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非对象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元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4-53,共10页
人类更高级、更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是非对象性的。它是精神的“纯粹的创造物”。这“纯粹的创造物”正是“非物体化”的“物性”。而这显现“无”的世界的“物性”创造 ,其“物性”虽“不是现实的物”,但它也不能被视作“只是抽象物”... 人类更高级、更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是非对象性的。它是精神的“纯粹的创造物”。这“纯粹的创造物”正是“非物体化”的“物性”。而这显现“无”的世界的“物性”创造 ,其“物性”虽“不是现实的物”,但它也不能被视作“只是抽象物”,而是“非物体化”的“意象”。“意象”正是所生成的“物性”的“纯粹的创造物”。审美的感兴和审美的创造正是建构这种非对象性的“意象”存在“物”,并对此意象存在物加以赋形。非对象性的“人的生命表现”具有不可还原、非推理直观、非归纳概括和非对应的有机性凸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象化 物性 意象 纯粹创造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