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纯种发酵淡豆豉的炮制工艺研究
1
作者 李尚逊 姬翔 +5 位作者 翟兴媛 刘悦媛 李鑫 王丰源 王大红 李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9-465,共7页
淡豆豉是一种以黑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但其炮制周期长且质量不稳定。本研究以从淡豆豉自然混菌发酵中筛选出的1株具有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C5菌株作为发酵菌种,进行纯种酵... 淡豆豉是一种以黑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但其炮制周期长且质量不稳定。本研究以从淡豆豉自然混菌发酵中筛选出的1株具有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C5菌株作为发酵菌种,进行纯种酵母炮制型淡豆豉的研制。选取葡萄糖添加量、料液比以及酵母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大豆苷元产量的影响,并对淡豆豉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和葡萄糖添加量对大豆苷元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而接种量的影响不显著。最终确定炮制工艺为:葡萄糖添加量8.5%、料液比1∶2.4、接种量10%,炮制周期为6 d。炮制过程中糖苷含量逐渐降低,苷元含量显著升高。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产量分别达到964.51和1123.28μg·g-1。本研究为酵母炮制型淡豆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纯种发酵 大豆异黄酮
下载PDF
蓝莓果酒的纯种发酵工艺优化与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洁 余有贵 +2 位作者 徐海月 张兆丰 马武赞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以兔眼蓝莓为原料,采用酵母纯种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蓝莓发酵酒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蓝莓果酒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浓度为14°B X,起始p... 以兔眼蓝莓为原料,采用酵母纯种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蓝莓发酵酒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蓝莓果酒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浓度为14°B X,起始pH值为4.5,酵母接种量为2.0 g/L,发酵温度为31℃。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生产的兔眼蓝莓发酵果酒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9%、55%和60%,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抗氧化能力与果酒体积分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发酵 纯种发酵 制备工艺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华 李铎 +2 位作者 沈立荣 壮晓健 冯凤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4,共5页
考察了菌种、后酵温度和加盐量对豆豉感官品质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经统计比较确定,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的较优工艺条件是:以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BDC3和BBDC4的混合菌为菌种,后酵温度50℃,加盐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得到的豆豉含蛋... 考察了菌种、后酵温度和加盐量对豆豉感官品质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经统计比较确定,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的较优工艺条件是:以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BDC3和BBDC4的混合菌为菌种,后酵温度50℃,加盐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得到的豆豉含蛋白质38.93%、脂肪23.90%、灰分14.59%、总酸0.42%,氨基酸态氮和三氯醋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为0.61%和1.59%,大大高于原料黑豆(0.19%,0.26%),与传统"八宝豆豉"的主要质量指标相符,也符合我国豆豉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纯种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 后酵温度 加盐量
下载PDF
纯种发酵技术对发酵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燕平梅 薛文通 张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4,共5页
以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发酵剂分别发酵甘蓝.自然发酵甘蓝作为对照。测定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纯种发酵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比自然发酵低2倍多。且未形成“亚硝峰”。纯种发酵甘蓝中导... 以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发酵剂分别发酵甘蓝.自然发酵甘蓝作为对照。测定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纯种发酵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比自然发酵低2倍多。且未形成“亚硝峰”。纯种发酵甘蓝中导致亚硝酸盐形成的肠杆菌及乳酸菌之外的需氧嗜温菌数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P〈0.05),乳酸含量高于自然发酵,且发酵第2~5天达到差异显著(P〈0.05)。从纯种发酵甘蓝卤中分离122株菌株,其中6种乳酸菌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0.16%。这6种乳酸菌消耗亚硝酸盐的能力均比对照高2倍多。消耗亚硝酸盐均超过96%,最高达到99.623%,远高于自然发酵(31.580%)。纯种发酵方法能够抑制肠杆菌及乳酸菌之外的需氧嗜温菌生长.抑制“亚硝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纯种发酵 亚硝酸盐 甘蓝
下载PDF
纯种发酵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老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寇芳 葛云飞 +4 位作者 沈蒙 宁冬雪 夏甜天 王维浩 曹龙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2-98,共7页
利用自然发酵液中对淀粉老化特性起主要作用的菌种发酵,研究发酵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老化特性的影响。采用0.2 g/100 m L的NaOH溶液提取发酵后的小米淀粉,研究不同菌种发酵后对小米淀粉颗粒特性、官能团、分子质量、糊化及老化特性的... 利用自然发酵液中对淀粉老化特性起主要作用的菌种发酵,研究发酵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老化特性的影响。采用0.2 g/100 m L的NaOH溶液提取发酵后的小米淀粉,研究不同菌种发酵后对小米淀粉颗粒特性、官能团、分子质量、糊化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未改变淀粉的偏光十字;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发酵后小米淀粉表面被侵蚀,酿酒酵母及芽孢菌发酵后淀粉颗粒表面侵蚀迹象变重,孔道加深且数量增多;酿酒酵母及芽孢菌发酵后小米淀粉官能团区的峰位未变,但特征峰强度减弱,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及屎肠球菌发酵后小米淀粉指纹区图谱部分消失;植物乳杆菌发酵后Ⅰ区、Ⅱ区的重均、数均分子质量较小米淀粉降低。戊糖片球菌、屎肠球菌、酿酒酵母发酵后Ⅰ区的重均分子质量升高,数均分子质量降低,Ⅱ区重均、数均分子质量降低。芽孢菌发酵后Ⅰ区的数均分子质量略有升高,Ⅱ区重均、数均分子质量降低。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及屎肠球菌发酵后淀粉的糊化温度、回生值及最终黏度降低,热焓值升高。酿酒酵母发酵后糊化温度及回生值降低,最终黏度及热焓值升高。发酵使淀粉的分子结构、支链淀粉及直链淀粉分子发生改变,短期抗老化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种发酵 淀粉 分子结构 老化
下载PDF
低盐腌渍黄瓜半固态纯种发酵工艺中试 被引量:7
6
作者 武晋海 王昌禄 +3 位作者 王玉荣 陈勉华 陈志强 隋志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5-270,共6页
为了使传统的人工腌渍菜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减少腌渍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该文研究了低盐腌渍黄瓜半固态纯种发酵工艺中腌渍液的连续利用。经脱水预处理黄瓜(Cucumis sativusL.,含水率65%~70%)利用密闭厌氧发酵设备进行低盐发酵,腌渍液... 为了使传统的人工腌渍菜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减少腌渍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该文研究了低盐腌渍黄瓜半固态纯种发酵工艺中腌渍液的连续利用。经脱水预处理黄瓜(Cucumis sativusL.,含水率65%~70%)利用密闭厌氧发酵设备进行低盐发酵,腌渍液作为发酵剂进行预发酵,结合使用乳酸菌(L.plantarum)纯培养物,实现腌渍液的再利用。结果表明:发酵量,腌渍液用量,108cfu/mL菌剂使用量及4%盐水用量之比为18︰6︰2︰1,可实现腌渍液再利用,同时得到2.24%低盐度产品;主发酵罐低于100r/min搅拌速率条件下,搅拌对产品质构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质构硬度可维持在1209.1N以上;产品出品率最高为115.8%;与固态自然发酵工艺相比,可溶性膳食纤维、维生素E、总抗坏血酸、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了明显改善,分别可达3.592%,0.601×10-2mg/g,7.843×10-2mg/g,1.991%,0.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渍 半固态纯种发酵 腌渍液 加工工艺 低盐 黄瓜
下载PDF
黔产纯种发酵淡豆豉中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7
7
作者 冯果 施晓伟 +2 位作者 蔡琨 刘文 冯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18-119,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黔产纯种发酵淡豆豉中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的含量,该测定方法下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778.83X-11.467(r=0.9999)、Y=41.074X-12.537(r=0.9999),分别在0.210~1.680μg、0.111~8.880μg与峰面...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黔产纯种发酵淡豆豉中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的含量,该测定方法下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778.83X-11.467(r=0.9999)、Y=41.074X-12.537(r=0.9999),分别在0.210~1.680μg、0.111~8.88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8%、98.99%,RSD分别为1.79%、0.72%。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黔产纯种发酵淡豆豉中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产纯种发酵淡豆豉 大豆黄素 染料木素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贵州中成药用淡豆豉发酵菌种的分离鉴定及纯种发酵 被引量:12
8
作者 汤扬 熊敏刚 《贵州医药》 CAS 1999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中成药 淡豆豉 发酵菌种 分离 鉴定 纯种发酵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曲霉型豆豉纯种发酵制曲工艺(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华 李里特 丁长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中心组合设计法 曲霉 豆豉 纯种发酵 制曲工艺 Hartley法
下载PDF
纯种发酵、混合发酵与传统发酵食品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德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17,共3页
中西方思维方法不同,形成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2种不同的工艺路线,混合发酵具有菌群生长代谢平衡,克服中间生成物浓度过大,能简化工艺设备,省工节能的优点。适宜生产成分复杂风味要求高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纯种发酵基质、菌株单一、污染... 中西方思维方法不同,形成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2种不同的工艺路线,混合发酵具有菌群生长代谢平衡,克服中间生成物浓度过大,能简化工艺设备,省工节能的优点。适宜生产成分复杂风味要求高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纯种发酵基质、菌株单一、污染少。宜于生产成分单一纯度要求高的现代发酵产品。并指出了传统发酵食品工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纯种发酵 传统发酵食品 风味 思维方法
下载PDF
纯种发酵早籼米生产新式扎粉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纪岳 张爱民 张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5-1326,共2页
[目的]研究纯种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酵母菌Y22和乳酸菌L15按不同比例(1∶1、2∶1、3∶1、4∶1)进行发酵试验,筛选最佳的菌种配比。通过评价发酵效果和发酵时间确定最佳发酵温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籼米发酵的条件。[结果]乳酸菌含量过... [目的]研究纯种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酵母菌Y22和乳酸菌L15按不同比例(1∶1、2∶1、3∶1、4∶1)进行发酵试验,筛选最佳的菌种配比。通过评价发酵效果和发酵时间确定最佳发酵温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籼米发酵的条件。[结果]乳酸菌含量过大,产品有酸味;酵母菌含量过大则会产生酒精味。当乳酸菌与酵母菌的比例为3∶1时,发酵早米的风味最佳。低于25℃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发酵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超过25℃,米香味受到影响。乳酸菌与酵母菌的配比对产品的品质影响最大。接种量比品质的影响小。[结论]纯种发酵的最佳配方为L15∶Y22=2.5∶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5 d,接种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粉 乳酸菌 酵母菌 纯种发酵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土家特色酸鲊肉纯种发酵前期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春霞 陈光静 邓惠玲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32,33-35,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渝东南地区土家特色酸鲊肉纯种发酵前期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及白砂糖添加量为影响因子,以酸鲊肉前期发酵制品的乳酸脱氢酶活力、蛋白酶活力、脂肪酶活力为响应值,应用B...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渝东南地区土家特色酸鲊肉纯种发酵前期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及白砂糖添加量为影响因子,以酸鲊肉前期发酵制品的乳酸脱氢酶活力、蛋白酶活力、脂肪酶活力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酸鲊肉前期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0 h、发酵温度34℃、菌种接种量8%、白砂糖添加量4%,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酸鲊肉前期发酵制品的乳酸脱氢酶活力为102.92 U/mL,蛋白酶活力为41.58 U/mL,脂肪酶活力为11.86 U/mL,各评价指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鲊肉 纯种发酵 前期发酵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河南臭豆豉纯种发酵工艺研究
13
作者 袁贵英 姬长新 +1 位作者 石明生 谢克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165,共4页
利用从河南不同地区的臭豆豉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依据感官评价及纤溶酶活性进行纯菌种生产臭豆豉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3%,大豆与水比例为1:3、常温浸泡16h、蒸煮时间30min(121℃、0.105MPa),湿度90%,发酵温度37... 利用从河南不同地区的臭豆豉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依据感官评价及纤溶酶活性进行纯菌种生产臭豆豉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3%,大豆与水比例为1:3、常温浸泡16h、蒸煮时间30min(121℃、0.105MPa),湿度9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6h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臭豆豉 纯种发酵 工艺
下载PDF
鲊辣椒纯种发酵的菌株优选 被引量:12
14
作者 崔小利 王薇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9-153,共5页
通过对市售鲊辣椒样品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确定鲊辣椒发酵过程中的主发酵菌;再购买常用的几种发酵菌,通过其在最适条件下的产酸性和还原糖利用率等对菌株进行初筛;在初筛的基础上,再在实际生产中用产酸性、氨基酸态氮的生成和发酵成... 通过对市售鲊辣椒样品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确定鲊辣椒发酵过程中的主发酵菌;再购买常用的几种发酵菌,通过其在最适条件下的产酸性和还原糖利用率等对菌株进行初筛;在初筛的基础上,再在实际生产中用产酸性、氨基酸态氮的生成和发酵成品的感官评分实验对其进行复筛。结果表明:鲊辣椒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主发酵菌是乳酸菌,纯种发酵的合适菌种是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弥补了传统自然发酵稳定性差,生产周期长等不足,可为实现鲊辣椒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辣椒 纯种发酵 菌株筛选
下载PDF
一株产香酵母Trichomonascus ciferrii的分离鉴定及其纯种发酵豆豉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文鹤 刘江崟 +3 位作者 胡祥飞 李浩 杨慧林 王筱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2-158,共7页
该研究从曲霉型豆豉后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到1株产香酵母WLW,经鉴定为Trichomonascus ciferrii。为探究该菌株纯种发酵生产豆豉的可行性,将该菌株应用于纯种豆豉发酵,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 该研究从曲霉型豆豉后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到1株产香酵母WLW,经鉴定为Trichomonascus ciferrii。为探究该菌株纯种发酵生产豆豉的可行性,将该菌株应用于纯种豆豉发酵,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C-MS,SPME-GC-MS)对纯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豆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纯种发酵豆豉共检测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3种、酮2种、酚3种、醇12种、醛5种、酸5种、吡嗪7种、呋喃2种、芳香族3种、其他2种;自然发酵豆豉共检测出8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15种、酮7种、酚5种、醇10种、醛10种、酸10种、吡嗪10种、呋喃3种、芳香族6种、其他11种。研究表明,自然发酵豆豉中各种类风味物质含量较为均衡,共同赋予豆豉酯香、醇香和酱香等多层次风味;而纯种发酵豆豉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高达81.66%,其中苯甲酸甲酯和邻氨基本甲酸甲酯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0.49%、21.16%,在豆豉中的含量分别约为23.48、2.06 mg/g,赋予豆豉更浓郁的酯香、花香和果香,该产香酵母WLW具有进一步应用于纯种发酵豆豉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纯种发酵 自然发酵 豆豉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纯种发酵和混菌发酵对野木瓜果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小雨 李科 张惟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为探讨纯种与混菌发酵对野木瓜果酒品质的影响,对季也蒙毕赤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克斯鲁假丝酵母、安琪SY酿酒酵母、安琪RW酿酒酵母、安琪B2818酿酒酵母进行纯种发酵,对季也蒙毕赤酵母和安琪SY酿酒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和安琪SY酿酒酵母... 为探讨纯种与混菌发酵对野木瓜果酒品质的影响,对季也蒙毕赤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克斯鲁假丝酵母、安琪SY酿酒酵母、安琪RW酿酒酵母、安琪B2818酿酒酵母进行纯种发酵,对季也蒙毕赤酵母和安琪SY酿酒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和安琪SY酿酒酵母、克斯鲁假丝酵母和安琪SY酿酒酵母进行混菌发酵,然后测定各组果酒的基本理化指标、香气,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酿酒酵母纯种发酵果酒的残糖、还原糖、总酸、挥发酸比混菌发酵果酒低,但酒精度较高;在9种果酒中共检出7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酯类物质的含量比较多,酯类物质含量最多。醛酮类物质含量仅次于醇类及酯类,而酸类、芳香族类、萜类及烷烃类组分的含量较少,对香气形成有益的物质在非酿酒酵母纯种发酵果酒中检出较多;在感官层面,非酿酒酵母纯种发酵果酒评分高于混菌发酵,混菌发酵高于酿酒酵母纯种发酵,其中季也蒙毕赤酵母纯种发酵果酒感官评分最高。因此,选择季也蒙毕赤酵母纯种发酵野木瓜果酒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种发酵 混菌发酵 野木瓜果酒 品质
下载PDF
纯种发酵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力豪 蔡琨 王晓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7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纯种发酵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组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分别干预12、24、36、48、72h后,用MTT法观察其对MCF-7细胞的生长影响。结果:1纯种发酵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作用MCF-... 目的:研究纯种发酵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组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分别干预12、24、36、48、72h后,用MTT法观察其对MCF-7细胞的生长影响。结果:1纯种发酵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作用MCF-7细胞12、24、36h,其浓度5、10、20、40mg/L(除24h 10mg/L外)均表现出对MCF-7细胞稳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纯种发酵淡豆豉异黄酮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作用时间有依赖关系,与大豆异黄酮抑制作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种发酵淡豆豉有明确的抗乳腺癌的作用,其24h IC50为(7.58±1.57)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种发酵 淡豆豉 异黄酮 MTT MCF-7细胞 乳腺癌
下载PDF
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 被引量:30
18
作者 赵德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共6页
中西方文化底蕴不同,形成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两种不同发酵工艺路线的历程。混合发酵具有多菌共生,酶系互补,省工节能、简化工艺设备,克服中间生成物浓度过大的特点。宜于生产成分复杂,风味要求高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纯种发酵基质、菌株... 中西方文化底蕴不同,形成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两种不同发酵工艺路线的历程。混合发酵具有多菌共生,酶系互补,省工节能、简化工艺设备,克服中间生成物浓度过大的特点。宜于生产成分复杂,风味要求高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纯种发酵基质、菌株单一,污染少,宜于生产成分单一,纯度要求高的酒精、味精等产品。举例说明工艺路线用错了的不良后果和改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纯种发酵 制曲 工艺 分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水豆豉纯种发酵产大豆异黄酮的条件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丹芸 董科 +3 位作者 范紫玮 陈静娴 何迅 裴晓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36,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水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最高产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水豆豉纯种发酵产大豆异黄酮的条件。方法:利用前期筛选出来的水豆豉高效发酵菌株进行黄豆发酵,经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较优的3个水平,以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感官评价得分为响应值... 目的:为了提高水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最高产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水豆豉纯种发酵产大豆异黄酮的条件。方法:利用前期筛选出来的水豆豉高效发酵菌株进行黄豆发酵,经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较优的3个水平,以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感官评价得分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实验获得最优发酵条件。结果:水豆豉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 d、接菌量1.00%。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可获得最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感官评价得分,分别为881.28 mg/kg和74.50分。结论:获得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研发高产大豆异黄酮的水豆豉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豆豉 纯种发酵 响应面优化 大豆异黄酮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威宁豆酱纯种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蒲静 宫沛文 +4 位作者 杨潇垚 孟淑真 包峻州 张问平 吴拥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45,共9页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X-9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Wickerhamomyces anomalus)DZ-3分别发酵制备威宁豆酱,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制曲条件、辅料添加量及后发酵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X-9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Wickerhamomyces anomalus)DZ-3分别发酵制备威宁豆酱,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制曲条件、辅料添加量及后发酵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豆酱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菌株DX-9和DZ-3的最佳制曲条件:接种量2%和3%、温度38℃和34℃、时间12 d和18 d;辅料最适添加量:食盐10%、辣椒5%、五香粉1.5%;菌株DX-9和DZ-3的最佳后发酵条件:温度40℃和36℃、时间均为90 d。纯种发酵豆酱的品质优于自然发酵豆酱,且菌株DX-9比DZ-3发酵的豆酱品质更佳。自然发酵、菌株DX-9和DZ-3发酵豆酱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检出73、50和64种,共有物质为23种,主要风味物质分别为醇类(27.36%)、酸类(75.68%)和烯烃类(64.21%)。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得出威宁豆酱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烃类和酸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 纯种发酵 工艺优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