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体——论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1
作者 熊立 张丽娜 《艺苑》 2012年第4期40-43,共4页
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是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影片中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处于改革与转型中的伊朗现实社会,成功塑造了西敏、瑞茨、特眉这三个女性形象。一方面,这些女性在伊朗现代社会中受到新... 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是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影片中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处于改革与转型中的伊朗现实社会,成功塑造了西敏、瑞茨、特眉这三个女性形象。一方面,这些女性在伊朗现代社会中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力争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她们又无法完全摆脱旧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思想的束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彷徨、犹豫,试图寻求出路。因此,这些有着传统根基的女性在现代思想意识的渗透下不可避免成为一个矛盾体,表现出勇敢与怯懦、进取与退守的多重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女性形象 传统 现代 矛盾体
下载PDF
诗意与反抗——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的悲剧美
2
作者 白昱 赵福政 《戏剧之家》 2013年第11期165-165,共1页
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镜头对准了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当代伊朗社会,描述了一个伊朗中产阶级家庭和一个伊朗底层家庭由于误会、信仰、伤害而对簿公堂的悲剧故事。本文以美学理论中的悲剧美为切入点,探讨了电影的美学价值与... 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镜头对准了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当代伊朗社会,描述了一个伊朗中产阶级家庭和一个伊朗底层家庭由于误会、信仰、伤害而对簿公堂的悲剧故事。本文以美学理论中的悲剧美为切入点,探讨了电影的美学价值与思想意蕴。解读了电影中对伊朗封闭社会的映射,对知识分子危机、法理与情理困境的深层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悲剧美 批判现实主义
下载PDF
亚洲意蕴在电影中的别离体现——以影片《纳德与西敏》为例
3
作者 詹梦琦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9-101,共3页
201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花落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由此引起了一系列对于具有东方意蕴的亚洲电影的关注与思考。文章以《纳德与西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相关亚洲电影中将"别离"主题置于主体位置的影片进行相关梳理,对亚... 201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花落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由此引起了一系列对于具有东方意蕴的亚洲电影的关注与思考。文章以《纳德与西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相关亚洲电影中将"别离"主题置于主体位置的影片进行相关梳理,对亚洲电影的整体特征与创作情感倾向进行论述,并联系亚洲电影文化内涵的重要元素如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民间习俗、地域文化等进行相关阐述。通过"别离"这一常见的主题,以此展现亚洲意蕴的电影在主体上有别于好莱坞电影的东方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电影 别离 东方韵味 纳德与西敏
下载PDF
浅析《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的视听语言
4
作者 廉艺璇 《声屏世界》 2019年第9期42-43,共2页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将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与伊朗本土的民族观念融为一体,影片虽然没有精妙绝伦的画面以及气势磅礴的场景,但是却采用了一种最朴实的叙事手法来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文章透过影片...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将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与伊朗本土的民族观念融为一体,影片虽然没有精妙绝伦的画面以及气势磅礴的场景,但是却采用了一种最朴实的叙事手法来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文章透过影片一个小片段的视听语言分析来解析伊朗当代电影更深层次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视听语言 现实主义 伊朗电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