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面体SrTiO_(3)原位生长N缺陷PCN中的纳米叠层效应助力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内建电场调控的协同机制
1
作者 韦之栋 严嘉玮 +1 位作者 郭伟琦 上官文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79-289,共11页
光的钻穿效应使得纳米级光催化剂(粒径200nm以下催化剂和低维催化剂等)能带弯曲程度降低,无法有效利用“向阳背阴”的Dember效应,进而削弱光生载流子从体相到表面的驱动力,不利于完全分解水的实现.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催化剂微结构的极化... 光的钻穿效应使得纳米级光催化剂(粒径200nm以下催化剂和低维催化剂等)能带弯曲程度降低,无法有效利用“向阳背阴”的Dember效应,进而削弱光生载流子从体相到表面的驱动力,不利于完全分解水的实现.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催化剂微结构的极化率影响其扭曲度,进而可以实现对催化剂内建电场的调控,促进纳米颗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的过程.基于此,本文在粒径小于200 nm的多面体SrTiO_(3)催化剂表面.原位生长聚合物的氮化碳(PCN),形成了薄层PCN包覆的SrTiO_(3)纳米叠层催化剂,实现了完全分解水过程.并利用物相结构分析、形貌分析、表面分析、光谱分析、同步辐射分析和理论计算等方法深入解析了SrTiO_(3)-PCN复合催化剂的结构,揭示了由纳米尺度的叠层效应引发的内建电场协同调控机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rTiO_(3)和PCN是组成复合催化剂的主要单体,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复合后各元素微结构极化率发生变化,表现为拉曼光谱峰强度的变化.片层状的PCN包覆在多面体SrTiO_(3)的表面,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催化剂叠层结构.N 1s与Sr 3d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SrTiO_(3)与PCN的结合围绕着Sr和N两种元素进行.随着SrTiO_(3)含量的增加,-NH_(2)中的N与SrTiO_(3)中的元素结合,促进了-N-H基团的生成,而-N-H-基团受到化学环境改变的影响,倾向于向氰基转变,进而形成缺陷.利用同步辐射研究了Sr原子配位数的变化,揭示了N-Sr键的形成源自于Sr-Ti键中的Sr与-NH_(2)中的N结合,促进了N缺陷态的形成,显著提升了光吸收性能.催化剂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体相氮缺陷引起价带位置上移,而表面氮缺陷对价带位置影响较小.当SrTiO_(3)/PCN的比为1:2时,复合催化剂可以实现完全分解水过程,氢氧比接近2:1.其原因在于SrTiO_(3)与PCN之间的费米能级不同,N-Sr键的形成增强了表面电势,促进了二者复合后内建电场的重构.随着SrTiO_(3)含量的增加,体相缺陷浓度增加,进而使得分解水性能显著降低.研究表明,由N-Sr形成使得催化剂在光吸收率、热力学性质及动力学性质的改变所引起的纳米尺度叠层效应,是引发内建电场协同调控进而实现光催化完全分解水的重要因素.综上,本文结果可以对调控内建电场实现完全分解水方面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水分解 纳米叠层效应 内建电场 氮缺陷的聚合物氮化碳 纳米多面体钛酸锶
下载PDF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辐照损伤容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金钰 吴凯 +1 位作者 刘刚 孙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5-581,共7页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尺寸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入具有不同本征性能的组元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层间异质界面,在获得高强韧与高辐照损伤容限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叠层材料力...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尺寸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入具有不同本征性能的组元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层间异质界面,在获得高强韧与高辐照损伤容限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叠层材料力学性能与辐照特性尺寸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晶体/晶体Cu/Mo与晶体/非晶Cu/Cu-Zr金属叠层材料He^+辐照前后的结构演变与力学特性,揭示了上述两类金属叠层材料的强化与损伤机制的异同,并对高辐照损伤容限纳米叠层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 界面 塑性变形 辐照损伤容限 尺寸效应
下载PDF
VC/Ni纳米叠层薄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小军 易健宏 +4 位作者 倪成林 徐成竹 黄峰 张学东 徐英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中频脉冲磁控溅射双靶交替沉积,制备了调制周期为4nm,12nm和88nm的VC/Ni纳米叠层薄膜以及纯VC薄膜。利用XRD和SEM对薄膜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纳米压痕和维氏压痕对薄膜的硬度、模量以及韧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靶交替沉积制备的V... 采用中频脉冲磁控溅射双靶交替沉积,制备了调制周期为4nm,12nm和88nm的VC/Ni纳米叠层薄膜以及纯VC薄膜。利用XRD和SEM对薄膜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纳米压痕和维氏压痕对薄膜的硬度、模量以及韧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靶交替沉积制备的VC/Ni纳米叠层薄膜界面清晰、薄膜生长比较致密;三种周期的叠层薄膜硬度均为20GPa,与纯VC薄膜相比韧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调制周期的增加,发现VC/Ni纳米叠层薄膜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韧性先降低,后提高,存在一个性能转折的临界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交替沉积 VC Ni 纳米叠层 调制周期 韧性
下载PDF
Ti_2AlNb粉末与Ti/Al纳米叠层箔带混合烧结高温微叠层材料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爽 熊华平 +4 位作者 程耀永 林海 于秋颖 任新宇 王淑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9,共7页
为了探索研制一种工作温度700~750℃,而且室温塑性较好的钛基高温合金,使用Ti/Al纳米叠层箔带和Ti_2AlNb合金粉末作为原料,在1 473 K,30 MPa,1.5 h的热压条件下直接混合烧结,制备出新型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微叠层材料(TiAl+Ti_2AlNb... 为了探索研制一种工作温度700~750℃,而且室温塑性较好的钛基高温合金,使用Ti/Al纳米叠层箔带和Ti_2AlNb合金粉末作为原料,在1 473 K,30 MPa,1.5 h的热压条件下直接混合烧结,制备出新型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微叠层材料(TiAl+Ti_2AlNb)样品,其中,Ti/Al纳米叠层箔带在热压烧结过程中的放热反应促进了样品烧结致密化。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研究烧结产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测试微区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方式配比热压烧结体的相组成结构比较相似,烧结体内部主要形成了组织渐变的Ti_2AlNb/Ti_2Al(Nb)/TiAl显微结构,并且通过XRD也检测到了Ti_3Al相。破碎的Ti/Al纳米叠层材料和Ti_2AlNb合金粉末在热压烧结后,以扩散反应形成的Ti∶Al∶Nb大约为1∶1∶1的TiAl(Nb)相,其硬度最高(605.85 HV),由Ti/Al纳米叠层箔带生成并保留下来的TiAl相,其硬度最低(251.11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微材料 Ti/Al纳米叠层箔带 Ti2AlNb合金 热压烧结 显微结构 硬度
下载PDF
离子镀CrN纳米叠层膜的磨损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杰 牛云松 于志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低温状态下,采用离子镀技术在A3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CrN纳米叠层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镀膜试样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镀膜的相结构;使用磨轮式磨损试验机评价镀膜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N纳米叠层膜具有明显的层状结... 低温状态下,采用离子镀技术在A3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CrN纳米叠层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镀膜试样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镀膜的相结构;使用磨轮式磨损试验机评价镀膜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N纳米叠层膜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消除了镀膜中柱状晶外延生长的缺陷,抑制了常规离子镀CrN膜在磨损过程中的大块剥落现象,CrN纳米叠层膜的失效形式为微区剥落;该镀膜较常规CrN膜的耐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沉积电流为60 A时所制备的CrN纳米叠层膜在磨损3 000转后失重量为0.2 mg,仅为同条件下常规CrN膜失重量的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叠层镀膜 CRN 离子镀 柱状晶 磨损行为
下载PDF
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思婷 赵蕾 郭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1-382,共12页
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nano-laminat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NLMMCs)由金属和增强材料(陶瓷、非晶以及纳米碳材料)以层状形式交替叠加组成,是构型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典型代表。由于组分相的纳米尺度、叠层构型以及大量的异质... 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nano-laminat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NLMMCs)由金属和增强材料(陶瓷、非晶以及纳米碳材料)以层状形式交替叠加组成,是构型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典型代表。由于组分相的纳米尺度、叠层构型以及大量的异质界面,NLMMCs表现出优异的综合力学和功能性能,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以金属-陶瓷型、金属-非晶型和金属-纳米碳型NLMMCs为主要对象,重点综述了NLMMCs的常见制备工艺及相应的特点,并聚焦于采用微纳力学方法探究内在和外在特征尺度、叠层取向以及界面特性等对其强韧化和变形机制影响的研究新进展。最后展望了NLMMCs的发展趋势,指出了NLMMCs在特定服役条件下的力学响应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需要开发适用于在多物理场下工作的微纳尺度材料表征和测试系统,以便更精准地探究NLMMCs的使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纳米叠层构型 微纳力学测试 强韧化机制 变形机制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高阻AZO纳米叠层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关钧 拜晓峰 端木庆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及退火处理工艺制备高阻氧化锌铝(AZO)纳米叠层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阻测试仪对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AZO纳米叠层薄膜进行表征和分析,并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薄膜形貌、结构及电学稳定性...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及退火处理工艺制备高阻氧化锌铝(AZO)纳米叠层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阻测试仪对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AZO纳米叠层薄膜进行表征和分析,并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薄膜形貌、结构及电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退火处理后的AZO纳米叠层薄膜电阻率明显增大,且适当的时间退火处理有助于薄膜结构的优化。经400℃,6 h退火处理后的AZO纳米叠层薄膜,表面平整连续,粗糙度仅有0.185 nm,且电学稳定性最好。在测试电压为25~1 000 V时,测得薄膜的方块电阻最大值为5.76×10^(12)Ω/,最小值为5.55×10^(12)Ω/,其方块电阻基本稳定。该工艺制备的AZO纳米叠层薄膜在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铝(AZO)纳米叠层薄膜 原子沉积(ALD) 电学特性 退火处理 微通道板(MCP)
下载PDF
超声辅助电镀法纳米叠层Ni镀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牛云松 魏杰 +2 位作者 赵健 胡家秀 于志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7-1622,共6页
采用超声辅助电镀法在Q235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纳米叠层Ni镀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镀膜的相结构和晶粒尺寸,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镀膜试样的剖面微观形貌,通过在室温7%HCl溶液中的浸泡实验考察了镀膜试样的耐腐蚀性能,采取磨轮磨损实... 采用超声辅助电镀法在Q235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纳米叠层Ni镀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镀膜的相结构和晶粒尺寸,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镀膜试样的剖面微观形貌,通过在室温7%HCl溶液中的浸泡实验考察了镀膜试样的耐腐蚀性能,采取磨轮磨损实验法对镀膜的耐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纳米叠层Ni镀膜沿着最密排的(111)晶面择优取向生长,其微结构明显呈平整层状重复堆积结构,普通电镀Ni镀膜的柱状晶垂直外延生长现象已被彻底消除.与普通电镀Ni镀膜相比,纳米叠层Ni镀膜的耐磨性能不仅明显改善,而且其耐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电镀 纳米叠层Ni镀膜 耐磨性能 耐腐蚀性能
原文传递
Al_(2)O_(3)插入层对HfO_(2)/ZrO_(2)叠层薄膜铁电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海燕 陈永红 +3 位作者 梁秋菊 王志国 曹俊 张斗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113-3121,共9页
基于优良的可扩展性和良好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兼容性,铁电HfO_(2)基非易失性存储器引发广泛的研究兴趣。采用原子层沉积方法制备(HfO_(2)-ZrO_(2))_(3)/mAl_(2)O_(3)/(HfO_(2)-ZrO_(2))_(3)纳米叠层薄膜(m为Al_(2)O_(3)厚度),... 基于优良的可扩展性和良好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兼容性,铁电HfO_(2)基非易失性存储器引发广泛的研究兴趣。采用原子层沉积方法制备(HfO_(2)-ZrO_(2))_(3)/mAl_(2)O_(3)/(HfO_(2)-ZrO_(2))_(3)纳米叠层薄膜(m为Al_(2)O_(3)厚度),并通过改变Al_(2)O_(3)厚度研究其铁电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当m为1mm时,叠层薄膜表现出最高的剩余极化值,为23.87μC/cm^(2),且随着Al_(2)O_(3)厚度的增加,漏电流值可降低2-3个数量级。Al_(2)O_(3)和HfO_(2)-ZrO_(2)因介电错配而产生界面极化,同时更低介电常数的Al_(2)O_(3)可有效调控叠层薄膜内部的电场分布,从而促进铁电性能和可靠性的协同提升,这为更宽厚度范围HfO_(2)基铁电存储器件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O_(2)-ZrO_(2) 纳米叠层 铁电性 可靠性 Al_(2)O_(3)
下载PDF
硅氧合金薄膜及其在高效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凤至 胡安红 +6 位作者 郁操 曲铭浩 汪涛 张铭 严辉 张津岩 徐希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18-1924,共7页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为2.1 e V,折射率约为3的a-SiO_x∶B∶H薄膜,作为非晶硅顶电池的p1层,以及带隙为2.2~2.5 e V,折射率为2.0~2.5,晶化率为20%~50%的nc-SiO_x∶P∶H薄膜,作为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的中间反射层和纳米硅的底电池n2层。最后将优化后的a-SiO_x∶B∶H和nc-SiO_x∶P∶H薄膜应用到非晶硅/纳米硅薄膜叠层电池中,在0.79 m^2的玻璃基板上制备出初始峰值功率为101.1 W、全面积初始转换效率为12.8%、稳定峰值功率为87.3 W、全面积稳定转换效率为11.1%的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非晶硅/纳米电池 硅氧合金薄膜 p非晶硅氧薄膜 n纳米硅氧薄膜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制备及防腐蚀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爱萍 周爱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7,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基体(304ss)上制备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交流阻抗技术(EIS)和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s)电化学方法研究不...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基体(304ss)上制备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交流阻抗技术(EIS)和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s)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表面纳米复合薄膜在模拟海水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制备叠层式纳米复合薄膜TiO2为锐钛矿型,SnO2为金红石型;不锈钢表面构筑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颗粒粒径小,分布均匀且表面致密。电化学测试表明,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阻抗值高于TiO2薄膜,且对不锈钢基体阳极反应有明显钝化过程,具有良好防腐蚀性能;同时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存在最优叠加SnO2层数,叠加3层SnO2的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电极防腐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二氧化锡 纳米复合薄膜 电化学 耐腐蚀性
下载PDF
Al_(2)O_(3)/HfO_(2)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牟舜禹 李瑞江 +2 位作者 李少奎 熊文 林广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51-1257,共7页
采用ALD技术生长了超晶格结构Al_(2)O_(3)/HfO_(2)纳米叠层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单层厚度、层厚比对其综合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复合薄膜的单层厚度可以有效提高综合介电性能,原因是降低单层厚度可有效增强界面极... 采用ALD技术生长了超晶格结构Al_(2)O_(3)/HfO_(2)纳米叠层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单层厚度、层厚比对其综合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复合薄膜的单层厚度可以有效提高综合介电性能,原因是降低单层厚度可有效增强界面极化效应,提高介电常数;而降低复合薄膜的单层厚度可以降低其结晶度,从而有效提高击穿场强和降低漏电流密度;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随着Al_(2)O_(3)∶HfO_(2)层厚比的降低而提高,这主要是因为HfO_(2)介电常数较高;但漏电流密度增大和击穿场强降低,这主要因为HfO_(2)结晶度较高造成的。进一步采用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复合薄膜的单层厚度、组分比例与介电常数的变化关系,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并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了Al_(2)O_(3)/HfO_(2)界面存在内建电场,增强了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效应,界面极化是提高复合薄膜介电常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晶格结构 纳米叠层复合薄膜 介电常数 有限元方法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