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博科夫小说《玛丽》的神话诗学解读
1
作者 刘洁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纳博科夫的“诗性精神”与神话诗学的特质契合。其小说《玛丽》在文本层面移用流浪的神话母题,赋予了小说神话色彩;结构形式上采用类似神话中的垂直空间结构打造了双重艺术空间,并通过时空混溶摆脱现实束缚。其神话创作思维来自对想象... 纳博科夫的“诗性精神”与神话诗学的特质契合。其小说《玛丽》在文本层面移用流浪的神话母题,赋予了小说神话色彩;结构形式上采用类似神话中的垂直空间结构打造了双重艺术空间,并通过时空混溶摆脱现实束缚。其神话创作思维来自对想象的推崇,并借助回忆手段扩展想象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玛丽》 神话诗学
下载PDF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视阈下纳博科夫小说《玛丽》解读
2
作者 朱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纳博科夫处女作《玛丽》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动,情节由多个空间场景和虚实时空间的不断对话构成,展现了人物在时空对话中对自我的探索。《玛丽》中时空成为其设置情节、展示结构、表达人物内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纳博科夫洞察时空的... 纳博科夫处女作《玛丽》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动,情节由多个空间场景和虚实时空间的不断对话构成,展现了人物在时空对话中对自我的探索。《玛丽》中时空成为其设置情节、展示结构、表达人物内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纳博科夫洞察时空的能力,初露其时空对话的叙事风格和文学创作理念,为其后期小说时空对话的创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巴赫金 《玛丽》 时空体
下载PDF
纳博科夫《机缘》中的叙事时间解读
3
作者 张旭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机缘》呈现出两种典型的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火车从柏林启程开往巴黎的几个小时,话语时间则是现实中俄国革命爆发之前到流亡者在欧洲避难这一时期。结合叙事学家热奈特的时间理论具体分析小说中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 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机缘》呈现出两种典型的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火车从柏林启程开往巴黎的几个小时,话语时间则是现实中俄国革命爆发之前到流亡者在欧洲避难这一时期。结合叙事学家热奈特的时间理论具体分析小说中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之间的差异,发现纳博科夫在小说中运用了预叙和倒叙带来时间交错之感,在场景与省略交替中形成叙事节奏变化以及在重复叙述中暗示人物无法走出时间之狱,注定死亡的结局。小说展现出的多种时间维度完整地再现了俄裔流亡者的心路历程,使得读者也可以搭乘文字的火车回到历史时间感受人物的悲剧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机缘》 热奈特 叙事时间
下载PDF
纳博科夫《机缘》中的人物创伤解读
4
作者 杜莹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纳博科夫《机缘》中的人物卢仁与埃琳娜表现出明显的创伤症状,如过度警惕、禁闭畏缩。导致其创伤的因素可能是20世纪初的俄国战争,卢仁在战争中被追杀,埃琳娜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二者试图通过建立安全与重建联系来复原创伤。在该作品... 纳博科夫《机缘》中的人物卢仁与埃琳娜表现出明显的创伤症状,如过度警惕、禁闭畏缩。导致其创伤的因素可能是20世纪初的俄国战争,卢仁在战争中被追杀,埃琳娜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二者试图通过建立安全与重建联系来复原创伤。在该作品的创伤书写中,纳博科夫可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的创伤经历,并在此过程中尝试自我修复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缘》 纳博科夫 创伤 卢仁 埃琳娜
下载PDF
《洛丽塔》主要叙事情节之创作演化——洛丽塔形象在纳博科夫小说中的萌芽与演变
5
作者 颜希 《魅力湖南》 2024年第4期0050-0052,共3页
文章对比分析《玛丽》《斩首邀请》《黑暗中的笑声》《巫师》四部作品,发现《洛丽塔》中主要叙事元素的创造演绎过程,即加害者主题的演变、三角恋衍生为主要情节冲突、谋杀为反高潮之结局,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洛丽塔》主要情节的继承与升... 文章对比分析《玛丽》《斩首邀请》《黑暗中的笑声》《巫师》四部作品,发现《洛丽塔》中主要叙事元素的创造演绎过程,即加害者主题的演变、三角恋衍生为主要情节冲突、谋杀为反高潮之结局,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洛丽塔》主要情节的继承与升华,为研究纳博科夫创作体系提供了一个整体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叙事情节 纳博科夫
下载PDF
纳博科夫的理解困境及其经典化
6
作者 宋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5,共9页
俄侨作家纳博科夫的中国经典化过程伴随着汉译诟病,是因为局限于作品翻译和理解这位作家不足所致。实际上,纳博科夫无论用俄语还是英语书写小说,其后现代主义式叙述过程,或暗含着隐秘的俄罗斯身份焦虑,或诉诸对美国的情怀。微妙的纳博... 俄侨作家纳博科夫的中国经典化过程伴随着汉译诟病,是因为局限于作品翻译和理解这位作家不足所致。实际上,纳博科夫无论用俄语还是英语书写小说,其后现代主义式叙述过程,或暗含着隐秘的俄罗斯身份焦虑,或诉诸对美国的情怀。微妙的纳博科夫特性,需要将其作品置于历史情景中才能观察到。相较而言,纳博科夫回归俄国却没有障碍,并非俄国译者能洞悉其微妙性,而是因为纳博科夫俄译了自己大部分英文作品。同样,纳博科夫因《洛丽塔》蜚声美国文坛后,又英译自己的俄语作品,所以美国读者对纳博科夫的误解可能性也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俄语小说及其英语自译 英语小说及其俄语自译 翻译
下载PDF
诗与诗的相遇:评董伯韬译《纳博科夫诗集》
7
作者 张帆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6期110-112,共3页
董伯韬的译作《纳博科夫诗集》,依据卡善选编的《诗选》汉译而来,完整地呈现了纳博科夫的诗歌艺术和诗学思想,填补了国内纳博科夫诗歌译介的空白。译者在忠实诠释原作的基础上,重现了纳博科夫的诗学观念,为理解纳博科夫诗歌提供了窗口... 董伯韬的译作《纳博科夫诗集》,依据卡善选编的《诗选》汉译而来,完整地呈现了纳博科夫的诗歌艺术和诗学思想,填补了国内纳博科夫诗歌译介的空白。译者在忠实诠释原作的基础上,重现了纳博科夫的诗学观念,为理解纳博科夫诗歌提供了窗口。该译作使得英文原作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形态,推动了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诗集》 《诗选》 纳博科夫
下载PDF
放逐、死亡与回归:纳博科夫小说的“晚期风格”
8
作者 林燕红 林元富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51,共8页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晚期作品在他的整体创作生涯中呈现出明显的背离趋势。这种创作风格上的转变,基于爱德华·萨义德对“晚期风格”概念的阐述,是晚期的纳博科夫有意不走和弦、脱离时代艺术审美规范的必然结果。其晚期创作...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晚期作品在他的整体创作生涯中呈现出明显的背离趋势。这种创作风格上的转变,基于爱德华·萨义德对“晚期风格”概念的阐述,是晚期的纳博科夫有意不走和弦、脱离时代艺术审美规范的必然结果。其晚期创作风格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激进的游戏创作姿态和对性的反常关注背离成熟中期的美学范式,呈现出一种“晚期风格”的自我放逐特征;二是沉浸在死亡主题的书写中,透露出晚期的纳博科夫不愿向死亡妥协、试图在文本中实现对死亡的超越的生命态度;三是以回首创作生涯的方式向过去的复归,并借由庞大的互文体系在虚构的文本世界中获得重新开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劳拉的原型》 “晚期风格” 萨义德
下载PDF
浪漫神秘的想象之境——论纳博科夫创作中的东方书写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怡帆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0期31-34,共4页
纳博科夫是当代世界文坛上的大师,其作品中的东方主题却鲜少被挖掘。纳博科夫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东方书写传统,借助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个浪漫神秘、充满异域情调的东方之境,在其间找寻自己的心灵乐土。在纳博科夫的东方书写中融合了作... 纳博科夫是当代世界文坛上的大师,其作品中的东方主题却鲜少被挖掘。纳博科夫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东方书写传统,借助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个浪漫神秘、充满异域情调的东方之境,在其间找寻自己的心灵乐土。在纳博科夫的东方书写中融合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浪漫主义激情与对美的追求跳跃于文字间。纳氏创造出的独特艺术世界丰富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东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东方 东方书写 中国
下载PDF
人文主义维度下纳博科夫小说的存在主义研究
10
作者 施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66-69,共4页
纳博科夫的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主题,其中关于“生死”这一存在主义的思考是其小说作品的重点,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纳博科夫秉持着平等而自由的人生观,他认为只有摒弃无谓的弃世态度才能到达彼岸世界,只有坦然地面对死亡才... 纳博科夫的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主题,其中关于“生死”这一存在主义的思考是其小说作品的重点,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纳博科夫秉持着平等而自由的人生观,他认为只有摒弃无谓的弃世态度才能到达彼岸世界,只有坦然地面对死亡才能够达到艺术的永恒之境。“生死”这一存在主义是每一个作家都会考虑的问题,也是其对现实人生的真实写照。纳博科夫对存在主义的思考是对人文主义的延续,与艺术的主体紧密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纳博科夫 存在主义 艺术
下载PDF
历史·记忆·当下:纳博科夫早期长篇小说中的俄罗斯记忆与多维欧洲书写
11
作者 韩悦 《中国俄语教学》 2023年第1期70-79,共10页
纳博科夫早期流亡欧洲时期的长篇小说呈现出明显的俄罗斯记忆书写。在流亡生活中作家不断介入对新生活环境的多元化认识,其创作中的俄罗斯记忆与流亡欧洲的当下呈现交织与渗透的症候。基于文化“同源性”,记忆使得新的流亡语境下的历史... 纳博科夫早期流亡欧洲时期的长篇小说呈现出明显的俄罗斯记忆书写。在流亡生活中作家不断介入对新生活环境的多元化认识,其创作中的俄罗斯记忆与流亡欧洲的当下呈现交织与渗透的症候。基于文化“同源性”,记忆使得新的流亡语境下的历史和当下书写之间呈现巨大的张力。纳博科夫将表象与回忆、错位的当下与被改写的过去以及流亡中想象的共同体集中呈现在小说创作之中,表达了作家在面对记忆和流亡的当下的多重思考,以及对历史和现实之中俄罗斯元素的矛盾且含混的意义之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记忆 历史 当下 纳博科夫 欧洲流亡
下载PDF
论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中的“主题”
12
作者 张寅岚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1期29-31,共3页
作为纳博科夫在美国执教时的讲稿汇编,《文学讲稿》从作品的结构、风格出发,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评析。在纳博科夫看来,针对“线索”与“主题”的分析可以在解读作品时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综观《文学讲稿》,纳博科... 作为纳博科夫在美国执教时的讲稿汇编,《文学讲稿》从作品的结构、风格出发,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评析。在纳博科夫看来,针对“线索”与“主题”的分析可以在解读作品时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综观《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也确实或多或少地对各部作品中的主题加以提炼。他是如何定义并归纳主题,其对主题的解读又对研究作品具有怎样的意义,都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文本细读 文本内容 执教 重要议题 主题
下载PDF
视觉艺术大师纳博科夫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安 程锡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15,共6页
纳博科夫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师,这是理解其小说创作的关键。纳博科夫反复声明自己天生是画家,具有特殊的听音辨色的"色彩听觉"天赋,其作品运用文字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艳丽色彩。纳博科夫对古往今来欧美列国的画家画作了然于心,其... 纳博科夫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师,这是理解其小说创作的关键。纳博科夫反复声明自己天生是画家,具有特殊的听音辨色的"色彩听觉"天赋,其作品运用文字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艳丽色彩。纳博科夫对古往今来欧美列国的画家画作了然于心,其创作过程即如作画般在纸张的画布上挥毫泼墨,实践着"诗如画"的书写传统。除了斑斓的五彩世界与绘画般的文字书写,纳博科夫的小说还大量借鉴了电影叙事技巧。在文字与视觉艺术之间,纳博科夫自觉且自如地进行着空间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小说 色彩 绘画 电影
下载PDF
“镜子的反照”和自我认证的分裂——对纳博科夫小说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惠梅 杨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134,共3页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中,作为小说重要符码的镜子和镜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是小说中镜子/镜像的频繁出现,一个方面则是指小说中由叙事的复杂呈现出来的镜子/镜像式的结构。在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来,"镜像"不过是一个虚...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中,作为小说重要符码的镜子和镜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是小说中镜子/镜像的频繁出现,一个方面则是指小说中由叙事的复杂呈现出来的镜子/镜像式的结构。在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来,"镜像"不过是一个虚幻的自我,一个通过想象的叠加而构建起来的虚假自我。纳博科夫在自己的小说中创造了无数的镜像,通过镜像折射出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分裂。纳博科夫同样和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在文化的分裂之中,体验到意识分裂和身份分裂的痛苦。这种自我认证分裂,深深地影响了作家,使得作家创作出如此之多的自我认证分裂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镜子 镜像 自我认证 分裂
下载PDF
洛丽塔:纳博科夫的“变态”蝴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岳球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本文将从昆虫变态的角度探索洛丽塔这一形象。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塑造的一只变态的蝴蝶,是他在文学中的一个昆虫学试验,洛丽塔身上同时出现了幼虫—蛹—成虫的三种形态,由此可看出人和蝴蝶一样因环境改变与不同因素的控制会出现变态或多... 本文将从昆虫变态的角度探索洛丽塔这一形象。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塑造的一只变态的蝴蝶,是他在文学中的一个昆虫学试验,洛丽塔身上同时出现了幼虫—蛹—成虫的三种形态,由此可看出人和蝴蝶一样因环境改变与不同因素的控制会出现变态或多态现象。纳博科夫之所以把洛丽塔当成多态的蝴蝶的原因,可以从文学价值、科学意义、道德影响等方面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纳博科夫 蝴蝶 昆虫变态
下载PDF
纳博科夫翻译观的嬗变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小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纳博科夫既是著名的小说家,又是出色的翻译家。其早期的翻译以极端的意译为主,中年辗转美国的时候翻译转向为极端直译,而晚期则倾向于重写。本文旨在梳理纳博科夫毕生的翻译活动,追溯其翻译策略的嬗变过程,并分析嬗变的成因。
关键词 纳博科夫 翻译观 直译 意译 重写
下载PDF
身份缺失中的时间诉求——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能泉 潘利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11-714,共4页
小说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中的独特时间观念是其后现代主义特征的集中表现。运用德理达的解构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对《洛丽塔》主题的重新解读,发现该小说至少包含了三个时间元素:梦想、愚顽与痴迷。纳博科夫正是借... 小说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中的独特时间观念是其后现代主义特征的集中表现。运用德理达的解构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对《洛丽塔》主题的重新解读,发现该小说至少包含了三个时间元素:梦想、愚顽与痴迷。纳博科夫正是借此构建了小说身份缺失中的时间诉求,并以其时间的断裂和弥合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在叙述方式、结构模式等方面比其他作家走得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时间观念
下载PDF
善良的上帝在细节中——试论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振宇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本文试着从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和国内现有的几个译本以及它的影片改编入手 ,论述纳博科夫作品中“文体”和“细节”间的关系 ,指出纳博科夫小说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和表达形式上 ,尤其体现在对“细节”具体而微地筹划和运用... 本文试着从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和国内现有的几个译本以及它的影片改编入手 ,论述纳博科夫作品中“文体”和“细节”间的关系 ,指出纳博科夫小说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和表达形式上 ,尤其体现在对“细节”具体而微地筹划和运用之中 ,并由此构成作品写实性和诗意性的双重效果。文章指出 ,对纳博科夫作品的阐释与翻译 ,需要把握细节和语词传达的精微意义 ,并在转译过程中保持语言对应的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小说 《洛丽塔》 作品 细节 叙述方式 阐释 上帝 具体 诗意性
下载PDF
纳博科夫的旅行生涯与《洛丽塔》中的旅行叙事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田俊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1,128,共5页
《洛丽塔》这部表现一个中年鳏夫与一个12岁少女不伦之恋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旅行文学的特征。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上路旅行和道路叙事来展示美国的地理景观,揭示主人公对某种困厄的逃避、对理想的追求以及精神的升华等。从这个意义上说,《... 《洛丽塔》这部表现一个中年鳏夫与一个12岁少女不伦之恋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旅行文学的特征。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上路旅行和道路叙事来展示美国的地理景观,揭示主人公对某种困厄的逃避、对理想的追求以及精神的升华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洛丽塔》是一部伟大的旅行小说,它既承载着美国旅行文学传统的本体特征,又与纳博科夫一生的旅行生活和追求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旅行主题 道路叙事
下载PDF
普鲁斯特·博尔赫斯·纳博科夫——构筑时间的乌托邦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茜 丰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5-227,共3页
普鲁斯特企图以反复的记忆留住时间,博尔赫斯以空间并置的方式诠释他的花园式时间观,纳博科夫因不能留住时间而精神焦虑。时间既是哲学家也是艺术家思考的对象,小说是关于时间的叙事,对时间的思考使艺术家在文学殿堂里构筑一个时间的乌... 普鲁斯特企图以反复的记忆留住时间,博尔赫斯以空间并置的方式诠释他的花园式时间观,纳博科夫因不能留住时间而精神焦虑。时间既是哲学家也是艺术家思考的对象,小说是关于时间的叙事,对时间的思考使艺术家在文学殿堂里构筑一个时间的乌托邦,或许这是人类能够用以对抗时间流逝的唯一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斯特 博尔赫斯 纳博科夫 时间 乌托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