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碳球基表面分子印迹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秦蕾 王旭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5-359,共15页
微纳碳球基表面分子印迹吸附材料(SMIP@CS)用于液相环境体系中有机化合物的吸附脱除与富集回收时,可以满足高效、深度、选择性、无损性和可回收性的分离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十年来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的各个典型的SMIP@CS进行... 微纳碳球基表面分子印迹吸附材料(SMIP@CS)用于液相环境体系中有机化合物的吸附脱除与富集回收时,可以满足高效、深度、选择性、无损性和可回收性的分离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十年来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的各个典型的SMIP@CS进行归纳总结,对SMIP@CS的一般制备方法与评价指标加以概述,并通过分析比较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微纳碳球作为基质材料时所获得的SMIP@CS吸附脱除各类小分子的吸附性能,探究和确证基质微纳碳球材料的结构性能对相应SMIP@CS制备及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推断印迹材料吸附机理,为接下来深入研究SMIP@CS的基质筛选、印迹方法、吸附效果优化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碳 表面分子印迹 选择性吸附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利用废弃椰木制备B和N共掺杂碳微纳结构及其电磁波吸收性能
2
作者 范昊 陈拥军 +2 位作者 李建保 陈帅峰 陈庆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9-1279,共11页
5G通信技术为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电磁波污染。为了减轻这种污染产生的危害,设计轻量化和环保的宽带电磁波吸收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椰木做前驱体制备了一种具有竹节管状一维结构的B和N共掺... 5G通信技术为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电磁波污染。为了减轻这种污染产生的危害,设计轻量化和环保的宽带电磁波吸收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椰木做前驱体制备了一种具有竹节管状一维结构的B和N共掺杂碳材料,B和N共掺杂优化了生物质衍生碳的组成,改善了材料的阻抗匹配,一维的竹节中空结构有利于电磁波进入材料内部。制备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最低反射损耗(RL)在14.12 GHz时达到-59.64 dB,有效吸收带宽(EAB)宽度范围为5.88 GHz,所需厚度仅为2.1 mm。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材料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来自于电磁波在材料中的多重折射和散射、偶极子极化、界面极化及电导极化等方面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木 B N共掺杂 结构 阻抗匹配 电磁波吸收 环境友好
下载PDF
热处理对爆炸法制备的碳包裹碳化铁纳米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卫泽 朱珍平 刘振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12,共6页
 在1300℃、惰性气氛下,对含铁的炭基干凝胶的爆炸产物———无定型碳包裹Fe7C3纳米颗粒进行了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产物进行HRTEM和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无定型碳包裹Fe7C3纳米颗粒由10nm~40nm长大到100nm~300nm,颗粒...  在1300℃、惰性气氛下,对含铁的炭基干凝胶的爆炸产物———无定型碳包裹Fe7C3纳米颗粒进行了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产物进行HRTEM和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无定型碳包裹Fe7C3纳米颗粒由10nm~40nm长大到100nm~300nm,颗粒的外层碳石墨化。通过对包裹颗粒的长大机理进行初步探索,认为在热处理过程中,核碳化铁对壳层的无定型碳具有催化石墨化作用;颗粒的长大是由于核Fe7C3对其外层的无定型碳产生催化石墨作用时,导致核碳化铁的裸露,相互融并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爆炸法 制备 化铁 影响 包裹米颗粒 HRTEM
下载PDF
聚苯乙烯接枝修饰碳纳米管 被引量:5
4
作者 晋圣松 石岩 徐学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3-946,共4页
本文利用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性质,使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吸附大量苯乙烯和过氧化苯甲酰(BPO)后在90℃加热,合成聚苯乙烯(PS)接枝修饰的MWNT。并采用透射电镜(T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W SEM),拉曼光谱(RAMAN),X... 本文利用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性质,使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吸附大量苯乙烯和过氧化苯甲酰(BPO)后在90℃加热,合成聚苯乙烯(PS)接枝修饰的MWNT。并采用透射电镜(T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W SEM),拉曼光谱(RAMAN),X光电子能谱(XPS),热重(TG)等对功能化后的MWNT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确实有大量的PS通过共价键接枝在MWNT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主管 共价功能化 聚苯乙烯 界面相容性
下载PDF
煤矿充填固碳理论基础与技术构想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浪 方治余 +12 位作者 王双明 高过斌 张波 赵玉娇 朱梦博 刘志超 王晶钰 周静 李艳 王美 张小艳 ZHOU Song 贾奇锋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8,共17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减少煤炭行业的碳排放、实现碳封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煤炭行业作为高碳化石能源生产者和主体碳排放源提供者,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引发的大宗固废堆存、大型采空区形成和大量CO_(2)排放是制约煤炭可持...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减少煤炭行业的碳排放、实现碳封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煤炭行业作为高碳化石能源生产者和主体碳排放源提供者,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引发的大宗固废堆存、大型采空区形成和大量CO_(2)排放是制约煤炭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绿色健康发展的瓶颈所在。为协同解决二氧化碳封存与矿山固废消纳问题,将大宗固废处置、固废高值化利用、CO_(2)封存、采空区利用有机结合,提出了二氧化碳充填的理念,从碳汇能力评估角度界定了二氧化碳充填的3种类型。具体开展工作包括:①分析了CO_(2)充填料浆输运过程和矿化反应过程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给出了各个过程的数学方程以及碳封存量计算公式,指出了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矿化反应机理、碳封存量和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②总结了现阶段CO_(2)矿化的工艺方法、主要碱性工业固废的CO_(2)封存能力和CO_(2)矿化强化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直接湿法矿化和间接矿化的2种CO_(2)充填材料制备工艺,满足矿井充填的流动性、凝固特性和强度要求。③针对CO_(2)充填过程中的CO_(2)物理封存问题,提出了窄条带式胶结充填和综采架后胶结充填2种技术路径,前者通过在弱充填条带中构筑多贯通孔隙的充填体CO_(2)物理封存,后者借助充填支架和链式自行充填挡板在长壁工作面采空区中间断构筑充填带,控制顶板垮落,形成CO_(2)物理化学封存空间。④为了评估CO_(2)充填的碳平衡效果,依据全生命周期法界定了CO_(2)充填中碳足迹及碳消纳的计算边界。然后,梳理了CO_(2)充填过程中的碳足迹及碳消纳,分别考虑了CO_(2)的来源、用量、损耗、转化等因素。给出了包括原料运输、充填料浆制备、井下注入与充填等过程中的碳足迹及碳消纳计算方法。研究成果有望降低CO_(2)封存的能耗及成本,对煤炭绿色开采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封存 间断充填 充填固 足迹
下载PDF
镍-碳纳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形成机制
6
作者 谢文 阴艳华 +2 位作者 郑碧微 罗逸 李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共2页
由于对涂料中填料密度的进一步要求,使得低密度的填料成为研究的热点。采用可控碳化技术制备了低密度的碳球并通过化学镀膜工艺将碳球表面金属化,制备了直径为0.1~2.0μm,密度约为1.04 g/L,球面含碳11.52%,含镍75.17%的镍-碳纳微米球... 由于对涂料中填料密度的进一步要求,使得低密度的填料成为研究的热点。采用可控碳化技术制备了低密度的碳球并通过化学镀膜工艺将碳球表面金属化,制备了直径为0.1~2.0μm,密度约为1.04 g/L,球面含碳11.52%,含镍75.17%的镍-碳纳微米球。结果表明,含有-OH,C=O,-CH活性基团的纳微米碳球对于改善碳球表面的亲水性能,提高微球在镀液中的分散性,促进球-液界面还原氢H吸附的形成,加速化学镀镍反应的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得到的镍碳球大大降低了填料的密度,使得填料在涂料中分散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 化学镀镍 活性基团 制备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聚吡咯/乙肝表面抗体/多壁碳纳米管电极免疫伏安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7
作者 时巧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0-1322,共3页
将溶解在含0.05 mol·L^(-1)聚吡咯的pH 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乙肝表面抗体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碳糊电极上,然后浸入牛血清白蛋白(1+99)溶液中制备聚吡咯/乙肝表面抗体/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利用免疫夹心反应原理,将溶液中的乙肝表... 将溶解在含0.05 mol·L^(-1)聚吡咯的pH 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乙肝表面抗体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碳糊电极上,然后浸入牛血清白蛋白(1+99)溶液中制备聚吡咯/乙肝表面抗体/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利用免疫夹心反应原理,将溶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和标记有辣根过氧化酶的乙肝第二抗体结合在此电极上。在含有邻氨基酚和过氧化氢的底液中,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电活性化合物3-氨基吩呃嗪。此化合物在-0.270及-0.320 V(vs. Ag/AgCl)处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其峰电流值与乙肝表面抗体质量浓度在0.2~2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6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伏安法 乙肝表面抗原 聚吡咯/乙肝表面抗体/多壁来管电极
下载PDF
铁磁性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改进型交换共振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桂平 郭萍 +2 位作者 彭志华 贾鹏 郭燕春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27-30,共4页
基于Aharoni交换共振模型,考虑了填充在碳纳米管中的铁、钴、镍等铁磁性粒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改进的交换共振模型。用此模型模拟了铁、钴、镍填充碳纳米管,并计算得其在2~18GHz范围内的交换共振频率分别为15.586GHz,15.... 基于Aharoni交换共振模型,考虑了填充在碳纳米管中的铁、钴、镍等铁磁性粒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改进的交换共振模型。用此模型模拟了铁、钴、镍填充碳纳米管,并计算得其在2~18GHz范围内的交换共振频率分别为15.586GHz,15.643GHz,13.175GHz,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共振模型 填充未管 改进型 交换共振频率
下载PDF
一种植硅石沉积天然微纳米硅碳矿的发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先广 胡正华 +2 位作者 肖玉如 杜高翔 王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9-1837,共9页
全球尚无植硅石成矿的先例,近年在江西省丰城市石炉坑发现一种植硅石沉积的天然微纳米硅碳矿床。赋矿岩石由浅灰色—灰黑色植硅石岩,是由大量植硅体堆积固结成岩形成的植硅石,不含孢粉也极少见硅藻,形成于始新世中期—中新世早期温暧湖... 全球尚无植硅石成矿的先例,近年在江西省丰城市石炉坑发现一种植硅石沉积的天然微纳米硅碳矿床。赋矿岩石由浅灰色—灰黑色植硅石岩,是由大量植硅体堆积固结成岩形成的植硅石,不含孢粉也极少见硅藻,形成于始新世中期—中新世早期温暧湖泽环境沉积。硅碳矿石主要由微米—纳米级石英和固定碳组成,含少量其他杂质,SiO_(2)含量65%~85%、固定碳9%~20%,硅和碳矿物具多孔结构。硅碳矿石通过超细研磨和分选的方式,可获得微米级石英产率49.7%,SiO_(2)含量99.95%,其中粒度在80~200 nm的纳米级石英产率可达25%,微米级碳产率30%。植硅石经湿法物理分选可直接制备橡胶补强填料、高硬碳化硅、污水处理和导电性材料等,经矿石矿物加工分离提纯试验,可得介孔硅、介孔碳、白炭黑、纳微硅粉等材料,其工业价值极高。目前暂定为天然微—纳米硅碳矿床,资源储量规模为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石 沉积时代 微矿物硅
下载PDF
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的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臧政 霍炜 +1 位作者 黄福闯 王国晖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7-480,共4页
为研究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用于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对软碳材料的结构、扣式半电池和成品全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制备的球形软碳外形圆整、分布均匀,球径较小,经炭化后的微球结晶度增大,炭材料的整体结构... 为研究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用于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对软碳材料的结构、扣式半电池和成品全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制备的球形软碳外形圆整、分布均匀,球径较小,经炭化后的微球结晶度增大,炭材料的整体结构变好。制作的扣式半电池在0.005~2.000 V充放电,0.1 C首次库仑效率约为87.1%,2.0 C充电容量为1.0 C时的84.8%,0.5 C循环50次的充电容量保持率为99.9%。装配的50 Ah全电池在2.3~4.2 V充放电,2.00 C、3.00 C放电容量保持在80%以上,在-20℃时,放电容量仍可达到80%以上,以0.50 C循环6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镍铁氧体-碳微纳异质结构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11
作者 何强 闫共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6,共4页
镍铁氧体作为一种典型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具有高理论容量和良好的静磁性能。而其与碳材料复合后可在保持良好的静磁性能的同时提高电化学性能与光催化性能,这使得碳-镍铁氧体的微纳异质结构在锂电池、超级电容和光催化等领域拥有广阔的... 镍铁氧体作为一种典型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具有高理论容量和良好的静磁性能。而其与碳材料复合后可在保持良好的静磁性能的同时提高电化学性能与光催化性能,这使得碳-镍铁氧体的微纳异质结构在锂电池、超级电容和光催化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目前碳-镍铁氧体异质微纳材料的水热法制备情况,以及碳-镍铁氧体微纳异质结构的静磁性能、电化学性能、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氧体微异质结构 水热法 静磁性能 电化学性能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基于台区碳排放与碳消纳的Y市光伏新能源充电桩建设
12
作者 仇经纬 王菲 +2 位作者 张宸 潘国超 许伟欣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第13期113-114,156,共3页
通过Y市光伏产业的历史数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推动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排放 光伏产业 新能源发展 充电桩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网规划方法探究
13
作者 王建红 《电工技术》 2023年第S01期237-239,共3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整体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成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能源发展趋势,保证电网规划工作能够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整体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成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能源发展趋势,保证电网规划工作能够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消纳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碳”目标下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网规划方法,以期为推动新能源在电网中的规模化应用和电网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新能源消 电网规划 方法
下载PDF
纳电子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毓龙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7期1-6,共6页
纳电子技术涉及许多专门领域 ,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本文把注意力集中在硅纳电子技术、 111V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电子技术、碳纳管电子技术和分子电子技术上 ,对这些领域的新进展也作简要评论。
关键词 电子学 分子电子技术 机电系统 分子自组装
下载PDF
发展龙江碳汇林业,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国彬 陈晨 张立新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5期67-68,共2页
文章通过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说明了发展碳汇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投入少、成本低的有效措施,在阐述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行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黑龙江省在发展碳汇林业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 汇林业 气候变化 储库
下载PDF
低碳城市发展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涵 赵晓燕 +1 位作者 颜俊 傅懿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5-40,共6页
低碳城市发展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综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内涵,以及国内外低碳城市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从碳减排、碳消纳和地区平衡两方面概述了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总结了现阶段低碳城市评估定量体系,指出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发展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综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内涵,以及国内外低碳城市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从碳减排、碳消纳和地区平衡两方面概述了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总结了现阶段低碳城市评估定量体系,指出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城市 减排 评估定量
下载PDF
A review of carbon nanotubes in moder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17
作者 SONG Yao-ming QIU Shi-xin +7 位作者 FENG Shu-xin ZUO Rui ZHANG Ya-ting JIA Ke XIA Xue CHEN Ming-ming JI Ke-meng WANG Cheng-ya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7-1074,共38页
The quest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is more critical than ever,with the rise in global energy demand and the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fossil fuels to renewable sources.Carbon nanotubes(CNTs),with thei... The quest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is more critical than ever,with the rise in global energy demand and the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fossil fuels to renewable sources.Carbon nanotubes(CNTs),with their exceptiona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are at the forefront of this endeavor,offering promising ways for the advance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EES)devices.This review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synthesis,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 of CNTs in the context of EES.We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CNT synthesis methods,including arc discharge,laser ablation,a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and highlight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CNTs and a novel CNT aggregat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 structure.We also examine the role of CNTs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EES devices such as lith-ium-ion,lithium-metal,lithium-sulfur,sodium,and flexible batteries as well as supercapacitors.We underscore the challenges that remain,including the scalability of CNT synthesi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NTs in electrode materials,and propose potential solu-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The review presents a forward-looking perspective on the pivotal role of CNTs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EES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CNT synthesis Metal-ion batterie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Flexible batteries SUPERCAPACITORS
下载PDF
Hollow tubes constructed by carbon nanotubes self-assembly for CO_(2) capture
18
作者 CHEN Xu-rui WU Jun +1 位作者 GU Li CAO Xue-b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256-2267,共12页
Carbon nanotubes(CNTs)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engineering,and medicine due to their numerous advantages.The initial step towards harnessing the potential of CNTs involves their mac... Carbon nanotubes(CNTs)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engineering,and medicine due to their numerous advantages.The initial step towards harnessing the potential of CNTs involves their macroscopic assembly.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a gentle and direct self-assembly technique,wherein controlled growth of CNT sheaths occurred on the metal wire’s surface,followed by etching of the remaining metal to obtain the hollow tubes composed of CNTs.By controlling the growth time and temperature,it is possible to alter the thickness of the CNTs sheath.After immersing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 1 g/L of CNTs at 60℃ for 24 h,the resulting CNTs layer achieved a thickness of up to 60μm.These hollow CNTs tubes with varying inner diameters were prepared through surface reinforcement using polymers and sacrificing metal wires,thereby exhibiting exceptional attributes such as robustness,flexibility,air tightness,and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that effectively capture CO_(2) from the gas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SELF-ASSEMBLY hollow tubes CO_(2) capture
下载PDF
In-situ thermal Raman mapping and stress analysis of CNT/CF/epoxy interfaces
19
作者 HE Jing-zong CHEN Shi +2 位作者 MA Zheng-kun LU Yong-gen WU Qi-li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14,共12页
A study of the interfacial behavior and internal therm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ir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CNT/carbon fiber(CF)hybrid fibers were constructed u... A study of the interfacial behavior and internal therm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ir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CNT/carbon fiber(CF)hybrid fiber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CF/epoxy and CNT/CF/epoxy composites were statis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using in-situ thermal Raman mapping by dispersing CNTs as a Raman sensing medium(CNT_(R))in a resin.The associated local thermal stress changes can be simulated by capturing the G'band position distribution of CNT_(R) in the epoxy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It was found that the G'band shifted to lower position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reaching a maximum difference of 2.43 cm^(−1) at 100℃.The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CNT/CF and the matrix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during heat treatment(20-100℃)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This work is important for studying thermal stress i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by in-situ thermal Raman mapp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Raman mapping Stress distribution Carbon fiber Carbon nanotube Interface
下载PDF
Nitrogen⁃doped 3D graphene⁃carbon nanotube network for efficient lithium storage
20
作者 XIE Jie XU Hongnan +3 位作者 LIAO Jianfeng CHEN Ruoyu SUN Lin JIN Zhon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0-1849,共10页
A 3D nitrogen⁃doped graphene/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CS⁃GO⁃NCNT)crosslinked network mate⁃rial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tilizing chitosan and melamine as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concomitant with the incor... A 3D nitrogen⁃doped graphene/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CS⁃GO⁃NCNT)crosslinked network mate⁃rial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tilizing chitosan and melamine as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concomitant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and employing freeze drying technology.The material amalgamates the merits of 1D/2D hybrid carbon materials,wherein 1D carbon nanotubes confer robustness and expedited elec⁃tron transport pathways,while 2D graphene sheets facilitate rapid ion migration.Furthermore,the introduction of nitrogen heteroatoms serves to furnish additional active sites for lithium storage.When served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the CS⁃GO⁃NCNT electrode delivered a reversible capacity surpassing 500 mAh·g^(-1),mark⁃edly outperforming commercial graphite anodes.Even after 300 cycles at a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1 A·g^(-1),it remained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up to 268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carbon nanotube hybrid material ANODE lithium⁃ion batte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