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史态纪录片的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凌誉瑄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2期81-83,共3页
用来传播文化的纪录片包罗万象,古老的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开始,而重回人们的视线。纪录片《河西走廊》用历史文化方式阐述了陆地丝绸... 用来传播文化的纪录片包罗万象,古老的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开始,而重回人们的视线。纪录片《河西走廊》用历史文化方式阐述了陆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以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为出发点,贯穿中华近两千年的历史时间长河,从方方面面呈现河西走廊及与其相连的中国西部的历史面貌,并且在推行"一带一路"政策的同时,彰显了属于大国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河西走廊》 真实再现 “一带一路”文化自信
下载PDF
极致的“搬演”:史态纪录片《中国》的时空观塑造与叙事突破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培 《视听》 2021年第8期113-115,共3页
由湖南卫视、芒果TV和北京伯璟文化联合出品的史态纪录片《中国》播出后引发观众热议。全片最大的特点"搬演"成为观众众说纷纭的焦点之一,可谓近年来我国史态纪录片的一次大胆尝试。《中国》摒弃了史态纪录片的各种惯用表现手... 由湖南卫视、芒果TV和北京伯璟文化联合出品的史态纪录片《中国》播出后引发观众热议。全片最大的特点"搬演"成为观众众说纷纭的焦点之一,可谓近年来我国史态纪录片的一次大胆尝试。《中国》摒弃了史态纪录片的各种惯用表现手法,用人物展览、点状叙事、升格镜头、场景搭建等假定性的"搬演"艺术手段塑造了本片独特的时空观,创造了全新的史态纪录片叙事风格,营造了沉浸式的历史叙事环境,为我国史态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颇有意义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纪录片 时空观 剧情纪录片 叙事
下载PDF
浅析口述式纪录片对于口述史方法的应用——以口述式纪录片《我的抗战》为例
3
作者 蔡艳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4期70-71,共2页
口述史纪录片中包含了大量的口述史方法,在口述史纪录片的制作和呈现过程中体现着口述史的方法与价值取向,但电影的艺术性追求口述史学所要求的专业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口述史纪录片在口述史方法的应用层面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以... 口述史纪录片中包含了大量的口述史方法,在口述史纪录片的制作和呈现过程中体现着口述史的方法与价值取向,但电影的艺术性追求口述史学所要求的专业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口述史纪录片在口述史方法的应用层面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以口述史与电影的"重叠"——口述史纪录片为对象,浅析其对于口述史方法的应用与尚需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 口述纪录片 《我的抗战》
下载PDF
红色口述史纪录片的创作路径及历史价值研究——以《湫水剧社》为例
4
作者 张媛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2期240-242,共3页
红色口述史纪录片作为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影像化的表达,为受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红色文化的方式,在红色记忆的记录和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与解读纪录片《湫水剧社》,归纳总结出红色口述史纪录片的... 红色口述史纪录片作为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影像化的表达,为受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红色文化的方式,在红色记忆的记录和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与解读纪录片《湫水剧社》,归纳总结出红色口述史纪录片的创作路径及历史价值。文章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阅读整理,归纳出口述历史纪录片与红色记忆两个方面的研究脉络,然后通过案例研究法,对具体的纪录片进行分析和解读。文章分别从影像的力量和记忆的重量两方面对纪录片的创作路径及历史价值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从影像叙事视角的多样性、叙事语言的丰富性以及叙事策略的故事化三个角度论证《湫水剧社》在影像层面的创作路径,即该纪录片结合了当前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常用手法,同时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影像表达方式。第二部分从口述纪录片的核心即记忆,以及红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两个角度进行剖析,在历史观视角下分析红色口述史纪录片《湫水剧社》的历史价值。文章以《湫水剧社》的制作为例,以期找到一种适合同类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模式,为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湫水剧社》 口述纪录片 叙事视角 叙事语言 红色记忆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浅析纪录片的纪实与虚构 被引量:2
5
作者 顾小慈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2期198-198,216,共2页
自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卡普新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以来,作为电影长子的纪录片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沿着电影发展的历史不断演变和深化。不管是卢米埃尔兄弟的"对现实进行描摹",还是... 自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卡普新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以来,作为电影长子的纪录片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沿着电影发展的历史不断演变和深化。不管是卢米埃尔兄弟的"对现实进行描摹",还是同一时期梅里爱的"对现实进行安排",纪录片的创作多是纪实与虚构的相辅相成。论文将从纪录片历史出发,以著名纪录片导演张以庆的作品《幼儿园》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纪实与虚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史 纪实 虚构
下载PDF
论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影响——以柴静的新闻访谈节目为例
6
作者 沈爽 《电影评介》 2013年第6期78-80,共3页
从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来看,人文纪实传统是它不断发展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电视节目和纪录片的拍摄有很多迥异的操作模式,但与当年展开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知识分子一样,许多媒体从业者怀揣着一份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它不是市场化过程中能够内... 从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来看,人文纪实传统是它不断发展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电视节目和纪录片的拍摄有很多迥异的操作模式,但与当年展开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知识分子一样,许多媒体从业者怀揣着一份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它不是市场化过程中能够内生出的价值取向,也不具备制度保证,因此只能零散存在于主持人或编导的个人风格以及具有人文传统的个别栏目中,他们的宝贵在于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与电视栏目实践结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史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 人文精神 《面对面》 《看见》
下载PDF
史态纪录片的新样态版图——以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为例
7
作者 刘亚男 任珂 《艺术教育》 2023年第9期167-170,共4页
历史题材纪录片有着承载民族记忆、传播中国文化的重大使命。由湖南卫视、芒果TV和北京伯璟文化联合出品的史态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在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这趟“中国”之旅的华丽启程展现出一个千年古国的精神图腾,极具美学感召力的... 历史题材纪录片有着承载民族记忆、传播中国文化的重大使命。由湖南卫视、芒果TV和北京伯璟文化联合出品的史态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在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这趟“中国”之旅的华丽启程展现出一个千年古国的精神图腾,极具美学感召力的生动图景让人穿梭于历史长河的导览之中。文章指出,该片可以作为中国人检寻历史脉络的索引,其以技胜之境重构历史记忆,以诗意影像搭建情感链接,最终探寻出中华思想的源流及精神根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中国》第二季 影像 中华思想
原文传递
试析口述史纪录片的叙事维度与时空再造 被引量:7
8
作者 殷乐希 《传媒与教育》 2014年第1期57-62,共6页
近两年中国口述史纪录片的兴起引发了对于口述史的关注,口述历史作为史学的一支,不仅是个人记忆,更是社会记忆,也是活的历史。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影像史学的具体呈现方式,通过影像与视听语言来表现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关照。在新技术... 近两年中国口述史纪录片的兴起引发了对于口述史的关注,口述历史作为史学的一支,不仅是个人记忆,更是社会记忆,也是活的历史。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影像史学的具体呈现方式,通过影像与视听语言来表现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关照。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史学与影像的媾和创造出新的叙事维度与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 口述纪录片 叙事 影像族谱
原文传递
2020年中国纪录片理论的发展状况与研究趋势
9
作者 刘忠波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本文整体观察2020年度纪录片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理论水平和实践成效,并对本体理论、纪录片史、新媒体纪录片、美学研究、题材与类型纪录片等不同研究维度和研究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本年度纪录片研究的新进展,并反思了现有纪录片研... 本文整体观察2020年度纪录片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理论水平和实践成效,并对本体理论、纪录片史、新媒体纪录片、美学研究、题材与类型纪录片等不同研究维度和研究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本年度纪录片研究的新进展,并反思了现有纪录片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理论 纪录片题材与类型 纪录片史研究 本体研究 年度盘点
原文传递
新中国三十年少数民族“媒介镜像”的国家呈现——评王华《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
10
作者 王军君 梁轩 《现代视听》 2020年第9期80-83,共4页
王华著《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是一部研究新中国三十年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开拓性力作。该书打破了少数民族影像研究的既有框架,将研究对象还原到特定历史时空的政治经济结构中,围绕社会主义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两条主线,从少数民... 王华著《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是一部研究新中国三十年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开拓性力作。该书打破了少数民族影像研究的既有框架,将研究对象还原到特定历史时空的政治经济结构中,围绕社会主义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两条主线,从少数民族主体性地位的塑造、国家政策对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影响、以及纪录影像对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加冕等三个层次,对新中国三十年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展开史的梳理和理论阐述。及至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少数民族影像产制与传播,虽呈现出少数民族自我影像书写与国家书写相交织的特点,但仍需正视"国家不应缺席"这一新中国三十年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历史遗产,并进一步发挥其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少数民族纪录片史 主体性 国家政策
下载PDF
Fiction, Docudrama and Joumalism in the Globo Group (Grupo Globo): A Memory of the Brazilian Military Dictatorship Directed at the General Public
11
作者 Monica Almeida Korni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7年第3期142-148,共7页
From the early days of the moving image and its recordings of facts and events considered to be historical, followed by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lassic narrative cinema grammar in the 1910s reaffirmed until today by ... From the early days of the moving image and its recordings of facts and events considered to be historical, followed by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lassic narrative cinema grammar in the 1910s reaffirmed until today by a large part of the television production that turns to the past, without disregarding authorial aesthetic experiences produced especially since the 1920s, history has been present for over more than a century in several types of media. Movie theaters, people's homes and, nowadays, thanks to new media technology, any and every place are spaces for projecting historical narratives. They are both entertainment--by deploying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a "truth" about the past--and critical reflection, going against a belief in that possibility, in rendering explicit their nature as a language. Since all of these narratives presuppose an audience, a public, within different genres, styles and formats, with more realist overtones, more to the general public's taste, or anti-naturalist, in experiences for smaller audiences, it seems pertinent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considering that audiovisual narratives are powerful agents in constructing a memory of the past. Particularly in this text, we will examine how the most powerful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in Brazil - Global Group - had construct a memory of the Brazilian military dictatorship (1964-1985) until 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zilian history TELEVISION MEMORY media CINEMA national identity fictional narratives
下载PDF
Crossing the DNA Rubicon
12
作者 Bryan Michael Galvan 《Beijing Review》 2016年第4期44-45,共2页
Chinese scientists make history by editing humangenes with new technologyIs it possible for humans to wall off a branch of knowledge that is deemed too dangerous,risky or formidable to pursue?That is what James Burke... Chinese scientists make history by editing humangenes with new technologyIs it possible for humans to wall off a branch of knowledge that is deemed too dangerous,risky or formidable to pursue?That is what James Burke,the science historian,asked in his 1985 documentary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gerous pursue editing asked branch DNA claimed powerful desire genet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