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粹认识或世界之眼——论叔本华美学中的天才 被引量:3
1
作者 金惠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4,共6页
天才是西方哲学史及美学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叔本华将天才界定为一种纯粹的认识 ,他形象地喻为世界之眼。在他看来 ,天才是认识性 ,而非创造性的。作为一种认识 ,其特殊性在于 :不依据根据律 ,对欲望的弃绝 ,以永恒理念为对象。作为认识... 天才是西方哲学史及美学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叔本华将天才界定为一种纯粹的认识 ,他形象地喻为世界之眼。在他看来 ,天才是认识性 ,而非创造性的。作为一种认识 ,其特殊性在于 :不依据根据律 ,对欲望的弃绝 ,以永恒理念为对象。作为认识主体 ,他与科学家绝缘 ,与普通人相对立。这种对天才的描画可能与我们今日的天才形象相距甚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美学 天才 纯粹认识 直观 认识
下载PDF
从起源逻辑到起源—历史:本雅明《认识—批判序言》对柯亨“起源”概念的批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姚云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5,共9页
本雅明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对“起源”的论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不仅决定了本雅明早期文论思想的核心关切,并对其历史哲学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中,对“起源”概念的思想史起源的研究较为稀少。德... 本雅明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对“起源”的论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不仅决定了本雅明早期文论思想的核心关切,并对其历史哲学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中,对“起源”概念的思想史起源的研究较为稀少。德国犹太哲学家柯亨在《纯粹认识逻辑》中将“起源”看作重要的范畴加以论述。柯亨认为,“起源”范畴发端于纯粹思维的起源判断,以“一”这一先验的数量规定性为中介,起源判断沟通处于“前存在”状态的“存在(Sein)”和可被思维和度量的最基础存在者“现在(Seinde)”,从而规定了让一切存在者可被思维所把握的基础范畴,进而将“前存在(Vor-Sein)”“一”和“现在”的关系转化为可被数学—逻辑方法所把握的不定存在、作为数量一的限定存在和连续性之间的关系。本雅明认为,柯亨试图通过数学—逻辑方法来认识和理解存在的方法忽略了存在和其表征形式之间的差异与否定关系。他指出,只有区分设置和起源的关系,并将起源概念理解为不断运动的起源—历史,才能真正把握起源概念的实质。但是,本雅明保留了柯亨将“起源”看作“一”的判断在认识论领域的意义,并依托此将存在的单一性和认识形式统一性之间张力结构呈现出来,构造了一种基于“一”的差异存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认识—批判序言》 纯粹认识逻辑》 赫尔曼·柯亨 本雅明
下载PDF
论叔本华的美学观 被引量:2
3
作者 赖辉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33,共6页
论叔本华的美学观赖辉亮叔本华(schopenhauers,1788-l860)是一位稍晚于黑格尔的德国哲学家,然而,在当时,他的哲学命运却与黑格尔相反,几乎无人问津,默默无闻。直到1848年后,他的哲学命运才有了转机... 论叔本华的美学观赖辉亮叔本华(schopenhauers,1788-l860)是一位稍晚于黑格尔的德国哲学家,然而,在当时,他的哲学命运却与黑格尔相反,几乎无人问津,默默无闻。直到1848年后,他的哲学命运才有了转机,成为德国中产阶级崇拜的偶像。叔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生命意志 认识主体 客体化 物自体 理念 美学思想 审美直观 人生世界 纯粹认识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写法之我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节末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5-88,共4页
中国的美学史在哲学史与诸文艺理论和批评史如音乐理论史、绘画理论史、文学理论批评史之间 ,本质上要更接近哲学史。庄、玄、禅的美学都不起源于艺术经验而是起源于更为基础的感性经验。美学史的研究和构建 ,应以阐明中国人的审美经验... 中国的美学史在哲学史与诸文艺理论和批评史如音乐理论史、绘画理论史、文学理论批评史之间 ,本质上要更接近哲学史。庄、玄、禅的美学都不起源于艺术经验而是起源于更为基础的感性经验。美学史的研究和构建 ,应以阐明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为基本目标。古代美学具有审美优先的特点 ,必须依托纯粹认识论 ,去把握古人审美经验中人与自然之关系 ;宜运用连续的个案研究和中西比较方法 ,理清美学史上两次突破和三次综合之路径 ,从断片式微观研究渐进于历史线索的宏观展开 ;宜选准各个美学发展史段的基础文本 ,探明其中蕴含的核心问题 ,以使不同的史段得以区分开来并形成史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纯粹认识 突破 综合
下载PDF
叔本华的人学复调与二度泛化
5
作者 夏中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5年第3期70-79,共10页
叔本华的人学复调与二度泛化夏中义本文认为,叔本华哲学所蕴藉的人本忧思,在其体系的各理论块板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指向,酷似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现象。人在叔氏哲学框架中并无独立地位,只是宇宙意志借以顾盼自身的镜子,故伴... 叔本华的人学复调与二度泛化夏中义本文认为,叔本华哲学所蕴藉的人本忧思,在其体系的各理论块板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指向,酷似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现象。人在叔氏哲学框架中并无独立地位,只是宇宙意志借以顾盼自身的镜子,故伴随认识与意志的亲疏程度,即从实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志 叔本华 宇宙本原 自我意识 自在之物 认识方式 人学 纯粹认识 审美 宇宙图式
下载PDF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6
作者 刘建军 《党课》 2020年第18期28-29,共2页
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有主体的人格成分。只有讲信仰的人自己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从抽象道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讲信仰”的重任,向学... 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有主体的人格成分。只有讲信仰的人自己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从抽象道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讲信仰”的重任,向学生传递信仰,自己首先要有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人格化 亲和力 信仰 形象化 吸引力 纯粹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