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念符号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国胜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18,共8页
纪念符号源于纪念实践,纪念符号是在纪念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借助各类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构建出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符号,主要分为重要人物符号、重要时间符号、... 纪念符号源于纪念实践,纪念符号是在纪念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借助各类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构建出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符号,主要分为重要人物符号、重要时间符号、重要空间符号等。这些纪念符号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形象资源,在保存历史记忆、彰显历史成就、推进历史教育、弘扬历史精神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的良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纪念符号 历史形象
下载PDF
政治符号与社会动员:“二七”纪念与近代中国革命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莉 《民国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9-42,共14页
经过国共两党的不断阐释和塑造,“二七”纪念成为蕴含着“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等多重意义的政治象征符号。“二七”纪念不仅是国共关系的睛雨表,也是近代中国革命中一个有力的社会动员工具。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国共两党对“二... 经过国共两党的不断阐释和塑造,“二七”纪念成为蕴含着“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等多重意义的政治象征符号。“二七”纪念不仅是国共关系的睛雨表,也是近代中国革命中一个有力的社会动员工具。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国共两党对“二七”纪念的占有和阐释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从国共两党共同拥有,到两党互相争夺,再到中共独自掌握了“二七”纪念的话语权。中共对“二七”符号的拥有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共的政治动员技术和话语操控能力渐趋成熟,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共这支革命力量的渐趋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七”大罢工 “二七”纪念政治符号 社会动员 国共合作
下载PDF
Monument的纪念碑含义及其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陆地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第3期33-44,共12页
Monument的原意是为了特定的纪念目的而有意为之建造出来的营造物。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历史纪念碑概念通过加上"历史"这个限定词,将它转变为了历史认知与建构领域的纪念碑、界碑与丰碑,不仅完成了所指的转换,而且使其无所... Monument的原意是为了特定的纪念目的而有意为之建造出来的营造物。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历史纪念碑概念通过加上"历史"这个限定词,将它转变为了历史认知与建构领域的纪念碑、界碑与丰碑,不仅完成了所指的转换,而且使其无所不包起来,超越了规模、类型和时代古老性的界限。国际遗产界所说的纪念碑往往只是历史纪念碑约定俗成的简称。无论被认为值得保护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称谓如何不同,主管部门如何不同,类型与元素如何扩展,保护策略如何有差异,其历史意义层面上的纪念碑含义,即历史纪念碑的概念与意义仍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 历史纪念 本体性纪念 符号纪念 历史建筑
下载PDF
纪念性符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温小平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9年第7期55-59,共5页
纪念性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的记号或标记,具有表述、理解、传达和思考的功能。纪念性空间的建造,纪念性活动的营造,纪念性话语的构造,纪念性文化的创造,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 纪念性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的记号或标记,具有表述、理解、传达和思考的功能。纪念性空间的建造,纪念性活动的营造,纪念性话语的构造,纪念性文化的创造,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纪念性符号功能运用所面临的记忆淡化与认同危机、纪念性活动的简单重复、纪念性话语的枯燥乏味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等问题,需要对纪念性符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优化,注重历史记忆的唤醒和增强,注重空间活动的创新与优化,注重叙事话语的转向和重构,注重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符号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