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数学学科重点选题研讨纪实
1
作者 刘加霞 吕林海 +9 位作者 周卫东 刘娟娟 陈静 贲友林 潘小福 徐斌 魏光明 魏洁 陈晶 岳增成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2期13-24,共12页
上一期,我们呈现了年度重点选题专家论证会上语文学科的研讨内容,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期《关注》栏目,继续刊发数学学科的专家研讨纪实,借由这场思想的席,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指引。
关键词 专家论证会 重点选题 研讨内容 语文学科 数学学科 方向指引 纪实
下载PDF
港台纪实摄影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
作者 罗琳 杨轶男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作为人类社会影像的重要记载和传播方式,纪实摄影不仅能真实展现社会风貌,直接记录历史文化发展进程,还能反映强烈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选取港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作为人类社会影像的重要记载和传播方式,纪实摄影不仅能真实展现社会风貌,直接记录历史文化发展进程,还能反映强烈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选取港台地区20世纪中后期部分纪实摄影作品,通过文本和符号分析,探讨其在家国情怀的表达、民族文化的关照、集体记忆的建构等方面,体现出的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通过广泛开展两岸三地纪实摄影展活动、积极拓展民间共同体意识主题摄影交流、共建中华文化影像档案库等多种方式,更好地发挥纪实影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摄影 港台摄影 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小学语文学科重点选题研讨纪实
3
作者 薛法根 管建刚 +11 位作者 李英杰 曹君 郑桂华 吴永军 刘春 王国均 杨树亚 魏星 周益民 李吉银 王丽琴 杨九俊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2023年12月,本刊编辑部邀请来自高校、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名校长、名教师,分学科召开了2024年度重点选题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把脉基础教育研究方向。本期《关注》栏目,刊发语文学科的专家研讨纪实... 2023年12月,本刊编辑部邀请来自高校、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名校长、名教师,分学科召开了2024年度重点选题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把脉基础教育研究方向。本期《关注》栏目,刊发语文学科的专家研讨纪实,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研究 中小学教学 专家论证会 重点选题 语文学科 教科研机构 建言献策 纪实
下载PDF
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学术渊源、发展历程与实践类型
4
作者 刘杰 王海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在以文化书写为目标的民族志影像发展过程中,关于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未止步。为实现完整的文化表达或文化批评等方面的目标,创作主体在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存在运用动画、戏剧、剧情等多样化方式突破限制,诉诸文化深... 在以文化书写为目标的民族志影像发展过程中,关于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未止步。为实现完整的文化表达或文化批评等方面的目标,创作主体在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存在运用动画、戏剧、剧情等多样化方式突破限制,诉诸文化深层表达的非纪实倾向。从学术渊源、发展历程与实践类型三个方面对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有助于厘清民族志影像的边界与范畴,以宽容的理论框架,兼容民族志影像在表达形式层面的实践探索,发挥影像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实现民族志影像的社会价值,推进新时代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民族志影像 学术渊源 民族志影像史 影视人类学
下载PDF
纪实节目如何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5
作者 任宏丽 王琦 《传媒》 2024年第3期48-50,共3页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先后对此做出决策部署。广电媒体以典型人物故事为核心,采取多样化、多维度、多渠道的全媒体融合传播策略,推出一系列制作精良的乡村振兴纪...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先后对此做出决策部署。广电媒体以典型人物故事为核心,采取多样化、多维度、多渠道的全媒体融合传播策略,推出一系列制作精良的乡村振兴纪实节目,通过镜头展现乡愁、乡情和文化传承,详细记录乡村振兴发展过程和新貌,彰显主流媒体讲好新时代故事的使命担当,也为纪实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电媒体 纪实节目 乡村振兴 媒体融合
下载PDF
纪实摄影·精神建构:纪录电影诗意书写研究--以《港珠澳大桥》《一路幸福》为例
6
作者 张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第一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是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心连心的“纽带”。面对澳门回归20周年、港珠澳大桥即将全面贯通的特殊背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电...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第一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是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心连心的“纽带”。面对澳门回归20周年、港珠澳大桥即将全面贯通的特殊背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多家单位,邀请Discovery探索频道共同创作完成了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闫东,2019)的摄制、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跨海大桥 澳门回归 合作共建 纪实摄影 精神建构 纪录电影 广播电视总台
下载PDF
“新纪实”与符号隐喻:李睿珺乡土电影的美学特征和追求
7
作者 王晓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1,共5页
“乡土中国”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乡土寻根”为主题的电影走入人们的视野。李睿珺执导的乡土电影,蕴含着新时代纪实主义风格,却又通过与不同艺术门类交融将其美学意味拔高。对飞速发展的大工业化时代与城市化过程对乡村文化... “乡土中国”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乡土寻根”为主题的电影走入人们的视野。李睿珺执导的乡土电影,蕴含着新时代纪实主义风格,却又通过与不同艺术门类交融将其美学意味拔高。对飞速发展的大工业化时代与城市化过程对乡村文化冲击的反思也是李睿珺作品中不可避开的话题,独特的叙事、符号美学的运用更是使他的作品充满乡土诗意与人文关怀,给新时代“文艺电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 李睿珺 符号隐喻 乡土电影 美学
下载PDF
导演戴墨电影的朴实式叙事和纪实性用镜
8
作者 韩之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1,共5页
戴墨是一位富有个性化风格的优秀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三大队》凸显了其个人独特风格。导演戴墨电影作品叙事朴实,这使得其电影充满了十足的烟火气,加上电影的动人故事情节,往往给人带来满满的感动,能给予身在困境中的人们以温暖的力量... 戴墨是一位富有个性化风格的优秀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三大队》凸显了其个人独特风格。导演戴墨电影作品叙事朴实,这使得其电影充满了十足的烟火气,加上电影的动人故事情节,往往给人带来满满的感动,能给予身在困境中的人们以温暖的力量。戴墨的电影常以纪实性的镜头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细腻、生活化的现实社会空间,有助于讲述带着强烈社会属性和情感属性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墨 朴实叙事 纪实
下载PDF
巴洛克化与克苏鲁化:论Web 3.0时代纪实性视听内容的发展路径
9
作者 司若 黄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共10页
纪实性视听内容在Web 3.0、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下从边界到类型选择、创作方式上都出现了很大变化。德勒兹用巴洛克风格的褶子所阐述出的哲学理念,很好地解释了纪实性内容边界模糊的趋势。制作主体的灵活度提高、媒介形式的变化,体现... 纪实性视听内容在Web 3.0、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下从边界到类型选择、创作方式上都出现了很大变化。德勒兹用巴洛克风格的褶子所阐述出的哲学理念,很好地解释了纪实性内容边界模糊的趋势。制作主体的灵活度提高、媒介形式的变化,体现了褶子的堆叠与延展。当代纪实性内容创作类型有着较强的跨界融合特点。虚构类叙事手法在纪实性内容中大量运用,媒体环境变化带来了资本方对小众化选题的高度重视,技术革新使得纪实性内容有了更好的互动性。NFT、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发展,使纪实性内容出现了创作颗粒度细化的新特点。此外,人的主体性由于技术过度发展而产生动摇,克苏鲁化成为纪实性内容当前与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性视听内容 Web 3.0 人工智能 巴洛克 克苏鲁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形象的纪实影像塑造——基于纪录片的分析与启示
10
作者 陈阳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媒介生态的深入影响,大众媒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影像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形态之一。通过全媒体宣传营销,多形式塑造、多载体呈现、多渠道传播自身形象,有助于图书馆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助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媒介生态的深入影响,大众媒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影像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形态之一。通过全媒体宣传营销,多形式塑造、多载体呈现、多渠道传播自身形象,有助于图书馆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助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纪录片作品所塑造的图书馆综合形象及其表现形式,对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以纪实影像手段塑造行业形象、进而有效提升社会总体评价提出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形象 纪实影像 形象塑造 图书馆营销
下载PDF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 全面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改革纪实
1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清源书院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科专业学院制”与“学生社区书院制”协同育人的现代大学制度,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设立的。“清源”源自东汉班固《... 清源书院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科专业学院制”与“学生社区书院制”协同育人的现代大学制度,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设立的。“清源”源自东汉班固《高祖泗水亭碑铭》中的“源清流洁,本盛末荣”,南宋朱熹亦有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代大学制度 协同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 全员育人 改革纪实
下载PDF
把准创作基调 助力乡村振兴——临夏州助力乡村振兴文学创作纪实
12
作者 何文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临夏州在脱贫攻坚战中与全国一道顺利实现了脱贫。在此期间,临夏州的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文章主要以文学创作在脱贫攻坚当中所产生的积极引导的作用和发展为视角,以及这种成果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和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 临夏州在脱贫攻坚战中与全国一道顺利实现了脱贫。在此期间,临夏州的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文章主要以文学创作在脱贫攻坚当中所产生的积极引导的作用和发展为视角,以及这种成果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和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学纪实
下载PDF
论新技术集群环境下纪实影像的“声景”叙事
13
作者 陈书泱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6期5-8,共4页
“声景”介入纪实影像叙事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随着以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元宇宙为主要构成部分的新技术集群的发展,纪实影像的叙事模式也发生了新变化,“情景再现”“合理扮... “声景”介入纪实影像叙事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随着以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元宇宙为主要构成部分的新技术集群的发展,纪实影像的叙事模式也发生了新变化,“情景再现”“合理扮演”“动画渲染”“数字建模”等叙事方法出现,声音叙事的内涵、范围和功能也不断转向,充满设计感、参与感和沉浸感的“声景”应运而生。在纪实影像的“声景”构建中,新技术集群及平台为其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使用场景。为使纪实影像“声景”叙事模式的转向如期发生并取得顺利进展,观念的变革至关重要,要求对“主导”和“依附”、“虚”和“实”、“附属”和“独立”三对叙事观念进行变革。在此基础上,对叙事技术的选择页也尤为紧迫。纪实影像的“声景”叙事从理论预设走向实践构建,不仅是进阶性的衍生,还是体系性的变革,必须解决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叙事平台的营造、叙事意象的建构、叙事符号的设计、叙事序列的铺陈,以及叙事心理机制的预设,等等。可以相信,基于新技术集群赋能的纪实影像的“声景”叙事,预示着听觉文化将重新崛起。文章对新技术集群环境下纪实影像的“声景”叙事展开具体分析,以期为听觉文化、听觉经济发展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纪实 影像 声景 叙事
下载PDF
融合视角下真人秀节目的纪实性表达
14
作者 王若楠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不断求新求变的文化艺术生态。在各类艺术互通互融的时代背景下,部分真人秀节目在创作理念和表达形式层面开启了纪实化探索。不同于早期真人秀与纪录片在手法上的形式关联,当前的一些真人秀融入纪录片类型的叙事肌... 媒介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不断求新求变的文化艺术生态。在各类艺术互通互融的时代背景下,部分真人秀节目在创作理念和表达形式层面开启了纪实化探索。不同于早期真人秀与纪录片在手法上的形式关联,当前的一些真人秀融入纪录片类型的叙事肌理,体现了关照现实和情感驱动的叙事动机、以观察为主的记录式叙事方式、人本主义的审美观照。真人秀的纪实性叙事是艺术类型在经历互相吸附、改造和融合过程的有益探索。当分类不再泾渭分明,标准需要不断重新定义,我们在保持开放包容态度的同时,也要在审美创作和接受中坚守艺术本体,传达人文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秀 纪实 叙事 融合
下载PDF
媒介场景视域下乡村纪实综艺研究——以《种地吧》为例
15
作者 范林芳 《新闻世界》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电子媒介的兴起消弭了地域隔阂,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乡村生活可视化、具象化。通过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渠道,乡村纪实综艺节目向观众呈现了真实的乡村生活场景,为观众创造了一场身临其境的乡村体验,满足了观众对慢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向往... 电子媒介的兴起消弭了地域隔阂,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乡村生活可视化、具象化。通过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渠道,乡村纪实综艺节目向观众呈现了真实的乡村生活场景,为观众创造了一场身临其境的乡村体验,满足了观众对慢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向往,进而影响其对乡村的认知和态度。《种地吧》作为国内首档劳作互动纪实综艺,以劳作为切入点,通过虚实结合和实时交互的方式,让观众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乡村生活,场景呈现与情感传达相交融,寓情于景,让观众从中获得心灵的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景 乡村纪实综艺 《种地吧》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劳作纪实节目的创新路径——以《种地吧》为例
16
作者 张春杏 《视听》 202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劳作纪实类综艺节目《种地吧》以劳动本色和成长叙事的实践聚焦“三农”主题,通过创新节目策略绘制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农耕图卷,投射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劳动智慧与生活哲学,同时以一种宏大叙事与接地气并存的表...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劳作纪实类综艺节目《种地吧》以劳动本色和成长叙事的实践聚焦“三农”主题,通过创新节目策略绘制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农耕图卷,投射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劳动智慧与生活哲学,同时以一种宏大叙事与接地气并存的表达方式阐释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农耕题材综艺节目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劳作纪实节目 《种地吧》 创新路径 价值旨归
下载PDF
纪实类专题片镜头语言与表达艺术探析
17
作者 熊俐 《记者摇篮》 2024年第4期93-95,共3页
镜头语言是纪实类专题片的本体语言,纪实类专题的镜头不少是创作者审美观照的结果,从一定程度来说,本在真、质在美、力在情是镜头语言的内在表达逻辑。纪实类专题创作应努力提高镜头语言应用素养和表达艺术,只有多样化的艺术组合,才能... 镜头语言是纪实类专题片的本体语言,纪实类专题的镜头不少是创作者审美观照的结果,从一定程度来说,本在真、质在美、力在情是镜头语言的内在表达逻辑。纪实类专题创作应努力提高镜头语言应用素养和表达艺术,只有多样化的艺术组合,才能不断拓展纪实类专题片的内涵和外延,让纪实类专题片的传播效应得以扩张、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类专题片 镜头语言 表达艺术 应用策略
下载PDF
在线文旅视域下“一带一路”纪实影像跨文化传播研究
18
作者 杜若飞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在线文旅视域下的“一带一路”纪实影像包括传统影视纪录片和网络新媒体影像作品,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跨文化接受。“一带一路”纪实影像的体验传播形态包括纪录片的游客凝视、流动凝视,以及纪实性网络视听媒介的交互融媒体验... 在线文旅视域下的“一带一路”纪实影像包括传统影视纪录片和网络新媒体影像作品,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跨文化接受。“一带一路”纪实影像的体验传播形态包括纪录片的游客凝视、流动凝视,以及纪实性网络视听媒介的交互融媒体验。“一带一路”纪实影像跨文化传播的创作优化方向包括具有空间特性的故事讲述、具有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在线场所以及具有情感伴随功能的心理空间。“一带一路”纪实影像跨文化传播的语境贯通策略包括高语境文化的低频讲述与跨媒介在线场景化、借助优势文旅资源的融媒创新消解文化折扣与消费偏好以及建构非政治性空间走出逆接受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文旅 “一带一路” 纪实影像 跨文化传播 体验消费
下载PDF
医疗纪实类节目的价值定位与创新路径研究
19
作者 曾真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医疗纪实类节目的价值定位是普及医学知识,传递医疗观念;讲述生命故事,满足审美需求;观照行业现状,提高社会认同。在媒介融合时代,为了充分发挥医疗纪实类节目的传播优势,不仅需要通过紧扣热点遴选主题、基于实景展开叙事来增强节目的... 医疗纪实类节目的价值定位是普及医学知识,传递医疗观念;讲述生命故事,满足审美需求;观照行业现状,提高社会认同。在媒介融合时代,为了充分发挥医疗纪实类节目的传播优势,不仅需要通过紧扣热点遴选主题、基于实景展开叙事来增强节目的纪实性,还需要通过深化节目内涵、优化传播路径来提升节目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纪实类节目 价值定位 创新路径
下载PDF
营造创新创业热土 建设全球研发引领区——湖南湘江新区聚才引智创新发展纪实
20
作者 白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人才,是城市创新力不断破圈生长的根本动力,抓好人才就是抓好发展。湖南省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宣布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由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长沙这座新一线“网红”城市,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践行8个... 人才,是城市创新力不断破圈生长的根本动力,抓好人才就是抓好发展。湖南省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宣布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由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长沙这座新一线“网红”城市,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践行8个“走在前、作示范”要求,坚持用真情服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真情服务 城市创新力 互联网 全球研发 发展纪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