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剂量学量模型的碳离子束相对生物学效应计算
1
作者 欧海峰 常浩恩 +1 位作者 王梦婷 杨立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0-46,共7页
目前癌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迫切需要一种能有效治疗癌症的手段.碳离子束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应和独特的布拉格峰,被认为是极具有潜在价值的放疗射线.主要利用基于纳剂量学量的LNDM(Logistic NanoDosimetry Model)模型计算不同入... 目前癌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迫切需要一种能有效治疗癌症的手段.碳离子束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应和独特的布拉格峰,被认为是极具有潜在价值的放疗射线.主要利用基于纳剂量学量的LNDM(Logistic NanoDosimetry Model)模型计算不同入射能量碳离子束在水模体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 Effectiveness,RBE).使用GATE模拟工具得到碳离子束及其碎片在水模体中不同深度的能谱和剂量,利用预先计算的带电离子纳剂量学量数据库计算得到碳离子束的四个纳剂量学量M1、■,基于LNDM模型计算碳离子束的RBE.结果表明,碳离子束的RBE峰值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且RBE峰值出现在布拉格峰下降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相对生物学效应 蒙特卡罗模拟 纳剂量学量
下载PDF
低能电子致DNA链断裂的纳剂量蒙特卡罗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闫聪冲 邱睿 +3 位作者 谢文章 李春艳 武祯 李君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3-157,共5页
为了对DNA损伤进行纳剂量蒙特卡罗模拟,先根据D.Emfietzoglou给出的介电响应理论和Born修正模型计算了低能电子与液态水的非弹性反应截面,在Geant4-DNA的基础上建立了纳剂量蒙特卡罗程序的物理模块,同时参照国际纳剂量蒙特卡罗程序使用... 为了对DNA损伤进行纳剂量蒙特卡罗模拟,先根据D.Emfietzoglou给出的介电响应理论和Born修正模型计算了低能电子与液态水的非弹性反应截面,在Geant4-DNA的基础上建立了纳剂量蒙特卡罗程序的物理模块,同时参照国际纳剂量蒙特卡罗程序使用的模型参数建立了纳剂量蒙特卡罗程序的前化学模块、化学模块、DNA几何模块及DNA损伤模块。利用本程序,采用H.Nikjoo给出的对电子均匀照射DNA情形的模拟方法,还模拟计算了不同能量电子均匀照射DNA所导致的DNA链断裂产额,并与已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比对,二者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剂量 介电响应 DNA链断裂 蒙特卡罗程序
下载PDF
纳剂量学测量与计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桃生 李文艺 +1 位作者 陆婷婷 徐照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4-789,共6页
纳剂量学是在微剂量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从粒子径迹结构特征出发,研究在一个特体积内产生的电离对数目概率分布以表征DNA链损伤程度,逐步形成了以电离簇、电离簇概率分布和累积概率分布等为概念可以测量的纳剂量学量,... 纳剂量学是在微剂量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从粒子径迹结构特征出发,研究在一个特体积内产生的电离对数目概率分布以表征DNA链损伤程度,逐步形成了以电离簇、电离簇概率分布和累积概率分布等为概念可以测量的纳剂量学量,并试图解释纳剂量学量与DNA链的辐射损伤和修复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回顾现行的纳剂量学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纳剂量学的研究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纳剂量学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剂量 电离簇 电离簇概率分布 纳剂量
原文传递
基于LNDM模型的碳离子束混合辐射场相同剂量平均LET下关键纳剂量学指标及RBE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静芬 张晖 +3 位作者 刘新国 戴中颖 陈卫强 李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纳剂量学量正在成为新的表征辐射品质的量,也是用于精确计算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的基础数据。具有相同剂量平均传能线密度(LET)离子束混合辐射场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也未必相同。为研究关键纳剂量学指标[电离簇尺寸NICS≥1的条件概率密度... 纳剂量学量正在成为新的表征辐射品质的量,也是用于精确计算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的基础数据。具有相同剂量平均传能线密度(LET)离子束混合辐射场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也未必相同。为研究关键纳剂量学指标[电离簇尺寸NICS≥1的条件概率密度分布的一阶矩(M^(C1)_(1))、NICS≥2的条件概率密度分布的一阶矩(M^(C2)_(1))、NICS≥2的累计概率(F^(C1)_(2))和NICS≥3的累计概率(F^(C2)_(3))]以及RBE在相同剂量平均LET混合辐射场中的分布,在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单能离子束关键纳剂量学指标数据集,计算得到了不同能量碳离子束在不同贯穿深度处相同剂量平均LET混合辐射场中的M^(C1)_(1)、M^(C2)_(1)、F^(C1)_(2)、F^(C2)_(3)及RBE值。计算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平均LET混合辐射场中,不同能量碳离子束的F^(C2)_(3)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M^(C1)_(1)、M^(C2)_(1)和F^(C1)_(2)变化显著,且随能量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随剂量平均LET的增加,M^(C1)_(1)、M^(C2)_(1)和F^(C1)_(2)变化差异逐渐变大。正是由于M^(C1)_(1)、M^(C2)_(1)、F^(C1)_(2)和F^(C2)_(3)的不同,在相同剂量平均LET混合辐射场中基于纳剂量学模型计算得到的RBE值也显著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剂量平均LET并不能很好地用于描述离子束混合辐射场的品质,而关键纳剂量学指标则有望成为表征离子束混合辐射场品质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剂量 相对生物学效应 碳离子放射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原文传递
均匀磁场下碳离子束剂量平均LET及纳剂量学量的分布
5
作者 王子涵 张晖 +3 位作者 刘新国 戴中颖 陈卫强 李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81,共9页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放射肿瘤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本研究分析了外加均匀磁场对碳离子束的剂量平均LET以及纳剂量学量的影响。通过基于GEANT4内核的GATE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平台,模...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放射肿瘤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本研究分析了外加均匀磁场对碳离子束的剂量平均LET以及纳剂量学量的影响。通过基于GEANT4内核的GATE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平台,模拟计算了不同磁场环境下,不同能量碳离子束剂量平均LET和纳剂量学量的分布。结果发现,平行磁场对碳离子束的剂量平均LET和纳剂量学量均无显著影响,垂直磁场对碳离子束的剂量平均LET及纳剂量学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布拉格峰区域,其影响主要是碳离子束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发生横向偏转,进而使得碳离子束布拉格峰位置发生横向侧移导致的。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磁场对碳离子束治疗性能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纳剂量 剂量平均LET 碳离子放射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原文传递
大剂量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大庆 张志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计分3~8分)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临床综合治疗外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对照组仅采用临床综合治疗。监测脑组织氧...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计分3~8分)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临床综合治疗外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对照组仅采用临床综合治疗。监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常规临床监护。结果:治疗组脑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预后较对照组预后好并发症少。结论:大剂量纳络酮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组织乏氧,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络酮 脑组织氧分压 颅内压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羟考酮联合小剂量纳美芬治疗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强 齐敦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166-167,共2页
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U阿片受体激动剂[1],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代谢不经过肝肾、连续用药无蓄积等显著优点[2],广泛应用于各种患者的手术麻醉中。由于瑞芬太尼起效迅速、镇痛作用维持时间短、消退快等特点,易诱发较强的术后... 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U阿片受体激动剂[1],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代谢不经过肝肾、连续用药无蓄积等显著优点[2],广泛应用于各种患者的手术麻醉中。由于瑞芬太尼起效迅速、镇痛作用维持时间短、消退快等特点,易诱发较强的术后痛觉过敏[3-4],且明显强于、多于其他阿片类药物。羟考酮是半合成的U1K受体激动剂,镇痛效力中等,还具有抗焦虑、镇静作用,可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剂量美芬 瑞芬太尼 术后痛觉过敏
下载PDF
早期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郝学红 冶玉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中重型颅脑损伤 剂量络酮 临床观察 常规治疗 早期 中枢神经系统 颅脑损伤患者 原发性损伤
下载PDF
低剂量纳曲酮治疗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王彩玲 徐栩栩 冯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867-871,共5页
目的通过诱导小鼠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观察应用低剂量纳曲酮(LDN)干预对EAE发病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从而探究LDN是否对EAE小鼠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EAE+LDN组、EAE+PBS组及健康对照组,其中,EA... 目的通过诱导小鼠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观察应用低剂量纳曲酮(LDN)干预对EAE发病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从而探究LDN是否对EAE小鼠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EAE+LDN组、EAE+PBS组及健康对照组,其中,EAE+LDN组在诱导EAE模型后给予0.2 m L的LDN(0.1 mg/kg)腹腔注射,EAE+PBS组在诱导EAE模型后给予等量的PBS腹腔注射,健康对照组为未诱导EAE组。观察各组动物发病情况,每日监测小鼠体重变化,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酶联免疫(ELISA)法监测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LDN能有效延迟EAE小鼠的发病时间,并显著缓解发病过程中的体重下降及神经功能障碍;HE染色可见LDN干预能有效减轻EAE小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并能降低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2、IL-17水平。结论 LDN能显著缓解EAE模型的发病,并减轻EAE发病过程中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 剂量曲酮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惠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9-29,共1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 80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纳络酮 ,观察组给予正常剂量纳络酮。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l...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 80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纳络酮 ,观察组给予正常剂量纳络酮。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采用纳络酮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剂量有关 ,大剂量纳络酮对患者病情改善程度优于正常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络酮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低剂量纳曲酮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冀雪 《天津化工》 CAS 2014年第6期1-3,共3页
低剂量纳曲酮作为一种新型抗炎制剂,可通过小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它能够减轻纤维肌痛症,克罗恩氏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症状。作为一种日用口服制剂,纳曲酮便宜且耐受性好,但用它治疗慢性疾病仍需多次试验。低剂量纳曲酮可能... 低剂量纳曲酮作为一种新型抗炎制剂,可通过小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它能够减轻纤维肌痛症,克罗恩氏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症状。作为一种日用口服制剂,纳曲酮便宜且耐受性好,但用它治疗慢性疾病仍需多次试验。低剂量纳曲酮可能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第一代神经胶质细胞调节器之一。本文将介绍低剂量纳曲酮在临床试验中的典型用法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曲酮 抗炎 小胶质细胞 纤维肌病症 慢性疼痛 神经胶质细胞调节器
下载PDF
小剂量纳美芬应用于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苏靖诚 黄萃琛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1期44-47,共4页
为研究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对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作用,对纳入标准的90例初产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前2min,S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J组静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以生理... 为研究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对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作用,对纳入标准的90例初产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前2min,S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J组静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以生理盐水稀释到2mL),N组静脉注射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到2mL)。三组产妇Bromage改良评分及新生儿Apgar 1min、5min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产妇舒适度GCQ评价,N组得分明显高于J组和S组(P<0.05);对比三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N组(3.33%)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J组(33.33%)和S组(56.67%)。研究发现,小剂量的纳美芬静脉注射预给药,能有效降低初产妇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产妇分娩镇痛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剂量美芬 不良反应 镇痛效果 生命体征
下载PDF
小剂量纳美芬对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苏靖诚 黄萃琛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2期40-43,共4页
为评价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对产妇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甲氧氯普胺组)... 为评价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对产妇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甲氧氯普胺组)、C组(纳美芬组),每组30例,比较3组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前(T_(0))、蛛网膜下腔阻滞后30min(T_(1))、宫口全开时(T_(2))、胎儿娩出时(T_(3))的平均压(MAP)、心率(HR)、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3组产妇各时段平均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T_(1)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_(2)和T_(3)时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B组<A组(P<0.05)。研究发现,小剂量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不但延长了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作用时间,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美芬 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 分娩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微观剂量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作者 张向龙 《科技资讯》 2014年第28期2-3,5,共3页
辐射剂量学是辐射防护的基础,它不仅为辐射防护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量等参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同时还为辐射与人体的作用过程研究、辐射生物效应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辐射致癌效应和治疗癌症的方法提供技术手段。该文对辐射剂量学的... 辐射剂量学是辐射防护的基础,它不仅为辐射防护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量等参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同时还为辐射与人体的作用过程研究、辐射生物效应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辐射致癌效应和治疗癌症的方法提供技术手段。该文对辐射剂量学的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理论基础以及剂量学参数的实验测量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我国的剂量学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急需发展的剂量测试技术以及需要拓展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剂量 剂量 纳剂量 组织等效正比计数器
下载PDF
低能光子致DNA链断裂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晨星 李春艳 +4 位作者 邱睿 陈宜正 谢文章 武祯 李君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6-921,共6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和能量的粒子照射细胞核DNA时导致的DNA损伤等辐射生物效应,建立了DNA、染色质原子模型,并开发了纳剂量蒙特卡罗程序NASIC。该程序可模拟包括光子、电子、质子在内的多种粒子在生物介质中的作用过程,既包括物理和化学径... 为研究不同类型和能量的粒子照射细胞核DNA时导致的DNA损伤等辐射生物效应,建立了DNA、染色质原子模型,并开发了纳剂量蒙特卡罗程序NASIC。该程序可模拟包括光子、电子、质子在内的多种粒子在生物介质中的作用过程,既包括物理和化学径迹结构,也包括后续的生物响应过程。使用NASIC程序模拟了^(137)Cs源、Al的K层特征X射线(Al_K)源照射哺乳动物细胞后造成的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产额。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DNA原子模型更加接近真实结构,DNA双链断链产额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DNA原子模型 纳剂量蒙特卡罗程序 NASIC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存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静 李春艳 +3 位作者 邱睿 武祯 张辉 李君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73-2281,共9页
为评估质子和重离子的辐射生物效应,建立了基于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存活机理模型。开发了纳剂量生物物理蒙特卡罗模拟程序(NASIC)的DNA损伤修复模块,用于模拟不同射线类型、不同传能线密度(LET)辐射所致细胞核内染色体畸变产额。在分析辐... 为评估质子和重离子的辐射生物效应,建立了基于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存活机理模型。开发了纳剂量生物物理蒙特卡罗模拟程序(NASIC)的DNA损伤修复模块,用于模拟不同射线类型、不同传能线密度(LET)辐射所致细胞核内染色体畸变产额。在分析辐射所致染色体畸变产额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存活机理模型,并根据细胞存活实验数据拟合模型参数。以V79细胞为例,对于X射线和不同LET的质子,细胞存活分数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相关系数为0.9853。采用4He离子的实验数据对模型及参数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311。可见,模型能较好地区分不同射线类型、不同LET辐射在细胞致死效应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存活机理模型 染色体畸变 纳剂量生物物理蒙特卡罗模拟
下载PDF
低剂量纳曲酮在皮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季安 林尽染 +1 位作者 刘庆梅 吴文育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纳曲酮属于二氢吗啡酮衍生物的一种,由环丙甲基取代二氢吗啡酮N位点的甲基,是一种有效的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激动剂的竞争性拮抗剂,对μ-、δ-、κ-阿片受体,尤其对μ-受体有明显阻断作用。纳曲酮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阿片成瘾,标准剂量为50... 纳曲酮属于二氢吗啡酮衍生物的一种,由环丙甲基取代二氢吗啡酮N位点的甲基,是一种有效的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激动剂的竞争性拮抗剂,对μ-、δ-、κ-阿片受体,尤其对μ-受体有明显阻断作用。纳曲酮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阿片成瘾,标准剂量为50~100 mg·d^(-1)。近年来临床上关于低剂量纳曲酮(日剂量1~5 mg)的研究较多,除了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纤维肌痛、多发性硬化和慢性疼痛外,还应用于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扁平苔藓、银屑病和硬皮病等皮肤领域的疾病。通过综述纳曲酮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皮肤领域的应用进展,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曲酮 皮肤 瘙痒 治疗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Solvent Effec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ether ether ketone) Using Nano-indentation
18
作者 Tanveer Iqbal Saima Yasin +3 位作者 Ahmad Shakeel Hamayoun Mahmood Fahad Nazir Paul F. Luckham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11-215,246,共6页
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 is a high-performance semi-crystalline thermoplastic polymer. Exposure of the polymeric surface to solvents can have a strong effect like softening/swelling of polymeric network or ... 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 is a high-performance semi-crystalline thermoplastic polymer. Exposure of the polymeric surface to solvents can have a strong effect like softening/swelling of polymeric network or dissolution. In this study, nano-indent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etone on the surfa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EK using different exposure time.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a constant loading rate (10 nrn/s) to a maximum indentation displacernent (1000 nrn). A 30-second hold segrnent was included at the maximum load to account for any creep eft)ors followed by an unloading segrnent to 80% unloading. The indentation hardness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were corn- puted as a continuous function of the penetration displacernent in the continuous stiffness mode (CSM) indentation. The experirn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peak load decreased from -5.2 mN to -1.7 mN as exposure tirne in solvent environrnent increased from 0 to 18 days.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hardness of PEEK samples also displayed a decreasing trend as a function of exposure tirne in the solvent environrnent. Two empirical models were used to fit the experirnental data of hardness as a function of exposure tirne which showed a good agreernent with the experirnental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VENT Nano-indentation Poly(ether ether ketone) MODULUS HARDNESS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 adsorbent for CO2 cap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ingle-walled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2
19
作者 Keren Osier Dhruti Dheda +2 位作者 Jacob Ngoy Nicola Wagner Michael O. Daramol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7年第1期41-49,共9页
A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owards obtaining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adsorbent for CO2 capture, in this study CO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ree commercial carbon nanotubes (CNTs) on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 A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owards obtaining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adsorbent for CO2 capture, in this study CO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ree commercial carbon nanotubes (CNTs) on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 and two (2) differen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referred to as A-MWCNTs and B-MWCNT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NTs and select the best to serve as the solid anch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hydrophobic composite adsorbent material for CO2 capture. The N2 physi- sorption of the CNT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ir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and pore size. In addition, morphology and purity of the CNTs were check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NT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t 1.1 bar, at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25 to 55 ~C and at different CO2 feed flow rat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variables on the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results of CO2 adsorption with the TGA show that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both SWCNTs and MWCNTs was the highest at 25 ~C. Changing the CO2 flowrat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WCNTs, but decreasing the CO2 flow rate resulted i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WCNTs. Overall, it was found that the SWCNTs displayed the highest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29.97 gCO2/kg ad- sorbent) when compared to the MWCNTs (12.09 gCO2/kg adsorbent), indicating a 150% increase in adsorption capacity over MWC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apture ADSORPTION Carbon nanotubes Single-walled nanotubes Multi-walled nanotubes
下载PDF
Single W18O49 nanowires: A multifunctional nanoplatform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photodynamic/radiation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被引量:6
20
作者 Jianjian Qiu Qingfeng Xiao +9 位作者 Xiangpeng Zheng Libo Zhang Huaiyong Xing Dalong Ni Yanyan Liu Shengjian Zhang Qingguo Ren Yanqing Hua Kuaile Zhao Wenbo B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3580-3590,共11页
Combination therapy is a promising cancer treatment strategy that is usually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complicated nanostructures with multiple components functioning as photo-thermal energy transducers, photo-sensi... Combination therapy is a promising cancer treatment strategy that is usually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complicated nanostructures with multiple components functioning as photo-thermal energy transducers, photo-sensitizers, or dose intensifiers for phototherma! therapy (PTT),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or radiation therapy (RT). In this study, ultrathin tungsten oxide nanowires (W18O49)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solvothermal approach and examined as a multifunctional theranostic nanoplatform. In vitro and in vivo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nanowires could induce extensive heat- and singlet oxygen-mediated damage to cancer cells under 980 nm near infrared (NIR)-laser excitation. They were also shown to function as radiation dose intensifying agents that enhance irradiative energy deposition locally and selectively during radiation therapy. Compared to NIR-induced PTT/PDT and RT alone, W18O49 - based synergistic tri-modal therapy eradicated xenograft tumors and no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within a 9-month follow up. Moreover, the strong X-ray attenuation ability of the tungsten element (Z = 74, 4.438 cm^2·g^-1, 100 KeV) qualified these nanowires as excellent contrast agents in X-ray-based imaging, such as dia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cone-beam CT for 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Toxicity studies demonstrated minimal adverse effects on the hematologic system and major organs of mice within one month. In conclusion, these nanowires have shown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cancer therapy with inherent image guidance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from phot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which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dynamic therapy photothermal 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RADIOSENSITIZATION image guidance synergistic thera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