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油润滑条件下的纳米单元表面优化作用机理 被引量:6
1
作者 向庆华 欧忠文 +1 位作者 丁培道 张云怀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51-154,共4页
依据摩擦化学反应和作用模型的建立 ,研究了油润滑介质中纳米单元表面优化作用机制 ,认为纳米粒子油润滑表面优化行为是以下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摩擦副表面短程作用力导致摩擦副近表面纳米粒子在表面富集 ,使表面润滑层 (膜 )的厚度增... 依据摩擦化学反应和作用模型的建立 ,研究了油润滑介质中纳米单元表面优化作用机制 ,认为纳米粒子油润滑表面优化行为是以下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摩擦副表面短程作用力导致摩擦副近表面纳米粒子在表面富集 ,使表面润滑层 (膜 )的厚度增加、强度增大 ;表面富集的部分纳米粒子在摩擦条件下发生摩擦化学反应 ,生成新的化学转移膜 ;纳米粒子在摩擦过程中填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 纳米单元 表面优化 作用机理
下载PDF
CdSe纳米结构单元的制备与自组装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红星 杨振 +3 位作者 杨文玉 尹文艳 宋玉哲 杨合情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08-1614,共7页
纳米CdSe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CdSe纳米结构单元制备与自组装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出了6种有代表性的制备与组装方法,详细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以及采用... 纳米CdSe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CdSe纳米结构单元制备与自组装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出了6种有代表性的制备与组装方法,详细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制备的CdSe纳米结构。最后,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 纳米结构单元 合成 自组装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微—纳米孔缝油气原位形成与富集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小军 崔宝文 +5 位作者 冯子辉 邵红梅 霍秋立 张斌 高波 曾花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5-1115,1220,共12页
通过生烃热模拟、微米与纳米CT、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电镜、激光共聚焦和二维核磁等实验分析,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生成模式、储集结构与富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古龙页岩中存在大量微微型藻、微型藻和沟鞭藻,这些形成于微咸—半... 通过生烃热模拟、微米与纳米CT、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电镜、激光共聚焦和二维核磁等实验分析,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生成模式、储集结构与富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古龙页岩中存在大量微微型藻、微型藻和沟鞭藻,这些形成于微咸—半咸水的藻类共同构成了富氢页岩的生油母质;②青山口组页岩生油物质大多以有机黏土复合体的形式存在,有机质在成熟演化过程中黏土矿物具有抑制和加氢催化双重作用,扩大了页岩油生成窗口的下限、增加了轻烃生成数量;③古龙页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溶蚀和生烃作用有关,随成岩作用增强微纳米孔隙数量增加、孔隙直径变小,与页理缝发育数量增多同步,构成了古龙页岩特有的纳米级孔-微米级页理缝双重介质储集层;④古龙页岩微—纳米级储油单元具有独立的油气赋存相态,表现为小孔凝析态、大中孔气液两相(或液态)和全孔径含油的特征。古龙页岩油形成与富集机制的新认识对推进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勘探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级储油单元 油气赋存相态 有机黏土复合体 原位成藏 古龙页岩油 白垩系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英特尔推90纳米多级单元的高性能NOR闪存
4
《电子与电脑》 2005年第12期139-139,共1页
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业界第一款90纳米多级单元(MLC)NOR闪存设备——英特尔M18型峰窝内存。M18具务业界同类产品中最快的读取速度,便利全新闪存能够与下一代蜂窝芯片组以高达133MHz的相同总线频率运行,
关键词 英特尔公司 90纳米多级单元 M18型峰窝内存 闪存
下载PDF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Ⅰ)──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戎 章明秋 曾汉民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8,11,共4页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纳米 复合材料 纳米单元 制备 表征 应用
下载PDF
从纳米技术的角度发展和提升非金属矿深加工产业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浩 许霞 崔淑凤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1年第6期21-24,共4页
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最新的科学内涵,并从广义纳米单元材料制备、矿物插层实现纳米尺度分散和纳米给构组装材料制备三个方面阐述了从纳米技术角度发展和提升金属矿深加工产业的思路与意义。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非金属矿 深加工 纳米单元材料 纳米尺度分散 纳米结构组装材料
下载PDF
飞秒脉冲激光诱导可控自组织周期纳米结构研究
7
作者 李智华 李海霞 +1 位作者 张静宇 陈珊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为了研究激光诱导可控自组织周期纳米结构的可能性,采用半波片连续改变入射线偏振激光的电矢量方向,在金属Ag块靶上制备了取向可控的自组织纳米光栅结构,并基于能量累积效应和数值拟合的诱导自组织纳米光栅结构取向与激光线偏振角度间... 为了研究激光诱导可控自组织周期纳米结构的可能性,采用半波片连续改变入射线偏振激光的电矢量方向,在金属Ag块靶上制备了取向可控的自组织纳米光栅结构,并基于能量累积效应和数值拟合的诱导自组织纳米光栅结构取向与激光线偏振角度间的依赖关系,对在靶材表面实现任意2维自组织周期纳米结构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结合激光动态交替扫描法,这种自组织周期纳米结构单元在靶材表面上大面积、高规整度地制备有望实现。研究结果为激光诱导任意2维周期纳米结构打开了新思路,也为这种周期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飞秒激光 表面周期纳米结构 激光偏振角 周期纳米结构单元
下载PDF
纳米结构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牟季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0年第5期11-26,共16页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单元 团簇 纳米微粒 应用
下载PDF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前景
9
作者 王延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6期46-46,共1页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单元 制备 表征 应用
下载PDF
纳米材料
10
《新材料产业》 2019年第3期87-89,共3页
俄罗斯研发出新型纳米磁性复合材料据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物理研究所会同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及西伯利亚科技大学的联合团队研究了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的迟滞现象,建立了这种材料的微磁理论及模型,... 俄罗斯研发出新型纳米磁性复合材料据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物理研究所会同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及西伯利亚科技大学的联合团队研究了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的迟滞现象,建立了这种材料的微磁理论及模型,在此基础上所研发的材料可用于电工、信息技术等领域以及新型功能元器件的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铁电材料 铁电晶体 纳米发电机 纳米纤维素 纳米单元 复合材料 氮掺杂石墨烯 纳米颗粒 纳米磁性 磁性颗粒 纳米 薄膜材料
下载PDF
具有层状碱金属盐结构的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锋 王辉 +1 位作者 赵立芳 冯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106,共4页
以自制的β-Zn(OH)2和氨基苯甲酸为原料,水热合成了具有层状碱金属盐(LBMS)结构的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化合物。通过XRD、TG-DTA、SEM和TEM分析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探讨了合成条件对水热反应产物的影响及合成产物在有... 以自制的β-Zn(OH)2和氨基苯甲酸为原料,水热合成了具有层状碱金属盐(LBMS)结构的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化合物。通过XRD、TG-DTA、SEM和TEM分析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探讨了合成条件对水热反应产物的影响及合成产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剥离反应。当o-NH2C6H4COOH/Zn的摩尔比为1.2,水热温度70℃下反应12h时,得到的层状物具有板块状粒子特征,层间距为1.33nm;当m-NH2C6H4COOH/Zn的摩尔比为1.8,水热温度40℃下反应24h时,得到的层状化合物具有纤维状粒子特征,层间距为1.08nm。合成的层状物在醇溶剂中可发生剥离反应,层状氢氧化邻氨基苯甲酸锌在正丁醇中的剥离量为0.12g.L-1,层状氢氧化间氨基苯甲酸锌在乙醇中的剥离量为0.18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氢氧化氨基苯甲酸锌 层状碱金属盐(LBMS) 水热合成 剥离反应 纳米单元
下载PDF
侧基含纳米构筑单元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多层次自组装 被引量:3
12
作者 候平平 沈志豪 范星河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8-1046,共9页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可以呈现超分子柱或片层的链构象,因此可以作为超分子液晶基元形成多种液晶相态,如六方柱状相、柱状向列相、六方柱状向列相、近晶相等.将纳米构筑单元,如一维的二联苯、二维的苯并菲、三维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可以呈现超分子柱或片层的链构象,因此可以作为超分子液晶基元形成多种液晶相态,如六方柱状相、柱状向列相、六方柱状向列相、近晶相等.将纳米构筑单元,如一维的二联苯、二维的苯并菲、三维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等,引入到甲壳型液晶高分子中,所得聚合物可以自组装形成在亚十纳米和近纳米尺度的多级有序结构.这些结构具有尺寸可控及单分散的优点,可望在有机光电、纳米多孔膜以及纳米光刻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将二联苯、偶氮苯、棒状多苯结构、苯并菲和POSS基元引入到甲壳型液晶高分子中制备多级组装结构的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纳米构筑单元 二联苯 苯并菲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原文传递
至高之眼
13
作者 滕野 《科学之友》 2017年第9期64-67,共4页
1正午的阳光明亮而毒辣,秦枝穿行在庞大的城市里,汗流浃背。四周的神庙巍峨庄严,不同于古埃及平民居住的低矮平房,这里到处装饰着华丽的浮雕、高大的塑像和五人才能合抱的巨柱。当然,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最显眼的景物始终是城市中央... 1正午的阳光明亮而毒辣,秦枝穿行在庞大的城市里,汗流浃背。四周的神庙巍峨庄严,不同于古埃及平民居住的低矮平房,这里到处装饰着华丽的浮雕、高大的塑像和五人才能合抱的巨柱。当然,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最显眼的景物始终是城市中央那座高耸入云的方尖碑,碑顶悬浮着一只硕大的眼珠——"至高之眼"。秦枝又转过几个弯,终于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她吸了吸鼻子,不会错的,是这儿,这里空气中的香味比任何地方都浓烈,只有防腐师的工作场所才会需要这么多香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组 纳米单元 阿努比斯 游戏公司 月光下 你喜欢 你怎么知道 填膺 大宅 圣彼得大教堂
下载PDF
名词术语释义
14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4年第10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模板法 纳米沸石 纳米结构制备 纳米结构单元
下载PDF
An Al_xIn_(1-x)As/GaAs heterojunction ultra-thin film solar cell with 20% efficiency
15
作者 K. A. S. M. Ehteshamul Haque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An ultra-thin film photovoltaic cell, which incorporates an AlxIn1-xAs/GaAs heterojunction, is simulated using Adept 1D simulation tool, and it is with an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0.06% (under 1 sun, AM1.5G il... An ultra-thin film photovoltaic cell, which incorporates an AlxIn1-xAs/GaAs heterojunction, is simulated using Adept 1D simulation tool, and it is with an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0.06% (under 1 sun, AM1.5G illumination) for 604 nm cell thickness (excluding the substrate thickness), and optimized layer thickness and doping concentration for each layer of the device. The device has an n-type AlAs window layer (highly doped), an n-type Al_xIn_(1-x)As emitter layer and a p-type GaAs base layer. Germanium (Ge) substrate is used for the structure. The device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separately for each layer. Based on these optimizations, the ultra-thin film solar cell design is proposed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lattice mismatch between two adjacent layers of the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能电池 异质结 能量转换效率 超薄薄膜 光伏电池 仿真工具 纳米单元 移动设备
原文传递
Bio-inspired clay nanosheets/polymer matrix/mineral nanofibers ternary composite films with optimal balance of strength and toughness 被引量:7
16
作者 Shi-Kuo Li Li-Bo Mao +2 位作者 Huai-Ling Gao Hong-Bin Yao Shu-Hong Yu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10期909-917,共9页
Although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witnessed in mimicking the nacre-like architecture in laboratory,it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for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balancing mechanism of toughness and strength in biologi... Although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witnessed in mimicking the nacre-like architecture in laboratory,it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for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balancing mechanism of toughness and strength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Here,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different dimensional nanoscale building blocks,we fabricate nacre-like films that reconcile high strength and toughness.The obtained ternary lamellar composite films are constructed by one-dimensional xonotlite nanowires and two-dimensional montmorillonite nanosheet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poly(vinyl alcohol). The ternary composite films show high strength((241.8±10.2)MPa) and toughness((5.85±0.46) MJ m^-3),both of which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nanofibrillar xonotlite network films or the binary montmorillonite/poly(vinyl alcohol) composite films. Th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cre-like ternary composite films are aroused by the synergistic toughening mechanism of the different dimensional building blocks. This strategy provides a facile approach to integrate the nacre-like composite film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trong air barrier coatings,and fire-retardant packing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acre mineral nanofibers ternary lamel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vacuum filtration assembly
原文传递
Segmented cylindrical vector beams for massively-encoded optical data storage 被引量:11
17
作者 Mingcong Xian Yi Xu +3 位作者 Xu Ouyang Yaoyu Cao Sheng Lan Xiangping L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4期2072-2079,M0005,共9页
The possibility to achieve unprecedented multiplexing of light-matter interaction in nanoscale is of virtue importance from both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oints of view. Cylindrical vector beams(C... The possibility to achieve unprecedented multiplexing of light-matter interaction in nanoscale is of virtue importance from both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oints of view. Cylindrical vector beams(CVBs) manifested as polarization vortices represent a robust and emerging degree of freedom for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with increased capacities. Here, we propose and demonstrate massivelyencoded optical data storage(ODS) by harnessing spatially variant electric fields mediated by segmented CVBs. By tight focusing polychromatic segmented CVBs to plasmonic nanoparticle aggregates, recordhigh multiplexing channels of ODS throug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olarization states and wavelengths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with a low error rate. Our result not only casts new perceptions for tailoring light-matter interactions utilizing structured light but also enables a new prospective for ultra-high capacity optical memory with minimalist system complexity by combining CVB’s compatibility with fiber op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lindrical vector beams Light-matter interaction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Optical multiplexing Data storage
原文传递
Nanoplasmonic colloidal suspension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luminescent emission from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3
18
作者 Mareen Glaeske Antonio Setaro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8期593-601,共9页
Aiming to enhance the luminescence yield of carbon nanotubes, we introduce a new class of hybrid nanoplasmonic colloidal systems (π-hybrids). Nanotubes dispersed in gold nanorod colloidal suspensions yield hybrid s... Aiming to enhance the luminescence yield of carbon nanotubes, we introduce a new class of hybrid nanoplasmonic colloidal systems (π-hybrids). Nanotubes dispersed in gold nanorod colloidal suspensions yield hybrid structures exhibiting enhanced luminescence up to a factor of 20. The novelty of the proposed enhancement mechanism relies on including metal proximity effects in addition to its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 This simple, robust and flexible technique enhances the luminescence of nanotubes with chiralities whose enhancement has never reported before, for example the (8,4)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gold nanorods nanoplasmonic colloids hybrid structur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