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磁法构建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程健博 丁健 +5 位作者 常虹 李婷婷 张红蕾 王芮 池天奇 张根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9-323,349,共6页
为分析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低频核磁共振(L-NMR)指标与理化、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并利用测定的核磁指标建立理化、感官品质的评价方法,该研究采集烘干过程0~240 min,共计9个时间段12项指标。结果表明: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低场核磁共振T2... 为分析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低频核磁共振(L-NMR)指标与理化、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并利用测定的核磁指标建立理化、感官品质的评价方法,该研究采集烘干过程0~240 min,共计9个时间段12项指标。结果表明: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低场核磁共振T21峰面积作为自变量,以理化、感官指标作为因变量,Aw、a*值、b*值、L*值、硬度、咀嚼性、感官总体可受性的预测方程显著性p值小于0.01,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5、0.785、0.829、0.770、0.917、0.931、0.810,具有较高统计学意义。利用L-NMR技术可对纯菌种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各项理化、感官指标进行有效监控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菌发酵牛肉干 低场核磁共振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甘薯酸浆及纯菌发酵液对甘薯淀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淋枫 许云贺 +2 位作者 张莉力 季子非 丛靖及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试验研究甘薯淀粉自然沉降、甘薯酸浆上清液沉降及副干酪乳杆菌纯菌发酵液沉降淀粉3种方法对甘薯淀粉性能的影响,并对甘薯淀粉在淀粉提取率、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膨润度、溶解度和老化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纯菌发酵液法淀粉的老... 试验研究甘薯淀粉自然沉降、甘薯酸浆上清液沉降及副干酪乳杆菌纯菌发酵液沉降淀粉3种方法对甘薯淀粉性能的影响,并对甘薯淀粉在淀粉提取率、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膨润度、溶解度和老化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纯菌发酵液法淀粉的老化速率、溶解度、膨润力(60.0℃~90.0℃)、酸浆法及静置法淀粉相比显著偏高(P<0.05);酸浆上清液法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偏高(P<0.05);静置法淀粉的回生值最高,为44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酸浆上清液法 纯菌发酵液法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二)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最佳发酵模式的确定与应用 被引量:33
3
作者 沈国华 卢英 +1 位作者 何丁喜 王建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7,36,共5页
以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较优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 ,经多方面的发酵比较试验 ,得出最佳的发酵配套模式为植物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单独或以 1:1的比例混合接种 ;接种量5 % ;发酵温度 30℃ ;发酵盐量 3% ;发酵时间 72h即可... 以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较优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 ,经多方面的发酵比较试验 ,得出最佳的发酵配套模式为植物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单独或以 1:1的比例混合接种 ;接种量5 % ;发酵温度 30℃ ;发酵盐量 3% ;发酵时间 72h即可得到品质稳定、口味上乘、开胃爽口的优质泡菜产品。并且 ,经不同温度条件下纯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的多批次模拟对比试验表明 :以全年不间断生产为前提 ,采用纯接种恒温控制发酵的发酵速度至少要比自然发酵平均提高 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发酵技术 腌渍蔬菜 应用研究 最佳发酵模式
下载PDF
‘红茶菌’发酵饮料生产工艺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培科 陈志周 +2 位作者 逯笑萌 牟建楼 刘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59-8367,共9页
目的优化纯菌混合发酵制备‘红茶菌’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并对优化后的‘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功能特性进行考查。方法以糖茶水为基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以及茶叶添加量对‘红茶菌’发酵饮料总糖利用率和感官评分的... 目的优化纯菌混合发酵制备‘红茶菌’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并对优化后的‘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功能特性进行考查。方法以糖茶水为基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以及茶叶添加量对‘红茶菌’发酵饮料总糖利用率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工艺。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对‘红茶菌’发酵至第6 d,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抗氧化能力,96孔板法进行抑菌能力分析,采用DNS法进行抑制α-淀粉酶能力分析。结果最佳工艺为接种量为8.0%、葡萄糖添加量14.5%、茶叶添加量1.2%。优化后‘红茶菌’发酵液pH下降至3.2左右,总酸浓度为1.632 g/L,总酚最高可至332.7 mg/mL。优化后发酵液DPPH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81.32%和82.92%,金黄色葡萄糖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8、16和16 mg/mL,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达87.53%。结论优化工艺可明显提高‘红茶菌’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也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混合发酵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作用 Α-淀粉酶
下载PDF
基于仿生学技术不同发酵方式酸浆水品质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姚 孔祥聪 +3 位作者 琚兴波 侯强川 郭壮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5-131,共7页
为比较研究纯种发酵与加引子发酵酸浆水品质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和以老卤水为引子发酵两种方式制作酸浆水,并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和色度仪等仿生学设备对其感官品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鲜... 为比较研究纯种发酵与加引子发酵酸浆水品质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和以老卤水为引子发酵两种方式制作酸浆水,并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和色度仪等仿生学设备对其感官品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鲜味明显高于加引子发酵,而酸味和涩味呈现相反的趋势;挥发性风味方面,乳酸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中芳香类物质的强度显著高于加引子发酵(P<0.05);经色度仪检测发现,乳酸菌纯种发酵酸浆水明亮度及绿度较引子发酵酸浆水高,二者色差显著(P<0.05)。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发酵方式制作的酸浆水品质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差异的主要指标为鲜味、芳香类以及烷烃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综上,乳酸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水 纯菌发酵 引子 电子舌 电子鼻 色度仪
下载PDF
“红茶菌”中微生物的分离及纯菌混合发酵生产 被引量:30
6
作者 林娟 叶秀云 +2 位作者 曹泽丽 谢范英 徐美爱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8,共10页
目的:从福建民间收集"红茶菌"样品,从中分离微生物,以不同的菌种组合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不同菌种组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与传... 目的:从福建民间收集"红茶菌"样品,从中分离微生物,以不同的菌种组合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不同菌种组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与传统酿造的"红茶菌"进行成分和感官的比较。结果:从"红茶菌"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酵母菌和3株醋酸菌,分别为酿酒酵母、拜耳接合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葡糖醋杆菌、醋杆菌、汉氏葡糖醋杆菌,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和汉氏葡糖醋杆菌为首次从"红茶菌"中发现。与传统酿造的"红茶菌"相比,采用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不仅具有酸甜适宜、香醇爽口的独特风味,而且还含有多种功效成分。该方法还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从传统的10 d缩短到56 h。结论:采用不同的菌种组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功效成分含量不同,这是由于发酵过程中菌群处于不同的生长状态,从而影响代谢产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分离 混合发酵 功效成分
原文传递
白酒糟的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蔡凤娇 蔡林洋 +1 位作者 孔博 汪江波 《酿酒》 CAS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变废为宝,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是否使用微生物的角度介绍几种现有的对酒糟进行开发利用的方法,为更好地应用酒糟这一资源提供思路,同时展望一下接下来酒糟综合利用比较有可行性的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利用 简单处理 发酵 纯菌发酵
下载PDF
白酒糟的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凤娇 蔡林洋 +1 位作者 孔博 汪江波 《酿酒》 CAS 2019年第6期9-12,共4页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变废为宝,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是否使用微生物的角度介绍几种现有的对酒糟进行开发利用的方法,为更好地应用酒糟这一资源提供思路,同时展望一下接下来酒糟综合利用比较有可行性的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利用 简单处理 发酵 纯菌发酵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DsbA Purification from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Broth Using Box-Behnken Design Methodolog 被引量:1
9
作者 LUO Man GUAN Yixin YAO Shanji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85-191,共7页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protein A (Dsb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helper proteins for folding in protein synthesis in vivo. In this study, pur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DsbA was investigated by examining four importan...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protein A (Dsb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helper proteins for folding in protein synthesis in vivo. In this study, pur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DsbA was investigated by examining four important factors with Box-Behnken design method, a statistic-based design of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adopting the effectiveness coefficient method on the multi-objective problem, which takes the protein recovery,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and throughput of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nto account. After the optimization, protein recovery of 96.8% and purity higher than 95% DsbA was achieved, and the productivity was (377.9±1.7) mg soluble DsbA per liter broth. The purified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matching the record of gil2624856, a mutant of DsbA. The DsbA was preliminarily applied to the refolding of denatured lysozyme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protein A protein purification Box-Behnken experiment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ulti-object programming
下载PDF
“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国增 林娟 +2 位作者 叶秀云 曹泽丽 李云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179,共7页
目的:研究采用自行分离获得的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能。方法: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按体积比1∶1∶1菌种配比进行复配,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 目的:研究采用自行分离获得的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能。方法: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按体积比1∶1∶1菌种配比进行复配,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测定"红茶菌"发酵液中醋酸、L-乳酸、柠檬酸、还原糖、乙醇、茶多酚、咖啡因、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主要成分含量,研究其主要成分与"红茶菌"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性的关系。结论:"红茶菌"发酵液对6种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成分除茶多酚外,还含有代谢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主要为醋酸),耐热性的抑菌物质等。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红茶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羟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5.00%,60.07%和3.80%,还原力为1.11。"红茶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茶多酚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混合发酵 功效成分 作用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