利用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关系的判定指标,他们是: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10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31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为6次,预示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再次使前一个判定指标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7级以上地震 判定指标 验证
下载PDF
华东地区5级以上地震时间分布特征及预测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丽丽 邱剑锋 张恩立 《防灾减灾学报》 2019年第3期40-45,共6页
系统分析了华东地区1900年1月-2016年12月5级以上地震目录,对其中M≥5.0,M≥5.5,M≥6.0的三个震级档的地震间隔时间进行详细地研究。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构建了华东地区上述三个震级档的Weibull概率预测模型,建立了具有概率预测水平... 系统分析了华东地区1900年1月-2016年12月5级以上地震目录,对其中M≥5.0,M≥5.5,M≥6.0的三个震级档的地震间隔时间进行详细地研究。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构建了华东地区上述三个震级档的Weibull概率预测模型,建立了具有概率预测水平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对未来华东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趋势做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5级以上地震 间隔时间 概率预测模型 预测预警指标
下载PDF
长春地震台记录国内5级以上地震波形及震相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宇 康建红 +1 位作者 郑国栋 陈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年第1期60-64,共5页
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S-P到时差、震中距、主要震相、震源深度等方面对长春地震台2000年以来记录到的国内5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国内不同区域地震在长春地震台的波形记录特征和分析方法。
关键词 国内5 级以上地震 不同区域地震 震相特征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5级以上地震序列统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国富 盛菊琴 +1 位作者 马禾青 王马思言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4-570,586,共8页
对1970年1月至2012年12月西北地区东部51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进行统计研究,其中走滑型占58.8%,逆断和逆冲型占19.6%,正断型占11.8%。在相同破裂类型和序列类型下,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关系线性较好,主震与最大余震时间间隔之间的线性关系... 对1970年1月至2012年12月西北地区东部51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进行统计研究,其中走滑型占58.8%,逆断和逆冲型占19.6%,正断型占11.8%。在相同破裂类型和序列类型下,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关系线性较好,主震与最大余震时间间隔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差。走滑型和逆断型地震的60%以上主震后1天内发生最大余震,正断型地震中16.7%主震后1天内发生最大余震。若序列不属双震多震类型,分析最大余震时,可利用经验公式ΔM=1.54×M-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5级以上地震 序列 统计研究
下载PDF
华南内陆5级以上地震前小震活动增强分析
12
作者 李莎 袁媛 +1 位作者 阎春恒 向巍 《华南地震》 2022年第4期145-152,共8页
对1970年以来华南内陆8次5级以上地震前小震活动增强开展分析,总结提取震前的小震活动增强的共性特征,并给出了震前小震增强跟踪策略。1970年以来华南内陆8次5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较显著小震活动增强现象,小震活动增强可作为华南内陆震... 对1970年以来华南内陆8次5级以上地震前小震活动增强开展分析,总结提取震前的小震活动增强的共性特征,并给出了震前小震增强跟踪策略。1970年以来华南内陆8次5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较显著小震活动增强现象,小震活动增强可作为华南内陆震情跟踪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震前小震活动以增强—平静—发震为主,1970—2010年和2011—2021年5级以上地震前分别出现M_(L)≥3.0和M_(L)≥2.5地震集中增强,且至少发生一次M_(L)≥4.0地震;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5级以上地震的优势发震时段是增强结束后6.5个月内,东南沿海地震带东段和右江地震带为19~33个月内;目标地震一般发生在地震集中增强/活跃区及周边地区;今后应加强华南内陆M_(L)≥2.5地震集中增强/活跃及其时空演化现象的跟踪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震增强 预测指标 5级以上地震 华南内陆
下载PDF
全球5级以上地震信息
13
《防灾博览》 2021年第2期7-11,共5页
(2021.2.11-2021.4.10)2021年2月11日0时35分在洛亚蒂群岛(南纬22.8度,东经171.05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2月11日2时36分在洛亚蒂群岛(南纬22.85度,东经171.2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2月11日4时45分在洛亚蒂群岛(... (2021.2.11-2021.4.10)2021年2月11日0时35分在洛亚蒂群岛(南纬22.8度,东经171.05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2月11日2时36分在洛亚蒂群岛(南纬22.85度,东经171.2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2月11日4时45分在洛亚蒂群岛(南纬22.8度,东经171.05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2月11日5时24分在洛亚蒂群岛(南纬23.15度,东经171.45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洛亚蒂群岛 5级以上地震
下载PDF
宁波地震台ZK03井水温异常与8级及以上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邱永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4期17-22,共6页
通过近5年时间的观测,发现宁波台ZK03井水温测值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在没有明显地震活动和干扰背景下,测值呈缓慢平稳趋势性上升,日波动值仅为仪器的短期稳定性值。虽然没有对应本学科认为的预报效能范围内的地震发生,但地球上发... 通过近5年时间的观测,发现宁波台ZK03井水温测值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在没有明显地震活动和干扰背景下,测值呈缓慢平稳趋势性上升,日波动值仅为仪器的短期稳定性值。虽然没有对应本学科认为的预报效能范围内的地震发生,但地球上发生的共6次8级及以上地震前,该井水温测值都有较明显的异常现象出现。除印尼8.7、8.5级地震前可能有中、短、临异常出现外,其它4次都表现为临震异常。异常主要表现形式为脉冲式向上突跳或阶跃式变化,最大异常量可达日均正常上升速率的数倍至数千倍。水温异常出现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被高精度的测温仪记录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异常分析 8以上地震 宁波台
下载PDF
中国大陆M_S≥5.0地震年频次与M_S≥7.0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及显著性检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学忠 李艳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6,共7页
利用中国大陆1930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目录,以年为单位统计7级以上地震,只要某年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有震年",不区分该年发生了多少次7级以上地震,若某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无震年"。分析5级以上地震... 利用中国大陆1930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目录,以年为单位统计7级以上地震,只要某年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有震年",不区分该年发生了多少次7级以上地震,若某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无震年"。分析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有震年"或"无震年"之间的关系,利用χ2检验方法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30时,其后第6年为"无震年",这个关系在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24时,其后第6年或第9年为"无震年",这个关系分别在10%和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③当N<10时,其后第6年为"有震年",这个关系在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地区 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 7级以上地震 显著性检验
下载PDF
中强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异常震例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荆凤 申旭辉 +2 位作者 康春丽 孟庆岩 熊攀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文章利用NOAA提供的1°×1°长波辐射产品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三次地震(2008年8月25日仲巴6.8级地震、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进行了研究。通过滑动平均,标准方差阈值等方法分析了各地震震前2个月和... 文章利用NOAA提供的1°×1°长波辐射产品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三次地震(2008年8月25日仲巴6.8级地震、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进行了研究。通过滑动平均,标准方差阈值等方法分析了各地震震前2个月和震后2个月的长波辐射日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40余天到震前几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长波辐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与地震相关,并且异常的幅度和震级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辐射 6.5级以上地震 热异常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的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洁 高惠瑛 刘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4,共6页
地震发生以后及时掌握人员伤亡情况对灾后救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是极为重要的。以2008年汶川地震人员伤亡数据及房屋破坏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出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该函数模型是以建... 地震发生以后及时掌握人员伤亡情况对灾后救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是极为重要的。以2008年汶川地震人员伤亡数据及房屋破坏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出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该函数模型是以建筑物的易损性为自变量,分别以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为因变量构建的。同时对回归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并参考前人模型可知房屋内人口密度和地震发生时间2个因素对模型有很大影响,进而对回归系数进行调整。最后利用文中模型和其他几种预测模型分别对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进行验证,并与地震实际伤亡结果进行比较,证明研究的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级以上地震 人员伤亡 预测模型 建筑物易损性 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部北纬35°线附近地区7.0级以上强震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学忠 李艳娥 郭祥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自1990年以来我国西部及邻近地区先后发生了6次7.0级以上地震,这些地震的震中位于35°N线附近,其纬度界于34.4°-36.2°N之间,平均纬度为35.45°N。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震源机制表明,这些地震的主压应力轴方位一致性较好... 自1990年以来我国西部及邻近地区先后发生了6次7.0级以上地震,这些地震的震中位于35°N线附近,其纬度界于34.4°-36.2°N之间,平均纬度为35.45°N。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震源机制表明,这些地震的主压应力轴方位一致性较好,都为NE向,似乎说明这些地震的发生是在统一的应力场作用下的结果,可能与印度板块对我国大陆的推挤作用有关。结合地质构造和余震分布确定了发震断层,计算了它们产生的应力场,根据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在这些地震中,对后续发生的地震可能具有促震作用。根据引潮力在震源断层面上产生的有效剪切应力,分析了引潮力对这些地震的触发效应,结果没有显示这些地震的发生受到明显的引潮力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北纬35度线 强震活动 相互影响 7.0级以上地震
下载PDF
2000年6月份全球M≥5.0地震动态
19
作者 郭燕平 张德存 《国际地震动态》 2000年第12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2000年 6月份 全球 地震资料 5.0级以上地震
下载PDF
用累积地震矩法研究全球地震活动性
20
作者 侯燕燕 张晁军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8期38-45,共8页
本文基于Lomnitz提出的MRI理论,用"累积地震矩(CSM)"算法对全球1900—1999年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处理,试图通过分析大震前CSM图像的变化,来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对不同地区的6个地震震前CSM图像的分析表明:7级以上地震的CS... 本文基于Lomnitz提出的MRI理论,用"累积地震矩(CSM)"算法对全球1900—1999年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处理,试图通过分析大震前CSM图像的变化,来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对不同地区的6个地震震前CSM图像的分析表明:7级以上地震的CSM图像在震前5到10年内会改变,大部分地震发生在CSM的高值区或次高值区。通过实际运算发现:在不同的地区应使用不同的值可获得较好的结果,用于计算的地震数越多,获得的结果越好。有些大地震前CSM异常区域不是唯一的,往往会出现几个,这可能与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有关。因此,笔者认为:若要获得可靠的CSM图像,除应当考虑不同地区的小震活动水平外,还应考虑地震断层对震后能量分布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目标地震发生后,下一次地震在空间上发生在原地及2度距离范围内的概率较大,在3度以外区域发生的概率相差不大;在时间上,发生在原地区震后1年内的概率最高,这可能与余震活动有关;在5年的时间里,下一次地震发生的次数占到全部地震的70%以上。因此,要注意大地震后,目标地震附近有地震能量进一步释放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地震 7级以上地震 下一次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