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纯诗论考论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本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9,共7页
西方纯诗论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纯诗论是马拉美和瓦莱里的纯诗论,广义的还包括作为狭义纯诗论基础的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纯诗论以及瓦莱里之后的其他纯诗论。纯诗论可以从纯粹情感、纯粹观念和纯粹语言三个方面考察。... 西方纯诗论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纯诗论是马拉美和瓦莱里的纯诗论,广义的还包括作为狭义纯诗论基础的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纯诗论以及瓦莱里之后的其他纯诗论。纯诗论可以从纯粹情感、纯粹观念和纯粹语言三个方面考察。广义纯诗论偏重于纯粹情感,亦即诗的审美情感,因此它与唯美论的界线不清。狭义纯诗论则在纯粹情感的基础上还具有两个特点,即纯粹观念世界的特点和纯粹语言形式的特点。纯诗概念是可以成立的,它具有评判诗歌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诗论 纯粹情感 纯粹观念 纯粹语言
下载PDF
唯有“生成”:德勒兹、惠特曼和《自我之歌》
2
作者 贾福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46-50,共5页
沿用德勒兹内在性理论,对惠特曼的诗歌,尤其是《自我之歌》进行解读。惠特曼无意识中追求的是流动无我的纯粹情感和欲望,主要关注了惠特曼诗歌中罗列的语言现象,分析了惠特曼诗歌中破碎的语言现象的深刻含义、精神分裂症式的游牧主体、... 沿用德勒兹内在性理论,对惠特曼的诗歌,尤其是《自我之歌》进行解读。惠特曼无意识中追求的是流动无我的纯粹情感和欲望,主要关注了惠特曼诗歌中罗列的语言现象,分析了惠特曼诗歌中破碎的语言现象的深刻含义、精神分裂症式的游牧主体、惠特曼对纯粹情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 德勒兹 《自我之歌》 纯粹情感 破碎
下载PDF
单色画的铺陈与革新:马列维奇、克莱因和杰讷若·艾蒂尔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克.奇塔姆 帅慧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9-189,205,共12页
作者通过对伊夫·克莱因的创作动机、背景和作品的深入分析,考察并阐述了20世纪中叶抽象主义对于纯粹、独立典范的挑战。作者充分肯定了克莱因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认为他的创作预示并启迪了二战后的抽象主义运动,并对动态艺术、行为... 作者通过对伊夫·克莱因的创作动机、背景和作品的深入分析,考察并阐述了20世纪中叶抽象主义对于纯粹、独立典范的挑战。作者充分肯定了克莱因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认为他的创作预示并启迪了二战后的抽象主义运动,并对动态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单色画的创始人,这里"真正意义上的单色画"并不仅仅指单色画本身,而必须带有克莱因所谓的"纯粹情感"。作者进而探讨了克莱因对于柔道及其演练过程中的禅意之深刻领悟,及将之升华为单色画创新的过程。这种对东方精神的领悟不但成为他超越和革新抽象派艺术的重要契机,也使他成为反对纯粹艺术典范的杰出代表。作者将克莱因的艺术接受理论与迈克尔·弗里德的"吸收性"理论进行了比较,并用两个艺术案例为读者展现了抽象艺术之不纯粹性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一则是克莱因蓝对杰讷若·艾蒂尔艺术创作的影响,其二则是克莱因的单色艺术从着重色调转向纯粹的空间和光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色画 艺术创作 纯粹情感 克莱因 柔道 吸收性 剧场性
下载PDF
纯诗实践的大师——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4
作者 李音音 《淄博师专学报》 2015年第3期45-50,共6页
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被称为纯诗实践的大师,善于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充分挖掘超现实主义的诗歌风格。中国对他的翻译作品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有李笠2000年出版的《特朗斯特罗姆全集》,包括了1... 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被称为纯诗实践的大师,善于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充分挖掘超现实主义的诗歌风格。中国对他的翻译作品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有李笠2000年出版的《特朗斯特罗姆全集》,包括了1954年至1996年的《17首诗》《途中的秘密》《波罗的海》《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等以及顾城的几篇译作。本文首先分析纯诗的相关概念与纯诗的界定问题,随后从纯诗情感、纯诗语言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具体诗歌,试图从内容、形式与艺术等方面分析其诗歌的动人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纯诗 纯粹情感 象征 隐喻
下载PDF
用理智直观把握艺术形式——赫尔曼·柯亨论美学学科的基础
5
作者 姚云帆 《外国美学》 2023年第2期52-66,共15页
柯亨的论著《纯粹情感美学》长期被看作一部模仿康德《判断力批判》的著作。实际上,柯亨在对康德美学进行批评的基础上,试图重新界定美学学科的基础。柯亨认为,康德美学并未完成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奠基,而只是涉及判断力在感性领域的作用... 柯亨的论著《纯粹情感美学》长期被看作一部模仿康德《判断力批判》的著作。实际上,柯亨在对康德美学进行批评的基础上,试图重新界定美学学科的基础。柯亨认为,康德美学并未完成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奠基,而只是涉及判断力在感性领域的作用机制,从而无法完成让美学彻底成为批判哲学体系一部分的任务。柯亨试图论证,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艺术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道德伦理实践一起,具有一种文化意识上的统一性,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握了后两种活动所共享的先验形式。作为统一体的艺术成为美学的对象,而超感性的知性直观和天才凭借生产性想象力将直观形式现实化的创作活动,最终让美学获得了独特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情感美学》 知性直观 先验形式 节奏 比例
原文传递
一个浪漫主义者的诗意飞翔——从蒋韵的《你好,安娜》说开去
6
作者 朱彤 《芒种》 2020年第8期110-113,共4页
从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我的两个女儿》到2019年创作长篇小说《你好,安娜》,整整四十年的创作生涯,蒋韵始终保持浪漫的文学情怀。在她的故事背后,人物的精神生活、高贵品格,以及流溢出的纯粹情感,都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遥远布景。新作《你... 从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我的两个女儿》到2019年创作长篇小说《你好,安娜》,整整四十年的创作生涯,蒋韵始终保持浪漫的文学情怀。在她的故事背后,人物的精神生活、高贵品格,以及流溢出的纯粹情感,都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遥远布景。新作《你好,安娜》,也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文学气质,通过人物和小说细节,她凭吊了那个远去的年代,建构起了一个与当下文学潮流截然不同的文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文学空间 蒋韵 纯粹情感 文学潮流 安娜 浪漫主义者 文学情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