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了他眼中的“真实”——评福克纳《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
缪春旗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9
|
|
2
|
福克纳小说中声音和色彩的交织对突出作品悲剧性的作用——以《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 |
任倩颖
谷野平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她”在“我们”的视野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解读 |
徐健翔
刘福芹
|
《红河学院学报》
|
2017 |
1
|
|
4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哥特元素解析 |
姜丹丹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5
|
哥特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家”的解读 |
孙小静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6
|
寻求精神家园的没落贵族——《欲望号街车》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女主人公比较 |
董亮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7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语用学分析研究 |
王楠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形式服务于内容——对《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塑造手法的对比分析 |
周吉红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1
|
|
9
|
强化主题:《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叙事人称 |
孙华祥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8 |
0 |
|
10
|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
杨雪
|
《文教资料》
|
2019 |
0 |
|
11
|
美国短篇小说传统的传承——《白衣老处女》与《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比较 |
李洁平
李敏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2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艾米丽的哥特式特质分析 |
向天曼
刘柳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3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语用学分析——违反合作原则的体现 |
梁淑芳
|
《科技信息》
|
2010 |
1
|
|
14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视角探寻 |
张莉莉
|
《艺术科技》
|
2014 |
0 |
|
15
|
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从存在主义女权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
丁洁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6
|
荆棘中盛开的玫瑰——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
邓阳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0 |
0 |
|
17
|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
吴雨倩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2 |
0 |
|
18
|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书写 |
康佳怡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2 |
0 |
|
19
|
虚构与象征的典范:《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兼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
商亮
夏文静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0
|
译无定法 亦非无法——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译文 |
苗群鹰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