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初探——廖俊波纪念馆设计
1
作者 闻佳琳 吴震陵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30-32,共3页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间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纪念方式产生了巨大矛盾。文章通过分析廖俊波纪念馆设计实例,从群体组织流线、外部公共空间、建筑体量、建筑功能,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性 纪念性场所 多元化 公共空间 纪念 场所精神 廖俊波
下载PDF
三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官方的作用——以四川地区三国历史文化纪念性场所为例
2
作者 陈芳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5-18,40,共5页
三国历史文化纪念性场所承担着保存三国记忆、构造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推行伦理教化的重要媒介。历代官方均积极参与兴建、保护及维修三国历史文化纪念性场所,官方对三国历史文化纪念性场所的保护并非只停... 三国历史文化纪念性场所承担着保存三国记忆、构造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推行伦理教化的重要媒介。历代官方均积极参与兴建、保护及维修三国历史文化纪念性场所,官方对三国历史文化纪念性场所的保护并非只停留于简单地兴建或重修,还会按照各时代的价值导向和祭祀体系进行推广和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历史文化 纪念性场所 国家祭祀
下载PDF
城市纪念性历史场所改扩建策略——以墨尔本战争纪念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都铭 张云 《华中建筑》 2008年第2期43-47,共5页
基于对城市纪念性历史场所改扩建的思考,该文提出并讨论了相关的5个问题。同时通过对墨尔本战争纪念堂地段2003年加建部分的深度分析,评价设计者的设计策略,以期对当代中国的纪念性历史场所加建项目提供某种启示。
关键词 城市纪念性历史场所 墨尔本战争纪念堂的加建 历史敏感地段 策略 整合 对话
下载PDF
乡村传统公墓文化景观遗产特征:以漏泽园为例
4
作者 陆哲明 武祥永 +1 位作者 沈存 赵鸣 《风景园林》 2023年第5期117-123,共7页
【目的】以漏泽园为代表的传统乡村公墓,较少受到文化景观学者的关注,在日益重视文化景观遗产的当下,亟须对漏泽园的景观特征进行研究,弥补其在乡村文化景观遗产视角下的研究不足,并为进一步的遗产保护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文献... 【目的】以漏泽园为代表的传统乡村公墓,较少受到文化景观学者的关注,在日益重视文化景观遗产的当下,亟须对漏泽园的景观特征进行研究,弥补其在乡村文化景观遗产视角下的研究不足,并为进一步的遗产保护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考古出土发现对漏泽园的文化景观遗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漏泽园的文化景观遗产特征表现为选址上邻近佛寺,以不毛之地作为场地,面积规模相对较小,墓穴布局齐整但形制简易,内部常有奠庐并具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周边以栅栏墙、边界树以及一角的石质园碑标明边界。【结论】北宋时,在传统土葬文化和佛教悲田文化的双重影响下,漏泽园通过置办土地、收瘗逝者,开始成为乡村地区一处与周边自然景观迥异的纪念性文化景观场所。研究厘清了中国已运用近千年的漏泽园传统公墓基本文化景观遗产特征,并为其保护及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文化景观 人文景观 遗产保护 纪念性场所 公共墓园
下载PDF
融入与共存——浅析南昌苏宁广场设计方案
5
作者 林立 《江西建材》 2020年第4期56-57,共2页
以南昌苏宁广场项目为例,从建筑语汇的应用、历史场景的保护、场地的整体营造及时代性的表现四个方面,阐述南昌苏宁广场设计方案是如何处理融入与共存关系的。
关键词 纪念性场所 现代建筑 融合共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