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抗扰动纬度估计和粗对准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鹏翔 梅春波 +1 位作者 刘琴 卢宝峰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9-432,共4页
针对纬度未知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SINS)扰动基座下初始对准问题,提出了基于惯性系比力积分及多项式拟合的纬度估计与粗对准算法。首先,基于惯性系和姿态阵链式分解,隔离角晃动;其次,通过比力积分,平滑高频线运动干扰和加速度计噪声;最后... 针对纬度未知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SINS)扰动基座下初始对准问题,提出了基于惯性系比力积分及多项式拟合的纬度估计与粗对准算法。首先,基于惯性系和姿态阵链式分解,隔离角晃动;其次,通过比力积分,平滑高频线运动干扰和加速度计噪声;最后,对比力积分进行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三次多项式拟合,进一步抑制线运动干扰,同时根据拟合参数实现纬度估计和粗对准。转台摇摆对准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光纤捷联惯导系统采用该算法可以在1 min内实现纬度估计和粗对准,纬度估计精度优于0.2°(RMS),以静基座对准后姿态保持结果作为摇摆状态姿态参考时,水平姿态角相对偏差小于0.001°(RMS),航向角相对偏差不大于0.07°(RMS),可满足粗对准工程应用的快速性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度未知 扰动基座 纬度估计 粗对准
下载PDF
一种纬度估计算法优化及误差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 莫明岗 +2 位作者 张吉先 郭玉胜 邓继权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20年第2期72-77,共6页
在战时,舰船会由于卫星信号受干扰等情况影响而无法获取准确的当地地理位置信息。这就需要船舶能够在行进中估计纬度。为提高纬度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舰船行进中纬度估计算法优化及误差抑制方法。首先利用重力加速度在惯性坐标系的投影... 在战时,舰船会由于卫星信号受干扰等情况影响而无法获取准确的当地地理位置信息。这就需要船舶能够在行进中估计纬度。为提高纬度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舰船行进中纬度估计算法优化及误差抑制方法。首先利用重力加速度在惯性坐标系的投影,构建几何解析方程求解一定精度的纬度信息。通过选取重力加速度最优积分区间,提高了动基座条件下的纬度估计精度。行进中的舰船易受风浪等因素影响,导致罗经测量的地球自转角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受到严重干扰,因此纬度估计精度下降。针对该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外部扰动误差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舰船行进中的纬度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度估计 积分优化 误差抑制 车载实验
下载PDF
一种复杂干扰下捷联惯导纬度自估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宁晓戈 黄继勋 李建勋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2,299,共6页
针对包含角晃动干扰和线运动干扰的复杂环境下捷联惯导纬度自估计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对惯性系下重力加速度的二次积分进行多项式拟合,去除干扰后反算重力加速度进行纬度估计的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可最大化两重力矢量夹角,有效提升在复杂... 针对包含角晃动干扰和线运动干扰的复杂环境下捷联惯导纬度自估计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对惯性系下重力加速度的二次积分进行多项式拟合,去除干扰后反算重力加速度进行纬度估计的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可最大化两重力矢量夹角,有效提升在复杂线角环境干扰下的纬度估计精度;同时利用重力加速度在初始导航惯性系下北向投影分量符号与纬度符号一致的特点,快速完成纬度正负符号解算。仿真和车载试验表明,高精度光纤捷联惯导可达到0.11°(3σ)/300 s的纬度估计精度。同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抗干扰能力更强,更适合工程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 纬度估计 复杂干扰 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纬度未知条件下抗扰动大失准角一体化对准方法
4
作者 李倩 宋进行 +1 位作者 奔粤阳 李斌玮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1-539,共9页
针对晃动基座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在纬度未知条件下的大失准角初始对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重力加速度矢量圆锥投影角漂移模型的一体化对准方法。首先,基于惯性系解析式纬度估计原理推导重力加速度矢量圆锥投影角漂移模型。然后,结合S... 针对晃动基座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在纬度未知条件下的大失准角初始对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重力加速度矢量圆锥投影角漂移模型的一体化对准方法。首先,基于惯性系解析式纬度估计原理推导重力加速度矢量圆锥投影角漂移模型。然后,结合SINS非线性误差模型建立大失准角一体化对准滤波模型,并利用简化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实现圆锥投影漂移角度、失准角与惯性器件误差的同步估计。与传统纬度估计与大失准角初始对准分开依次进行的分段对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以在一体化对准过程中利用惯性器件误差反馈校正有效提高晃动基座下的纬度估计精度,而高精度的纬度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失准角的对准精度,同时有利于缩短对准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晃动基座下纬度估计精度与对准精度接近于补偿惯性器件误差后的极限精度,纬度估计精度优于1',方位对准精度优于2.5'。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初始对准 大失准角 纬度估计
下载PDF
纬度未知条件下的抗扰动惯性系初始对准改进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严恭敏 李思锦 +2 位作者 高文劭 李津 任建新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基于捷联惯导系统(SINS)的惯性系初始对准原理,推导了在纬度未知条件下同时进行纬度估计和进行初始对准递推计算的改进算法。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求解最优单位正交矩阵,根据最优矩阵的行列式值确定纬度正负符号和确定右手姿态阵。分析... 基于捷联惯导系统(SINS)的惯性系初始对准原理,推导了在纬度未知条件下同时进行纬度估计和进行初始对准递推计算的改进算法。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求解最优单位正交矩阵,根据最优矩阵的行列式值确定纬度正负符号和确定右手姿态阵。分析并给出了纬度估计误差公式和初始对准失准角误差公式。对南北纬度下的未知纬度初始对准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获得正确的纬度估计值和实现精确的姿态初始对准,它们的误差特性均与理论推导的误差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系统 姿态初始对准 纬度估计 误差分析
下载PDF
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罗莉 黄玉龙 +1 位作者 常路宾 张勇刚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1-313,共13页
初始对准技术直接关系到捷联惯导系统(SINS)的导航精度和启动时长,因此一直是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为此,对SINS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首先,简述无纬度对准、纬度已知的粗对准和精对准的基本原理,分别指出上述... 初始对准技术直接关系到捷联惯导系统(SINS)的导航精度和启动时长,因此一直是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为此,对SINS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首先,简述无纬度对准、纬度已知的粗对准和精对准的基本原理,分别指出上述对准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然后,分析和讨论现有初始对准误差抑制技术的研究热点和作用效果。最后,结合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与运载体的发展需求,对未来SINS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系统 初始对准 纬度估计 误差抑制 可观测性
下载PDF
位置未知条件下惯性/星敏组合系统海上牵引启动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正东 赵汪洋 +2 位作者 刘伟 李晓 孙大开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6-321,共6页
针对地理位置未知条件下惯导系统海上启动对准实现问题,提出了基于锚泊条件的惯性/星敏组合导航系统位置未知条件下的海上牵引启动方法。建立了惯性/星敏信息的迭代滤波模型,研究了惯性/星敏牵引启动方法、分析了自主启动精度、提出了... 针对地理位置未知条件下惯导系统海上启动对准实现问题,提出了基于锚泊条件的惯性/星敏组合导航系统位置未知条件下的海上牵引启动方法。建立了惯性/星敏信息的迭代滤波模型,研究了惯性/星敏牵引启动方法、分析了自主启动精度、提出了自主启动实现方案。通过惯性基准和星敏感器联合使用,惯性基准辅助星敏感器进行观星定位,观星定位数据对惯性基准平台反馈修正,基于惯性/星敏位置和姿态信息在牵引启动下的相互校准方式,组合系统经过多次迭代修正,构造高精度水平基准,完成惯性/星敏组合系统海上位置未知条件下纬度、经度自估计,实现船舶对准后的正常航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惯性/星敏组合系统牵引启动方法获得的经纬度自估计精度与星敏感器的测量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星敏 纬度未知 海上对准 纬度估计
下载PDF
Projections of 2.0°C Warming over the Globe and China under RCP4.5 被引量:20
8
作者 Zhang Y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年第6期514-520,共7页
The outputs of 17 models in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2.0°C warming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globe and C... The outputs of 17 models in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2.0°C warming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globe and China under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 4.5 scenario. The simulations of the period 1860-1899 in the "historical" experiment are chosen as the baseline. The simulati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RCP4.5 experiment are chosen as the future project. The multi-model ensemble mean (MME) shows that the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would cross the 2.0°C warming threshold in 2047. Warming in most of the models would cross the threshold during 2030-2060. For local warming, high-latitude area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how the fastest warming over the globe. Land areas warm substantially faster than the oceans. Most of the southern oceans would not exceed the 2.0°C warming threshold within the 21st century. Over China, surface warming is substantially faster than the global mean. The area-averaged warming would cross the 2.0°C threshold in 2034. Locally, Northwest China shows the fastest warming trend, followed by Central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Central China,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are the last to cross the 2.0°C warming threshold. The diversity of the models is also estimated in this study. Generally, the spread among the models increases with time, and there is smaller spread among the models for the areas with the faster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warming 2.0°C threshold RCP4.5 globe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