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粹意向对象与指称理论疑难的解决 被引量:2
1
作者 奥拉夫.阿斯海姆 王建芳 许万承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4,共12页
指称可能失败及替换失效问题是量化信念语境以及其他态度语境所面临的两大障碍,"纯粹意向对象"概念(只能通过它们的意向属性予以识别的对象)的提出或许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指称可能失败问题而言,当词项所指对象不存在时... 指称可能失败及替换失效问题是量化信念语境以及其他态度语境所面临的两大障碍,"纯粹意向对象"概念(只能通过它们的意向属性予以识别的对象)的提出或许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指称可能失败问题而言,当词项所指对象不存在时,将纯粹意向对象作为该词项的指称对象即可避免指称失败的风险。就替换失效问题而言,说话者指称而非语义性指称对词项的使用具有决定性意义,当说话者指称为直接指称时,态度语境中指称相同的词项即可以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纯粹意向对象 纯粹置信对象 直接指称 说话者指称
原文传递
“纯粹意向性对象”还是“纯粹知觉对象”?——论茵加登与杜夫海纳之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云鹏 胡艺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4-49,共6页
茵加登在考察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时,明确提出文学作品是一个"纯粹意向性对象",杜夫海纳则把审美对象看作是一个"纯粹知觉对象"。在现象学的框架内,虽然两者都是意象性对象,但是,在对各自意向性对象含义的理解和阐... 茵加登在考察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时,明确提出文学作品是一个"纯粹意向性对象",杜夫海纳则把审美对象看作是一个"纯粹知觉对象"。在现象学的框架内,虽然两者都是意象性对象,但是,在对各自意向性对象含义的理解和阐释上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茵加登把意向对象看作是意向活动的指向者和构成者,而杜夫海纳仅仅把意向对象看作是意向活动的指向者,而否定其构成。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茵加登更深地受到胡塞尔纯粹理性意识的影响,把意识活动看作是智性活动,因而其所说的纯粹意向性对象就被杜夫海纳看作是智力对象;而杜夫海纳则更深地受到梅洛-庞蒂的影响,把胡塞尔的纯粹意识修正为纯粹知觉意识,因而其所说的纯粹知觉对象就是一个感性对象。杜夫海纳就是立足于此展开对茵加登的批评的。概而言之,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自律与他律成为"纯粹知觉对象"与"纯粹意向性对象"的最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意向对象 纯粹知觉对象 现象学还原
下载PDF
音乐作品本体结构的“层次性”研究——对罗曼·茵加尔登《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的重新读解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囡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9,5,共9页
文章以"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为题,主要是以罗曼·茵加尔登的现象学美学为理论依托,对其"音乐作品是单层结构"提出理论质疑,在对"文学作品多层结构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音乐作品的... 文章以"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为题,主要是以罗曼·茵加尔登的现象学美学为理论依托,对其"音乐作品是单层结构"提出理论质疑,在对"文学作品多层结构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音乐作品的多层结构"。音乐作品存在4个异质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层次,它们分别是:声音构成物层次、意义单元层次、再现客体层次、意向性结构层次。这些层次按照它们各自从属的存在领域形成一定顺序,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对以上各个层次的研究,得出文章的结论:作为纯粹意向性对象的音乐作品具有多层性的本体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层次结构 罗曼·茵加尔登 纯粹意向对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